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文植入习作教学流程的路径研究

2023-10-12王宝娟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例文说明文对象

王宝娟

习作例文是统编版教材课文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明确的目标定位,直接指向学生习作素养发展,给学生习作搭建支架。目前,不少教师在运用习作例文时存在碎片化现象,学生从习作例文中获得的灵感也出现碎片化的特征,不能与习作教学流程自然对接,从而制约了习作例文的导写价值。习作例文应确立深度开发思想,从“灵感碎片”转向“结构序列”,将习作例文有机地植入习作教学全流程,充分发挥习作例文导写、促写的价值,给学生习作素养搭建自然生长的支架,获得写作能力的增长。

下面以统编版教材五年级上册《鲸》为例,谈谈习作例文植入习作教学流程的实践。

一、解读训练重点,作前巧用例文搭支架

习作例文与阅读文本定位不同,它直接服务于学生习作,是为学生习作提供范例的文本。基于习作例文独特的价值,教师在设计习作例文教学时,应强化导写意识,改变追求面面俱到的做法,对单元习作进行深度解读,在解读训练重点的基础上,在学生习作之前巧用例文给学生习作搭建支架,引导学生把握习作训练的重点写法,并自主建构习作理论和习作技巧。

《鲸》是统编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习作例文,本单元习作任务是“介绍一种事物”。根据单元导语和习作板块,本单元习作训练的重点包括以下几点:了解说明文文体,能够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从不同方面说明事物,说清事物特点,会运用合理的说明方法。

根据习作单元训练重点,在进行《鲸》这篇课文教学时,笔者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通过阅读《鲸》这篇文章,说说你对‘说明文’这种文体的认识,用‘说明文是……文体’的句式进行表达。”通过支架的搭建,引导学生对说明文获得直观认识。“通过《鲸》这篇课文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比如鲸的形体、进化、种类和生活习性等。”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强化学生从不同方面阐述对说明对象的认识。“读了《鲸》一文,你一定感受到它的通俗易懂和生动性吧,找出作者采用的说明顺序和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些说明方法对说明事物的特点具有哪些效果。”扣住“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两大要素,引导学生自主建构。“《鲸》一文语言和其他非说明文相比,你觉得它有哪些特点?结合《鲸》一文的阅读,如果让你写一篇自己喜爱的小动物,你会怎样向大家介绍它呢?”意在引导学生进行宏观建构,形成基本的写作框架。

搭建支架时,教师应以问题为载体,紧紧扣住习作单元训练的重点。问题设计应注重结构化设计,让问题承载起习作训练写法的任务。每一个问题都具有明确的导写任务,同时,在问题设计时又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从整体感知入手,引导学生交流对说明文的总体感受,实现习作例文和单元其他文本的经验整合,最后,结合习作例文自然地引出习作训练内容,强化学生习作训练重点意识,引起学生对习作的理性思考,让学生将习作例文阅读和习作有机结合起来,强化学生对习作例文的借鉴意识。

二、阅读引导结合,作中巧用例文入佳境

习作教学的重点是作中指导,习作例文在习作教学中的运用,对优化习作过程指导创造了条件,教师可以基于作中指导的需要,将阅读和习作有机结合起来,引领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模仿,借助习作例文将习作教学引向深入。围绕单元习作任务,结合习作例文《鲸》,笔者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环节:

1.情境导入。笔者借助学生熟悉的身边小动物图片创设情境,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用语言简单地介绍自己所看到的小动物具有哪些特点。然后,借助创设的教学情境交流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和大家一起分享为什么最喜欢它。生活化图片能有效提高情境感染力,唤起学生参与交流互动的热情。

2.提出项目。在学生明确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基础上,笔者提出本次习作训练项目:给最喜欢的小动物设计“使用说明书”。你所设计的“使用说明书”,不仅让读者了解你所喜欢的小动物的特点,还要了解你喜欢的小动物的原因,思路要清晰,可以合理地选择说明顺序,小动物的特点要形象、生动。借助学习项目给学生习作提供抓手,让不同的训练要素借助学习项目得以有机整合,也可使习作训练重点、要素等得到较好的落实。

3.解剖例文。围绕习作项目任务,引导学生解剖例文是运用例文导写的重要环节,例文解剖需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抓手,问题是有效的抓手之一。《鲸》的导写,可以设计以下问题给学生搭建支架:“读完《鲸》这篇说明文,你获得了哪些知识?鲸的特点有哪些?作者的感受是怎样的?在你的作文中,你准备介绍哪些知识呢?写出你所喜爱动物的特点。你的总体感受是怎样的。用一些关键词语在你的草稿纸上写出来。《鲸》一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结合《鲸》和学过的说明文,说说它们各自的说明效果,并在习作中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鲸》一文,从多个方面表现它的特点,你准备从哪些方面介绍,又怎样将这些内容有机地组合起来?试着从《鲸》一文中学习建构文章的方法。”

4.自主习作。围绕习作例文的解读,在学生进行自主习作之前,可以组织学生对习作理论、习作方法等进行理性抽象,帮助学生形成基本习作思路,搭建习作基本框架,从而使学生自主习作,成竹在胸。说明对象、对象特点、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說明语言和说明结构等是说明文几大要素,帮助学生抓住关键要素开展习作,强化学生写作要素意识。

三、翻转例文样本,作后巧用例文促复作

目前,小学生习作指导侧重于课堂指导和课堂习作,但是学生的二次习作指导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教师可以针对二次复作薄弱点进行翻转,使之从“导写例文”翻转为“对照样本”,给学生习作提供比照对象,引导学生开展比较阅读,在比较阅读过程中促进习作走向深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习作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等。

在学生完成自主习作的基础上,笔者组织学生开展比较阅读,让学生围绕说明对象、对象特点、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和说明结构等几个要素进行比较。如“说明对象”,可以引导学生比一比《鲸》这篇文章是如何引出说明对象,自己又是怎样引出说明对象的;说明对象的特点,可以让学生先说一说《鲸》一文是如何生动、鲜明地将鲸的特点写出来的,自己又是如何突出习作对象特点的。

比较活动开展时,教师应基于求同、求异两个不同视角,引导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有满满的获得感,培养学生习作自信。同时,在比较中引导学生发现自己习作存在的不足,进而根据存在的不足引导学生提出习作修改意见。比较活动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比较阅读给学生创造互相学习、借鉴的机会,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发挥学生伙伴学习的优势,从不同视角发现学生习作的亮点和存在的不足,增强学生二次习作的目的性,提高学生复作效率。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第三十六中学附属小学

猜你喜欢

例文说明文对象
神秘来电
说明文阅读专练
以例文引路,促妙笔生花
例文引路,读写相随
“未来的桥”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基于熵的快速扫描法的FNEA初始对象的生成方法
如何提高自述型说明文的颜值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
说明文中相似、相反与因果联想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