数字媒体艺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作用
——以杨家埠木版年画为例
2023-10-14贺子珺
贺子珺
青岛恒星科技学院
近年来,传统美术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青睐,也赢得了越来越多受众的关注,整体发展焕发出新的生机。数字媒体艺术是新媒体时代的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将数字媒体艺术应用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发展中,不仅能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为其注入新的时代内涵,而且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为其注入新的生命力。同时,创新的传播方式可以让参与者沉浸其中,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进而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化传播。
一、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历史与现状
杨家埠木版年画是一种流传于山东省潍坊市杨家埠的传统民间木版年画,其制作方法简便,工艺精湛,色彩鲜艳,内容丰富,并且每年春节年画题材都会更换一次,其是反映新思想、新事物的一种艺术载体,对社会的进步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杨家埠木版年画还间接地记录了许多中国民居和社会生活的情况,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乡土气息浓厚,制作工艺别具特色,并且杨家埠村与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并称为中国木刻版画三大产地。
在明代洪武年间,杨家埠木版年画已经初具工艺基础。明代隆庆二年(1568 年)以后,杨家埠先人陆续创建了恒顺、同顺堂、万曾城、天和永四家画店。清代乾隆年间,是杨家埠木版年画商品化高度发展的繁荣时期。在随后的一个半世纪中,杨家埠木版年画因品种多、规模大和销售范围广,与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并称为“中国民间三大木版年画”。
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制作工艺独具特色。首先,艺人使用柳枝木炭条和香灰进行绘画,该工序称之为“朽稿”。在朽稿的基础上完成正稿,描绘出线稿,然后将其反贴在梨木板上雕刻出线版和色版。接着进行调色、夹纸、兑版、处理跑色等手工印刷工序。年画印刷完成后,还需要手工添加各种颜色,即进行简单描绘,使木版年画更显得自然生动。杨家埠木版年画的每一道制作工序都非常精细。但是,在当今社会杨家埠木版年画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潮流,所以传承人要为其寻找新的突破口,使其再次焕发光彩。
工业化时代的到来给以杨家埠木版年画为代表的民间手工艺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影响,使得民间手工艺品的观赏性和艺术性大打折扣。同时,由于时代的影响,外来文化的入侵,许多像杨家埠木版年画一样的传统手工艺品越来越不受重视,得不到年轻人的青睐。
二、数字媒体艺术在杨家埠木版年画传播中的应用
如今全球学者都在研究数字媒体艺术。欧美国家在数字媒体技术和艺术领域取得了极大的发展,他们对于数字媒体艺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方面的作用也有一定的研究。例如,欧洲JISC 项目组的研究指出,数字媒体艺术能够有效地促进文化遗产的传承,多媒体数字图像、三维建模和交互性影音传播是数字媒体艺术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关键技术。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国内研究者关注数字媒体艺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方面的作用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氛围,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例如,华中师范大学和武汉传媒学院的合作项目——“数字技术对民间文化艺术传承保护的探究”,研究了数字媒体艺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有效性,并探讨了数字媒体艺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贡献。
总的来看,国内外学者对数字媒体艺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方面的作用已经逐步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研究思路和理论体系。但是也需要承认,数字媒体艺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和保护方面的研究中仍存在亟待解决的难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数字媒体艺术是一种全新的艺术类型。数字媒体艺术兼容性强,创作灵活,技术含量高,其主题涉及广泛,如虚拟现实、互动媒体、数字音乐和数字绘画等。数字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相比,其互动性强,创作形式更多元化,技术更加前卫,且数字媒体艺术在向人们传达信息的同时,还可提供更加丰富的艺术体验。数字媒体艺术具有多种特点:首先,具有数字化特点。数字媒体艺术是在数字化环境下进行创作的,可以说作品的构建完全依赖于计算机、数码、互联网等技术,其是通过数码技术获得图像、音效、动画等效果。其次,具有交互性特点。交互性特点可以使观众不再是单方面的接受者,而是参与者,观众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与作品互动,使作品更丰富、趣味性更强。最后,具有可复制、可编辑、可分享的特点。数字媒体艺术可复制的特点可以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同样的艺术体验,可编辑的特点可方便人们进行修改和更新,可分享的特点则意味着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分享数字媒体艺术作品,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艺术体验中。数字媒体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具有很大的关联性。数字媒体艺术的互动性和可复制、可分享、可编辑的特点可以大大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范围与途径。通过数字化手段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魅力、艺术魅力、历史魅力、地域特色以及人文精神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展现。数字媒体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结合,可以创造出更多的艺术形式,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进而推动文化的多元化发展。综上所述,数字媒体艺术具有数字化、交互性、可复制、可编辑、可分享等特点,数字媒体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可以相互依存,数字化手段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提供了新的方式和途径。
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对杨家埠木版年画进行数字化保护和修复,不仅可以修复受损的画面,还可以修复色彩,进而恢复原作的真实外观。此外,可以使用图像处理软件增强画面的对比度,使画面更加生动。同时,还可以将杨家埠木版年画保存在云端或数字媒体库中,以方便后代继续传承和研究。这样可以确保作品得到长期保存和传承,并方便学者、研究人员和爱好者进一步研究和学习。因为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传播与发展,都需要以更为优质的木版年画资源作为基础。一位专注于研究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学者说过:“如果连古代著名的精品年画都没见过,就找不到年画的根,无法谈传承。杨家埠的年画精品并不是当前市场利益下的粗制滥造的工艺品。”如今,杨家埠的雕版水平只有达到曾经的高度,才能在后期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进而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可以展示和传播杨家埠木版年画。通过建立在线画廊或数字博物馆,可以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欣赏和学习杨家埠木版年画。这种数字化展示方式不仅可以让传统木版年画得到更广泛的传播,还可以为观众提供更多的互动体验和教育资讯。通过与观众进行在线互动,可以使观众从更多的视角了解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历史背景。此外,数字化展示还可以为杨家埠木版年画传承人提供更多与观众交流的机会,而且这种方式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欣赏杨家埠木版年画。数字化展示和传播对于保护和传承杨家埠木版年画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传播方式可以扩大传播力度,利用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或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技术,为观众提供更多的互动体验机会。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观众可以沉浸在虚拟的画廊中观赏杨家埠木版年画,并与之进行互动。而增强现实技术则可以将杨家埠木版年画与现实环境相结合,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已经成为新的发展趋势。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创新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不仅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使其焕发新的活力,还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从而激发大众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
创意衍生产品设计也是一种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设计方式,如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创作电子贺卡,将传统木版年画的元素融入其中。这样的电子贺卡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或社交媒体分享给亲朋好友,使他们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除了电子贺卡外,还可以设计桌面壁纸和手机壳等产品,如在电脑或移动设备的背景上展示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图案,可让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经意间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手机壳则是一种具有实用性的创意衍生产品,将传统木版年画的图案印在手机壳上,不仅可以保护手机,还能让人们随时随地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三、以传统作品为背景的“新”作品传播现状与启示
例如,2021 年河南卫视春晚的舞蹈节目《唐宫夜宴》,尽管与传统艺术形式有所不同,但它的创意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唐宫夜宴》是一部非常成功的作品,它不仅仅内容至上,而且通过科技的加持,让整个作品耳目一新,真正地实现了传统作品的又一次新的突破。仅仅5 分钟的舞蹈融入大量的唐朝文化元素,演员的服装和造型都非常符合唐朝人物的特色,给人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仿佛真的看到了唐朝的佳丽舞蹈场景。舞台使用5G+AR 技术,不仅给观众带来了大唐盛世的霓裳羽衣,还带来了许多国宝元素,如利用VR 技术将唐三彩、妇好鸮尊、贾湖古笛、莲鹤方壶等国宝都搬到了舞台上。该作品一经播出,就在社交平台上引起了热议,使河南卫视春晚脱颖而出。
杨家埠木版年画可以借鉴河南卫视的传播思路。将新媒体技术与时代审美相结合,提取杨家埠木版年画中独特的人物形态和经典色彩。在表现手法上,杨家埠木版年画以丰富的想象力、概括、象征和寓意等手法体现主题,这些特点可以非常好地与新媒体手段相结合,创造出更具有新媒体特点的“新”作品。虽然我们无法做到为了保护年画而在新式环境中张贴大红大绿的年画,但是我们可以用杨家埠木版年画来讲述新时代的故事,创造出属于新时代的“国潮”作品。将优秀的作品更多地在新媒体平台中进行二次传播及多次传播,这样既可以拓展作品的传播空间和时间维度,又能确保内容持续发酵,提升了作品的传播效果。在引发大量网友的关注、点赞、评论和转发的同时,产生更大规模的传播效应。在网络上有了热度的同时,可以在杨家埠民俗大观园年画传习所和各地区做线下活动,可以设计衍生品,打造品牌,加强与各领域合作,可以吸引更多人前来“打卡”。利用短视频进行传播,有可能引发新的热潮,吸引人们到杨家埠民俗大观园年画传习所进行年画的制作体验,形成一个完整的体验链条,从而让杨家埠木版年画真正走到人群中,走到大家的生活中。
在新媒体时代,要不断地做出更多新的尝试,这样可以拉近年轻人与年画之间的距离,“短视频+直播”“线上+线下”等传播方式可以使杨家埠木版年画得到可持续发展,年轻一代传承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努力尝试和探索适合新时代的表现形式。
四、数字媒体艺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中的挑战
数字媒体艺术与杨家埠木版年画的结合是一项创造性的尝试,同时也伴随着一些未知的可能性。二者结合需要掌握更多数字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对于习惯于传统创作方式的年画传承人而言可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他们需要专门学习,需要慢慢适应。数字媒体艺术和传统木版年画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将它们融合在一起可能会引发一些文化冲突和审美冲突。尽管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髓保留的同时形成了更具观赏性和符合当代审美的艺术作品,但过度改造可能会适得其反。传统木版年画通常注重手工创作和创作者的个人风格,而数字媒体艺术往往依赖于计算机和软件,可能会导致作品失去手工制作的独特风格,也可能会使受众产生厌烦的情绪。
我们需要用现代的语言完成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传播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核心在于创新,创新的载体不能局限于简单的复刻。我们需要真正融入传统文化精髓,将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内涵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方式再次升华,通过其持久的艺术生命力,真正使“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