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或许就是社会主义研究社(会)
2023-10-13曾景忠
曾景忠
(中国社会科学院 近代史研究所,北京 100101)
引 言
2020 年,笔者在写《从史料分析看中共在上海的初创》一文时,即对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初创是先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尔后建党的说法存疑。①参见曾景忠:《从史料分析看中共在上海的初创》,《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20年第6期。其后思考,上海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说法的史料根据,是一些参与中共上海创建活动者的回忆录,那么有没有什么实证性史料证明呢?
近年,在渔阳里研究微信群里,看到吴钧同志转发的20 世纪30 年代上海《社会新闻》报所载《杨明斋史略》一文,提到参与中共创建的杨明斋说,是先成立“社会主义研究会”,进而建立中国共产党。此说引起笔者的注意。此外沈雁冰在回忆录中也不认同上海建党时成立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但他印象中当年曾经有个叫“社会科学研究会”的活动场所。这与“社会主义研究会”的名称比较相近。
后来笔者从网上查阅到1920 年出版的陈望道所译《共产党宣言》一书的封面和版权页图片。图片显示,该书的出版发行者是社会主义研究社。而据陈望道回忆,他所译的《共产党宣言》一书是由“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出版的。这就使人想到,所谓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或许就是社会主义研究社(会)。
一、党史著作中关于“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记述
先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尔后创建中国共产党,这是目前中共党史著作中通行的说法。
不过,早期中共党史著作中没有说到中共在上海创建时,先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如1947 年出版、1949 年再版的延安中国现代史研究委员会主编的《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一书提出:“一九二〇年春,共产国际派威经斯基和杨明斋(华侨,山东人)来华建立党的组织。首先找到了陈独秀,遂于一九二〇年五月在上海发起和组织中国共产党。”[1]127
20 世纪50 年代初胡乔木撰写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一书。他在书中叙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时说:“‘五四’运动以后发展起来的各地共产主义小组”选举了代表,1921 年举行“一大”。他只提到毛泽东于1920 年“组织了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但没有说上海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并且从中产生了中国共产党。[2]5-6
1954 年出版、1956 年再版的何干之主编的《中国现代革命史讲义(初稿)》一书,开始突出地论述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从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着手的:“为了扩大马克思列宁主义宣传运动,为了在工人群众中进行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中国共产主义者一九一八年和一九一九年在上海、北京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在这个基础上全国各地先后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得到共产国际的积极帮助。一九二〇年三月,共产国际的代表来华,先到北京,再到上海。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于一九二〇年五月,北京小组成立于同年的九月,广州小组成立于同年年底。”[3]31此书显然在强调,中共的创建是“中国工人运动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结合”。此书突出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共产主义者自己成立的,不提共产国际代表来华推动中共创建,而写作“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得到共产国际的积极帮助”。那么1920年5 月以前上海成立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有什么史料根据呢?
1962 年出版的李新等主编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史》一书,采用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的说法:1920 年春季,共产国际的代表来中国,与李大钊联系,与陈独秀会见,研究了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的问题。“1920 年5 月以后,共产主义小组(有的地方一开始就叫共产党或共产党支部)和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有的地方叫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在各地陆续成立。共产主义小组是党的发起小组,它在当时是秘密的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是公开的群众性组织,是带有学术研究性质的团体,以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为宗旨,它以共产主义小组为核心,参加的人数比较多,成员也比较复杂。因为共产主义小组是秘密的,所以有些活动经常以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名义出现,但是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会员,不一定就是共产主义小组的成员。”[4]98此书将创建成立共产党组织和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二者并列,似乎二者同时出现,区别在于:一为党的内部组织,是秘密的;一为对外学术团体,是公开的。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党史学界加强了史料搜集和实证性研究,但未见到关于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新的史料,且学界仍坚持认为它是中共创建的先导。
1988 年出版的《陈独秀年谱》记载:1920 年5月,陈独秀“在上海发起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并且接受由北京李大钊介绍来的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建议,在上海发起组织中国共产党”。[5]119
1989 年出版的任建树所著《陈独秀传》一书提到,维经斯基一行于1920 年4 月间抵达北京,通过在北京大学任教的两个俄籍教授,首先结识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先驱李大钊。同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并介绍维经斯基等人“到上海去见陈独秀,要陈独秀建党”。维经斯基到达上海以后,“首先会见陈独秀,又由陈独秀的介绍会见了当时宣传社会主义的《星期评论》编辑戴季陶、李汉俊、沈玄庐,以及研究系的报纸《时事新报》的负责人张东荪。他们举行了多次的座谈会……于是在5 月间便先组织了一个秘密团体……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研究会的负责人是陈独秀……上海和北京两地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无形中都成为共产党发起组的前身”。①参见任建树:《陈独秀传——从秀才到总书记》,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年版,第190 页。任建树在书中记述维经斯基到北京、上海的情况,说到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等,是引自张申府的《建党初期的一些情况》一文,载《“一大”前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前后资料选编(二)》,人民出版社1980 年版,第220 页。但查张申府该文,文中并未提到1920 年4 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之事。
1991 年出版的胡绳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一书亦持此说:“1920 年5 月,陈独秀发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7 月,上海的社会主义者举行会议,商讨建党问题。8 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正式成立。”[6]22
2002 年出版、2011 年再版的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所著《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提出:“在维经斯基等人的帮助下,陈独秀以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为基础,加快了建党工作的步伐。”[7]59
可见,中共党史学界普遍采行上海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以建党的说法。
二、有关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回忆
先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进而创建中国共产党,这种说法的史料根据,大率是一些参与中共上海创建活动人物的回忆资料。一些回忆录说:1920年春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来到上海后,找到陈独秀,先组织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最后成立共产党。
邵力子回忆:“一九二〇年五月间在上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参加研究会的有:李达、李汉俊、沈玄庐、施存统、陈独秀、陈望道、戴季陶、邵力子等。此外,商务印书馆有沈雁冰、杨贤江(编《学生杂志》),也常常在一起谈谈,但未参加研究会。研究会成立半年多,逐渐转变成共产主义小组的性质。成员起了一些变化,有的因思想习惯,有的因工作关系,先后退出。”[8]61-62
陈望道回忆:“一九二〇年四五月间到上海。……大家住得很近(都在法租界),经常在一起,反复的谈,越谈越觉得有组织中国共产党的必要,便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这是一个秘密的组织,没有纲领,会员入会也没有成文的手续,参加者有:陈独秀、沈雁冰、李达、李汉俊、陈望道、邵力子等,先由陈独秀负责(当时就称负责人为‘书记’)。”“一九二〇年四五月间,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后来就是党,并未改用别的名称。”“‘马克思主义研究会’进行了下列几项工作:1.办了一个平民女校……2.办了三个工会:印刷工会、邮电工会和纺织工会。3.办了一个青年学校,当时叫S.Y.(即社会主义青年团)。4.宣传工作……”“‘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和第三国际有联系,重要的事情找他们商量。”[9]20-21,23,22陈望道在另一次回忆中说:“在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之前,陈独秀、李汉俊、李达和我等先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研究会吸收成员,起初比较宽,只要有兴趣的都可以参加,后来就严格了。五六个人比较机密,总共不到十个人。……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是对外的公开名称,内部叫共产党,有组织机构,有书记,陈独秀就是书记。”陈独秀去广州后,“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由我和李汉俊负责,我做代理书记。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活动,主要是组织工会、编刊物和办学校”。[10]按照陈望道的说法,“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与共产党几乎就是一回事。
另有一则史料也说,共产党是由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变化而来的,但又说筹划建党的步骤,是先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在社会主义青年团中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在上海建党过程中,“经磋商再四,第一步,先收罗左倾及有革命性之青年,组织社会主义青年团。……并办一外国语学校以避耳目”。“其后,各方志士……会集于外国语学社,遂成中国社会主义者之大集团,共产党干部亦渐因此酝酿以成。”一方面,由陈独秀找李大钊、谭平山到沪,“与戴季陶、沈玄庐密商”,“一方面在社会主义青年团中组织马克斯主义研究会。共产党方具雏形”。②仿鲁:《清算陈独秀》,载《陈独秀评论》,1933 年3 月出版,第66—67 页。转引自《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资料两则)》,《“一大”前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前后资料选编(三)》,人民出版社1984 年版,第147—148 页。按照此说,是先在社会主义青年团中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进而建党。
李达回忆:“威琴斯基到了上海,访问了《新青年》、《星期评论》、‘共学社’等杂志、社团的许多负责人,如陈独秀、李汉俊、沈玄庐及其他各方面在当时还算进步的人们,也举行过几次座谈……最初参加座谈的人还多,以后就只有在当时还相信马列主义的人和威琴斯基交谈了。”“在这时候,‘中国共产党’发起的事被列入了日程。”[11]7他没有明确说到由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发展为中国共产党。
先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再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说法,虽然被主流党史著作所采用,然而这一说法也受到了不利史料的挑战,并且还有正好相反的说法:先成立共产党,后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后者是党的外围组织。
有的回忆录对上海以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建党说并不认同,说不记得有“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沈雁冰1957 年回忆:“(共产主义)小组在当时有个名称……但不叫共产党,也不叫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他说:“党成立后,有‘社会科学研究会’作为公开活动的场所。”[12]46但在沈雁冰后来的回忆录中也出现了以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建党的说法,如:“一九二〇年五月始有共产主义小组及马克思主义研究会。”[13]231不过他把“共产主义小组”与“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并列在一起,孰先孰后,有点含混不清。
参与中共上海创建活动的施存统,则明确否认上海建党前曾经成立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他说:“党的上海小组成立于一九二〇年六月间,一开始就叫‘共产党’,它的机关刊物也叫《共产党》。有的地区党小组领导的外围组织,取名‘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北京李大钊同志所领导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很有名;但在上海,并没有用这个名称。”[14]35施存统的说法中有两点很重要:1.上海创建的党一开始就叫“共产党”,没有所谓“马克思主义研究会”;2.北京与上海不同,李大钊成立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但它是作为党的外围组织存在的(似亦非党组织的起源)。
中共创建时,先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尔后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说法,被中共党史著作所普遍采用。从逻辑上看,这种说法也顺理成章。但是,根据一些相反的史料证据,对上海曾以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建党的说法,只能存疑。
而且,恰恰存在相反的说法:“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并非建党的预备和前奏,而是在建党之后或建党过程中成立的。据张国焘回忆,陈独秀讲建党步骤,是先建党,再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他说,1920 年夏(7 月下旬至8 月),陈独秀曾经对他谈到建党后的工作打算,除了准备组织社会主义青年团外,“‘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也应同时组织,但比之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组织还要松懈一些,即是说,每个会员只要有兴趣研究马克思学说就行了,不须参加党的实际工作”。①参见张国焘:《我的回忆》第1 册,现代史料编刊社1980 年版,第97 页。按这一说法,是党组织成立后,再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假如上海建党前先已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那么,陈独秀应当向张国焘介绍传授这一建党经验,并且会说,上海党组织将继续保留(或重新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而不会说,建党后在建团的同时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施存统的说法与张国焘的回忆比较吻合。先建立共产党组织,后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这在北京建党过程中得到证明。北京共产党支部成立于1920 年秋,而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于1921 年正式成立。
三、中共创建成立“社会主义研究会”说
与中共创建时先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说法不同,另有一种说法是,在中共创建过程中,先组织过“社会主义研究会”。
1933 年,上海《社会新闻》报所载胡敌②此处需说明,另有一同名胡敌(中共党史人物)者。另一胡敌(1898—1928),字萃民,出生于宜都市聂家河,是宜都市第一任中共党支部书记、宜昌市第一位中共党员。胡敌1916 年考入北京法政大学学习。他积极投入“五四”学生爱国运动,接受马列思想。1921 年,胡敌大学毕业,回到宜都。1923 年2 月,他再次去北京,结识了张国焘等一些共产党人,同年7 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胡敌奉命由武汉返回宜都,以教书为掩护,进行秘密活动。1926 年9 月,中共宜都支部建立,胡敌任书记。1927 年春,中共宜都县委成立,专门成立了惩办土豪劣绅委员会。1927 年“四一二”政变后,国民革命军独立第十四师夏斗寅率部叛变革命,逮捕共产党人,胡敌被捕。1928 年7 月15 日,胡敌被杨森部属杀害,年仅30 岁。本文中的胡敌,是写《杨明斋史略》一文的胡敌。撰写的《杨明斋史略》一文提到,旅俄华人、布尔什维克党党员杨明斋,“其研究社会主义及直接参加CP 组织的活动,远远在陈独秀李大钊以前……一九一九年赤俄政府发表其第一次对华宣言后(宣言内容系申明放弃帝俄时对华的一切不平等条约),他,随着中国一般知识界对赤俄怀有希望之谜的氛围中,奉(俄国共产党之)命回国,开始进行其赤化的宣传。不久便与陈独秀李大钊辈结合,努力地在北大及各地青年学生中活动,把社会主义研究会的小团体,进而组织了中国共产党”。①胡敌:《杨明斋史略》,载《社会新闻》第五卷第十三期,1933 年。此据吴钧同志提供的该报之影印本。按照此文的说法,中共创建过程中,曾以“社会主义研究会”(不是“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小团体”来组建中国共产党。
杨明斋于1920 年春陪同奉共产国际之命来中国的维经斯基,推动组建中国共产党。据胡敌文所说,1927 年,杨明斋离开中国回苏联后,曾任莫斯科中山大学管理行政的副校长。胡敌在中山大学学习,与杨明斋相熟。胡敌在文中所述“把社会主义研究会的小团体,进而组织了中国共产党”,这些情况,是当事人杨明斋告诉他的。文中记载的杨明斋自述,相当于杨明斋的回忆。②胡敌在《杨明斋史略》一文中描写杨明斋:“圆头肥脑,大腹便便,嘴上留着仁丹式髭须。”“听他的谈话,却格格不吐,一发急,便把字句割裂开来,倘使你不站远些,唾沫便将直向你脸上洒;这就是本篇的主人公杨明斋老同志。他是山东产,奤子(即大脸盘——引者注);奤子的性情是爽直的,所以杨明斋也是胸无城府,直往直来的性子,他最怕的是和蛮子打交道,包管上当。‘他妈的,蛮子真有能耐,什么事都是蛮子占先,连革命事业,也是蛮子抢先干去了!’这是杨明斋的不平鸣。”“他(即杨明斋——引者注)是顶‘够朋友’的,除非瞧你不起,不然,交接上他,顶够味儿的;在下也是个老奤子,所以和他一见如旧,承他情,在中山大学副校长期内,额外给我写讲义的职务,八角大洋一张……”从这些叙述中可以看出,作者胡敌与杨明斋确有接触,且关系比较密切。杨明斋关于建党过程中成立社会主义研究会的说法,也很好理解。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和助手杨明斋来中国,到了上海,通过陈独秀召集主张和宣传社会主义的人士,包括《新青年》社陈独秀,《星期评论》派戴季陶、沈玄庐,《学灯》派张东荪等,座谈讨论。他们向陈独秀、戴季陶和张东荪等人介绍苏俄革命,研讨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了解情况,物色人才,推动组建共产党,均合乎事理逻辑。社会主义学说是这几派人的最大公约数,因此,有可能不是一下子就组织什么“马克思主义研究会”,而是先举办社会主义思想座谈研讨活动。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思想之一种,称“科学社会主义”,以与其他社会主义学说相区别。相对而言,当时研究和崇奉马克思主义者人数极少,而相信和宣传社会主义者人数要多得多。清末民初时社会主义已开始成为中国社会一种新思潮。以往,先进的中国人向往欧美民主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后,欧洲战乱破败,巴黎和会竟将战胜国中国的山东权益转让给日本,这使中国人民对欧美大为失望。而俄国十月革命后,出现了取代西方议会民主制度的新型劳农政权,激进的中国人开始转向学习苏维埃俄国。五四运动后,社会主义思潮进一步高涨。因此,共产国际代表来到中国推动组建共产党时,陈独秀等人以社会主义名义结社,无疑是因利乘便的。1983 年出版的李新等主编的《伟大的开端》一书提到,维经斯基到达上海后经常举行座谈会,这些座谈会是以研究社会主义问题的形式出现的。此书还说:所以有的当事者后来回忆说,曾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③李新、陈铁健主编:《伟大的开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年版,第325 页。该书注释中举了沈雁冰1957 年4 月的回忆一例。但沈氏在这个回忆中说: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有个名称,“但不叫共产党,也不叫马克思主义研究会”。见《“一大”前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前后资料选编(二)》,人民出版社1980 年版,第46 页。
或如沈雁冰回忆,为创建共产党,先举办“社会科学研究会”来开展活动,也不无可能。当然,也有可能是沈雁冰记忆有差误,把“社会主义研究会”记为“社会科学研究会”。后来该团体逐步分化,张东荪、戴季陶相继退出,只剩下宗奉马列主义(社会共产、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无产阶级专政)的人成立共产党。
胡敌转述杨明斋的回忆,称中共创建时成立了社会主义研究会。这种情况的可能性极大,但是否有可靠的实证史料呢?
四、关于《马克思学说研究社章程》
研究历史,仅凭回忆录史料是难以确定史实的,最终还需要有实证史料才能下定论。
对于中共创建时上海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似乎确有实证史料。1921 年4 月13 日上海《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中的附录一为《马克思学说研究社章程》。有人研判说:“此章程可能是上海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章程。”①参见《马克思学说研究社章程》及其编者注,《“一大”前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前后资料选编(三)》,人民出版社1984 年版,第15 页。
但是,如果以此作为上海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证据,仍有许多疑问要解决。
1.《民国日报》这份报纸是在上海出版的,然而,它刊载这个章程时没有说《马克思学说研究社章程》出在上海。北京大学发起成立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1 年11 月17 日《北京大学日刊》登载了《发起马克斯学说研究会启事》,其中有“上年三月间便发起了这一个研究会”的提法。[15]272-273但那是发生在北京的事,不是上海。
2.报纸发布的是马克思学说研究社的章程,而不是马克思学说研究社成立和活动的信息。设计某个团体的章程,不等于某个团体已经成立,以及它已经开始活动。“马克思学说研究社”是如何组织成立的?它是由哪些人组成,附设于哪个学校或文化学术团体,如何开展活动的?这些均不了解。
“马克思学说研究社”是否就是陈望道回忆中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呢?虽然陈望道回忆录中有关“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记述具体而详细,但是,正如该回忆录的采访整理者所说,“在陈望道同志和我们的谈话中,‘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共产党’(有时简称为‘党’)和‘上海共产主义小组’,都是指同一组织……但是陈望道同志也曾说,在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之前,先有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可见二者又不完全是同一组织”。[10]注2陈望道回忆录的采访整理者也发现回忆录所述有不明确处。关键是,陈望道在回忆中把中共上海创建之初的活动,如办工会、办学校、办刊物等,都记到“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名下,这样越发混淆不清,特别是与“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似不相干。
3.团体的名称与性质也不一样。“马克思学说研究社”,强调对学说的学术研究,与“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假如有的话)有显著区别。“主义”带有政治主张的意味,政治性强。
4.从时间上来看,《马克思学说研究社章程》发表于1921 年4 月13 日,而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初创是在1920 年夏,其间相距近一年之久。1921 年4 月公布的《马克思学说研究社章程》,无法证明该研究社发展创建了中国共产党。由此,也就无从证明中共在上海初创时,先成立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因此,1921 年4 月上海《民国日报》副刊《觉悟》刊载的《马克思学说研究社章程》,难以成为上海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证据。
至于有的党史著作把上海、北京绑在一起,把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与中国共产党成立连起来叙述,亦不足取。北京建党之前,北京大学发起成立过“马克斯学说研究会”,上海有无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则不能确定,不宜将二者混为一谈。
五、社会主义研究会的实证史料
1920 年春维经斯基和杨明斋到上海后,成立了社会主义研究会,这一说法似能找到旁证。
中国共产党1920 年夏在上海初创时,就出版了陈望道译的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按照此书封面额顶标注,陈望道所译《共产党宣言》为“社会主义研究小丛书第一种”。此书版权页则标明,其出版者和发行者为社会主义研究社。据说当时的印刷厂叫“又新印刷厂”。②据郑佩刚回忆:“一九二〇年七八月间……某日夜晚,在陈独秀家里……议决首先是进行宣传工作,建立一个有力的战斗的印刷所,开辟宣传阵地,委我全权负责。我便在辣菲德路成裕里租一房子,建立‘又新印刷所’(即‘日日新,又日新’之意),第一次印刷了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引自《郑佩刚的回忆(1964 年2 月—5 月)》,载《“一大”前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前后资料选编(二)》,人民出版社1980 年版,第483—484 页。也就是说,1920 年中共在上海创建时,曾以社会主义研究社的名义出面活动。这是实证史料。
杨明斋说创建共产党时,曾组织“社会主义研究会”,这与“社会主义研究社”只有一字之差。其实,作为社团,“社”与“会”两字含义相近。“会”偏重于人员的聚会活动。作为社团称“社”,则偏重于它是个实体机构,有活动场所。如果考虑到杨明斋长期在俄国生活,通俄语,而在俄语中,“社”也好,“会”也好,都是общество,那么,出版发行陈望道译《共产党宣言》的社会主义研究社,与杨明斋所说的社会主义研究会,可能就是一回事,二者比较吻合。
▲《共产党宣言》陈望道译本(第二次印刷版)
六、所谓“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或许就是社会主义研究社(会)
《复旦学报》1980 年第3 期刊载的《关于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活动的回忆——陈望道同志生前谈话纪录》一文提到,1920 年4 月,上海的社会主义研究社发表了陈望道翻译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陈望道对其所译《共产党宣言》出版的说明,对于分析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真相非常重要。
《复旦学报》发表的陈望道谈话纪录文末第3 条注释写道:“陈望道所译《共产党宣言》一书,最早在一九二〇年四月由上海社会主义研究社出版。……代为出版的组织应为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那时,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尚未成立。”[10]注3这篇陈望道谈话纪录,是由宁树藩、丁淦林二人整理的。文章的注释,是他们对陈望道回忆内容的理解。
而这篇谈话纪录的整理者,无意中把陈望道译《共产党宣言》的出版者社会主义研究社和所谓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连接到一起了。不过,可能他们以为负责出版此书的是“马克思主义研究会”,而出版社则是社会主义研究社。这好像是按照今天的状况(如中央和各地设有文史研究委员会,另有文史出版社;中央设有文献研究室,另有文献出版社)去设想当年。1920 年中共秘密成立时,就只有陈独秀等几人。他们是否成立一个研究会后又另成立一个研究社(会),来负责印刷发行《共产党宣言》?这种可能性不大。
我们进一步假设:如果真的有一个研究会,又设一个研究社,那么最大可能成立的是社会主义研究会和社会主义研究社,而不可能是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和社会主义研究社。
所以,陈望道回忆中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可能就是实际操作出版事务的社会主义研究社(会)。
至于谈话纪录文末第3 条注释说陈望道所译《共产党宣言》一书,最早在1920 年4 月出版,此说不确。因为据俞秀松日记记载,陈望道的《共产党宣言》译稿是在1920 年6 月27 日夜交给俞秀松的,让俞送交陈独秀。28 日上午9 点,俞秀松就将译稿送到陈独秀家。[16]278-279陈独秀和李汉俊还对译稿进行了校核。陈望道所译《共产党宣言》一书,出版于1920 年8 月。而陈独秀创建中共是在1920年七八月间,出版陈望道所译《共产党宣言》一书,就是创建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活动和成果。但此处所言“由上海社会主义研究社出版”,是准确的。这有书的版权页实物为证。
谈话纪录文末第3 条注释提及陈望道所译《共产党宣言》一书,既说“代为出版的组织应为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又说此书“由上海社会主义研究社出版”。那么,可否由此推想,所谓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实际上就是社会主义研究社。如果这一思路不错,那么一些回忆录中所谓的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或许就是社会主义研究社,亦即杨明斋所说的社会主义研究会。
结 语
原先,各种中共党史著作几乎一致表述为:中共在上海初创时,先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但是,这种说法的根据仅是几则回忆录,没有实证史料作证明。而且有的当事者(沈雁冰、施存统)在回忆录中否定了这一说法。故上海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一说,没有实证史料可以证明。
而现在我们从中共创建的重要参与者杨明斋的谈话记述中得知,当年建党时成立过社会主义研究社(会)。这有当年《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的实物作证。陈望道曾回忆他翻译的《共产党宣言》是由社会主义研究社出版的,同时又说该书是“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出版的。很有可能,陈望道记忆中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实际上就是社会主义研究社。
试分析:陈望道可能由于固守中共创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结果这一信条,因而回忆上海成立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并且还把“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与上海创建的党组织混同在一起。而施存统和沈雁冰则明确回忆,上海根本没有成立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现在我们查考到,1920 年上海建党时,成立的是社会主义研究社(会),证明施存统和沈雁冰否定上海建党时先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记忆是正确的。
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这道谜题,是否可以这样破解,还请学界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