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政支农助推贵州现代山地农业发展探究

2023-10-13胡馨如

广东蚕业 2023年8期
关键词:支农山地贵州

胡馨如

财政支农助推贵州现代山地农业发展探究

胡馨如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财政局贵州安顺561000)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是国家社会安全稳定的基础。文章以贵州省农业发展为例,研究在贵州山地地势环境下,通过拓宽农业发展渠道、改革财政制度、加强资金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施农业多元化发展等方式支持农业发展,能有效解决现存问题,助推贵州现代山地农业发展。

山地农业;贵州山地;财政资金;现代农业

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属于喀斯特地貌,地势环境主要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平均海拔1 100 m,是全国唯一一个没有平原的省份。山地地形复杂,优质土壤有限,气候多变,阳光日照不足,这些客观条件都给现代山地农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耕地农田多数具有地块小、田坎多、石头多、不规则、坡度大等特点,严重制约了现代农业发展,影响农作物的耕种和大型机械化设备的使用。因此要因地制宜实施适合贵州农业发展的模式,提高贵州农业的产量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打造出宜居、富裕的农村,提升农民的幸福感。

1 贵州现代山地农业发展的背景

1.1 政府政策支持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提出,贵州要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做优做精特色优势农产品,提高重要农产品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水平[1]。随后农业农村部于2022年5月印发的《推进贵州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贵州在农业现代化道路上走出一条新路,在2025年前将其打造成“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样板地区”,突出“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加快形成立体复合、高质量、高效益、可持续融合的现代山地农业,为推动农业优质高效、农村宜居、农民富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

1.2 财政资金支持

我国财政资金扶持是推动农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全国2016年—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农业支出总额3.33万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3.86%。国家非常重视“三农”建设,出台的各类农业政策也促进了农业持续发展,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经济的稳定。

如表1所示,近几年,贵州省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中,整体农业支出总额呈增长趋势,虽然2016年—2017年增长为负,但从2018年开始一直呈较大的上升趋势,农业总产值也持续增加,表明贵州省政府对农业的重视程度也逐年上升。

表1 2016年—2021年贵州省财政一般公共预算农业支出

注: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贵州省财政厅、贵州省统计厅发布数据。

1.3 推行贵州现代山地农业的意义

贵州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主要是基于贵州山地地势,使用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实现各种生产要素最优组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最佳的农业[3]。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是一种全新且积极的农业发展模式,为了推动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财政支持成为助力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政府通过财政手段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推进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

2 财政支农对贵州现代山地农业发展的影响

2.1 财政支农的定义

财政支农是指政府为推动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繁荣,利用财政手段,对农业生产者提供经济资金、技术支持和税收优惠支持,从而推动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发展。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很大,但我国面临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市场不够成熟、投资风险大、收益不高等问题,因而投资者对投资农业较为慎重。此外,我国农业金融市场规模小,金融产品类型较为单一,很难满足多元化需求,因此农业资金投入少,迫切需要财政资金对农业进行支持。国家逐年增加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以确保农业持续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2.2 财政支农在贵州山地农业发展中取得的成效

2.2.1 财政支农帮助农民提高收益

贵州政府利用财政资金,向农民提供补贴和奖励,为他们提供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物资补贴,同时为农民提供创业担保贷款、技术培训等方面的支持。这些措施都能够对农民起到帮助作用,让农民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农业生产中,从而进行新的经济活动,降低农民的生产成本,帮助农民改善生产方式,提升农产品产量和质量,提高农民收益。

2.2.2 财政支农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贵州省现代农业发展是在山区开展的以市场为导向,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以资源环境合理利用为前提,达到生产要素最优配置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4]。在贵州山地农业中使用推广精准农业、无人机喷洒、物联网等现代农业技术,提升山地农业生产的精度与效率,促进贵州现代山地农业发展。

2.2.3 财政支农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农业作为一国的基础产业,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粮食和农产品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财政支农能够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和生产能力,保证粮食供给,提升粮食产量和质量,从而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维护国家安全。

2.2.4 财政支农建立农业的产业链条

农业是一项综合性的产业,与很多产业都有相关性。贵州省政府促进这些产业相互合作融合,在确保传统农业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对山地农业进行指导和支持,引导农民向效益更高的产业发展,发展果树、畜牧业等高附加值产业,减少种植低附加值产业,使农产品形成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效应,进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2.2.5 财政支农改善基础设施

财政支农通过投资资金,对贵州山地农业的生产条件进行改善,通过修建灌溉设施、改善道路交通、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等,提高山地农业的生产效益。此外,财政支农也能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在山地农业地区,生态环境是非常脆弱的,投入资金进行修缮,以改善水土保持、防止土地退化,从而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 财政支农在山地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财政支农难以精准施策

财政支农往往是通过发放补贴、贷款等形式来支持农业发展,但是由于农业生产的种类和地域差异较大,贵州山地农业生产的环境和条件与平原地区有很大的差异,各地发展不平衡,很难进行精准施策,导致一些地区产业得到了过度支持,而农业发展缓慢、产业项目分散的地区,则得到的支持较少。

农业政策适应性不够,就会造成政策与农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不相匹配、政策实施效果不佳、农业经济发展受到阻碍等问题。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缺少足够的农业信息和农业专业知识,导致信息不对称、利益分配不公,从而政策制定不合理,政策执行难度大,影响到最终效果。政策制定者对农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的需求没有深刻的认识,在制定政策的时候,缺少了前瞻性和灵活性,不能及时地对政策内容进行调整,以适应农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在实施层面,由于实施主体缺少有效的实施机制与能力,使得实施效果较差,进一步造成了政策适应度低,难以实现预期目标。

3.2 财政支农资金浪费

财政农业支出在各类支出中所占的比例不合理,造成了资源配置不合理,经济效益不高,财政风险增加。再加上贵州省山区农业生产的周期与季节特点,使得财政农业资金经常在季节高峰期集中投入,造成了资金短缺;而在非高峰期,资金使用效率不足,降低了财政支农的成效。有些农业资金的投入,因为受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使用时间限制等因素的影响,降低了资金的使用率,项目效果并不明显,甚至出现一些挪用或滥用农业项目资金的情况。此外,过度投资基础设施很容易造成浪费和债务风险,从而造成农业资金和其他资源浪费。

3.3 财政支农缺少市场导向

财政支农通常是由政府提供资金,但政府的行动通常缺乏市场导向,资金投入和使用滞后于市场波动,很难真实地跟上市场的供求关系,造成农产品的供需失衡。贵州农业的全产业链不完全,一二三产业融合不够,同时产业带头人匮乏,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农产品质量也参差不齐,后续销售途径单一,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3.4 财政支农缺乏可持续性

财政对农业的支持是短期性的,不具有可持续特点。贵州省政府对农业的财政支持一旦中断,就有可能导致农产品产量“断崖式”下降,从而对农户和农业造成负面影响。但过度依靠财政支持,则会影响农户对新技术的采纳与试验,从而制约农业的创新性发展。同时,政府过多干预,会导致不公平竞争,使部分有资金扶持的农户在市场上占有较大的份额,而另一部分农户却受到了市场挤压。一些财政支农项目的实施,有可能对贵州省山地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造成水土流失,导致山地生态环境恶化,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3.5 财政支农监管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财政支农监管体系有待完善,监管工作尚未得到全面、深入开展,给监管工作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有关部门的责任界定有待明晰,工作流程有待进一步规范,监管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有待加强。

4 财政支持山地农业发展的具体措施

4.1 农业政策精准施策

4.1.1 农业政策制定和调整

农业政策制定者应该强化对农业信息的收集与研究,深化对农业发展趋势、市场需求等方面的认识,从而制定出有前瞻性的农业政策。在施策过程中,要对农业政策的执行效果进行监测与评估,及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对政策内容进行调整,以使其与农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相匹配,从而保证政策制定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4.1.2 重点领域精准施策

农业政策制定者需要进行精准的政策研究,制定差别化且合理有效的土地流转政策、土地承包制度等,以实现土地资源合理配置与使用。在进行资金补贴时,也需要根据项目的环境、条件等因素给予合理的补贴。通过政策上的优惠与资金上的补助,更好地发挥贵州省山地的优势,发展战略性新兴农业,从而提升山地的土地使用效率与产量,提高农业竞争和附加值。

4.2 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监管

要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监管机制,完善财政农业资金的使用管理办法,明确资金使用范围,建立专门的资金管理部门,对农业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定期审计和核查,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强化对农业资金的监督管理,构建起农业资金监管机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农业资金信息化管理平台,从而对农业资金进行全程管理、追溯和监督,同时还能对农业资金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及时跟踪、监督和处理。要加大对违法违规资金使用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率,加强财政支出规范管理。

4.3 拓宽山地农业发展机会

4.3.1 拓宽政府支持途径

贵州省政府可以通过设立农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资金、奖励奖金,发放信用贷款、设立农村信用担保机制等措施,向农村地区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用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推进农业现代化等。加强推广农业保险,引导农民增强保险意识,降低农业生产风险,鼓励农民增加投入并尝试使用新技术。政府还可以出台税收减免、退税等优惠政策,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业发展。

4.3.2 拓宽农业融资渠道

要强化金融市场与政府配合,对农村金融市场的环境进行优化,鼓励金融机构深入农村,提升农村金融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增强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实力,扩大农村金融市场的规模,减少农业投资的风险。利用发行其他金融产品的方式,来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农业领域,让农业融资渠道更加多样,构建并健全农村信贷担保体系,为农村企业和农民提供担保,降低融资成本,拓宽融资渠道。

4.4 财政支持农产品持续发展

结合贵州省的气候、地貌、水源等自然条件及当地的文化习俗,开发出符合市场需要的特色农产品。

大力发展贵州山区特色现代农业,加强对农业科技的研究与开发,促进农业科技创新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推动农业经济良性循环。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贵州高海拔山地的优势,大力发展林果产业,既能为贵州带来良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又能推动山地农业多元化发展。发展有机农业,可以生产出高品质的有机农产品,满足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要,还能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

4.5 推动财政制度改革

在制定财政预算的时候,应该以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需求为基础,对各种支出的比重和金额进行合理规划,逐步推动财政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管理和财政信息公开,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拓宽财政收入的来源,增加财政收入,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建立健全财政预算和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和财务监管能力。

5 结语

农业进一步向着现代化、产业化、多元化发展。贵州省需要在政策和财政资金方面给予持续的支持,推进贵州省现代山地农业发展,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和谐安宁,为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发展新兴产业并开发新的项目,需要找准路子,开阔视野,规划先行,把产业做实做大,形成养殖、工业、乡村旅游等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吸引更多在外务工的人返乡就业创业,促进贵州现代山地农业高质量发展。

[1]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N].贵州日报,2022-01-27(2).

[2]中国食品网.农业农村部印发《推进贵州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实施方案》[EB/OL].(2022-05-10)[2023- 03-12].http://www.cfnews.com.cn/buwei2277 0.html.

[3]王建法,陈晓东,吕本国,等.高效农业及其发展思路[J].中国农学通报,2010(7):383-386.

[4]滕明雨,简小鹰,张磊,等.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理论思考[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7 (6):60-65.

10.3969/j.issn.2095-1205.2023.08.20

F812.8;F323

A

2095-1205(2023)08-61-04

胡馨如(1995—),女,汉族,云南昆明人,本科,研究方向为农业管理。

猜你喜欢

支农山地贵州
山地草甸
贵州,有多美
穿越火线之山地作战
山地之旅
沉醉贵州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
山地之美——雨补鲁
金融支农创新十大模式
2017年中央财政继续加大支农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