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传统工艺对创作极其必要
2023-10-13塔可
塔可
曾就读于中国中央美术学院与美国罗彻斯特理工学院。作品被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美国费城美术馆、中国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美国洛杉矶郡立美术馆等机构收藏
塔可的作品基本都是从传统文本出发,关注遗迹探寻与记忆重塑
当下 AI 摄影已经流行的时代,我确实还在坚持使用传统工艺进行创作。我也在思考,在当下时代,传统工艺或是我们所使用的传统摄影形式还有怎样的存在必要?而它们存在的必要性又是什么?从我个人角度来说,我认为摄影的工艺要紧密地围绕着艺术家的创作,需要贴合艺术家希望传达的感受与作品表达的主题,这是需要在选择工艺前最优先考虑的。当然,影像媒介与创作主题经常可以碰撞出火花,如果媒介选择使用巧妙的话,这本身就是一件极其有意思的事情。
对我个人而言,我认为传统工艺中并没有哪一种特别落后又有哪一种十分先进、先锋,工艺本身不存在这样的问题,而是艺术家、创作者如何使用某种工艺。有些创作主题,或者艺术家想传达给观者的某种感受,应用某种工艺呈现恰好是最合适的,这就是一种表现与工艺上的契合。并非 AI 创作是最新的,百年银版工艺老旧,以此来判断某种工艺,给工艺下定论,这是不存在也不合适的,而是艺术家要根据自己创作的主体,了解并选择最适合的工艺。
1.赤城洞天
2.蓋竹洞天
3.沃洲
4.四明洞天
5.太室山丹房作品图均选自《洞天新录》
这个话题令我想起了求学时,我在美国的学校靠近柯达工厂,学校也是比较重视传统工艺的,当时有一门缩写是 M&P的课程,主要内容便是讲解摄影的物质材料的一门学科。其中某个学期,学生开始几人分组分别完成银版、湿版、蛋白、铂钯、蓝晒等传统工艺,都接触并实践过,除了银盐工艺之外,所有的古典工艺都练习过一次,可以从摄影史的角度去梳理、体验传统工艺。求学时这种练习并没有给我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但是毕业之后作为艺术家开始自己创作时,就突然觉得练习过传统工艺是非常具有价值的,当你计划创作某种题材或是传达感受的时候,你就会在脑海中突然想起某种工艺,是否适合我眼下的创作,或者某种工艺是否适合,对传统工艺的了解在我看来是非常重要的。在体验这么多工艺之后,我发现我个人非常喜欢的铂钯印相工艺,当然当时在学校教育的时候技术层面只是让学生了解工艺状态,并非让某个人通过这样的教学成为某种工艺的专家。但就是因为对各种传统工艺的了解,让我对铂钯印相的作品的温润感产生深刻的印象。到现在为止我的创作很多都与古典文本相关,因此我也非常喜欢这种工艺,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去触碰、实验多种传统工艺,对今后的创作是非常重要的。
当然,我也认为作为艺术家或者创作者,对某种工艺有着极深的研究固然是一件好事,但并非艺术家创作的必要条件,创作者更多去了解传统工艺呈现的效果,要从更广的维度去把控作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态度,是因为对我而言,传统工艺的魅力确实太容易让人上瘾,曾经的我因为银盐工艺而陷入痴迷,曾经因为制作照片整夜不睡,但深入研究工艺确实占据艺术家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我认为艺术家应该将精力放在更重要的创作层面,而非深入工艺本身。
说起对于传统工艺的个人改良,我还是坚持使用经典的工艺方式呈现,因为摄影的传统工艺是西方的舶来品,我们依旧处在西方摄影的语境中,国内目前也没有很好的摄影传统工艺的生态。包括很多摄影人拍摄胶片都无法做到标准色彩的冲洗,太多冲印店在药液选择上,在扫描与校色上有太多的一言难尽了,太难达到该工艺 100% 的效果,更难实现这种效果在摄影语言上单纯的美感。因此现在再进行传统工艺改良又是更难的问题了,为什么我们在看很多西方传统工艺的摄影师或是胶片摄影师的作品时会觉得非常漂亮与震撼,因为在这些创作者背后有着很完整的系统,创作者并不会将精力过分放在效果呈现上。
我使用最多的就是铂钯印相,但如果让我谈及我个人痴迷的工艺便是银盐与银版工艺。我看了很多银版的老照片,我发现银版是一种可以继续被深度发掘的摄影工艺,银版的分辨率理论上可以达到最大,它可以成为现实世界的一面镜子,应该会是一种很棒的呈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