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历史街区更新和实施研究
——以济南市商埠片区经二路街区为例
2023-10-13王静田敏彭程王旭
王 静 田 敏 彭 程 王 旭
济南市城乡规划编制研究中心 山东 济南 250000
济南是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然风貌独特、历史遗存丰富和文化积淀深厚,但随着城市建设发展,类似区域在功能风貌、人文环境、空间特色方面逐步弱化,亟待更新和提升。从2006年至今,济南在不同的城市发展阶段,围绕老城更新做了大量的工作,从棚户区改造到有机更新一直处于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城市更新模式也由大拆大建向“留、改、拆”的有机更新转变。
2022年4月,济南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有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老旧小区改造,分类推进‘历史城区、二环以内、中心城区、市域其他建成区’四大圈层更新”。2022年12月,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全力以赴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效能治理、打造高品质生活……高标准推动城市规划建设,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高标准推进名府城、老商埠等历史街区保护提升和活化利用”。在此背景下,保护和整治历史街区,复兴商埠区活力,对集聚城市活力、传承历史文化、展示城市形象,是适应城市发展新形势、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街区概况
1.1 片区概况
商埠区于1904年5月设立,是济南百年商埠文化的重要传承地,也是我国铁路枢纽自主开埠的首创。商埠区的设立和发展使济南发展成为“山东工商业之要埠”,奠定了济南在今天环渤海地区南翼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中心城市地位,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选址避开老城,结合铁路交通枢纽建设商业中心,规整而小尺度的道路网格,路网经纬分明,构成了商埠区独具特色的基本格局[1],体现了不同于中国传统布局形态的空间特色。
1.2 整体情况
经二路也称“二大马路”,是联系济南古城、商埠东西重要通道,也是济南市近代建筑集中、地域特色突出、历史人文环境及商业氛围浓厚的地标性区域。街区位于济南市商埠区西部,经一路以南、经三路以北、纬六路以西、纬十二路以东,是核心保护区“三经六纬、一园十二坊”的重要组成部分。经二路现存49处文物、12处省级历史建筑和众多的风貌建筑,是济南最具特色的片区(图1)。上世纪70年代前,经二路两侧法桐林荫,沿街商号林立,瑞蚨祥、亨得利、宏济堂等老字号,德华银行等,建筑风格颇具异国情调,90年代后,文化与活力逐渐灭失,风貌特色逐渐黯淡,亟待加以保护和提升。
图1 经二路沿线历史建筑及文保建筑索引图 (图片来源:根据资料改绘)
2 问题评估
组织专门团队进行实地调研、现场观察、问卷访谈等工作,收集问卷 7500余份,有效答卷 6500余份,完成率86.59%。受访人群主要为济南市区居住、工作人群;路见APP 平台调研邀请经二路沿线居民对商埠商业氛围、旅游体验、街区环境的提出建议,两周内共有532位居民参与,共收集到546份提案,以嘉年华购物广场、西市场、济南第三十七中学等地提案最为集中。经对调研数据的归纳整理与相关分析,研究经二路街道现状问题主要集中在建筑、街道景观及开放空间、交通组织和街区业态方面。
2.1 建筑方面
文物及历史建筑文化特色感知弱、风貌缺失,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不佳,历史空间与历史信息待挖掘、标识和展示;沿街建筑店招杂乱、立面缺乏设计。现状功能多被空置或作为居住,现状质量堪忧;同时已灭失的文化空间、未能进行标识、文化空间模糊,传统文化信息不能被感知[2]。其中,阜成信西记、顺祥街18/22号谭家大院等建筑质量较差,院落空间杂乱,利用不足。同时,经二路沿线现代建筑立面店招杂乱,华联商厦等大面积的绿色玻璃幕墙等风貌不协调。根据调查问卷,受访者依次对建筑店招、管线杂乱,传统建筑破损,现代立面设计品质较低,近代风格感知较弱等问题反映较多。其中对传统风貌延续的关注与对现代建筑不美观的诟病均占受访者半数以上。
街道景观及开放空间方面,整体景观绿化不足,缺少公共活动空间,人行空间脏乱,地面破损老化、铺装品质较差,缺乏景观标识与设施。根据问卷调查和路见 APP 平台调查,关注度较高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街边座椅、垃圾箱街道设施及街道管理维护等方面,增设针对儿童和老年人的公共活动及休闲空间、增加无障碍设施与健身设施的愿望较为迫切。
交通组织方面,停车位配比缺口大,路段占道现象严重,部分路段交通较为拥堵,骑行空间不足、人行空间狭窄。现场探勘,人行空间被占道经营、杂物、台阶、非机动车等侵占严重,现有停车位数量难以满足停车需求。
街区业态方面,业态配比失衡,单店营收率低,与商埠区地段活力与特色不匹配,旅游服务、养老、教育、文化设施等存在较大缺口。在对经二路街道沿线696家沿街店铺具体统计中,餐饮店占比大,缺少报刊亭、家庭服务等相关业态;服装专卖店与酒店宾馆较多,缺少教育培训与文化娱乐相关业态。从经营情况来看,街区内商铺停业及一年单位面积经营营业额低于 3000 元/平方米/年的比例较高,经营收入有待提升。
3 更新策略
通过维护建筑立面、提升街道景观及开放空间、优化交通组织、改造街区业态、增补服务设施等方面将经二路历史街区打造成为商埠区独具特色的西北门户、槐荫老商埠文化活力特色片区及宜居示范地和商埠区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先实先导区。
3.1 维护建筑立面
一是文物及历史建筑,整治措施主要保护和维护为主,定期维护和立面清洗、局部选择性修缮及市政管线隐蔽布置。如已修缮并作为文创办公和轻餐空间的阜成信东记,以保护和维护为主;其它保存状况一般的文物、历史建筑,按照可逆性与原真性实施保护修缮,整治周边风貌不符建筑,采用原材料原工艺对立面进行修复,如阜成信西记、纬十一路历史建筑、阜成信西记南侧历史建筑、顺祥街 18/22 号谭家大院等。二是传统风貌建筑,可在建筑安全评估后进行立面部分改善改造,同时对部分退线不足的历史风貌建筑,尝试采用骑楼改造策略,一层部分退进2-3m,拓展人行空间至3-5m。三是对于现代建筑,应结合片区风貌特点更新外立面、整治底商店招,部分老旧杂乱建筑远期按照名城保护规划及控规要求实施整体更新。
3.2 提升街道景观及开放空间
一是按照居民出行“300m见绿、500m入园”的要求,通过拆迁建绿、破硬复绿、见缝插绿等,增加景观绿化量,提升街区品质,灵活采用拆围透绿、退围借绿方式,将沿线部分机关大院封闭景观空间向公共开放。二是凸显“百年法桐”特色,通过补植缺损乔木法桐、完善沿线灌木系统、点缀主题雕塑的手法,形成经二路特色街道,提升经二路沿线退围增设的十余处开放空间景观绿化,布局连续性灌木绿化,围绕老建筑、老字号选择适合的公共空间,点缀创意主题雕塑,增补高需求绿色活动空间。三是利用百年商埠区历史特色文化要素,精细设计城市家具、标识,结合广场、铺地、座椅、垃圾桶等设施设计体现老商埠文化特色,沿街增加各种形式的休憩座椅,方便行人休憩使用,综合提升城市休闲活力和居民生活幸福感[3]。
3.3 优化交通组织
在居住密度相对较高的路段设置减速标识,降低机动车行驶对行人造成的威胁,如经二纬八、经三纬七、经三纬九、经三纬十、经三纬十一路段。同时,针对嘉华购物中心停车楼停满后,仍有车辆转入纬九路,进而造成纬路停车拥堵的现象,在经二纬九、经三纬九的十字路口设置停车余量指示牌,同时在停车楼入口处设置港湾空间,有效疏解纬九路排队等候停车的压力。防止公共交通落客时对道路造成的拥堵,同时为增加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规划调整经二纬九的公交停车站西移80m。在嘉华购物中心东侧建设立体式非机动车停车场,通过立体双层停放的方式,实现自行车有序停放且不影响街道景观,同时扩大公共活动空间。设计理念是功能性与景观性的结合,能都更好的融入城市环境,既满足停车的需求,又可设立临时性休憩空间、贩售设施、展示区、儿童游乐区以及电动车充电区等多功能区域,转化为一个良好的社交场所,成为城市新的活力点。
3.4 改造街区业态
街区业态的改造更新可以让老旧城区整体风貌焕然一新,较好地防止物质空间环境进一步破败,也能让原住民生活质量提高,城市魅力度提升。由于经二路位于重要历史地段,一是公共设施造型要求与历史环境相协调,在设计设施时要从实用和美学角度考虑,尽可能体现历史文化元素。二提升沿街商业经营环境,保留提升特色老字号、经营年限长的店铺,迁出和更新与地块功能发展定位相关度低且质量较差的店铺,优化与更新业态类型。三是对应现有业态缺口,植入文创产业、旅游服务型业态与设施,引导形成文化特色街道。对经二路段进行旅游配套设施的补足,提供游客路途中的休憩节点,沿街绿化、街头节点等人群密集地带增设各类休憩设施如花池座椅、长条座椅等,为人们提供停滞休息空间;增加夜间娱乐环境设施,结合旅游餐饮购物环境以及住宿接待环境。
3.5 增补服务设施
结合《济南市15分钟生活圈专项规划》,强化精准配置,营造社区生活魅力。一是构建多层次生活圈。基于街道、社区行政管理边界,考虑居民生活出行特点和实际需求,构建“15分钟—5—10分钟”两级社区生活圈,实现底线配置向差异化精准配置转变。二是双重管控定指标。配置标准实行最小规模与千人指标的双重控制,精准匹配不同社区生活圈的人口规模与实际需求。三是因地制宜塑特色。通过分析不同社区生活圈的人口年龄结构、资源禀赋、文化底蕴及建设情况等因素,引导差异管控和特色塑造,以城市更新等方式,加强社区生活圈特色打造,体现社区魅力。四是打造“后疫情时代”社区生活圈。充分考虑疫情缓和后居民就近锻炼的迫切需求,提升运动场地、场馆的供给水平,缩小服务范围,方便居民生活。
4 实施路径
在济南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下,市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会同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等编制单位,成立规划学、建筑学、社会学、交通工程等综合性工作团队,与区政府、街道办密切配合,多次走访现场详细勘查、利用网络平台协助等新技术手段,完成项目线上、现场调研,分析和策略研究工作,为经二路街区城市更新提供决策和实施支撑。整个项目在前期研究、规划编制、方案设计以及后续实施过程中,形成了由市级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指导,区政府及区级各部门协调落实的工作机制,分批次逐步落实实施项目工程的工作路径。
一是成立专门政府机构,研究编制分工方案,明确各项任务职责。围绕复兴老商埠等核心任务,明确任务分工、完成时限,形成分工方案。二是建立项目台账,定期调度各项编制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按时高质量完成任务。各有关单位按照分工方案安排,明确具体项目编制详细计划,据此建立规划编制项目工作台账。明确调度周期,将项目初步方案、专家论证及组内审查等为重要节点,统筹掌握各项目推进进度和存在问题,视情况及时组织编制落实组专题会或上报领导小组会研究决策。三是深度介入重点片区重点项目,确保高水平规划、高水准实施。主动对接相关部门、设计机构,研讨重点地段项目编制深度、内容,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5 结语
目前,经二路城市更新改造工程已全部完成,实施后的经二路街区,绿化覆盖率显著提升、空间环境质量大幅改善、城市品质得到提升,市民满意率达到90%,被山东省住建厅评为省级示范项目,已成为济南市历史街区更新改造典范,在济南市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工作回顾”的第四部分明确为“坚持完善功能、提升品质”的重点片区。现经二路街区已成为济南著名的网红打卡地。回顾整个项目,先开展现状调研、发放问卷、问题评估,以问题为导向,再对街道空间系统性的提出综合提升策略,然后建立权责分明的项目台账定期调度,建立自上而下、分阶段落实的实施机制,按计划完成了更新和实施,这种模式现已在济南其他历史街区推广,希望能为其他城市历史街区的更新和实施提供有益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