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脚记忆
2023-10-12王孔仁
王孔仁
高楼镇滩脚村位于飞云江中游,滩脚以下属中下游。江水较深,可以通行中、小吨位船舶,但滩脚以上至泰顺百丈口发源地属中上游,江面渐窄,且多急流浅滩。滩脚,即它的最后脚,滩脚以下就再也没有滩了,飞云江涨潮时,潮水只涨到滩脚,所以滩脚也是飞云江清浊水的分界线,上下泾渭分明。滩脚对岸是马前村,以前过江要坐二次渡船,因为中间是个偌大的四面环水的沙洲岛,好似温州江心屿。
滩脚埠
回忆历史,当年滩脚埠和清潭埠是来往泰顺、文成、瑞安等地船只的主要停靠点,也是当地商品集散地。唐时的“三港纱”不但远销温瑞平城乡,而且远销杭嘉湖一带。到了宋末元初,政府在此设立了三港巡视司,明洪武元年(1368)改设三港税课司厅。明清时期,瑞安、三港、百丈三镇和沿岸二十二埠均成了飞云江航运及沿岸商埠网络。
1949年后,平阳坑航运社船工,也同样将大峃艇停靠在滩脚埠,便于在此装卸货物。20世纪70年代前,文成、营前的大峃艇也停泊滩脚,等退潮时,起风拔蓬,船首尾二人,用船桨驰向瑞安。从瑞安回来的文成大峃艇又停泊滩脚港湾,并从此开始在多条浅滩上逆水行舟,几个大峃艇船工(纤夫)合作,一只一只地用银缆把船往上游浅滩拉,船头也有船工用撑篙用力向上挺进。
浙江省第一堰坝
投资1.56亿元的滩脚堰坝属全省最长跨江堰坝,跨度达520米,坝址以上集水面积有2478平方千米。本工程是一个壅水结构,堰坝壅水高度约4米。溢流堰坝顶高程为6.2米,溢流净宽470米;泄水闸共3孔,总净宽30米,闸底高程1.5米,水闸上建有仿古宫殿式阁楼,格外美观。左岸为泄水闸,右岸为泄水堰坝。同时,右岸对部分滩地进行疏浚,形成一个面积约1.4万平方米,高程不高于5.8米的浅水广场。该工程紧挨赵山渡水库,阻断飞云江潮水,形成一个调节库容达75万立方米的人工淡水湖泊—寨寮湖及约6000米的景观河道长廊。在坝址上游形成的一定水面,改善了区域水景观及河网水质,提高了城镇品质。此工程是高楼镇“水上慢城”的基础性工程,完工后一幅居民枕“水”而居,游客追“水”而游,城镇依“水”而兴的美丽画卷正在高楼镇徐徐展开。
天然沙石场
近十年,由于国家的富强、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城乡投入基建项目繁多,无论建房,还是造桥修路,均需大量的砂石,致使沙石资源紧缺,供不应求,故此滩脚这片庞大的沙滩(即不毛之地的芦苇滩)成为村民的“聚宝盆”。几千年的河床沉积,使沙石层深达几十米,成为取之不尽的沙石“矿”。滩脚两岸江畔,有人先后开办过滩脚、上马前、垟湾、大华等沙石场。他们采用现代化的机械装备,每日挖掘沙、石成千上万吨,并源源不断地运往浙南各地,各村的沙石地出售价一般在每亩6万元以上,即每平方米1000多元,真可谓“寸土寸金”,给沿岸村民添加了一笔可观的收入。
水竹林
滩脚两岸十几个村均位于飞云江畔,拥有几千亩水竹林。这取之不尽的水竹以前是村民重要的副业收入,被村民加工利用后,经济效益较高。村民曾创办鱼篰厂、鱼竿厂、扎篾厂、画帘丝厂等,生产的产品远销宁波、舟山、洞头、上海等地。特别是凤翔一带盛产水竹,有充足的原料,故此制作画帘已成村民重要的产业,到现在还有仍在传承的竹篾丝制作技艺。退休教师彭纪通介绍:“我们和世界非遗企业—红星宣纸集团合作有二十八年了,开始的时候他们曾派人到村里实地考察,对这里的粉单竹(20世纪80年代初从日本引进)品质赞不绝口。竹节长,能够提高人工编帘子的效率;质地好,比通常的竹帘耐用。这种品质的竹子就我们这一带有,因此该公司生产纸帘的竹篾丝大都来源于凤翔一带。”
晒鱼鲞
20世纪70年代,渔业没有休渔期,任由渔民捕捉。特别是黄鱼产卵期时,乱“敲梆”,致使大小黄鱼都被一网打尽。不知什么原因,那时的黄鱼特别多,平日老百姓也舍不得花钱买鲜鱼吃,故此供大于求。瑞安水产公司就将大量收购来的黄鱼,放点儿盐,马上从瑞安运至滩脚。一天有几十只大峃艇来来往往。因为滩脚地处清浊水交界,且灘脚沙滩是四周环水的偌大沙岛,所以他们可以在滩脚两岸用清水洗鱼,再经过晾晒制成鱼鲞。
滩脚是生我养我的故乡热土,如今几十年过去了,这多彩的奇观却成了我美好而隽永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