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卓越未来

2023-10-13

语文建设 2023年8期
关键词:基石中华中华民族

历经数千年积淀而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记载着中华民族高尚的精神追求,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文明成果,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期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由彭华友、李光、王桂霞主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书,围绕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风俗文化、交流与现代化等内容,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灵魂、基石、保障、风韵及活力进行系统研究与深度阐释。该书向读者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与积淀。它对于社会发展具有突出的思想引领与文化促进作用。

首先,铺垫物质文化基石。作者认为,物质文化的衣食住行保证了我们的生存,科学技术让我们的生活更方便、舒适,更富有科技感。我国古代的天文、历法、医学知识等科学智慧,造纸、印刷、纺织、陶瓷、冶铸、建筑等发明创造,饮食、品茶、饮酒、服饰等生活文化,均是一种显著的文化或文明存在状态,是引领发展和照亮未来的重要基石。物质文明的深度决定了精神文明的高度。因此,我们要以传承传统物质文明和生活文化为基础,推动社会的物质发展与文化进步。

其次,塑造精神文化灵魂。书中指出,精神文化处于文化的核心地位,具有更優越的继承性,同时也在实践当中具有更强的待完成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古代神话、古代哲学典籍、古代伦理道德典籍和古代历史典籍,以及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学、喜闻乐见的传统戏曲、风姿俊逸的书法、气韵生动的绘画等审美文化,均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也是推动物质发展的重要动力。这就启示我们,要从中汲取养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和提振“精气神”,增强文化自信和内心力量,推进中国式的现代化建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最后,建构制度文化保障。作者还就中国古代的制度文化作了系统研究,认为制度文化是为保障物质和精神活动的进行与延续而创造出来的。自古以来的各项社会制度,既是精神文化的产物,又是物质文化的工具和保障,诸如古代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度、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等。其功用在于协调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保障社会的凝聚力。据此,我们需要吸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典型制度文化资源,科学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质,从中汲取制度建设、道德建设的丰富养分,以利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好地推进国家治理和未来人才培养。

总之,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创美好未来,就应该立足人类生存的物质文化基础;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认同;不断完善制度文化和风俗文化等,凝聚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崇高精神与深厚情感。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书带给我们的启发。

(重庆市垫江中学校黄波)

猜你喜欢

基石中华中华民族
立足三个突出 奠定安全基石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核 安全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