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斑天牛危害特点与防治措施分析
2023-10-13杨从全
杨从全
(全椒县瓦山国有林场,安徽 全椒 239500)
云斑天牛属于鞘翅目天牛科,在国内分布广泛,寄主包含杨树、核桃树、白蜡树等多种树木。核桃树具有较高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而云斑天牛则是核桃树的毁灭性害虫,其幼虫会钻入树干内生长,蛀空木质部,导致树木因无法正常运输养分而生长缓慢,将造成核桃产量下降甚至绝产,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树木枯死。全椒县近年来大力发展薄壳山核桃产业,随着核桃种植面积持续增加,虫害陆续发生。研究云斑天牛的危害特点,能够为预测虫情和防治虫害提供依据,为全椒县核桃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1 云斑天牛危害特点研究
1.1 研究区概况
全椒县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部,地处江淮丘陵东南侧,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性气候,年降水量在840 ~980 mm 之间,具有夏秋降水多、冬春降水少的特点。年均气温15.4℃,全年无霜期大于210 天。全县林地面积58.8 万亩,四旁树折合林地面积38.7 万亩,活立木总蓄积量为264 万m3,林木绿化率达39.53%。作为省级森林城市,全椒县为落实“生态立县、绿色发展”战略,坚持造林与特色产业相结合,引进龙头企业62 家,发展薄壳山核桃7.1万亩,建立1 个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和7 个国家林草局山核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试验示范基地,产业发展面积和示范基地数量均为全省第一。
1.2 调查和分析方法
根据全县薄壳山核桃树栽植现状可知,采取标准化栽培管理模式发展薄壳山核桃的企业和种植大户核桃树种植面积均达100 亩以上,连片栽植500 亩以上的包含22 家,建立的省市级示范区和示范基地多达18 个。在2022 年6 月,结合林业和草原局森林病害防治总站提供的信息,选择可以代表当地云斑天牛危害程度的20 个调查点进行全面系统调查。为排除气候变化给云斑天牛种群数量带来的影响,在各调查点采取逐株整片抽样法进行调查,调查面积为0.2亩,总计对1060 棵核桃树进行调查。根据地区核桃产业发展情况来看,各地块核桃树树龄并不相同,为确定树龄和云斑天牛危害程度的关系,需要对不同树龄的核桃树上的云斑天牛刻槽数进行统计,分析云斑天牛产卵情况,总结云斑天牛危害特点和提出防治措施。
根据前期调查情况,使用手持GPS 测绘仪对各调查点地理坐标进行测定和记录,在坐标纸上记录各株树的相对空间位置。对点位内样株树干1.2 m 位置胸径进行测量,可以根据胸径确定树龄。根据成虫产卵习性可知,云斑天牛主要在距离地面1.2 m 以下的树干位置产卵,并在树龄增长的情况下达到更高的侵入孔,但基本不超4 m。因此在调查时,从树基部向上直至树梢,按照1 m 以下、1 ~2 m、2 ~3 m 和3 m 以上进行高度分区,按照四个区间,统计和记录云斑天牛当年刻槽数和排粪孔数。刻槽数需要划分为有效和无效两类,前者指的是卵正常孵化且云斑天牛钻蛀为害的刻槽,即排粪孔,后者为无卵或卵未孵化的刻槽。根据云斑天牛生物学特性可知,云斑天牛产卵时需要咬破树皮层,形成椭圆形的中央小孔刻槽,在树的韧皮部产卵,且每只云斑天牛在整个幼虫期仅产生1 个排粪孔,因此可以根据树上刻槽数和排粪孔数进行虫口密度调查。在调查过程中,需要对同株核桃树干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产卵刻槽数进行记录,为分析云斑天牛产卵习性提供依据[1]。为确定调查期内各样点云斑天牛虫态和发育情况,需要在各样点砍倒受虫害的1 ~2 株核桃树,从树干基部砍倒后,对树体受害段进行解剖,记录云斑天牛幼虫数量,与当年危害孔数进行比较,可以对因受树木生长、受害孔高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统计误差进行校正,并对捕捉到的云斑天牛体长、头壳宽、前胸背板宽进行测定和记录[2]。
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后,能够计算得到有虫株率和虫口密度,通过数据比较分析云斑天牛危害特点。按照《LY/T 2108-2013 云斑天牛防治技术规程》的标准进行分级,将虫害危害程度划分为轻度(有虫株率在1%~10%)、中度(有虫株率在11%~20%)和重度(有虫株率达到21%以上)三个级别,成灾标准为受害株率达到20%以上。
1.3 危害特点分析
从研究区试验地虫害情况来看,共采集到33 头云斑天牛,调查期核桃树上主要分布的是中龄幼虫,平均体长能够达到50.2 mm,前胸背板宽达到9.8 mm,头壳宽达到5.3 mm,存在少量成虫活动。从有虫株率来看,全部调查点受云斑天牛危害程度可以划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类,样点数分别为13 个、6 个和1 个,分别占总调查样点的65%、30%和5%,受害株率平均达到了6.8%,总体为轻度危害,未达到成灾标准,如表1 所示。在调查点中,尚未达到成灾标准的调查点占比较大,与地区虫害发展时间尚短有关,最初云斑天牛主要发生在杨树林。受飞行能力和产卵习性的影响,云斑天牛成虫在白天可以在800 m 范围内取食,但晚上需飞回寄主林地交尾或产卵,因此传播速度和范围受到了一定限制[3]。此外,近年来核桃产业一直推行标准化栽培模式,日常定期开展除草、剪枝等活动,起到了抑制虫害的作用。从总体上来看,地区云斑天牛虫害达到轻度危害标准,为防止虫害蔓延,给核桃产业带来威胁,需采取措施降低虫口密度,以免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表1 云斑天牛对研究区核桃树的危害程度
从树龄角度来看,受虫害严重的主要为4 年生以上的核桃树,1 ~4 年、5 ~7 年和8 年以上核桃树的刻槽数所占总刻槽数比例分别达到了6.8%、39.9%和53.3%,可见云斑天牛对寄主植物树龄的选择带有一定倾向。根据云斑天牛生物学特性可知,自然界中其取食对象以30 ~50 年的大树为主。因为云斑天牛多隐藏在树干和树枝中生活,需要在木质部钻蛀虫道,林木年龄小容易因木质部被破坏而出现枯死问题。全椒县近年来开始大力发展山核桃产业,当地核桃林的树龄普遍较小,树干胸径偏小,不利于云斑天牛取食和繁殖。受这一因素的限制,云斑天牛主要对4年生以上的核桃树产生了危害,结合这一特点应重点对树龄大的核桃林进行虫害治理。此外,考虑到云斑天牛对树龄小的核桃林的危害严重,可能导致大量树木枯死,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虫害暴发。
从相同植株各部位的云斑天牛危害习性来看,在0 ~1 m 的高度区域内刻槽集中分布,82.5%的云斑天牛卵位于这一区域,1 ~2 m 的高度区域内刻槽数占比达到15.6%,其余区域分布的刻槽数明显较少。分析原因可知,核桃树地块发生虫害的时间尚短,产生幼虫数量不多,在云斑天牛种内竞争不激烈的情况下,成虫多在主干分叉位置产卵,距离地面大多不超1 m,因此可以在该高度区域集中进行云斑天牛治理。从刻槽分布方向来看,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差异并不显著,可见在不同方向上云斑天牛表现出了相同的产卵习性。但相较于林内核桃树,林缘核桃树受害程度较重,重度危害林地也主要分布于与其他树林邻近的位置,其周围存在受虫害的杨树林,所以虫害暴发风险较大。此外,林地周围植被丰富,坡度大的坡地可见野棠梨、山槐等植物,林下植被有野山楂、野蔷薇等,而云斑天牛喜食蔷薇科植物,这种环境为云斑天牛繁殖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导致该区域核桃树受害严重。
2 云斑天牛幼虫的防治措施探讨
2.1 防治思路
根据云斑天牛幼虫危害特点可知,需要重点对4 年以上的核桃林和核桃树树干1 m 以下高度区域进行虫害防治。林缘位置的核桃林虫害严重,需要加强虫害治理,其他区域核桃林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云斑天牛虫害,尽管林内幼虫数量较少,但呈现出多点分布态势,需要及早采取预防措施避免虫害暴发。具体来讲,就是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采取防治措施。针对尚未发生虫害的邻近区域,需要采取营林措施和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树木抗病虫害能力。针对已经出现虫害的区域,考虑到轻度和中度受害地块危害性稍弱,可以针对幼虫聚集点采用锤击杀死虫卵等措施进行防治,而重度受害地块风险较大,应同时在幼虫聚集点和扩散方向上采取生物和化学防治措施。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治工作,可以在降低林场云斑天牛虫害防治成本的同时,避免给林分结构带来过多干扰,最终取得理想的防治成效。
2.2 预防措施
为预防云斑天牛虫害的发生,需要在核桃树、杨树等主寄树种四周栽种抗虫树种,通过营造混交林和设置隔离带等措施阻断害虫扩散途径。在新造核桃林时,应优选抗虫品种,且远离杨树林等虫源地。加强苗圃管理,及时将虫害木、风倒木等杂弱树木清除,发现受虫害的苗木及时将其枯枝剪除和销毁,必要时进行清除。在苗木远距离运输的过程中,则要求严格执行检疫工作,避免将带虫苗木带入林区,并禁止从疫区调拨苗木。此外,通过栽种诱饵树吸引成虫产卵,如栽种蔷薇科植物诱集云斑天牛成虫,然后集中扑杀,可以有效降低林木受害率。
2.3 治理措施
2.3.1物理措施
考虑到云斑天牛产卵位置相对集中,可以通过人工捕杀方式降低虫口基数。天牛成虫个体大、反应慢,存在假死特征,通过摇动树枝使成虫跌落后,可以直接徒手捕捉。而幼虫在木质部内,需要仔细寻找,观察树木流液、流脂位置,发现粪屑后可以将树皮刮下,发现幼虫或虫卵时使用锤子击杀。锤击插杀法为治理云斑天牛幼虫的主要手段,根据云斑天牛生物特性和林区气候条件可知,幼虫出孔高峰期在5 月下旬,应从5 月上旬开始锤击。而直至8 月核桃林内依然有部分天牛产卵,因此人工捕杀云斑天牛应持续到8 月上旬,主要对树干1 m 以下位置进行观察。幼虫在下午活动频繁,观察发现卵粒刻槽后,可以插入铁钉杀灭虫卵,但要避免树皮受到过多损伤。在幼虫进入木质部后,可以将铁丝伸入蛀孔,杀死幼虫。而如果无法观察到卵粒,仅能发现深褐色粉末,说明幼虫已经进入韧皮部,确认聚集点后,根据幼虫向上爬的习性可以沿着树干向上设置1 m 长、5 cm 宽的锤击带,杀灭幼虫,从而达到90%以上的云斑天牛致死率[4]。
2.3.2化学措施
在云斑天牛集中分布区域,找到新鲜排粪孔并清除粪屑后,可以将敌敌畏原药注入虫道,然后利用湿黄泥或粘土将孔封住,达到将幼虫熏死的目的。使用注射器注入敌敌畏原药,应在封堵后在树干外包裹塑料薄膜,以免泥土干燥后药剂挥发。其次,也可以选择将虫道口挖开,插入毒签后将洞口封死。在幼虫孵化盛期,可直接在成虫产卵刻槽和聚集点位置涂抹添加了煤油10 倍液的菊酯类农药,或者涂抹添加了煤油3 ~5 倍液的氧化乐果农药。此外,也可以使用灭幼脲 5 倍液进行幼虫防治,能够使云斑天牛达到96%的死亡率。
云斑天牛唯一在树干上活动的时期就是成虫期,应在聚焦点和扩散方向加强化学防治。利用成虫在树干上活动的习性,可以在树干上喷药或涂毒环。如在幼虫孵化期,可以在树干上喷洒200 ~300 倍液绿色威雷,也可使用1000 ~4000 倍液菊酯类农药、5000 倍10%吡虫啉等药物对出孔成虫进行喷杀,直至树干全部喷透,且药液流至根部[5]。结合林场虫害防治经验可知,绿色威雷作为触破式胶囊药剂,经过成虫踩踏后能够大量释放药液,取得较好杀虫效果。根据害虫空间分布特征,在扩散风险大的重度受害林区需要在树干4 m 以下喷洒药剂,从而有效降低虫口密度。使用不育剂灭幼脲,给云斑天牛寄主植物饲喂药剂,能够使虫卵孵化率下降,达到降低虫口密度的效果。
2.3.3生物措施
在受虫害的核桃林内,应采取生物措施加强虫害防治。针对云斑天牛幼虫集中区域,可以通过喷洒白僵菌感染云斑天牛,促使其死亡。为对杨树林的老熟幼虫进行防治,在幼虫聚集点可使用DD-136 线虫制剂进行杀虫,制剂浓度为1000 条/mL。在核桃林使用线虫制剂,主要选用小卷蛾斯氏线虫,按照5000 条/mL 浓度在树干喷施,可以达到97%的幼虫致死率。此外,林场还可采用释放花绒寄甲、寄生蜂等害虫天敌的方式消灭云斑天牛。根据相关研究可知,释放花绒寄甲卵后云斑天牛虫口减退率仅能达到60%左右,而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可以达到80%以上的云斑天牛虫口减退率,因此林场主要释放花绒寄甲成虫进行云斑天牛防治。寄生蜂包含多种,如优势天敌川硬皮肿腿蜂,对云斑天牛的1 龄幼虫可以达到100%致死率,川硬皮肿腿蜂对云斑天牛幼虫的林间寄生率可高达60%,对老熟幼虫则无法寄生,因此主要在云斑天牛幼虫即将孵化的季节释放该种寄生蜂。与此同时,云斑天牛卵膜纹跳小蜂可以实现多寄生,即1 粒天牛卵中能够寄生18 ~26 头该种寄生蜂,因此进入天牛产卵期后释放该种寄生蜂,能有效防治云斑天牛幼虫。
3 结论
从云斑天牛幼虫危害特点来看,受繁殖习性等因素影响,全椒县的虫害集中分布在4 年生以上、邻近杨树林的核桃林缘区域,并且云斑天牛卵集中分布在核桃树树干4 m以下高度的区域。考虑到目前该地核桃林总体危害程度较轻,可以通过及早预防避免虫害暴发。在虫害集中的区域采取物理防治措施的同时,还应加强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以有效避免虫害在林区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