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艺术类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2023-10-13刘诗婷
曹 刚 刘诗婷
(武汉纺织大学,湖北武汉 430000)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和践行对于培养有良好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艺术类大学生作为文化艺术领域的学习者和创造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践行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特殊作用。在湖北省这一艺术类高校众多的地区,探讨湖北艺术类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情况以及他们对高校艺术思政模式的看法和期望,对当前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
一、高校艺术教育中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水平,直接影响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水平。[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艺术类大学生,不仅能够引导艺术创作追求积极的价值目标,还能够激发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艺术类大学生提供了理念和指导,使他们能够在艺术创作中追求积极向上的价值目标。这些价值观如真善美、公正平等、爱国主义等,能够引导艺术学生创造出具有社会意义和正能量的作品,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鼓励个人承担社会责任,关注社会问题,并通过自己的艺术实践和表达来传递社会正能量。艺术类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应当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用艺术的方式关注社会现实,传递艺术的力量,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作出贡献。另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品德塑造,对于艺术类大学生来说,具备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自觉,能够使他们在创作和表演中更好地表现自己的艺术内涵,增强他们的职业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艺术类大学生作为文化创造者和传承者,通过学习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更好地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并在艺术创作中发挥创新的力量,使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相结合,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情况
1.湖北艺术类大学生年级、政治面貌、专业分布情况
湖北艺术类高校众多,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武汉大学、湖北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湖北美术学院、武汉音乐学院、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等32所高校艺术类大学的学生的数据和意见,有助于深入了解湖北艺术类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践行。调研人群包括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政治面貌主要分为共青团员、中共党员和群众三个类别。
根据调研数据,湖北艺术类大学生就读的专业领域主要包括设计类、美术类和音乐舞蹈类。调研人群中设计类专业是占比最高的专业领域。设计类专业在湖北地区的艺术类高校中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意能力和实践技能,涵盖多个细分领域,如平面设计、产品设计、服装设计等。美术类专业多注重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艺术表达和审美能力,涵盖绘画、雕塑、版画等艺术形式。音乐舞蹈类专业主要培养学生的音乐与舞蹈艺术技能,包括音乐理论、舞蹈技巧、演唱表演等。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专业课程建设中的实践情况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源于其内在的生成机理,并基于主体的需要而产生,通过知识的摄取最终内化为主体自身的价值准则和道德规范。[2]针对湖北艺术类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高校在专业课程中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融入。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上,教师通过选取相关案例、引用典故、举办专题讲座等方式,将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学生们也能够意识到将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艺术专业相结合的重要性,并认可这种做法在培养他们的艺术人文素养和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积极效果。
实际效果方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专业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会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进而在自己的创作和表达中融入相关元素。此外,在专业课程中融入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还能使学生的责任感与身份认同感得以有效提升,激发他们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热情和使命感。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爱国情怀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整体上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专业课不仅关注到学生的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艺术类大学生对各类文化的认同与践行能够传播正能量,帮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以及培养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学生也能通过别样的专业课培养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批判思维和表达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3.获取相关知识的主要渠道分析
调研结果显示,学生获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呈现多样化特征(如图1)。
图1
(1)网络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通过搜索引擎、在线学习平台、社交媒体等网络资源,学生可以浏览文章、观看教育视频、参与在线讨论等方式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学校和老师的组织性学习对学生获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知识起重要作用。学校可以组织各类讲座、研讨会、专题教育等活动,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讨论,为学生提供系统化的知识传授和教育引导。
(3)影视作为一种生动直观的媒体形式,通过观看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等,学生可以感受不同故事情节中蕴含的价值观观点,并从中汲取启发和思考。
(4)书本作为传统的学习资源,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参考书、专业书籍等,能够系统学习和理解核心价值观的概念、原理和实践。
这些途径相互补充,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获取知识的机会,促进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理解。
4.影响大学生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原因分析
根据前期调研,大多学生能够正确回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个字,这表明大多数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有清晰的认知和理解。
另外,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在学生对“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相关概念理解并区分方面,一半以上的学生对此理解程度较高,能够正确区分它们的内涵和表达方式,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存在较大困难或混淆,需要进一步解释和引导。
学生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1)学生的教育和家庭背景对于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积极的教育环境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
(2)社会中的价值导向、道德观念以及文化传统会对学生的认知和行为产生影响。积极的社会文化环境能够提供学生接触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机会和支持。
(3)教育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不可忽视,学校应该注重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开设相关课程、举办活动和提供示范案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的示范作用和教育资源的优化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媒体也会对学生的价值观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学生通过媒体接触到各种信息和观点,其中包括一些具有不同价值取向的信息,因此也需要学生具备辨别和评估信息的能力。
三、高校艺术思政教育的实施效果与改进措施
1.艺术思政模式的认可度和效果评价
通过研究表明,学生对艺术思政模式的认可度较高。在课程教学中,大多教师都十分注重对学生价值观及个人品质的引领。老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正向引导,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大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关注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并提供相关指导。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还能帮助他们在职业选择和人生规划方面做出明智的决策。
综上所述,大多数专业课老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职业发展规划,致力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学生对此教学模式的认可度也较高。
2.大学生对思政学习的相关需求
从调研数据中可以看出,在课堂学习中,除了专业内容,学生还比较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如图2):
图2
(1)根据数据,社会生活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十分关注的方面。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现象、问题和变化非常感兴趣,希望能够在课堂上获取相关的知识和讨论。
(2)艺术前沿和传统文化也是学生比较关注的方面。学生对艺术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3)时政话题和国家发展在学生关注的方面中也占有一定比例。学生对国家政策、社会动态以及国家发展方向等方面的关注度较高。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除了专业知识外,更关注与社会、艺术和时事等领域相关的内容。这也提醒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度融入与学生关注度高的方面,以增强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另外,对艺术专业和实践课中融入思政教育,学生仍有几点顾虑:
第一,各个课程之间思政是否能很好地串联,学生担心在不同的课程中思政教育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希望思政教育能够贯穿整个课程体系。第二,学生也关注思政教育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教师是否能正确把握思政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第三,还有一部分学生担心在融入思政教育时只注重表面工作,导致耽误专业实践。
3.高校艺术思政教育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1)整合课程与教学资源。艺术思政教育需要将课程内容涉及的文化、科学与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全方位剖析,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认知。大多专业课程教学都能够呈现较为灵活多变的形式,如翻转课堂、情景式教学与线上线下混合等多种教学模式与方法,从而提升教学质量。[3]要将课程与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可以把艺术与思政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通过艺术作品和表演来传递和探讨核心价值观。在教师培养方面,提供培训和支持计划,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确保教学质量。同时还需要创造丰富的艺术资源,建设艺术工作室、艺术展览空间和艺术演出场所,为学生提供展示和表达自己思想与价值观的平台。
(2)强化思政教育与艺术融合。课程思政教育能够极大地扩展高校艺术专业教学内容的边界,而通过两者的重组和相互借鉴,又可以进一步将思政的价值和内涵进行深化。[4]强化思政教育与艺术融合,可以通过举办艺术展览、演出和比赛等形式深化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思考核心价值观的艺术表达方式。还可以通过促进跨学科合作,鼓励不同专业领域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通过跨学科的思维和方法,将艺术和思政融合在各类课程和项目中,提升思政教育的质量和影响力。另外,开展艺术思政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公益活动和艺术创作等活动,通过实践体验,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也能够起到很好的强化作用。
(3)创新考核评价与反馈机制。首先,建立全面评价体系,制定科学、客观的评价指标和方法,综合考量学生在艺术思政教育中的表现,包括艺术创作、思辨能力、道德情操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全面的考核评价与反馈。其次,鼓励学生参与自主学习,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平台,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深化对艺术与思政的理解和应用。结合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知识技能的学习成果进行综合评价,并把艺术思政元素合理融到考核过程中[5]最后,还需加强与社会的互动,与社会各界合作,开展艺术展览、演出、社区服务等活动,让学生的艺术思政成果能够与社会进行互动和交流。
结论
湖北艺术类大学生普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有积极态度,并表现出一定的实践行为。他们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相关知识,其中学校教育起到关键作用。高校艺术思政教育模式得到了教师的重视和学生的认可,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不同课程之间思政教育的连贯性、思政教育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等。基于此现状,艺术类高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还需更好的整合课程与教学资源、强化思政教育与艺术融合,并建立全面的创新评价与反馈机制。以此更好地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具有艺术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艺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