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调查与研究

2023-10-13

摄影之友 2023年9期
关键词:蓝山纪实澳洲

提起與现实相关的影像,毫无疑问首先想到的便是纪实摄影。摄影的行为是记录正在发生的事,或事物当前存在的状态,所以摄影或多或少是一种纪实,也是被当做呈现真实的工具。虽然基于相机拍摄的照片依旧是当代摄影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但是摄影也正在从新闻摄影、报道摄影向各种领域拓展,多元化的范畴让当下纪实摄影呈现出各种不同的面貌。

现实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对象,基于纪实语言的摄影无疑是客观且理性的记录方式,而且是摄影自诞生以来最早用于研究社会与生活的工具。摄影创作者,比如新闻摄影师,曾经作为事件的见证者,拍摄的照片也是见证的证据,但在当下这个摄影工具极其普及的时代,摄影师的见证职能被迫减弱,且一部分被分摊到大众手中。在当代,任何在事件现场拍摄下第一手影像资料且传播的人,都发挥了摄影与传播的见证职能,这些影像资料与传统新闻摄影师拍摄的具有同样的作用,这使得新闻摄影师的价值不再受到重视,并只能成为媒体世界的角色之一,原本置身于媒体世界之外的“吃瓜群众”则均有机会成为突发事件的见证者,从而与媒体从业者一起成为传播途径这条产业链上的参与者。

正是因为摄影在大众层面的普及化,其在媒体业内的地位与需求发生重大变化。摄影作为研究社会现象的工具,摄影创作者面对新时代必须顺应时势,重新思考创作方法。比如在当代摄影中,利用摄影调查研究社会与个体的生存环境,对现实的再现是基于摄影的文献性语言。在以社会学为背景的调查与研究中,摄影创作者往往并不继续采用传统纪实摄影的宏大叙事视角,转而对社会面的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在种种事物和事件的存在状态中层层递进,抽丝剥茧。相比于专注时效性和事件性的新闻摄影和报道摄影,其往往不会侧重于事件的矛盾爆发点,或强调事件的时间过程,而是专注于事物的表面现象与其掩盖下的矛盾。这与传统媒体摄影师的工作方法存在一些控制层面上的区别。

在照片获取渠道比较单一的时代,新闻摄影和报道摄影可能会凌驾于事件之上,即事件的面貌以摄影师的照片为准,当这些照片传播出去,照片即被视为事件本身,即便存在不全面的可能。尽管照片的拍摄者可能并不想凌驾于事件之上,但当照片传播出去之后,相关舆论便不受控制。虽然传统纪实摄影强调与个人观点相对抗,但却不可避免地在事件中呈现个人观点。但以社会调查为方法的摄影创作者往往是将自身隐匿或融入环境中,并不对现实层面产生强调或影响,虽然也不能保证全面记录任何一个角落和细节,但拍摄的影像并不会取代被调查的环境,这些照片只会成为被摄对象的一个样本。这与传统的工作方法相比,在影像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具备更好的可塑性,其中也不会刻意避免个人视点,所以观众并不会将此与现实等同,因此不会将现实控制为单一化的符号。

杨达的《蓝山》作为对具体地区的社会调查,并未像传统纪实摄影一样建构关联蓝山的符号。相反,在这些照片中,观众收获的是关于该地区各种层面的信息,不同层面的表面现象则进一步指向关于该地区的现实和历史状态。杨达拍摄了大量当地的人物、动物、植物和环境,这些照片代表了蓝山地区的基本生态情况,即在怎样的环境下生活着怎样的人类,并生存着什么生物。结合蓝山在澳洲的地理位置,与澳洲被欧洲人发现并殖民的历史知识,由这些关于当下蓝山的照片,延伸出当地人生活状态的现状与该地的地理环境和历史的形成过程。不过杨达的影像表达并不会给人留下关于蓝山的刻板印象,因为其视角的独立性也是其个人视点,这是引导观众认识关于澳洲蓝山的线索。

蓝山,位于澳大利亚悉尼以西的 104 千米处,占地近 2000 平方千米。当欧洲人抵达澳大利亚时,蓝山已被当地“土著”贡东古拉人(Gundungurra)占据了数千年,按照贡东古拉人的传说,蓝山起源于梦境生物梅里根(Mirigan)与加伦加斯(Garangatch)的传奇战役。欧洲人于 18 世纪发现抵达澳洲,在 18 世纪末开始开发蓝山,并将此作为政府的补给地,时至今日,这里的澳洲原住民基本都被驱赶到更偏远的地区,而蓝山则变成了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由于澳洲独特的地理环境,这里拥有许多澳洲特有的动植物。澳洲原住民是以口述的形式来传承他们的文化和传说,并没有任何的文字记载来告诉世人这片土地曾经的故事。自从欧洲移民发现这片土地,欧洲人就开始在此繁衍生息。时至今日,这里生活着一大批动、植物学家和考古学家,在这些外来者和澳洲原住民的相互帮助下,蓝山地区的生态和文化环境得到了很好的保护——现在,我们在蓝山的很多地方仍然可以发现澳洲原住民祖先所遗留的痕迹。

我以 Blipin 作为自己对蓝山考察的中心小镇,并且将小镇的邮局作为中心轴,以此为基点,以方圆 1 千米为轴线开展社会调查的数据收集,拍摄和记录这方圆 1 千米内的居民人物肖像和故事。此后,我同样以邮局为中心轴,以方圆 10 千米为轴线,来重新采集此范围内的环境调查数据,拍摄了大量蓝山灌木丛的景观和植物细节。此外,在这方圆 10 千米内,我还跟着这里的动、植物学家和考古学家等专家进行了大量的关于蓝山的田野调查。

©杨达,《蓝山》,2019,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杨达,《蓝山》,2019,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杨达Marc Yang

出生于中国武汉,常年在中东、南亚以及东南亚地区驻地拍摄。到访超过 40 个国家。主要关注国际问题,包括中东地区的种族问题、印度河流的环境问题和东南亚的湄公河流域的区域问题以及具有独特性的中国议题。武汉影像艺术中心、武汉影像艺术博览会、L.A.P.画廊创始人,L.A.P.摄影奖、L.A.P.国际艺术家驻地奖发起人,武汉艺术书展、西安艺术书展、大理艺术书展联合创始人。

©杨达,《蓝山》,2019,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楊达,《蓝山》,2019,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猜你喜欢

蓝山纪实澳洲
论《蓝山》中的魔幻现实主义
砚边纪实
享誉海内外的澳洲奶酪
澳洲动物
CHINAPLAS2016采访纪实
结合青岛万科蓝山项目浅论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
混乱实验室纪实
混乱实验室纪实
A Glance at Woolworths and Coles
蓝山咖啡 咖啡馆中的贵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