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司庆振:务实肯干的农机“掌门人”

2023-10-12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张英娇董洁芳

农机科技推广 2023年8期
关键词:掌门人农机手兴农

○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 张英娇 董洁芳

十四年前,一个有些稚气的山东农村小伙,风尘仆仆,来到北京讨生计;十四年后,农村小伙变成了一个憨厚淳朴的壮年汉子,成为一家资产过亿的农民合作社农机部的“掌门人”。十四年的路,付出的是心血和汗水,收获的是希望和成功。他是谁? 他就是全国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司庆振。芒种时节,我们走访了这位名不见经传、略带传奇色彩的汉子,聆听他讲述十四年的逐梦历程。

合作社农机部“掌门人”

34岁的司庆振,来自山东德州农村。高高瘦瘦的身材,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透出了农民的朴实和智慧,言语之间流露出他对农机事业的热爱和执着。从与司庆振德谈话中得知,从小在农机手父亲的耳濡目染下,他初中毕业以后就加入到农机行业。2008年,经朋友介绍,司庆振来到北京兴农天力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当一名短期的青贮收割机机手,青贮玉米收获结束后,他回到了山东德州。想不到的是,这次的打工成为他“农机梦”的开始。

2009年,司庆振接到北京兴农天力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的电话,合作社购入了几台进口的大型青贮收割机,缺少机手,希望司庆振过来试一试。司庆振便再次从山东来到了北京。

司庆振介绍拖拉机改装效果

合作社一角

司庆振第一次看到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大型青贮收割机,那驾驶室,那仪表盘,那按钮键,都与之前他看到的不一样,真让他耳目一新。“为了尽快熟悉收获机的操作,通过专门的培训,我掌握了青贮收割机的操作要领。”经过五个春秋的实践,司庆振成长为合作社的一名主力机手。

为了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司庆振积极参加合作社组织的各种培训,刻苦钻研农机设备的维修、保养、使用等技能,到北京、山东学习青饲玉米收割机、打捆机、联合整地机。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他从一个普通的农机手变成了北京兴农天力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的农业装备部部长。

司庆振坦言农机手是个很辛苦的职业。“平时维修保养不说,赶上“三夏”、“三秋”大忙,还要到内蒙古、安徽、山东等地跨区作业,早上4点半起床下地,一天忙十七八个小时,抢农时任务最重时,还曾有过两天三宿不睡觉的经历。”司庆振深知一块铁再好,也打不了几颗钉,无论是自己带的徒弟,还是农机部的其他机手,他都倾囊相授驾驶技术和农机维修技术,带出了一支技术过硬的农机手队伍。

敢于“尝鲜”是年轻人的特征,司庆振还牵头与市农业局、农机鉴定推广站、农科院、区农委等单位合作,开展多项农业技术推广的试验示范,协助万亩示范方、水肥一体化试验、微喷滴灌试验、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农机与农艺融合新技术推广试验研究,承担完成了玉米宽窄行试验研究、654拖拉机寿命研究等项目。2011年,司庆振被农业部评选为全国拖拉机作业技能竞技赛技术能手。2014年,他参加农业部组织的全国机王大赛获得“全国十强”的好成绩。2021年,司庆振被评为第一批全国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

技术研发改造机具能人

司庆振作为合作社农业装备部部长,实际上就是合作社农业生产的组织者。他发现在玉米播种环节,玉米免耕施肥播种机需要加肥,而加肥的工人都是村里60多岁的老人。播种高峰期,每人每天要加200袋肥料,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费工费时,司庆振决心解决这个问题。

司庆振利用自己掌握的机械知识,根据田间作业需求,对农业机械进行改进。他从偶然间看到小麦收获机上的储粮箱,来了灵感。司庆振把自己关在维修车间,自己画图、自己焊接、自己装配……忙得不可开交。经过数次试验,移动式加肥机终于出炉了,通过自动对播种机进行加肥,不仅节省了人力,还提高了工作效率,加肥人员由以前12个人减少到1个人,时间由原来的30分钟缩短为10分钟。

由于土壤多年欠施有机肥,国家大力支持施用有机肥、发展有机农业,司庆振决定研制一种可以在农机深松的同时施用有机肥的机具。他带领技术攻关组前往天津、河北等地调研,经过实地了解、绘制图纸、计算参数、反复试验、修改完善,终于研制成功可以深松施用有机肥的农机,并因此获得五项国家专利。这种深松施肥机可节水、保墒,增加土壤透气性,有效改善土壤结构,缓解土地板结,有效提高耕地肥力、改善土壤供肥环境、降低有害物质积累,对提高粮食品质和产量具有良好效果。

司庆振长期在农业生产一线,常年与农机打交道,他研制的农机可能算不上高大上,但特别实用、可靠,能有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跨区作业指挥人

2009年,司庆振刚加入到北京兴农天力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大多数合作社主要以农机作业作为营收来源,兴农天力也不例外。合作社采取“服务本地、跨省作业”模式,积极扩大作业服务范围。刚开始跨区机收时缺乏信誉度和知名度,司庆振就在机收质量上狠下功夫。为了让雇主满意,他宁可少干活,也要保证作业质量,宁可少休息,也要如期完成任务。作业期间吃在地里,睡在车上,夜间行路是常事。

司庆振先后去过天津、河北、山东、安徽、内蒙古等省份,“南征北战”跨区作业。忙时凌晨四点半就起床下地干活,一天十七八个小时,挥汗如雨连轴转。虽然工作辛苦,但他乐在其中,这源于他的责任心和对农机事业的热爱,他说:“家乡的土地养育了我,给了我一份欣欣向荣的事业,能一辈子为农民办实事是我最高兴的事!同时,改变了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地里劳作,手抱肩挑、老牛拉车,费时费力,通过农业机械化减轻农业劳动压力,是我最开心的。”

现如今,司庆振作为合作社农机部门的“掌门人”,主要负责指挥调度机手们从哪里收割、怎么收割。“各种农机他都能熟练操控,技术水平高。平时呢,指哪打哪,还负责指挥、调度、维修,是社里的顶梁柱。”。在合作社理事长陈岭眼中,司庆振是一个踏实肯干、有担当、有头脑的年轻人。但司庆振却不想止于此,在他的脑海里,未来的农业是智慧型、数字型的。司庆振说“农机装备也只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一部分,苗情监测、肥料监测、虫情监测等环节都实现智能化,发现哪里苗有问题,用无人机飞过去查看,只要人坐在屋里,通过远程操作就能完成一系列工作。”

说到未来发展,司庆振说“智慧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发展智慧农业,目标是用电脑强化人脑、用机器替代人力、用自主替代进口,实现生产智能化、作业精准化、管理数字化和服务网络化。今后人坐在屋里,通过远程操作就能完成一系列作业。”

猜你喜欢

掌门人农机手兴农
施永雷:“零食第一股”的掌门人
年度十佳虾苗出炉!恭喜海兴农、海茂、正大、源正龙、粤海、恒兴、新荣腾、搏翱等苗企上榜
农机手职业病患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安徽界首:“兴农沙龙”开到了田间地头
世遗里的非遗:同里“剪南春”掌门人的艺术人生
广西农业工作暨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工作会议在南宁召开
掌门人秘史
以教育精准扶贫——独山兴农中学侧记
江南春·农机手
浅谈阿勒泰地区加强农机手技能培训的几点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