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教育家型名校长何以造就*

2023-10-14程晋宽赵梦龙

江苏教育 2023年32期
关键词:教育家校长高质量

程晋宽 赵梦龙

2023 年2 月,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2—2025)(以下简称“双名计划”)举行开班活动。“双名计划”旨在营造教育家型名师、名校长能够脱颖而出的环境,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先进教育教学及管理理念,具有成熟教育教学理论模式和管理经验,能够引领基础教育创新性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名师和名校长,铸就能够起到“为学、为事、为人”示范作用的、引领时代的“大先生”,培养和造就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和校长。“双名计划”作为国家造就卓越教育家型名教师和名校长的制度设计,具有推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意义,为新时代教育家型校长的培养和造就谋定了新方向、擘画了新蓝图、提出了新要求,也使“何以造就教育家型校长”这一问题成为我们主动探索、积极应答的时代议题。

一、教育家型名校长培育造就的时代意蕴

教育家型名校长是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教育改革创新的先锋。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高质量的校长是改善学校表现和学生学习的关键领导力量,[1]新时代的教育家型名校长应当以引领“人的发展”作为领导工作的逻辑起点,以“引领而不止于服务”的领导姿态、“勇于担当而不止于应对”的工作态度,积极推动学校高品质建设、区域教育高水平协调、国家教育高质量发展。可以说,新时代对造就教育家型名校长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

1.时代使命与职业信念的“双重引领”

使命感与职业信念是教育家型校长的基本底色,也是名师、名校长的时代站位和价值定位,需要具有引领时代发展、引领学校发展的高远旨趣。教育家型校长首先要成为新时代教育强国的“大先生”,做“顶天立地”的教育事业,“要有坚强的理想信念,不断提高思想政治修养”;[2]教育家型校长还应当肩负时代使命,具有大情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做到思想自信、实践自觉;教育家型校长还应当将职业道德、责任操守作为职业发展的基本遵循,以专业化的领导智慧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学校教育领导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育家型校长还应当将“立德树人”与带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作为学校领导工作的价值旨归,切实提高学校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现代化。

2.理论建树与实践作为的“双向整合”

教育家型校长不仅体现在具有卓越的实践作为上,还体现在有独到的理论建树和教育思想上,能以辩证的眼光看待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关系,致力于理论构建和实践创新的双向整合。教育家型名校长应当扎根教育实践的真实场域中,直面教育实践中的真实教育管理问题,能够清晰识别并解决教育实践问题,做有实践作为的教育理论家、教育思想者;与此同时,教育家型校长更要有超越具体事务的眼光、视野和能力,彰显理性行动和实践作为的理论生成与整合,以求对教育领导与管理问题、本质和规律的把握,做有理论建树的教育实践家、教育行动者。教育家型校长的造就离不开实践和理论两个维度的整合。[3]教育家型的名校长需要在理论建树和实践作为上做到“双向整合”,既是教育领导和管理思想的引领者,又是教育领导实务和工作的卓有成效的践行者。

3.校内引领与区域带动的“双维辐射”

校长的主要职责是办学治校,以创新性的领导实践推动学校的高质量、高水平发展。校长领导力的“涟漪效应”模型告诉我们,教育家型名校长具有更大的辐射波动效应,是办好学校的重要领导力量,具有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是国家教育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发展的使命担当者。回溯国家制度层面的名校长领航培训实践,主要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2015—2018 年的“中小学名校长领航班”阶段,通过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校长结对帮扶、巡回讲学等形式,培养校长的领导品质,旨在造就“卓越校长”;二是2018—2021 年的“中小学名师名校长领航工程”(简称“双名工程”)阶段,强调形成具有先进教育理念、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名校长,带动学校甚至区域教育教学改革,定位于“办学实践有成就、办学思想有建树”的“专家型校长”的造就;三是2022 年至今的“双名计划”阶段,提出以培养教育家型校长为目标,造就具有教育家精神和教育家情怀的“教育家型校长”。从卓越校长到专家型校长、教育家型校长的培养造就,体现了校长角色的校内引领与区域带动的“双维辐射”,还要成为推动国家教育改革发展、引领基础教育领域的“大先生”。[4]提升学校高质量发展水平、带动区域教育改革发展是教育家型校长的应有之义,也是突出以校长领导力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的务实之举。教育家型名校长既要积极引领学校的高质量发展,更要在教育帮扶、推动区域教育改革中进一步加深对教育事业的理解认识,增强教育强国、教育为民的责任担当。

二、教育家型名校长培育造就的模式创新

教育家型校长的培育造就是一个有目的的过程,需要创新名校长领航计划的培养方式和造就机制,实现教育家型名校长培育造就的模式创新。“双名计划”提出,健全名校长遴选、培养、管理、使用一体化的培养体系和管理机制,营造教育家脱颖而出的环境。教育家型名校长培育的模式创新应当以教育家型校长的生成和赋能为机制,化解现有校长培养模式的短板和难题,立足教育家型校长培养造就的现实需求,探索多元的教育家型名校长培训方法和路径,革新教育家型名校长培养体系的各项环节,进而实现教育家型校长培养模式的创生。

1.明晰教育家型校长的培养目标,系统化构建名校长培养体系

教育家型校长队伍建设要立足于“教育强国”的时代背景,以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现代化发展等基本理念和国家战略为出发点,明晰“教育家型名校长”培育模式的价值旨归,培养行为世范的“大先生”、守正创新的“教育家”,进而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校长队伍,为每一所学校配备、培植优秀的校长。教育家型名校长的培养工作涉及多元主体、涵盖多项环节、持续较长时间,故而是个需要整体架构的系统性工程,应当始终以教育家型名校长的培养目标作为设计这项统整性教育实践活动的方向,并综合考量各培养环节间的关系。在设计遴选标准和流程时,应当考虑培养对象的遴选与培养过程之间的辩证关系,既要确保培养对象的教育情怀深厚、教育素质过硬,又要将校长的发展潜力纳入考量的范畴,统筹吸纳来自名校与新办校、优质校与薄弱校、教育发达地区学校与乡村薄弱学校的校长。在设计名校长的管理和选用程序时,应当明确培养过程与管理选用之间的承续关系,既注重选拔有教育家情怀的校长,更注重校长培养的成效,以校长培养成果作为校长任用和晋升的基本依据,并设计合理的制度和流程来引导教育家型名校长在未来教育工作中发挥引领作用,并最大限度地提升校长的领导力。

2.创新教育家型校长培养的内容方法,赋能名校长专业发展

教育家型名校长培养内容的构建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综合考察新时代的社会需要、地区发展需要和校长需求,以此作为构建教育家型名校长培训内容的基本依据和时代关切;第二,澄清教育家型校长培养体系的功能定位,并以此研制承上启下的培训内容,创设面向丰富校长群体的阶梯式课程体系,进而满足不同水平教育领导者的学习需求;第三,明晰教育家型名校长能力素养的应然结构和教育家精神形成的原则,设计培训知识谱系、架构课程体系,造就具有教育情怀的大先生。故而,教育家型名校长培训内容的安排应当注重理论学习、项目研究、综合实践、思维提升等,形式上可设置必修专业技能学习活动、必修实践活动和多元选修活动。教育家型名校长培养方法体系应当结合具体的培训内容研制,凸显“对话”与“交流”,根据具体教育情境和需求辅以适当的培训手段与方法,激发“相互独立的表现性对话、互动交流的理解性对话、自我重构的反思性对话”,[5]赋能教育家型名校长的专业发展。

3.完善教育家型校长培养造就的效果评估,提升名校长的引领效能

教育家型名校长的培养造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是一次性的培训活动,需要持续追踪效果评估,调整和完善培养过程,实现教育家型校长培养造就的迭代升级。一方面要对教育家型校长专业发展的效果进行监测和检验,另一方面要对“双名计划”培养项目本身的效果进行研究与革新。教育家型名校长专业发展效果的评估应当包括“诊断性评估、过程性评估与总结性评估”等多元方式,评估内容不仅要涵盖技能,而且要涵盖教育改革实践的效能提升。校长的实践作为、能量放大等需要在教育行动中得以表现,并要充分释放其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和教育现代化发展中的推动力和影响力,这就要求教育家型校长培养对象要在工作中努力发光发热。教育家型校长培养体系的评估应当面向基于经验的反思,采用循证教育改革的范式,在名校长培训工作中积累行之有效的培训经验,形成依照证据强度顺次排列的经验证据,识别名校长的客观需要、选择相关的循证措施、制订培训计划、革新培训实践,并不断反思迭代培训流程。[6]教育家型名校长的培训不是目的,而是造就教育家型校长的必要路径和环节,更是提升教育家型校长引领效能的体现,对培训的流程和结果的评估有助于推动教育家型校长培训计划趋于完善,进而造就大批具有教育情怀和教育信念,能够引领时代、追求卓越、敢于担当的教育家型“学校良帅、大国良师”。

三、教育家型名校长培育造就的持续推进

造就大批具有理想信念、值得信赖、能力超群、有所建树的教育家型名校长,是高质量校长队伍建设的国家战略。新时代名校长培养造就的实践探索需要把握教育家型校长的时代意涵,把握教育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发展的未来,着力教育家精神的生成与铸就,持续推进与持续改进教育家型名校长培育造就计划。教育家型名校长的培育造就既需要立足现实和当下,更要着眼于未来和长远,为教育家型校长建功立业、为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和教育强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1.深化教育领导理论研究和教育家型校长办学思想的研讨,厚植校长培训理论根基

首先,明晰教育家型校长的理论内涵,在历史研究中梳理我国校长权利、义务、责任的发展脉络,在实践研究中结合时代背景明晰校长在学校领导体制中的定位,进而剖析教育家型校长的意义及特征。

其次,加强国内外校长培训理论的研究工作,在理论层面探讨本土校长培训的问题、特征与方向,并借鉴国外成熟的校长培养理论架构和实践经验,在比较中为我国新时代的校长培养工作明确方向。

最后,开展贯穿教育全程的校长培训行动研究,为实践反思提供可靠的经验素材,将教育领导理论研究以及校长办学思想的研讨作为革新校长培训的重要思想来源。

2.保障校长培训的经费投入,增加校长专业发展机会,增强教育家型校长培育造就的示范效应

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全体校长发挥重要的领导作用,构筑科学、规范、合理的校长培养体系和管理机制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环节。在建设校长培养体系的过程中,应当充分确保研究、培训、应用等各项工作的资源保障,不断扩大校长专业发展活动的覆盖范围,持续丰富后备校长项目、校长实习项目、校长导师项目等校长培训项目,为教育家型校长的培养造就提供“蓄水池”和“孵化器”,同时放大教育家型校长的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

3.建立校长队伍建设管理信息系统,合理配置与培植教育家型的教育领导人才

如何为每一所学校配备优秀的校长,发挥校长在提升学校高质量发展水平、带动区域教育改革等方面的作用,需要建立合理的校长管理使用机制。政府部门应当建设教育领导人才数字管理系统,创建校长的数字档案、区域教育发展情况档案、学校建设情况档案等。校长管理信息系统可涵盖校长职业发展的全过程,包括校长的培养、选拔、招聘、专业学习、绩效评价等。最终,结合校长专业发展的实际水平与学校发展所需专门化领导人才的实际情况,为区域教育发展匹配适切的优秀教育领导者。

4.优化校长职业晋升通道,激励校长领导素养持续发展

教育家型校长既要具有领导的禀赋,又需要教育部门有意地培养,这就应当辅以教育家型校长认证体系的建设,设计校长的专业发展谱系,构建专业发展认证机制。一方面,通过精简培训项目、填补培训体系的缺漏环节,进而统整各项校长培训活动;另一方面,认证体系可使校长培训活动成为评优评先、升职任用的基本依据,激励校长专业上持续发展,努力成为卓越的教育家型领导者。

5.交流推广教育家型校长的实践经验,不断推进名校长培养工作的革新

教育家型校长培养体系的建设需要多元主体的参与、需要社会层面的广泛认同。各级教育部门应当科学施策,通过运用“权威型、激励型、学习型、符号型”等政策工具,推动各级教育部门积极落实名校长培养的宣传、遴选工作,促进教育工作者对新时代教育家型校长培养理念的认同,激励学校领导者积极参与校长专业发展活动。与此同时,应当为各级各类校长培训活动建立交流平台,在总结归纳教育家型校长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明晰校长培养的时代意涵、凝练校长培训的优秀经验,不断推进校长培养工作的理论革新与实践迭代。

猜你喜欢

教育家校长高质量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教育家与儿童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津派教育家成长
为什么现在要说“新教育家”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教育家
论校长的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