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传递
2023-10-13西木/文
西 木/文
“您这是第几次参加志愿献血?”我问他。他想了想,告诉我:“二十多次。”我是在下班走出单位大厅时遇到他的。我们同时去拉玻璃门,彼此看到有人在拉,又同时收回手。一个不经意的动作,瞬间拉近距离。
那会儿正是冬天,寒气逼人,也不想多说话。我去超市买了一个保温杯,慢慢地走路去坐车。
没想到,在公交车站又遇到他。
他个头儿不高,身材瘦削。若不是有共同的献血经历,也不会有再相遇的这次交谈。
“谢谢您!”我说。
“为什么?我们都是献血者。”他很奇怪。
我告诉他,我既是一名献血者,也是一名血站工作人员。“我在云南楚雄血站工作,这次是到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学习。”
“云南!”他笑了,“这么冷的天,你从四季如春的云南来北京工作,还习惯吧?”
我说还好,领导和同事特别好,自己很快熟悉了工作,也在努力适应环境。
“那挺好,刚开始都不容易,慢慢就好了。北京到楚雄的距离有多远?”
“不知道,我哪天查查。”我回答他。
他和很多我见过的固定献血者一样,有着温和的笑容,亲切的表情。这支队伍,是志愿献血队伍里的主力军,他们热爱生活,身体健康,充满爱心。
汶川地震那年,我们献血车上来了一位进城务工人员。他的工作服上沾满尘土,脸上还沾着黄色的泥巴。走上献血车,他不肯坐下,说怕弄脏献血椅。我告诉他,座椅可以更换一次性椅垫,请他坐下来。我给他冲泡了一杯温热的葡萄糖水,问他为什么来参加志愿献血。
“我没有钱捐款。听说很多人受伤了,需要输血。我身体好,力气大,捐点儿血没有问题,能救到别人的命就好。”他说。我的眼眶湿了。
另一次,是大年三十。那天我值班,一个Rh阴性血型的产妇急需输注血小板。这种血,俗称“熊猫血”,非常罕见。接到医院电话后,我立即联系相同血型的志愿献血者。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视的传统节日。一方面,我为产妇的安危担忧;另一方面,我又为在这个传统佳节打扰献血者而感到愧疚。
联系第一位献血者,已经回到北方老家过年;第二位献血者,正在高速公路上赶路,距此有数百千米;直到第三位献血者,听我说完情况以后,只说了一句话:“我这就赶来。”
当天晚上,那袋救命的血小板,顺利输入产妇的体内。同时传递的,还有一份来自陌生人浓浓的爱心和善意。这位献血者,为了挽救别人的生命,本已回到农村老家的他,紧急租了一辆车,以最快的速度赶到血站。他本来是家里的大厨,一周以前就许诺要给家里八十七岁高龄的母亲做一桌丰盛的年夜饭。为了准备这顿大餐,他还从城里购买了鹅、鱼等食材。
成分献血(成分献血是指健康公民通过血液分离机捐献血液中的某一种成分的无偿志愿献血行为)需要花费献血者大半天的时间。采血的时候,他略带遗憾地说:“她们都不会做这些菜。”
在我身边,有不少这样的人。他们默默地为别人付出,却没有更多言语。我的眼眶湿了。
公交车来了,我们坐的不是同一趟车。我忘记告诉他,其实我还有第三个身份。多年前,我做过一次手术,手术过程中发生严重大出血。医院紧急联系血站,是爱心献血者志愿捐献的血液挽救了我垂危的生命。
那时,我还不知道将来有一天,我会走上志愿献血的工作岗位,参与一场又一场生命接力,见证一段又一段人间大爱,流下一次又一次感动的泪水。告别的时候,他说:“我已经知道北京到楚雄的距离,那不过是撸起袖子参加一次志愿献血的距离。”
(节选自《人民日报》,选文有删改)
名师点评
有一首歌里唱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是啊,爱是美好的,爱是不求回报的付出。给予即是收获,愿我们常常付出爱心也常常得到回报,爱别人也得到别人的爱。把美好的爱传递给每一个人,我们的生活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