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乌兰察布地区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调查与创新路径研究

2023-10-12武俊芳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乌兰察布音乐学校

武俊芳

(1. 集宁师范学院,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2000)

“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理解多元文化”是基础教育阶段音乐教学的重要理念。乌兰察布市作为蒙汉文化的交融地区,其艺术形态丰富多彩,是乌兰察布人民亮丽的名片,也是乌兰察布人永远的“文化基因”。学校音乐教育无论是从受众面还是时效性而言,都是传播优秀本土文化的重要平台。但本课题组调研结果显示,乌兰察布地区中小学音乐教育同目前课程改革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偏差,学校、社会、家长对音乐课程关注度不够,并没有真正将其放到素质教育的重要位置。即便部分学校的音乐课也进行了教改,但教改多数流于形式,教学效果也没有得到明显提升。所以,如何让本土音乐文化通过第二课堂更好地融入音乐课程教学,提高“教研型”音乐教师的水平也就势在必行。

一、乌兰察布地区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

本课题组对乌兰察布市部分小学、初中、高中分别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初中和小学开课率要高于高中开课率。小学和初中都开设了音乐课程,但部分高中没有开设音乐课程。小学每个年级每班一周两节音乐课,初中一周一节,高中一周一节。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家长“精英化教育”理念下的培养观念。70后、80 后为代表的家长群体,在经历了社会发展最迅速阶段后,他们更加感受到了社会竞争的压力,也更加期望“资本”的积累,而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危机意识也使得他们更加强调孩子的文化课成绩。因此,学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要重视这一现象,孩子们的书包也就越来越重,各种补习班、兴趣班被无限追捧。因此,学校的音乐课自然也就处于被冷落、边缘化状态了,对于本土音乐的了解也就更少了。

2.音乐课程作为第二课堂,学科性质使得学生、家长、学校对音乐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升学压力、繁重的作业负担是导致音乐课程被边缘化的重要原因。小升初、初升高,孩子能上一个好学校成为家长、学校最大的期望,而音乐课程作为一种美育教育,在“升学至上”的培养模式面前自然也就被淡化了,特别是面对“亿人瞩目”的高考压力,上述问题也就愈加明显。

3.部分教师专业技能“一般”。专业技能“一般”主要表现为对本土音乐文化不够了解,在授课时往往倾向于西方的音乐体系,内容枯燥,引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而造成教师对本土音乐文化不够了解的主要因素有:

第一,高等教育阶段部分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对地方民族音乐、传统音乐文化涉及少。以下是课题组成员对某小学教师寇老师的访谈记录。

寇老师:我们上大学每学期的专业课考试很容易,比如即兴伴奏,都是选择课堂上学过的最简单的曲子,只要能顺利地弹奏下来,考试就过关了,很少涉及内蒙古地区民族音乐和各地区本土音乐文化。由于没有毕业压力,所以本科阶段学生不会在研究和学习本地区音乐文化上下功夫,便选择了“舒适毕业”,从而造成了到中小学任职后很难把本地区的音乐融入第二课堂教学的现状。

第二,中小学音乐教研组对本土音乐文化的教学不够重视。部分学校教研组忽视了本土音乐文化,并没有把其纳入到教学计划中;教师对本地区的音乐文化缺乏挖掘、整理和研究的热情;音乐教师基本没有开展过示范课、观摩课。

第三,音乐教师参加培训、外出学习机会少。如某学校的李老师参加工作近10 年,没有参加过任何一次专业培训。音乐教师作为技能性最强的教师之一,如果没有一定数量、质量的培训,很难提高其教学技能。

二、针对乌兰察布地区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问题的解决路径

本课题组对学生关于传统戏曲二人台音乐、阿斯尔、察哈尔民歌等本土文化样式的了解程度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学生对于传统的乌兰察布本土音乐文化了解程度虽然存在严重不足,但学生和老师对于问题“你认为学校音乐教育中是否有必要加入乡土音乐文化”,大家的回答基本是一致的,80%以上都表示赞同,只有15%表示没有必要。该调研结果说明,在基础音乐教学中传播优秀本土音乐文化是可行的。

(一)创造浓郁的文化艺术氛围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本土音乐文化,如选择不同民族的民歌进行合唱排练与展演。现在许多经典的民歌已经被作曲家改编成了合唱作品,如瞿希贤改编的《牧歌》、辛沪光改编的《蓝色的蒙古高原》、阿拉腾奥勒改编的《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这些都是具有蒙古族风格的经典作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与简化,让学生在感受蒙古族音乐特点的同时也能进一步促进彼此间的沟通协作,从而达到传播优秀本土文化的目的。

当然,乌兰察布地区不仅有丰富的蒙古族传统音乐,还有绚丽多彩的汉族音乐与民俗。如丰镇市隆盛庄的农历六月二十四传统庙会、四角龙舞、九曲黄河等,都是极富本土特色的民俗文化,这其中的音乐、造型、传承方式都具有一定的学习和研究价值。因此,“让学生走出去,让文化走进来”,也是传播优秀本土文化的重要途径。

(二)提升音乐教师的业务素质

教师不能只停留在播放多媒体和音频上,要把优秀本土音乐文化融入到教学内容中,要进行教学示范和演示。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也要定期举行音乐教师综合素质培训和专业技能比赛等。近几年,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在美育教育上进行了大力改革,尤其是艺朵云平台的建立给师生们创造了展示风采的机会,“美育教师教学技能展示”活动也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虽然主管部门在美育教育上采取了诸多措施,但对传播优秀本土音乐文化方面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对音乐教师的专业能力、成长状态、人文关怀等方面也都做得不够。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学校美育的管理与监督,提高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定期举行本地区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学术讲座、研讨会等,以此来提高音乐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并最终推动本土音乐文化教学在“质”上的提升。

(三)为中小学音乐教育创造一个稳定的课堂教学环境

通过改善音乐教育的教学环境,从而来确保音乐第二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数量,使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都能够充分认识到传统音乐、本土音乐的育人功能。就以第二课堂的开展为突破口,让越来越多的学生都参与进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以此进一步推动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顺利发展。具体来说,对于创建一个稳定的课堂教学环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新性思考:

1.根据教学内容,建立传播优秀本土文化教学实践基地,让学生近距离接触,提供一个实实在在的美的“舞台”;建立本土文化传承驿站,如建设录音棚,可以邀请专家讲授与录制,学生利用专有设备进行实践等;让学生走进乌兰察布市民族艺术剧院,感受本土音乐文化的艺术魅力,如晋剧、二人台、长调等。

2.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形象生动的案例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审美体验。如现在中小学普遍推广的多功能音乐白板,教师用此教具不仅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基础的乐理知识,如“全音、半音”关系等,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理论进行实践操作,既具有趣味性,又具有直观性,从而有效地实现教学目的。

3.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注重学科融合。如讲授蒙古族民歌,一定要让学生了解蒙古族的历史、环境、风俗习惯等,学生理解长调的“自由”是同蒙古族人民“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方式以及“天、地、人”包容合一的民族审美心理特点密不可分的;可以引导学生对比新疆干燥炎热的生活环境与内蒙古“天苍苍野茫茫”一望无际草原的生活环境之间的差别,进一步理解维吾尔族民歌和蒙古族民歌在旋律走向和节奏疏密等方面的差异;可以让学生类比“干燥炎热”地区的音乐特点,如“非洲鼓乐”“新疆木卡姆”等,它们虽不属于同一地区,但二者的音乐特点都表现得热烈而欢快;可以引导学生理解炎热的环境和当地人民的性格造就了热情欢快的音乐风格,如拉丁美洲也是如此。通过这种旁征博引的教学方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教师的作用更像似一名资深导游,带领着学生游历祖国的大好山河、感受世界的多姿多彩。

猜你喜欢

乌兰察布音乐学校
乌兰察布玛珥式火山口群的发现与研究
中钢黄金珠宝考察乌兰察布
乌兰察布之夜
音乐
学校推介
2016年乌兰察布市一次罕见寒潮天气分析
音乐
秋夜的音乐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