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健康KAP 模式应用对新时代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研究
2023-10-13黄伟业江苏海洋大学体育学院
黄伟业 江苏海洋大学体育学院
随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的不断深入和“健康中国2030 规划纲要”的逐步实施。大力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培育青少年体育爱好,基本实现青少年熟练掌握1 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 小时。到2030 年,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与器材配置达标率达到100%,青少年学生每周至少参与体育活动达到中等强度3 次以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25%以上[1]。高校是国家培养应用与研究型人才的摇篮。近年来,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虽有一定好转,但由于学业、经济、就业等压力,也还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科学运动、膳食平衡等方面控制力相对较差。因此,高校大学生总体的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特别是对身体超重、肥胖等体质健康水平低下的大学生要进行特别干预,制定长期的体质健康干预计划。运动健康KAP 模式应用就是将运动健康“知-信-行”模式理论应用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新时代大学生要坚持知、信、行三者高度有效统一,特别是要适应新时代要求,坚持健康第一,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2]。为了进一步提高《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达标率,使《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成绩不成为大学生毕业的障碍,就应大力推广运动健康KAP 模式,以“以人为本,发展个性”为导向,创建以运动健康KAP 模式为特色的校本运动健康课程体系,适应新时代要求,培养大学生积极有为、阳光向上、运动健康的生活理念和态度。实施积极的运动健康行为,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健康中国的践行者。为此,本研究通过对两个组别各49 名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健身行为的调查结果以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监测成绩进行比较分析与评价,以探究运动KAP 模式应用对新时代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参与运动健康KAP 模式应用对新时代大学生体质健康影响研究的大学生。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获得正确、切实可行理论指导。
1.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问卷调查,抽取49 名(男生29 人、女生20 人)完全知道运动健康KAP 模式及应用和49 名(男生29 人、女生20 人)不完全知道运动健康KAP 模式应用的大学生进行参与体育运动健身行为调查。
1.2.3 比较分析法:
对问卷调查结果及两组各49 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的体质健康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与评价。
1.2.4 数理统计法:
采用Windows 操作系统下SPSS 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1.2.5 指标评价方法:
测试器材采用北京同方体质健康标准智能测试仪,对两组别大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进行评价。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新时代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健身行为调查结果分析
新时代大学生运动健身行为必须符合健康体适能运动处方的FITT-VP 原则,即运动频度、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形式、运动量、实施进度六个方面要求。新时代大学生健身行为必须符合体育人口的运动频度每周3 次及以上、运动强度达到中等以上、运动时间达到30 分钟以上的要求[3]。
如表1,两组别大学生1 次/天的和少于3 次/周都呈显著差异;两组别的大学生3-5 次/周和3 次/周的都无显著差异。按照体育人口标准,KAP 模式组全员达到要求,而非KAP 模式组8.16%达到要求。
表1 新时代大学生参与体育健身活动频率(次/周)的调查结果(N=49)
如表2,两组别大学生运动达到中等强度、大强度、小强度和较小强度都呈显著差异;按照体育人口标准,KAP 模式组97.96%达到要求,而非KAP 模式组只有6.12%达到要求。
表2 新时代大学生参与体育健身活动运动强度(心率次/分钟)的调查结果(N=49)
如表3,两组别大学生每天运动60 分钟以上和30 分钟以下的都呈显著差异;两组大学生每天运动30-60 分钟无差异;按照体育人口标准,KAP 模式组全员达到要求,而非KAP 模式组10.20%达到要求。
表3 新时代大学生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运动时间(分钟)的调查结果(N=49)
由以上调查结果比较分析发现,运动健康KAP 模式应用组的大学生符合体育人口(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的比例非常高,近九成八,而非运动健康KAP 模式应用组的符合体育人口(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的比例非常低,不足一成,说明通过运动健康KAP 模式应用能大大提高大学生体育人口(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的比例。
调查发现,两组别大学生的运动形式都为有氧运动,对有氧运动有较高的认知度,但是对无氧运动、缺氧运动、混合运动认知不够,模糊不清;非KAP 模式组对运动形式认知度低于KAP 模式组的运动形式认知度。因此,高校有必要通过校本运动健康课程的开展,来提高大学生健身运动形式的认知度。
调查发现,两组别大学生对运动量的认知度较低,对运动量与体育人口的运动频率、运动强度、运动时间的认知度不高,对运动量的梅脱值(代谢当量),对通常用MET.min/wk和kcal/wk 来表示运动量的认知度更低,KAP 模式应用组对运动量的认知度高于非KAP 模式组的运动量认知度。因此,高校有必要通过校本运动健康课程的开展,来提高大学生健身运动量的认知度。
调查发现,两组别大学生对运动处方的实施进度认知度较低,对开始运动4-6 周内,每1-2 周适应后将运动时间延长5-10min,规律运动1 个月以后,在4-8 个月内逐渐增加运动量的10%,直到达到推荐的运动总量的认知度更低。KAP 模式应用组对运动处方实施进度的认知度高于非KAP 模式组的运动处方实施进度的认知度。因此,高校有必要通过校本运动健康课程的开展,来提高大学生健身运动处方实施进度的认知度。
2.2 新时代大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指标测试结果的比较评价
2.2.1 大学生身体形态(BMI)和身体机能测试指标比较与评价
大学生BMI 指数:男生/女生17.9—23.9/17.2—23.9 为正常,男女生都是24—27.9 为超重,大于28.0 为肥胖[4]。如表4,KAP 模式组男女生BMI 指数均值都正常,非KAP 模式组男女生均值都为超重,呈显著差异。KAP 模式组男女生肺活量均值都为良好,而非KAP 模式组男女生肺活量均值为及格,呈显著差异。KAP 模式应用对提高大学生身体形态和身体机能效果显著。
表4 两组别新时代大学生BMI 和肺活量测试指标的结果比较(N=49)
2.2.2 大学生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测试指标比较与评价
2.2.2.1 大学生立定跳远、50 米、坐位体前屈的测试指标比较与评价
如表5,与《标准》比较,KAP 模式组男女生的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50 米测试成绩都达到良好以上,而非KAP 模式组男女生的测试成绩都达到及格,三项身体素质都存在显著差异。说明KAP 模式应用效果显著。
表5 两组别新时代大学生立定跳远、50 米、坐位体前屈测试指标的结果比较(N=49)
2.2.2.2 大学生力量素质和耐力素质的测试指标比较与评价
如表6,与《标准》比较,KAP 模式组男生引体向上成绩均值及格,而非KAP 模式组男生引体向上成绩均值不得分,差异显著。
表6 两组别新时代大学生力量素质和耐力素质的测试指标的结果比较(N=49)
KAP 模式组女生仰卧起坐成绩均值良好,而非KAP 模式组女生仰卧起坐成绩均值及格,差异显著。KAP 模式组男生的1000 米和女生800 米成绩均值都良好、而非KAP 模式组男生1000 米和女生800 米成绩均值都及格,都差异显著。说明KAP 模式应用效果显著。
2.3 新时代大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总得分等级的比较评价
如表7,KAP 模式组大学生《标准》总得分都是良好及以上,其中优秀有3 人;非KAP 模式组只有及格44 人,不及格5 人。说明运动健康KAP 模式应用能有效提高优秀等级比例。
表7 两组别新时代大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总得分等级的结果比较(N=49)
3 结论与建议
运动健康KAP 模式应用进一步提高了新时代大学生体育人口的比例,激发主动健康意识,增强了参与体育锻炼行为的自主性和自我效能,进一步提高了大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成绩和优秀等级比例。建议高校要积极加以引导,创建运动健康KAP 模式为特色的校本运动健康课程教学,增强主动健康意识,培养运动健康理念,全面提高新时代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