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学习单实施板块式教学的研究探讨
2023-10-13王雅飞
王雅飞
(苏州市工业园区跨塘实验小学,江苏 苏州 215000)
一、板块式教学的概念及必要性
“板块式教学”最早由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提出,是将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分为几个明显而又密切关联的“教学板块”,使教学的过程、教学的内容呈“板块”状排列逐层深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提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然而,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线性推进的,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掌握相应的语文知识,但是这样的课堂教学难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深度,很难达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解读《标准》我们可知,只有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进行有意义的言语实践活动,方能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由此可见,板块式教学以充分的课堂实践证明了它的优势。
首先,板块式教学的课堂结构清晰明了,避免了琐碎的“提问—回答”,从而能够给予学生充分的言语实践时间,这为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奠定了基础。
其次,板块式教学的课堂由几个板块组成,这几个板块之间互相连接,逐步提升,每一个板块都设计一个“主问题”或“主任务”,这些“问题”或“任务”能够在该环节的教学中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引领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阅读思考,可以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学习单在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学习单的运用是笔者学校语文阅读教学的一大特色。学习单的设计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课前引学”,这一部分通过练习的形式,呈现学生预习后要完成的基础习题,大致包含字音字形,以及对重难点字词的理解。学习单能够帮助学生明确预习的目标任务,从而有效提升预习效率。二是“课中探学”,又分为“我来试一试”“我来学一学”“我来用一用”三个板块。该部分以语文活动的形式明确学生在课堂上所要完成的任务,以此达到理解课文、感受形象、品味语言等目的。课堂上,学生借助学习单,可以将自己阅读和思考的结果转化为语言文字,这本身也是一种表达训练。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更加直观地掌握学生思考、理解的程度,从而及时调整教学。
教师可以结合每一篇课文的特点及单元训练要素,巧妙设计学习单,为各个板块的教学创设相应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任务驱动下,通过听说读写等言语实践,逐步建构语文能力、训练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
三、依托学习单实施板块式教学的设计思路
基于一定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语文高年段的阅读教学可以依托学习单实施板块式教学,其教学过程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板块。
(一)板块一:注重有效前学,依托学习单夯实基础
所谓“前学”,可以理解为学生在正式课堂教学前进行的预习,这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小学高年级学生应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单的有效设计,引导学生尝试自学与课文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的前学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这样,不但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前学习惯,而且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1.指导易错字词。字词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内容。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经过四年多的学习积累,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识字、写字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尝试把识字任务安排到前学中,在学习单的“课前引学”部分,针对某一篇课文中的重难点字词有针对性地设计题目,并让学生预习课文后独立完成。比如,《北京的春节》一文有不少生字词涉及前后鼻音及多音字,这些是学生比较容易混淆的知识点。于是,笔者在学习单的“课前引学”部分设计了“用横线画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这样一道简单的小题,将课文中容易读错的字词及多音字等编入题目中,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识记易错字词。此外,像“腊月”“正月”“闲在”等词,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笔者通过选择题的形式,让他们选一选“腊月”“正月”等分别指哪个月份,以此掌握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情况,从而在课堂上有目的地进行指导。
通过合理设计学习单,教师简单批阅即可了解学生掌握得薄弱的字音字形、字词意思等,从而能够在课堂教学时有的放矢地讲解。这样,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在识字方面的主动性,还使字词指导更有针对性,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能够把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深层次的语文实践活动。
2.梳理课文内容。基本扫清字词障碍后,就需要学生厘清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是进一步理解文章、品读文本的基础。然而,如果教师只是将梳理课文内容刻板地理解为“划分段落,概括段意”,或者是“找中心句”,就难免让阅读教学变得枯燥无味,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学习单,教师可以设计较为明显的情境任务,通过思维导图、表格等形式,引导学生在前学时试着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不仅可以锻炼他们梳理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还可以为下一板块的学习奠基铺路。
例如,教学《北京的春节》这一篇课文时,笔者在学习单的“课前引学”部分设计了“老北京春节我来说”这样一个情境活动,以补充春节时间轴的形式,要求学生在前学时仔细阅读课文,梳理出文中介绍的节日、相应的风俗习惯,并列明涉及的自然段。在课堂教学阶段,笔者要求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分享或补充自己在前学中的发现,让每名学生都能得到交流表达的机会。在此基础上指定一名学生对照着梳理的时间轴向大家介绍老北京的春节风俗,其他同学则对其发言进行评价、纠正或补充,而教师只在难点处引导学生阅读,启发思考。此时,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他们在读、思、听、说的言语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和收获。
(二)板块二:紧扣单元要素,依托学习单突破重难点
语文阅读教学涉及的学习内容非常广泛,如字词的理解、佳句的品读、写法的分析等。课堂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因为教师为了讲完预设的教学内容,难免会“蜻蜓点水”,讲解不透,而学生也得不到充分的思考实践的时间。语文教学贵在让学生“一课一得”。所谓“一课一得”,也就是说每一节课的指导,都要围绕一个主要的学习目标展开,让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解决一个疑问,或者了解某一方面的知识,或者掌握一种语文技巧……这就需要教师能够精准地定位好某篇课文的教学重难点,围绕重点设计实践活动。
一般来说,单元要素中涉及的能力训练点即是该单元教学的重点内容或难点内容。我们可以紧扣单元要素,结合每篇课文的特色,由扶到放、由易到难,在学习单“课中探学”部分设计两三个活动,让课堂教学紧紧围绕上述任务逐步推进,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
1.我来试一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试一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在学习单“课中探学”的“我来试一试”板块安排难度适中的语文活动,让学生根据提示自主阅读和思考,在实践中初步感受课文在人物塑造、环境描写、语言表达、写法技巧等语文学习要素方面的特点。
以《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这是部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该单元的语文要素对阅读教学提出的要求是:阅读时,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这里涉及两个层面的内容:第一,能够区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第二,了解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区分主次内容并不难,难点在于体会老舍先生详写“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这五个主要的春节节点所运用的技巧。
首先,笔者在“我来试一试”板块设计了“说说让我羡慕的老北京正月初一”这一情境活动,要求学生自读课文,用表格呈现出老舍先生介绍正月初一的习俗时写了哪几类人的活动,想想哪类人的活动最让自己羡慕,并简单写一写原因。这一问题重在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写了什么”。在学生阅读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大家交流。其次,进一步要求学生关注“我来试一试”板块的第二项活动,思考“老舍为何详写孩子的活动,而略写其他人的活动”。这个问题则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样写”。最后经过探讨,学生总结出正月初一那天,孩子们的活动特别有意思,庙会上的民俗活动能反映出老北京正月初一的节日特点,所以老舍才详细描写孩子的活动;而男人、女人、小贩所做的事情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拜年、待客不过是各地春节都有的习俗,似乎都太寻常了,因此,老舍选择了略写。
可以说,“我来试一试”板块的教学,截取课文的片段作为学习材料和学习范例,依托学习单创设情境,通过主问题的引领,让学生在独立的思考和交流中初步感受到了品读课文的相关技巧,初步领会了课文的独特之处。
2.我来学一学。学生在“我来试一试”板块中初步习得解读文本的技巧后,老师可以在学习单“课中探学”的“我来学一学”板块设计一两个主要活动,让学生运用前面的学习方法自主完成相关任务,以深入学习课文,领略全文的魅力所在。
仍以《北京的春节》一文的教学为例,笔者在“我来学一学”板块设计了这样一个学习任务:请同学们参照学习“正月初一”的方法,从“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元宵”这四个节日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梳理老舍的写作秘诀。学生需根据要求在表格中列出老舍侧重描写的内容,并简要叙述这样安排的好处。比如,同样是介绍腊八的饮食,老舍写腊八粥时主要围绕熬粥的材料来写,而写腊八蒜时,则着重描写蒜的色泽和味道,这样更能突出腊八粥和腊八蒜的独特。介绍祭灶风俗时,着重描写“用糖粘住灶王的嘴”这一细节,才能突出祭灶最有意思的部分。经过大家的思考解读,最后学生自然而然地发现了老舍写作的秘诀:抓住一两个独特之处详细写,更能使人印象深刻。
在“我来学一学”板块的教学中,学生拥有充分的语文实践活动。他们在主任务的驱动下,阅读思考,品读交流,逐步发现藏在课文中的小秘密。整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解读文本的能力等都得到了有效的训练。
3.我来用一用。学生学习归根结底要回到“用”字上。《标准》规定,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所倡导的“五重教学”中,其中一点便是“重迁移”。所谓“迁移”,也就是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将学到的知识、方法放在其他的情境中运用起来。板块式教学也应注重“运用能力”的训练。学生以课文为范例习得相关的知识技能后,教师可以依托学习单为学生提供其他文本,设计相关的活动,引导学生将习得的知识技能运用于新的阅读活动中。
教学《北京的春节》时,笔者以“过春节”为主题,推荐学生阅读沈从文的《忆湘西过年》,引导学生想一想沈先生笔下湘西的春节与老舍笔下北京的春节有何不同,思考作者这样安排的原因。在比较阅读中,学生意识到两位作家写作时都有详有略,均是通过详写最有特色的习俗来表现地域的节俗,并且都抓住那些有趣的、最能够突出特点的方面进行详细描写。
四、结语
理解课文不是学习的落脚点。语文阅读教学应走出线性解读文本的禁锢,依托学习单,尝试以板块的形式开展教学,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所要做的,不过是为学生的学习设计驱动性的任务或主问题,为其设计有目的、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阅读思考,在他们疑惑时给予点拨和提示。学生的成长和蜕变就在这些不断尝试中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