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EOPLE 人物

2023-10-12

优雅 2023年5期
关键词:舞剧舞蹈创作

中国四川籍舞蹈编导艺术家:周莉亚

周莉亚 人生几何 · 生活己和

文:袁敏 摄影:张萌芮

以生活为点、以时间为线、以实践为面、以作品为体,映射其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这就是周莉亚,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国家一级编导。我试图将其用几何美学与生活哲学之间的共性进行串联,洞悉她生活与工作中整体的统一与几何性的立面交互。在她生活的空间里布满了温度,以时间为轴悟出了生命的意味,以知行合一为实践之道,炼就出其内蕴化的维度。“人生几何”之间的进退掌握,尽在她“生活己和”里的智慧践行。以此观照其生命精神,及其在与万有物趣的融合中突破感性生命,获得自我实现的主体心灵。

以生活为点 感受温度

“昭昭生于冥冥,有伦生于无形,精神生于道。”是我透过周莉亚的作品,感悟其蔚为大观,并不断创新的动能。尤其是2022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那一抹东方色彩的生命动态——《只此青绿》,唤醒了沉睡已久的《千里江山图》。北京舞蹈学院原院长吕艺生教授解读:“从大写意的舞蹈范例、天人合一的美妙境界、生命本色的气化氤氲三个方面考查发现,《只此青绿》的美学成就是继承了传统文化的结果。”心中若能容沟壑,下笔方能汇山河,这亦是极具诗意色彩与想象空间的周莉亚。

哲学家们提出了“万物皆数”的观点,艺术的本质也蕴藏在几何图形和数学关系之中,回顾其诸多作品,我选择从她早期的现实题材,当代舞作品《进城》为点进入采访。“情以独至为真”,舞蹈是用身体来表达美的理想,编导的情感想象表现着其对“内在生命”的理解。周莉亚用极具朴实的舞蹈语汇,塑造出本真的农民工舞蹈形象,让我们感受到周莉亚以生活为点,用强大的艺术思维,聚焦那转瞬即逝的温度,构建出作品生命意味的情感符号。

她说:“现在很少有人提到《进城》了,我还是蛮惊讶的。因为《进城》其实是我的第一个比赛作品,它是一种本能和一种创作的冲动。我记得在很多年以后,一位老师聊起这个作品,发现在《进城》之前,我们很少看到这么现实的当代题材。”周莉亚运用朴实无华的情感符号,勾勒出其内在生命逻辑里那份动人心弦,那是现实与艺术的对话,也是温度与力量的交集。她说:“《进城》其实是很真实的一种状态呈现。我们说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其实是在一种情感上,把生活中一些不经意的东西提炼出来,然后放大至舞台上。这会让人感受到那种‘平凡’好像能与某种时空连接。”柏拉图认为“艺术的直接对象是感性世界”,在她的作品里,每个人都仿佛看到了自己:也许是离开家乡的父亲和母亲,抑或是独自在外漂泊的打工人。她说:“你突然会发现,舞台艺术其实是可以跟最普通的老百姓达到一种情感共鸣。‘平凡’与我们当下的每一个人都有可能产生联系。我觉得《进城》,让我真正感受到了现实题材创作的力量。”这样的力量也助推她继而创作了感人至深的作品——《父亲》《夫妻哨》。中国舞蹈家协会冯双白先生曾说:“从《夫妻哨》开始,周莉亚将双人舞的编排推进方式延及到舞剧的编排方式,又由舞剧的编排方式影响到舞剧的文学结构,双向的结果是她思想性的清晰和艺术上的精湛体现。”

在生活中,对待女儿的教育,她也追求着“个体真实性”。当她把女儿参加演出的照片发布在朋友圈,好几个老师问:“天呐,都不知道你们家闺女在里面!”她也很风趣地回复:“对呀,我也没找到她在哪儿。”周莉亚更想女儿做真实的自己,从而获得主观幸福感。她说:“如果我出现在女儿参加的排练或演出活动时,在那种情况下她必须叫我导演,不能叫妈妈。我不希望她过于去强调‘妈妈’的身份,而是更希望她没有特殊性,才能更加真实。”世间万物皆是自然而然的个体,寻觅万物的自然即是“真实”。艺术之美所以源于自然之美者,全存于使人易忘物我之关系也。“自然”“真实”,使周莉亚的艺术创作方能达到物我交融的美妙境界。采访前,我翻阅了她近半年的生活动态。有一条描写“盒饭软糯质感”的朋友圈动态,感受她在人间烟火中的真实:“手上握着的这一盒软软的白米饭,居然有一种突如其来的幸福感。”她回忆:“那是排练结束,在一个小店里,买了一盒米饭。因为它刚刚做出来,软软热热的,你突然有一种由生活带来的幸福感油然而生。我们在工作中有太多的不容易,但是至少我们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情。那一刻,所有的不易好像都被这个软软热热的米饭触动了。”她用温度转化成艺术符号,将内驱力与外蕴化交融,让我们看到平凡与真实交集出的荡气回肠。

以时间为线 见证态度

“就算走错了,我跪着也要走完,不走到最后都不会放弃!”这是四川姑娘周莉亚骨子里“血战到底”的倔强。“惟蜀有才,奇瑰磊落”,周莉亚在“人生几何”的进退之间,实践着自己的言志之旅。“悟”是一种超感性的体悟,以身心合一的整体生命去体悟时间,达到契合状态;以情感为动力,实现了物我交融的“己和”,并由艺术创作而实现心灵的自由。

人,生来沉静,动静合一的天性让我们能够感于物之动,而后渐渐地能够分辨各种不同的感受,形成不同的喜好。周莉亚喜欢穿着简洁素雅的麻质衣服,知性亦优雅。空闲之时,找个安静的咖啡馆寻一时的虚静。“适切的舒适感”,是一种“万虑洗然,深入空寂”的状态。她说:“创作有些时候是在迷茫中去寻找那一束光。”在时间的长廊里,以虚静之心,使心灵契合于万物之本。以静制动,她以宁静的心灵空间去映照强烈的生命基调:不放弃,不是说确定那是对的,而是做好了失败的准备。她感叹:“因为放弃的时候退一步,自己轻松了,但是你要知道上去的那一步有多累!在这个失败的过程中,能够给予我的,是坚持带来的那份力量!”她坦言自己其实是一个爱哭的人,可她的眼泪几乎都留给了艺术创作。借助创作的人物和作品,来真正表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以时间为线,见证了周莉亚对艺术创作的诚意与作为国家一级编导的那份担当。“可能我们有些时候也很难,但是你会觉得必须要这样去做。用‘不怕死的精神’真正地闯出一条路。你要拥有真正的诚意,做有品质的作品,让更多不了解舞蹈艺术的观众能够喜欢舞蹈,甚至影响更多人走进剧场去感受真正的舞蹈艺术。”她强调要尊重创作的规律、尊重艺术作品的存在、尊重创作者知识产权、尊重作品的完整性。舞蹈是表现人的一种活生生的语言,是翱翔在现实世界之上的一种艺术启示。作为一名新时代的舞蹈编导,她说:“在我的概念里,不能因为我是女性就必须要关注所谓女性的什么态度,我觉得是一个‘人’的态度,一个真实的人在社会的一种状态,不分男女。”周莉亚用时间,让我们领略其艺术风格的旖旎绚烂,也品味了她那“沛然日出而不可御,盖莫不有才与气者在焉”的个性风采。

以实践为面 勾画气度

“艺者,道之形也”。周莉亚在创作实践中汲取营养,在知行合一中气化交融。通过感性形态,艺术的生命之道得以显现。她说:“我们接受大家的批评,也接受大家的鼓励。既然我们有更多的机会,那就有这个责任和担当,去为接下来比我们更年轻的创作者们营造一个更好的创作环境。不管是从我的作品,还是现在的自己,都希望和更多的观众能够搭起一个对话的桥梁。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艺术创作背后的这些人和事。”她在物我相摩相荡之中,获得精神意义,构建自己的审美艺术境界。从具象与意象叙事突破的《沙湾往事》、诗画交融的《杜甫》,到家国情怀的民族舞剧《花木兰》、中国首部谍战题材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再到展卷千载的《只此青绿》以及致敬平凡人英雄故事的《咏春》,中国舞剧“双子星”——周莉亚、韩真,包揽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荷花奖”舞剧奖等殊荣,并且她们成为唯一连续三届在中国艺术节中获得舞剧“文化大奖”的舞剧导演。周莉亚谦虚地表示:“其实我身边的很多编导,他们都比我优秀。只是有些时候,你可能就多坚持了一下。每一个东西没有到最后合成,并呈现在舞台上的时候,你对很多空间和画面的感受都只能存在于一个想象中。这个过程,你要承受无比巨大的压力,我们需要做的只有坚持!”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开自苦寒来。

物趣与人情在其生命之道的意义上浑然为一。周莉亚回忆与韩真的合作相处:“我们两个更像是男人之间的相处,不会把得失看得那么重。在创作时,肯定会有一些分歧,但是,你会发现任何的矛盾当被单纯和简单化了,都可以化解。很多人和人之间的相处,更多的是人事上面的问题,而不是专业上的问题。我们都是做实践的人,当大家都没有办法说服对方的时候,就不要说了,直接去做事,最能够体现出正确和不正确的。”对于工作的一丝不苟已经变成了她们的“洁癖”,演员眼睛方向是45度还是90度,此类的细枝末节都要极其较真。在艺术本体的创构上,周莉亚用实践在心中成就物我交融,形成其艺术生命的内蕴。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她都践行着“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愈益明。”通过对这种内蕴的领悟和渗透,其作品以有限的形式获得了无限的表现力。

采访中她笑谈,自己的工作基本上是连轴转,不是在创作,就是在去创作的路上。据悉,《咏春》2023年跨年夜19分钟的宣传片,主办方要求录制的时长与舞剧该片段的时长有十分钟的出入。而《咏春》剧组那时已经进入了首演前剧场合成阶段。周莉亚说:“对于演员来说,大家还没有真正见过观众,导演很难在首演之前的几天去临时修改一个新的版本,这样在首演的时候演员会懵的。”为了保证首演的顺利进行,周莉亚与韩真决定用一天的时间在舞台上录制,并采取后期剪辑的办法。她说:“我们所有的舞蹈片子,都是亲自去盯着剪辑的。录制《咏春》宣传片那天,我和韩真在后期那儿,顶着高烧剪了十个小时的片子。烧到38.4°c的我,清晨五点结束剪辑,便坐上六点多回深圳的动车。回到深圳,躺在床上昏睡了三天,差点没能起来。有些时候,你不能把这些不容易告诉观众,大家最终看的是舞台表现。”跨年夜,我们看到了《咏春》汇聚天地气象于“恒”所带来的“境界之外、寰宇之上”的气势。不尽感叹编导与作品之间“乃长久不渝,乃持久不衰,乃经久如长,乃历久弥新”的生命动态呈现。

以作品为体 展现维度

2022年1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的艺术家们回信:“多年来,你们认真贯彻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推出了许多优秀的文艺作品,在文艺繁荣发展、服务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成为新中国的重要‘文化使节’、亮丽‘文化名片’。一代代艺术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时代放歌、为人民起舞,展现了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担当。希望你们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崇德尚艺,守正创新,唱响新时代的主旋律,舞出中国人的精气神,为繁荣发展文艺事业、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再立新功。”此回信在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和全国文艺界引发强烈反响。作为收到回信的舞蹈艺术家周莉亚说道:“收到习总书记回信的那一刻我非常激动!没有想到习总书记会给我回信!让我感到很荣幸的同时,也认为这是一个接力!对我来说,未来的路还得一步一步地往前走,秉承着自己对于艺术创作的初心,对于创作的这份执着,真正脚踏实地沉下心来创作艺术作品。其实对于我们艺术创作者,特别是舞蹈创作者来说,最终还是需要靠作品来传达。”

摄影:徐楠

以人民为创作核心,她认为:“第一个层面是创造者本身。从创作初期‘你的眼睛’,即是你在创造这个作品最开始的时候。就像我们说《杜甫》的诗词一样,当你的眼睛看到了真真正正的老百姓,你的作品里才会有他们的声音,这才是所谓真正的创作。第二个层面即作品的接受度。你的作品是不是真正被老百姓接受?”她说到了内驱动力和外驱动力的交融,驱动力里强调了尊重艺术创作的规律:“我的作品包括时间线与前期的采风学习,多则两年,少则一年半载。作为创作者,若没有真正走进这个题材,没有真正去感受你要创造的这个题材背后的文化,你的创作将浮于表面,特别是有些地域性的作品,你不能仅仅是给它贴个标签。没有真正踏在这片土地上,你就不可能创作出带有这个地域人文温度的作品。”

以生活感悟百味、以时间磨炼品质、以实践知行合一、以维度丈量生命的周莉亚,用作品给我们诠释了她的美学理想。她对生命精神的反复体验和不断扬弃,体现了主体自身心灵的发展轨迹,是其审美历程的缩影,也是对于外在世界和心灵世界的一种审美的概括。她通过自己的艺术语言,强化、充实并且拓展了作品的内在生命意蕴。让我们走入真正纯粹的艺术,不断从艺术作品中感受到她的生命本质,正如其所说:“我们都是实践者。”她是周莉亚,也可能是很多默默无闻却一直在坚持的舞蹈人。

猜你喜欢

舞剧舞蹈创作
百科全书舞剧
舞剧《瑞鹤图》剧照
学舞蹈的男孩子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一墙之隔》创作谈
我和舞蹈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舞剧《红高梁》——一种对于生命的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