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古诗关联化教学

2023-10-12宋庆捷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古诗关联诗人

宋庆捷

中国古诗词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切实提高古诗文教学的有效性会使学生受益终生。但在小学语文各板块的古诗教学中,很多教师还是采用碎片化的、填鸭式的教学,致使古诗课堂枯燥无味,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不浓。如何提高小学古诗教学的质量呢?笔者认为,巧妙地利用关联因子,构建立体古诗教学体系尤为重要。

一、以“文”构建文本层面的混合式关联

“文”指的是古诗作品本身,这是建立在文本基础之上作品之间的关联、作品与各类典故之间的关联、作品与生活间的关联。

(一)寻找作品与作品间的相通点——激荡诗情

在古诗教学中,如果要完整地认识一类诗,必须跳出所学古诗本身,横向看这一类诗之间的相通点,掌握这类诗的特点。比如,在讲授《赠汪伦》这首诗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一句时,先让学生认识到桃花潭水的水深及作者和好友情深间的关系,认识到诗人运用了夸张手法表现出作者与好友间的情深谊重,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读诗便能读出自己的理解。然后让学生关联李白的诗还有哪些运用了夸张手法?学生自然会勾连到《早发白帝城》中“轻舟已过万重山”的“万”字,既是数词,又是夸张的手法,说明路已行得很远,尤其是在与“轻”字的比较中得出这条船的行驶速度很快。还有的学生勾连到了《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瀑布的壮观。在横向关联的过程中,学生理解了李白诗歌的语言特点,让枯燥的古诗课堂生动起来。

另外,在古诗教学中,除了让学生针对古诗的语言特点进行关联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本首诗的类别,再从横纵向打通找到类似的古诗。比如,教学《赠汪伦》这首诗,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此诗是送别诗,还要引导他们由此关联到其他的送别诗,并以思维导图方式展现。可以是教材里的送别诗,也可以是课外拓展诗,还可以是同一诗人的,或是其他诗人的。学生在梳理的过程中,自然就知道李白的送别诗还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友人》等,其他诗人的送别诗有《送元二使安西》《芙蓉楼送辛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山中送别》《别董大》等,学生在古诗的横纵向的关联中,拓展了诗的外延,不仅提升了他们的学习力,拓展了思维,还提升了他们的审美力,增强了文化自信。

(二)寻找作品与典故间的内隐点——妙趣横生

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大量引经据典可以带领学生把诗读厚、读深、读远,有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找准作品和典故间的内隐点,提高古诗教学趣味,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如教学《寻隐者不遇》这首诗时,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认识贾岛,教师引导学生关联作者的另外一首诗《题李凝幽居》,讲述“推敲”的典故,理解古诗创作的严谨和艰辛。利用作品与典故间的内隐点,构建文本与典故间的关联,激发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要想成功就得严谨”的道理,并巧妙地引导学生将古诗课上学到的内容延伸到生活中来,做到学以致用。这不仅是古诗知识表象上的学习,还是学生精神境界的升华。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把学到的知识、获得的能力、感悟到的作者的情感、懂得的道理化为自己学习的动力,融入自己的行为,进而铸就为生活的能力、生活的本领,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悄然得以提升。

(三)寻找课内与课外的契合点——集碎为整

1.重背景关联,深度探究

要想更好地理解古诗,自然离不开对古诗创作背景的挖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背景关联的方式,组织学生深度探究诗文背后的故事,来感受作者当时的内心,揣摩他的情感世界。比如,在教学《示儿》这首诗时,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它是爱国情怀的经典之作,还要引导学生联系古诗的创作背景,探究诗人创作这首诗的真正意图。学生在反复品诗中,揣摩诗人多次的仕途变化,爱国之心依旧不改的情怀。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以时光轴的形式把诗和诗人大量的创作背景资料进行关联性构建,让学生在与诗人产生共鸣中读出自己的理解。在小学古诗教学中,背景关联可以帮助学生挖掘作者当时的内心情感,并化身为诗人去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让理解得以升华。

2.重写作关联,学以致用

在古诗教学过程中,注重写作关联,可以更好地让学生掌握古诗的内涵和外延,让学生利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識进行古诗再创作,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进行模拟创作。在大量研读和反复尝试的基础上,学生的兴趣会逐渐生发,创作出高质量的古体诗。比如,在学习柳宗元的《江雪》这首诗时,教师让学生知道诗人通过写老渔翁凄清独钓的情景,展现他怀才不遇的凄怨和迷离的心境,给人以伤感和惆怅,再引导学生尝试创作。在引导他们选择代表景物时,要尽可能地选择符合自己诗歌意境和情感的景物,注意展现诗歌的内涵和外延,在此基础上,再尝试创作,如以咏物为题表达自己的情感。学生兴趣盎然,有的学生以《咏梅》为题,暗示自己如同在困境中生长的梅花,表达了自己无论遇到怎样的境遇,都会努力奋斗的精神;也有的学生以《咏荷》为题,表明自己内心高洁,不同流合污的情感。

课堂上教师注重与写作关联,让学生对于古诗的学习不再停留在古诗表层,而是能读懂古诗文字背后的故事,激发他们“用我笔写我心”的热情。

3.重生活关联,尽显内涵

古诗的古为今用赋予了古诗在当今时代同样重要的意义。在教学《凉州词》这首诗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体会边塞战士思念家乡的复杂情感,还要采用关联生活的方法,让学生尝试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来感受战士思念家乡的情感,并设计了相关练习题:战士对家乡有太多的情感。当春风拂面,万物复苏时,他们想到了哪句诗?当秋风瑟瑟,落叶归根时,他们想到了哪句诗?当明月当空,清风徐徐时,他们想到了哪句诗?学生都能巧妙地换位到战士的身份,关联课外积累的诗,形成思乡诗链,深切地感受到战士叙不尽道不完的思乡情。这样,便于学生分类积累、古为今用。

教学中的古为今用能更好地展现古诗的时代张力,让学生感受到古诗的现代魅力,进而激发他们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以“人”构建人本层面的对比式关联

古诗中的“人”自然让我们想到读者和作者,他们间既有相似点,又有异同点,发现规律,学生若能建立起人本间的对比式关联,就更能读懂诗中的内涵。

(一)对比找相似,打通读者与作者間的界限

在古诗中让作者与读者在作品中产生关联,进行时空对话,引发共鸣,从而增进读者对诗人作品的理解,有助于提升古诗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高鼎的古诗《村居》“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句时,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孩子们当时放学后竞相放飞风筝的热闹场景,并关联他们自己放风筝时的心情,学生很快找到与这首诗的共同点后便兴趣盎然,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在学习宋代杨万里的诗《宿新市徐公店》“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时,让学生联想自己追蝶的经历来进行学习,课堂教学效果很好。再如,学习唐代诗人胡令能的《小儿垂钓》中“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时,让学生联想自己生活中垂钓时的专注,相仿的年龄、相似的经历、相同的心情都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倍感亲切。与古人拉近距离,会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二)对比找异同,勾连作者与作者间的情谊

教学中,教师巧妙引导学生对各类风格的古诗加以区别和联系,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分类化整的学习方式,学生乐于接受,兴趣浓。如教学《早发白帝城》时,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中“白帝”和“彩云”两种颜色和事物的对比,“千里”可以“一日还”,越发显示出作者的豪迈与洒脱的特点。李白是“诗仙”,语言风格以洒脱见长,和他同一朝代的“诗圣”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忧国忧民,忧郁一生,二人风格截然不同。课上,为了便于学生了解二人的诗风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关联杜甫的《春望》,让他们知道诗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花”与“鸟”表达了诗人的亡国之痛、离别之悲、亲人之思,体会到“花”会“溅泪”,“鸟”会“惊心”。学生在两首古诗的对比中,感受到两位诗人虽朝代相同,但诗歌特点不同。

教学中对古诗的分类关联,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作品,理解作者,从而能更好地把握古诗文字背后的隐性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底蕴。

三、以“情”构建情境层面的纵深式关联

古诗中的“情”大体分为作者通过作品所表达出的感情以及借助工具激发出学生的感情,通过入情入境建立情境关联立体模式,让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盎然。

(一)寻找古诗与背景的感染点

古诗反映了特定的时代背景。在古诗学习中,引导学生不仅会解释字面意思,还要对古诗的背景加以勾连,这样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与作者共情,进而激发他们学习古诗的兴趣。如在教学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时,为了让学生深入地理解诗人“身在他乡、思念故里”的情怀,教师引导学生关联了时代背景,学生知道了这首诗是在诗人八十六岁辞官回家时所作,距离他离开家乡已经五十多载,“少小离家”与“老大回”,诉说了他长期漂泊在外的事实,也以“老大”暗含了自身无奈之情,与不曾更改的“乡音”和“鬓毛衰”形成了鲜明对比。学生借助背景深刻理解了作者那种对生活变迁、物是人非的感慨和无奈之感。

课堂上,学生有效地关联背景,促进了对古诗的理解,又激发了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寻找古诗与绘画的互动点

诗画关联互动的教学情境可让课堂活起来,动起来。教师以采取诗配画的关联形式进行教学互动,可调动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挖掘他们的创作因子,拓展思维。在教学杨万里的《小池》时,教师让学生知道诗人围绕小池,以泉眼、树阴、小荷、蜻蜓等景物为绘画元素,营造一种清新活力的氛围,描绘了一幅静谧中富有生机的夏日荷花图。然后再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美妙画笔,发挥想象描绘出他们心目中的夏日小池之景,学生在美妙的古曲声中,作画入情入境,既理解了诗意,揣摩到诗人的情感,又发挥了惊人的想象力,画得形象生动。学生通过诵读与诗人的情感同频。可见,诗配画能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强化诗文在心目中的记忆,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综上所述,关联教学不仅是一种引导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更是一种激发学生有效学习古诗的媒介,课堂上巧妙地建立起作者、作品与现实社会生活体验等多层面的立体关联,可以让古诗教学熠熠生辉!

作者单位:北京市通州区东方小学

猜你喜欢

古诗关联诗人
不惧于新,不困于形——一道函数“关联”题的剖析与拓展
“拟古诗”之我见
“一带一路”递进,关联民生更紧
晒娃还要看诗人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我理解的好诗人
品读古诗
诗人猫
奇趣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