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背景的高中生物信息化教学探究
2023-10-12田江平
田江平
摘要:在网络时代,高中生物课程中引进信息化教学,为高中生物教学创新带来了多种可能。如果教师采用的信息化教学方法得当,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改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望、降低教学难度。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应将信息化教学作为一个重要课题,对其进行持续不断的探索与研究。本文基于网络背景,结合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的相关内容,针对高中生物信息化教学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够给高中生物教师带来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网络背景;高中生物;信息化教学
一、引言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基于网络背景开展信息化教学,具有较强的可行性、科学合理性与创新性。但是,要想充分发挥出信息化教学的优势所在,需要高中生物教师摒弃掉传统教学理念,将培养学生学科素养放在教学工作中的首要位置,还要主动学习与信息化教学相关的理论知识与相关实践技能,还要注重教学经验的总结与融合创新。这一系列新要求,无疑对高中生物教师的执教水平、创新能力、责任心以及进取精神提出重重考验。为了积极应对这些考验,切实发挥出信息化教学的核心价值,有必要针对其实践策略进行系统化探究。
二、信息化教学概述
信息化教学是网络技术发展的产物,或者说是基于网络背景所生成的一种融合多媒體教学资源、信息技术手段的新型教学方式。随着信息化教学的不断创新发展,先后衍生出多媒体情境式教学、微课、慕课、直播课等一系列新型教学模式。在实施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需求,针对电子图片、文字、视频以及音频等文件进行综合运用,将其编辑成可以在投影设备或多媒体大屏幕上播放的视频、PPT文档等等,以此来开展教学活动,促进教学有效性、针对性、生动性以及高效性的全面提升[1]。
三、基于网络背景的高中生物信息化教学意义
在素质教育改革的统领之下,需要高中生物课程针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更新改革。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对于人才要求较以往实现了大幅提升。比如一名优秀人才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生物学理论知识,还要将生物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综合构建,建立起庞大的知识网络。同时,还要了解各种生物知识的应用途径,掌握相关实践技能,能够熟练运用生物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表现出较强的个人综合素养。面对这种全新的人才培养需求,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方法显得过于陈旧落后,无法满足素质教育改革要求以及当前社会对于人才能力素养的基本需求。因此,有必要基于网络背景引进信息化教学策略,将更加丰富的生物知识以及学科技能培养策略以数字多媒体、网络化资源、图形影像等多种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起到丰富教学资源、创新教学形式、拓宽学生视野等目的。
另外,通过在高中生物课程中引进信息化教学,可以将原本停留在课本当中的生物知识以电子图片、影音资料等形式呈现在学习面前,从而创建一个更加直观、生动、鲜活的教学氛围。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和掌握课本知识,还可以激发其好奇心、求知欲与探索欲,主动探索生物学领域相关知识,甚至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运用,与其他学科领域、现实生活之间建立起关系网络,运用生物学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由此看来,基于网络背景开展高中生物信息化教学,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基于网络背景的高中生物信息化教学策略
(一)师生构建信息化教学思维
要想将信息化教学成功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当中,需要教师和学生这两大核心教育主体同时构建起信息化教学思维,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教学的内涵、意义与价值所在。尤其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领者,更要牢固树立起互联网思维,优先完成教学理念的更新,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与综合实践能力作为生物教学的核心目标,并且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教学在实现这一教学目标中的重要性。
在此基础上,教师努力探索信息化教学实践策略,使其以一种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融入本学科教学体系当中,与教学目标、教学需求以及其他教学方法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作用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例如在学习《分离定律》这一知识点时,同时涉及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等诸多概念的讲解,还需要学生独立描绘单因子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势必会遇到较大的教学难度,还会导致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甚至产生畏难情绪。对此,教师可以凭借新型教学理念开展信息化讲解,在多媒体大屏幕上展示出紫花豌豆与红花豌豆、圆形豌豆与皱形豌豆的电子图片,还可以采用播放视频的方式让学生观看孟德尔实验过程。通过这种影音结合、图文并茂的形式,揭示出显性与隐性性状的概念。这样既弱化了教学难度,又构建起充满生动趣味性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对生物课程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为后续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对于学生群体而言,要基于对信息化教学的重视,尽快掌握新的学习方法。例如借助信息化教学开展自主学习,及时消除自身学习障碍等。同时,还要时常向教师反馈自己的学习感受,以便于教师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问题与不足,进而针对今后的信息化教学进行优化改革,使其更加贴近教学需求,为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效做出更大的贡献[2]。
(二)借助信息化教学拓宽知识广度
在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各学科的主要教学目标。对此,需要教师高中生物打破教材内容的局限,充分利用好网络平台的开放性以及网络教学资源的丰富多样性,及时针对那些有价值的网络化素材进行收集与整理,构建起一个相对完善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库,以便于将其合理应用于生物教学当中,让学生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获得更加开阔的眼界,在头脑当中构建起一个更加完善的生物知识体系。
例如在学习《细胞内部的糖类和脂质》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引进一些网络化教学资源,对课本知识进行填充与拓展,再将与课本知识相关的课外内容制作成PPT课件或者微课视频,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给学生播放。在引进课外知识的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带有探究意识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或者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自主探究,或者进行实践体验,将所学知识运行到实践过程当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融合,达到拓展自身知识深度与广度的目的。这种信息化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更加完善的学科知识体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与自主探究能力,可以说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一条有效途径。
(三)找准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时机
将信息化教学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过程当中,可以同时发挥出调节课堂教学氛围、降低教学难度、提高教学效率等作用。但是,这些作用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源自于教师对信息化教学时机的合理把握。否则,一旦教学时机运用不得当,不但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效,还容易造成教学时间、教学资源的巨大浪费。要想避免发生此类问题,需要教师针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心设计,事先拟定教学方案,找准信息化教学的导入时机,选择适合的导入形式,确保信息化教学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导向性与实用性。比如在学习《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这一知识点时,不仅会涉及大量文字和多个公式,还涉及表达细胞的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相关讲解,显然存在较大的教学难度。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学生难以对细胞以及细胞的组成产生深刻理解,容易对今后的学习造成阻碍。
此时,教师要及时把握住这一信息化教学时机,以播放视频、展示图片等形式,将细胞结构模型清晰地展现在学习面前。在展示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学生看到细胞图像模型的全貌,第一时间对细胞图像模型产生一种整体认知,还可以针对一些细节部位进行放大,让学生更加清晰地看到细胞结构的细节特征。通过这种方式,精准消除教学过程中的难点问题,高效率完成教学任务,避免学生陷入畏难情绪当中,使课堂教学有效性获得保障。但是,当教师在思考如何合理开展信息化教学时,务必明确其辅助性教学作用,切忌运用信息化教学彻底取代常规教学。
具体而言,就是既要把握好信息化教学的时机,也要控制好教学时长。只要能够发挥出“画龙点睛”的作用即可,避免播放视频、PPT、电子图片占用过多的课堂时间。否则,就会导致教学过程缺乏系统性与连贯性,教学重点不够突出。这样反而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更容易导致学习注意力分散。另外,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出,高中阶段的生物课程承载着为学生考入大学之后开展专业化、个性化学术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使命。因此,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在高中生物教材当中包含着大量实验类教学内容,力争在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完成理论知识的内化吸收与迁移运用,进而形成更加完善的生物学科素养。但是,在众多实验任务当中,难免存在一些难度大、周期长、风险高的实验项目。但是,这一部分实验内容往往具有较高的教学价值,对于塑造和完善学生的生物知识体系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对此,教师不妨以信息化教学为抓手,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让学生观看整个实验过程,确保其实验类教学作用的有效发挥,并且与后续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衔接,避免学生的知识结构存在断层、丢失等问题。例如在《减数分裂》这一知识点,会涉及基因、染色体这些抽象性极强的概念讲解,很多学生在学习和理解起来都存在较大难度,即便开展相关实验活动,由于其复杂程度过高,也不是一般生物实验室可以轻松实现的。此时,便出现了导入信息化教学的最佳时机,教师可以采用虚拟实验的方式,让学生借助“虚拟显微镜”完成整个实验过程,使难度极大的生物实验变得成功率高、易操作,即使没有应用过多的实验器材,学生依然可以沉浸在实验过程当中,获得真实的实践体验,进而形成自己的实验观点与心得体会,对于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形成透彻理解,形成更加完善的学科素养。
(四)合理应用多元化教学策略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信息化教学,可以同时与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更强的丰富多样性与科学合理性。
首先,创设教学情境。情境式教学的优势在于营造出知识的运用场景,让学生沉浸在这种场景之中感受知识的用途与价值,从而对知识形成更加透彻的理解,达到快速内化吸收、迁移运用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借助信息技术、网络资源创设教学情境时,要最大限度与教学需求相贴近,确保情境式教学作用的充分发挥。例如在学习《细胞的衰老和凋亡》这一部分知识时,需要学生理解个体衰老和细胞衰老之间的关系,了解衰老的特征,还要正确区分凋亡和坏死之间的差别。这些知识与学生自身以及身边的亲朋好友都存在较大的关联性,尤其夏天来到,爱美女生都害怕自己的皮肤晒黑,会选择一些护肤美白产品。
此时,教师可以收集各种功能的护肤品图片资料,将其制作成微课视频,透过这种教学情境中导入本节课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間的关联性,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其次,问题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也可以称之为导向性问题,并且具有较强的探究意识,对于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具有非常大的助推作用。同样以《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微课视频当中提出一些问题,对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活动进行有效引导。
比如:经历夏天之后,皮肤难免有些晒黑,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又会在没有使用任何美白产品的情况下白回来,这是为什么呢?经常给去皮肤角质,真的科学吗?人们在不同年龄段,在外观体态、体质、肤质等方面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根本原因是什么呢?伴随着这些问题的提出,学生会对课本知识进行主动思考与深入学习,从而使学生科学思维以及生物素养获得大幅度提升;小组合作式学习。在提出问题之后,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划分成若干个讨论组,小组成员围绕着微课当中的问题进行组内讨论,鼓励大家各抒己见,相关学习交流与思维碰撞。最终既可以形成一个统一结论,也可以求同存异,各自保留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之后再与教师进行个性化学习交流,由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
通过这种方式,既加深了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还可以帮助师生之间开展个性化、差异化教学,可以说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除了上述几种教学方法以外,还可以发挥信息化教学优势为目的,结合实际教学需求进行自主创新,力争最大限度发挥出信息化教学在生物课程中的整体优势[3]。
(五)创新教学评价机制
将信息化教学融入高中生物教学体系当中,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顺利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平等看待每一名学生,需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要能够及时捕捉到学生近期学习过程中的些许进步,发现学生身上值得其他同学学习的闪光点,对那些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主动思考、敢于质疑的学生提出表扬。在提升这些学生自信心的同时,对其他学生给予正确引导。
在每一次测试之后,教师都要筛选出本次考试进步最大的几名学生给予重点表扬,必要时,还可以给其发放奖状、证书、纪念品,以示鼓励与赞赏;在点评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时,教师要在中等生、后进生等群体当中挑选一些进步了较大的学生给予表扬,不断促进学生自信心的提升。
四、结束语
对于高中生物教学而言,借助网络平台和多媒体设备开展信息化教学,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学习兴趣具有极大的助推作用。但是,高中生物教师要基于新型教学理念,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做好相关教学规划,结合实际教学需求在情境式教学、合作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当中作出合理选择,切实发挥出信息化教学的优势之处,促进学生生物学科素养的全面提升,推动素质教育改革的有效开展。
参 考 文 献
[1]廖平虎.高中生物信息化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10):157-158.
[2]王建保,李佩玉.信息化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高考,2021(26):37-38.
[3]廖令洁.基于网络背景的高中生物信息化教学分析[J].新教育,2021(20):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