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初中语文作业的有效设计
2023-10-12郑丹丹
摘 要:语文学科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三大主要学科之一,而语文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语文作业是以此为导向的重要教学环节。高质量的作业设计,既能帮助学生牢固掌握语文知识,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文章从解读“双减”政策对作业设计的要求、初中语文作业存在的问题、“双减”政策下初中语文作业的有效设计三方面,详细论述了如何有效地设计初中语文作业,以供相关教师参考。
关键词:“双减”政策;初中语文;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7-1737(2023)24-0056-03
“双减”政策的出台,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的安排指明了方向,同时给初中阶段语文教师如何布置高效的作业也带来了一定挑战。一方面,初中语文作业设计要在数量和时长上有所变化;另一方面,要实现语文学科教书育人、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目标,教师就要精思巧设作业,实现提质增效。
一、“双减”政策对作业设计的要求
根据“双减”政策的精神,作业设计一要做到有效,切实让学生从过重的作业中解放出来;二要减轻负担,要让学生带着兴趣与强烈的求知欲去完成作业;三要让各科作业减量并大体均衡,达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四要缩短时间,作业要精简保质,让学生轻松高效地积累与运用知识。
二、初中语文作业存在的问题
(一)以考为名,专事记背
鉴于高中升学率的压力,很多初中学校把考试得高分作为教学的重要标尺,语文教学也不例外。作为文科,识记是语文学习重要的一个环节,因而很多语文教师便将识记当作语文作业的重要内容,让学生重复性地抄写记背,以考为名,专事记背,带来的弊端是让学生在日复一日的记背中丧失了思考与实践能力,长此以往,学生潜意识地认为语文只要背记即可,对课堂讲授的内容、课外拓展的内容完全不感兴趣。
(二)以型赋形,僵化理解
为了有效达到做题的效果,教师不辞辛苦地分析各类考题,归纳、总结出各种答题模板。例如,比喻手法的答题模板: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征以及要表达的感情。拟人修辞手法的答题模板:“把……人格化,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的特点或情态,含蓄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等。由于长期以来按照教师给出的答题模板作答,学生习惯于生搬硬套,思维逐渐僵化,对文句的理解赏析反而模糊不清了。
(三)以练提分,苦游“题海”
“题海战术”向来被尊为考试提分的最佳神器。应试教育下,学生刻苦刷题,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刷题中,被挤占了大量的时间,身体素质每况愈下。在“题海战术”的指挥下,学生真正思考理解、总结归纳、举一反三、升华延伸方面的能力日益降低,最终得不偿失。
(四)以简省事,统一设题
教师在备课授课方面花费大量的时间,但在布置作业方面,经常比较草率,一般就是背诵、抄写,做课后习题、配套练习,未考虑生源情况及习题情况,统一采取“一刀切”的做法。这样的习题布置会造成学优生“吃不饱”,中等生略有余,后进生无法完成等不良现象[1]。
(五)以级分类,评价单一
谈到语文作业,自然涉及作业评价问题。长期以来,教师批改学生作业,主要以“生做师评”为主,作业评价方式比较单一,教师的点评往往“蜻蜓点水”,缺少建设性的意见。“优良中差”、“ABCD”、评分制等分级评价模式,是常见的评点方式。教师的简洁性批改方式也间接造成了学生做题的草率。长此以往,作业的功能性大打折扣。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及评价方式长期以来趋于简单化、机械化、重复化、僵硬化。这样的作业会让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逐渐减退,最终丧失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可见,这样的语文作业是无效的、低质的,同时也是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2]。
三、“双减”政策下初中语文作业的有效设计策略
初中语文作业的有效设计要求教师统顾全局,分析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重视研究作业的难易等情况,科学、合理地设计作业,给学生布置“量身定做”的作业任务。
(一)有的放矢,分层设计
一个班级里,学生层次不一,大体可分成三类:悟性极强的、一般的、较差的。因而在作业设置上,教师要注意有的放矢,分层设计。对第一类学生,在基础字词方面,只要能默写即可,而在难度上可以适当加大,拓展延伸性的作业可以适当增加;对第二类学生,抄写的遍数上可以减少,以完成综合性习题为主,适当拓展;对第三类学生,以强化基础、背记基础知识为主,在习题上则以巩固基础知识为主[3]。
(二)把握时长,控量保质
初中生课业负担繁重,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既能轻松驾驭课堂,又能高质量地完成各学科的作业,这对作业的量与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通观全局,科学规划,按照“双减”政策的要求,语文书面作业每天最好不超过30分钟。语文教师在备课时,要花一定的时间进行当天作业的设计布置,优化作业结构,该简则简,能口头完成的就不做书写要求,尽量减少书面作业时间,控量保质。
(三)亦庄亦谐,增加趣味
总体上说,初中生心理尚未成熟,对新生事物好奇心强。因而在作业的设计上,教师要尽量推陈出新,保持作业的新鲜感与神秘感。例如,我们可以把抄写生字词的作业设计成字词消消乐、字词小达人、字词闯关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达到帮助学生扫清字词障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又如,我们可以改变写作练习的形式,以便让学生进行持久的训练,比如每天课上五分钟开展朗读点评、讲故事、演讲等活动。这样的作业形式新颖、有趣,让学生能在合作中完成,感到轻松愉快,收获自然更大。
(四)无痕渗透,情境创设
近年来,语文学科的考试都在进行大胆的改革尝试,情境化的设题是主要变化的模式,比如,福建中考默写题、语段题、名著题、作文题等都强调在语境中提炼观点,完善答案。这对于学生来说,难度增加,但理论应用于实践,有助于学生在生活中迁移运用知识。
1.根据目标,设计认知情境
语文不同文体知识点各有不同,设置作业时,教师应紧紧围绕目标要求进行题目的遴选与设计。比如学习小说单元,目标任务是对小说三要素的理解与运用。教师在教学相关内容时,就可以创设相应的情境进行知识点的渗透。如《孤独之旅》一文的教学目标包括学习小说三要素中人物的心理描写手法。教师可以这样设题:一艘小船伴着杜小康驶向荒无人烟的芦苇地,潺潺的水声、成群的鸭子、倏忽而过的白云清风都会激荡他的心怀,请你化身为小康的知心朋友,体验小康的心情,写一封信去宽慰他。模拟这样的情景,一方面让学生深入体会小康的心理变化,一方面使学生真实传达自己的心理感受,潜移默化地实现了心理描写手法的理解与运用的目标。
2.依据内容,设计生活情境
作品是生活的一面镜子,折射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情境化的作业设计,对学生感知生活、体验生活意义重大。比如,在教学阿来的《一滴水经过丽江》一文时,教师在设置作业上就可以采用仿写的方式,让学生选择家乡的一个物件,去感受家乡的变化,这样可以拉近作业与生活之间的距离。
3.凸显主题,设计体验情境
文章的主题往往曲笔而行,含蓄隽永,对于这类文章,我们不妨紧扣主题,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比如,笔者在教学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的人》时,就设计了这样一个体验情境:让学生眼睛蒙上一块布,从自己的座位离开,绕教室一圈再回到座位。可以在途中设置一定的障碍,但要确保学生的安全,让学生切实体会失明的人在生活中是怎样的感受,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体会当他们得到别人的帮助后内心世界的变化,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领会本文的主旨。
(五)拓展延伸,综合实践
培养实践能力是学习知识的主要目的。语文学习也不例外,现行的统编教材就实践性问题做出了重要示范,课文篇目后的拓展延伸模块内容与单元后面的综合实践活动,对此做出了重要的指导。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仅是讲授课本知识,更要有智慧地安排课后的综合实践性作业。比如,在古诗文的讲授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整理同一作家不同风格的作品,进行比较阅读;可以收集主题相同的作品,感受不同作家的笔法;可以就古诗的意象问题进行整理归纳;可以就诗文绘制画作,感受生活;可以听读观看诗词相关的电视广播节目等,让诗文深入学生心里,运用于生活实践,将传统文化真正传扬下去[4]。
(六)评价多元,醍醐灌顶
新课程评价强调:评价功能从注重甄别与选拔转向激励反馈与调整;评价内容从注重学业成绩转向注重多方面的发展潜能;评价技术从过分强调量化转向更加重视质的分析;评价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评价角度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发展性,更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新的评价方式强调可操作性,力求评价指示简明、方法易行[5]。可见,教育评价重在激励学生,唤醒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注重学生作业过程评價,注重学力评价。
多元化的作业评价方式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是一件既烦琐又极具挑战性的工作。教师首先要做好一些事前的准备工作,比如与家长深入沟通,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帮助学生分层分组,巧设搭档,给出相应的作业评价标准并示范引领。其次,各种评价都要有记录,教师要回收检查,做好总结点评等反馈工作,这样的评价才是有效的。在评价方式上,教师可以采取生生互评、小组点评、教师评、家长评、学生自评等多种方式,或者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在评价指向上,可以分层评价,鼓励进步;可以亮点评价,给予
激励;可以多项评价,凸显个性;可以多次评价,增强自信。在评价展示上,既可以采用可爱的自画图片、花样印章、五角星、大拇指、笑脸等,又可以采用中肯的语言文字评价、班级表扬、微信群展示、宣传栏展示等形式。弗鲁姆认为,人总是渴望满足一定的需要并设法达到相应的目标。多元评价让学生的目标更切实际、更易触摸。“教者有心,学者得益。”通过多元的评价,教师对学生也有更清楚的了解,而学生彼此监督修正,对自己的优缺长短处亦有清晰的认知[6]。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业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和拓展,是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再认识和再提高,使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不仅如此,作业更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每次作业都是学生成长发展的生成点[7]。
基于“双减”政策对学生作业负担减轻方面的要求,初中语文作业的有效设计对于学生语文与人文素养的养成,对学生身心健康的保障有着重大的意义。深入剖析当前语文作业存在的问题,思考其弊端,探究改进之路,努力探究减量提质的高效语文作业设计方式与评价方式,摸索切实可行的路子,在作业设计上精心构思,高效设题,控量保质,用合理、科学、长效的方式服务初中学生,必能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切实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孙婧婧.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2016(3):2.
刘国正.叶圣陶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都喜霞.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作业分层到人[J].文学教育(下),2021(5):177-178.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2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教育部基础教司、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走进新课程丛书: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林一松.“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分层设计的有效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2,8(12):3.
姜水丽.农村初中语文分层作业的实践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7.
作者简介:郑丹丹(1979.3-),女,福建政和人,任教于福建省南平剑津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多次荣获校级“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