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师优教:名师培养的南通思考与实践
2023-10-14陈新荣
陈新荣
江苏南通素有“教育之乡”的美誉,历来尊师重教。改革开放以来,南通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性、全局性和基础性工程,聚焦“道德优美、学术纯粹”核心价值追求,培养了一支以李吉林、李庾南为代表的优秀教师队伍,促进了南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进入新时代,南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创新名师名校长(以下统称“名师”)培养工作,推动教师素质整体提升,积极构筑南通教育人才高地,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坚实保障。
一、时代呼唤名师:名师培养的理性思辨
1.名师培养必须成为战略先导。名师培养是强师计划的关键举措。名师的创造性,能够发挥创新攻关作用,找准教育改革的前瞻领域、主攻方向,率先开展改革探索,取得研究实践成果并推广应用,从而帮助区域赢得教育改革发展的领先优势。名师的示范性,决定了他们对教育事业及社会进步产生较大的影响:他们自身的成长、成功,对其他教师来说具有榜样示范作用;他们的教学活动直接影响其他教师,具有强大的同化力;他们的论文论著,具有很强的传播力;他们的办学业绩,能够产生广泛的向心力。培养一支强大的名师团队,可以构建一个由个体到集群的良好教师发展生态。
2.名师培养必须符合时代要求。教育的历史性集中体现在时代性和阶段性两方面。不同历史时期,对教师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新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名师队伍建设必须与时俱进。南通全面、准确、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国家、省、市等新时代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各项政策要求,把“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养扎实学识、勤修仁爱之心”,以及“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等教师队伍建设目标,贯穿到区域名师队伍建设全过程,切实做到标准更高、要求更严、发展更好。
3.名师培养必须遵循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界的演进有其固有的规律,人类社会和人的发展也是如此。“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加强名师队伍建设,必须研究区域教师发展的深厚底蕴,从中总结经验,从而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环境造就人”,做好名师培养工作,必须研究区域教师发展生态,建立健全科学培养机制;“内驱力是最大动力”,要加强对教师发展个人规划、激励等规律研究,不断促进自我发展;“方法得当,事半功倍”,要加强对不同发展阶段教师成长最有效方式的研究,走精准化、科学化名师培养之路。
二、强化目标导向:名师培养的顶层设计
1.坚持“一以贯之”。名师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久久为功。在名师培养过程中,一方面应坚持持续培养,鼓励和引导培养对象围绕自己的教学主张或者办学思想开展深入研究和实践,培养“一辈子做好一件事”的韧劲和干劲;另一方面,应坚持接续培养,形成“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比如,南通依托2006 年3 月组建的中小学名师培养导师团,启动一梯队名师培养工程,至今已完成了四期培养对象的培养工作。2019年,又启动了“南通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1115’培养工程”(计划用10 年时间,接续培养100 名教育家型教师、1000 名卓越教师、10000名骨干教师、50 名领航校长),有力保障了培养对象拾级而上、持续发展。
2.突出“双轮驱动”。一是构建了市、县两级“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四年期满需重新评定),以及“南通市优秀校长”“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南通市园丁奖”等人才评选机制。同时,对接“苏教名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特级教师、中小学正高级教师、江苏省教学名师等评选工作,实现了以评定促滚动发展。二是建立“梯队培养”机制。构建了“把县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培养成市级骨干教师(含以上)、卓越教师培养对象培养成市级学科带头人(含以上)、教育家型教师培养对象以及一梯队成员培养成省级称号人才”的完整培养链,驱动培养对象咬定发展目标,阔步走向名师。
3.着眼“三维发展”。在2006 年启动一梯队名师培养工作时,南通便设定“确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明晰自己的教学主张,建构与主张匹配的教学模式与方法,逐步形成鲜明的教学风格”的目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晰名师内涵:一是具有崇高的人格,具有坚定的教育情怀和信念;二是具有先进的思想,形成独特的本土教育实践范式和创新理论;三是具有丰厚的业绩,示范和服务区域乃至国家教育改革发展,以目标引领名师发展,以目标评价发展成效。
4.构建“四大系统”。通过近20 年的研究实践,南通完整构建了名师培养四大服务系统,具体包括师风系统、目标系统、支持系统、助力系统。其中,师风系统主要围绕“四有”指标构建;目标系统主要是对“双轮驱动”“三维发展”相关培养、评选项目进行细化,并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支持系统包括政策支持、基地支持、平台支持、课程支持;助力系统包括项目推进、研修创新、导师引领、评价激励系统。围绕这四大系统建设,南通市研究制定了系列配套政策,如《南通市中小学中青年名师工作室管理办法》《南通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1115”培养工程行动计划》《南通市“领航校长”推选办法(试行)》《南通市中小学教师培养激励办法》等,确保各项名师培养举措落实、落细、落地。
三、聚力实践创新:名师培养的南通路径
1.首重道德。南通旗帜鲜明地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的要求,继承和发扬南通教师“首重道德、次则学术”“道德优美、学术纯粹”的核心价值追求,注重“德性养成”,培塑价值观;坚持典型引路,引领名师修德精业;强调超越功利,把名师之路融入为党的教育事业建功立业的进程中。
2.提炼思想。以思想作为行动的先导,思想有多远,名师之路就有多远。南通要求培养对象自觉地将当代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科学规律与自身的教育实践相融合,在自我剖析和导师、同伴的帮助下,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办学思想。仅2022 年,南通就开展“领航校长”“教育家型教师培养对象”教学主张、办学思想专题访谈16次。
3.扎根实践。南通强化科研引领,支持培养对象确立与学校核心管理理念、教学主张相匹配、可“互逆”的规划课题或项目,并开展长线研究。很多培养对象承担的课题,都坚持进行了10 年甚至20 年,在研究上往“深”处做,在实践上往“广”处走;要求培养对象在教学主张的指引下自觉建构与之匹配的教学操作体系,进而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把日常课当公开课上”“公开课当代表课上”,在不断磨课、研讨、实验、总结、参赛、进修过程中,持续提升自身素质,成就学生、超越自我。
4.协同共进。南通构建了省(高校)、市、县、校四级联动名师培养机制。市级成立了45个南通市中青年名师工作室,培养学员1500 多名,辐射上万名教师。各区在对接市级培养体系的基础上,根据各自实际,探索具有地域特色的培养支持体系,如如皋的“雉水名师工程”、崇川的“李吉林式好教师卓越团队”等。各校也大力开展精准化校本研修,如如皋市外国语学校的“特级教师工作坊”,带动了一大批年轻教师快速成长。此外,还常态化组织开展名师送教、结对帮扶、结业展示等活动,名师在服务区域教育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了自身影响力。
5.强化保障。在推选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评选各级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时,南通充分考虑并优先安排名师占比,切实提高名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出台《优秀人才专项奖励考核实施细则》,给予名师专项奖励,提高待遇,不断增强名师获得感;率先探索“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等名师不退休制度,激发名师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内驱力。
南通十数年持续实施的名师梯队培养工程,激励、带动了一大批新生代青年名师的成长和进步。目前,全市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8人、“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22人、“苏教名家”培养对象15 人、江苏省特级教师164人、江苏省教学名师17 人,1 人入选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南通教师共获得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 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25项。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强教必先强师”,进一步指明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方向。南通将锚定名师队伍建设目标,聚焦高质量发展,强化师德引领,创新研训方式,提升研训精准性、实效性,持续推进“1115 工程”,不断造就“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的强师队伍,为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