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问题导向的干预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护能力及健康行为的影响

2023-10-13朱雷严

实用临床医学 2023年4期
关键词:导向血糖方案

朱 青,朱雷严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a.内分泌代谢科; b.急诊科,南昌 330006)

2型糖尿病(T2DM)作为终身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尚无治愈方案,患者需长期使用降糖药物,以良好控制血糖水平,预防并发症发生。但T2DM患者受疾病影响,加之需长期控制饮食、用药等,可能会产生不良情绪,降低治疗依从性,影响自护能力[1]。相关研究[2]指出,T2DM患者自护能力作为血糖控制重要积极因子,良好的自护能力能够约束患者不良习惯,建立健康行为,提高血糖控制效果。常规护理干预重点在于T2DM患者疾病本身护理,虽讲解相关疾病知识、进行心理疏导等,但未重视患者自护情况,整体护理效果有限[3]。问题导向的干预模式作为新型干预方案,其将问题作为引导、目标,让患者以自我审视方式发现问题、思考解决方案,从而培养患者学习主动意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促使不良行为转变[4]。目前,问题导向的干预模式已广泛用于癌症、慢性病管理等,且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5]。鉴于此,本研究探讨基于问题导向的干预模式对T2DM患者自护能力及健康行为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2年4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95例T2D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研究组47例。纳入标准:T2DM符合相关诊断标准[6],且经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确诊;年龄18~80岁;意识清晰,理解能力正常;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合并脏器器质性病变;合并T2DM严重并发症;合并肿瘤;合并精神疾病;有视听障碍;哺乳或妊娠期患者。2组性别、年龄、病程、文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护理方法

1)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于患者入院后,密切监测患者血糖变化,了解患者饮食习惯,制定科学饮食方案,并加强T2DM基础知识宣教、用药指导、运动指导等干预,同时评估患者心理状况,帮助其排解不良情绪,强调建立健康习惯、自我护理重要性等;于患者出院后每周进行1次电话或上门随访,了解患者自护情况,并积极引导干预方案转变。干预时间为3个月。

2)研究组基于常规护理,行基于问题导向的干预。①组建干预小组。由1名护士长、5名专科护士组成管理小组,干预前小组成员均需接受“问题导向”概念知识培训,掌握干预技巧,并采集患者基础资料,建立个人档案,以实施个体化干预。②明确问题。设计案例、创建问题情境,以开放式提问、诱发性提问等方式与患者交流,引导其以回忆的方式自我审查既往T2DM自我管理行为,识别并记录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并询问其现阶段自认为存在的问题与希望改善的问题,如缺乏正确血糖自我监测、疾病知识认知不足、饮食不当等。③制定目标。将待解决的问题为导向,以经验交换、知识交流等形式,结合患者生活、行为习惯,与其共同协商、制定科学的目标;同时,根据目标提出解决的方案,并让患者分析各方案可行性,并选择其认可、具有可行性的方案实施。④干预实施。健康宣教:住院期间指导患者自我生命体征监测、血糖检测方法,若发现问题,及时告知医师处理;在病房走廊内张贴防跌倒标识,利用广播宣讲防跌倒技巧等;利用微信平台,录制糖尿病健康知识微视频,将视频传输给患者,嘱其观看、学习相关内容;每周举办1次糖尿病专科讲座,讲解降糖药物使用、胰岛素使用技巧等知识,普及足部护理内容,并讲授自我管理保健重要性,同时引导患者积极提问,根据其询问进行针对性解答。饮食调整:根据每日热量摄入标准,合理搭配食物,尽量以蔬菜、谷类等为主,并要求患者定量定时进餐,且讲解饮食标准计算方法。心理支持:每周进行1次“一对一”心理交谈,评估患者心理状况,并分享音乐疗法、渐进性肌肉放松疗法等,引导其宣泄不良情绪,保持积极心态,并以自我管理效果好的患者为典范,树立“榜样”,让患者积极转变,交谈30 min·次-1。干预周期为3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方法

1)疾病感知:干预前、干预3个月,2组均用简易疾病感知问卷(BIPQ)[7]评价,量表涵盖认知描绘、综合理解、病因认知、情绪描绘4项,共9个条目,其中病因认知为开放新提问,不计入总分,其余条目均计0~10分,分值0~80分,分值越高则疾病感知越高。2)自护能力:干预前、干预3个月,2组均用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8]评价,量表涵盖血糖监测、总体饮食、吸烟、足部护理等6项,共12个条目,其中吸烟项不计分,其余条目均计0~7分,分值0~77分,分值越高则自护能力越高。3)健康行为:干预前、干预3个月,2组均用健康行为能力自评量表(SRAHP)[9]评价,量表涵盖营养、运动、心理安适、健康责任4项,共28个条目,各条目均计0~4分,分值0~112分,分值越高则健康行为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疾病感知比较

干预3个月,2组BIPQ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研究组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见表2。

表2 2组干预前后BIPQ评分比较 分

2.2 2组自护能力比较

干预3个月,2组SDSCA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研究组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见表3。

表3 2组干预前后SDSCA评分比较 分

2.3 2组健康行为比较

干预3个月,2组SRAHP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研究组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见表4。

表4 2组干预前后SRAHP评分比较 分

3 讨论

T2DM多因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胰岛素抵抗引起,容易导致糖代谢异常,使机体处于高糖环境。同时,T2DM患者机体血糖水平长期较高,容易引起微血管病变、神经病变等,引发糖尿病并发症、心脑血管疾病,严重时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0]。但T2DM患者疾病感知不足,治疗期间容易出现抵触情绪,降低治疗依从性,加之其缺乏自护意识、自我管理能力低下,从而影响血糖水平控制效果,导致疾病进展。

近年来研究[11]发现,T2DM患者接受有效护理干预,能够增强其自护能力。“问题导向”作为新型护理概念,以咨询、问题讲解、行为干预为统一主体,通过引导患者自我发现问题,探索解决方法,能够培养患者对疾病负责态度,树立自护意识,从而改变不健康行为[12]。同时,基于问题导向的干预可引导患者思考,激发其自主学习意识,调动自身潜能,从而提高自我管理意识与行为,促使疾病转归[13]。目前,基于问题导向的干预已用于多种慢性病护理,郑梅等[14]研究指出,该护理方案利于改善冠心病患者术后自我管理能力,提升治疗依从性,提高整体康复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3个月,研究组BIPQ、SDSCA、SRAHP评分均较对照组高,说明T2DM患者采用基于问题导向的干预利于提高疾病感知,改善自护能力与健康行为。分析原因在于,干预期间通过组建干预小组,对组内成员进行“问题导向”概念知识培训,可确保护理专业性;设计案例、创建问题情境,以提问的方式引导患者回忆既往疾病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使其自主思考;将现存问题与希望改善的问题作为引导,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共同制定科学的目标,并选择患者认可、具有可行性的方案实施,能够提高患者认可度与依从性。同时,在方案实施期间进行健康宣教,以微视频形式传输疾病相关知识,讲解用药方案、自我保健重要性等,能够提高患者疾病认知,增强感知度,指导其合理调整饮食,积极给予心理支持,能够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保持积极心态,从而乐观面对疾病治疗,提高自护能力,建立健康行为[15]。

综上所述,T2DM患者采用基于问题导向的干预可增强疾病感知,提高自护能力,改善健康行为。

猜你喜欢

导向血糖方案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烂脸了急救方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偏向”不是好导向
定边:一份群众满意的“脱贫答卷” 一种提供借鉴的“扶贫方案”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犬只导向炮
猪的血糖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