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年间消化道异物流行病学调查及其并发症影响因素分析

2023-10-12林楚芳林庆斌郑文能

中国内镜杂志 2023年9期
关键词:异物消化道玩具

林楚芳,林庆斌,郑文能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1.消化内科;2.急诊科,福建 漳州 363000]

消化道异物是指不能被人体吸收的物体,因为各种原因进入消化道,引起胸痛、腹痛和吞咽困难等临床表现,其是消化科和急诊科常见的急危症[1]。据文献[2]报道,美国每年发生约10 万例以上消化道异物,而我国尚缺乏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保守估计,我国每年至少发生2 万例消化道异物[3]。多数消化道异物能从内镜下取出或经消化道自行排出,由于异物的性质和滞留时间的不同,部分患者也会发生黏膜缺血、黏膜撕裂、消化道穿孔、肠梗阻、出血和消化道瘘等严重并发症[4-5]。6岁以下儿童是消化道异物的高发年龄段,由于幼童表述不准确和症状不典型等,更易发生并发症,死亡风险较高[6-7]。本研究旨在通过总结过去十年间,消化道异物的流行病学特点和差异,分析随着生活环境改变,消化道异物引起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是否有变化,以期为临床预防和诊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1 年-2020 年于本院就诊的838例消化道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11 年-2015 年就诊 患者429 例,2016 年-2020 年就诊患者409例;6岁及以下患者669例,6岁以上患者169例,年龄1~86 岁,平均15.43 岁;男583 例,女255 例;消化道异物主要有:硬币、磁力珠、玩具、笔套、果核、鱼刺、骨头和别针等。838例患者均完成内镜检查,773例患者消化道异物经内镜取出,56例患者经消化道自然排出,9 例患者经外科手术治疗,201 例患者发生并发症。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和吞食异物至就诊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不同时间段消化道异物患者一般资料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of patients with digestive tract foreign bodies in different time periods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有消化道异物吞服史;X 线、CT 检查或内镜检查证实为消化道异物者;行内镜检查者;临床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有自残或自杀倾向者;就诊时消化道异物已自然排出;精神状态异常者。

1.3 设备

奥林巴斯软式内镜(GIF-H260 和GIF-Q260J)、小儿内镜(GIF-XP260N)和双通道内镜(GIF-2T240),异物回收辅助装置,取石网篮,圈套器,鼠齿钳,鳄鱼钳,网兜。

1.4 方法

依据《中国儿童消化道异物管理指南(2021)》和《成人食管异物急诊处置专家共识(2020版)》[1,3],患者入院后,根据病史、查体和辅助检查,明确诊断。采用喉镜、X 线平片和CT 等辅助检查,明确异物大小、数量、性状和滞留部位,并排查并发症,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若为单一钝性异物,并且无明显临床症状和并发症,异物在消化道内移动,可以选择临床观察,待异物自行排出。不满足观察条件的患者,选择内镜取出和手术治疗。内镜取出作为首选治疗方法,主要适应证为:无法自行排出,且未合并严重并发症的异物。手术治疗主要针对存在完全梗阻、严重穿孔、形成瘘管,以及由此引发其他严重并发症的高危患者,或内镜取出失败及并发症预防失败的患者。

1.5 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1.5.1 诊断方法 采用病史、临床表现、X线和内镜检查结果综合诊断,包括:黏膜损伤、黏膜出血、消化道溃疡和消化道穿孔。

1.5.2 主要治疗方法 保守治疗、内镜下止血治疗和手术治疗。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或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模型,探讨发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异物部位和种类比较

两组患者消化道异物最常见部位是食管上段,2016 年-2020年和2011 年-2015 年分别为171 例(41.81%)和183例(42.66%)。异物种类最常见的是果核,2016 年-2020 年和2011 年-2015 年分别为236 例(57.70%)和255 例(59.44%),2016 年-2020年吞食玩具74例(18.09%),明显多于2011年-2015 年的33 例(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016 年-2020 年尖锐异物104 例(25.43%),明显多 于2011 年-2015年的63 例(14.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016年-2020年异物长度 ≥ 6 cm的52例(12.71%),明显多于2011 年-2015 年的28 例(6.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016年-2020年并发症发生率为30.32%(124 例),高于2011 年-2015 年的17.95%(77 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2.3 影响并发症发生率的单因素分析

2016 年-2020 年中,咽和食管异物、异物长度 ≥ 6 cm、尖锐形异物、异物吞食 ≥ 6 h 和玩具类异物并发症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011年-2015年中,异物长度 ≥ 6 cm、尖锐形异物、异物吞食 ≥ 6 h 和玩具类异物并发症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4和5。

表4 2016年-2020年影响消化道异物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单因素分析 例(%)Table 4 Univariate analysis of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digestive tract foreign bodies from 2016 to 2020 n(%)

表5 2011年-2015年影响消化道异物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单因素分析 例(%)Table 5 Univariate analysis of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digestive tract foreign bodies from 2011 to 2015 n (%)

2.4 影响并发症发生率的多因素分析

将上述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模型中,结果发现:异物位置、异物长度、异物形状、存在时间和异物种类是2016 年-2020 年消化道异物患者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异物长度、异物形状和存在时间是2011 年-2015 年消化道异物患者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见表6和7。

表6 2016年-2020年消化道异物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Table 6 Risk factor analysis of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digestive tract foreign bodies from 2016 to 2020

表7 2011年-2015年消化道异物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Table 7 Risk factor analysis of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digestive tract foreign bodies from 2011 to 2015

3 讨论

3.1 消化道异物发生的原因

消化道异物多数是由于误吞、误食人体无法消化吸收的物体而诱发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其中,6岁及以下儿童由于天性好奇,对事物尚未形成正确的认知,是消化道异物的高发年龄段[8]。消化道异物种类繁多,常见的有:电池、纽扣、硬币、鱼刺、玩具和果核等,而不同的异物形状、性质和大小并不相同[9-10]。理论上来说,消化道异物可以发生于消化道的任何部位,可能引起出血、穿孔、消化道瘘和梗阻等严重并发症,少部分患者还需要外科手术治疗[11-12]。有学者[13]认为,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消化道异物种类和并发症影响因素也在发生变化。目前,对于消化道异物的研究多为横断面研究。因此,分析消化道异物流行病学特点和并发症影响因素的变化,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3.2 消化道异物的好发年龄

本研究将过去十年间消化道异物按照发病时间段分为:前5 年(2011 年-2015 年)和近5 年(2016年-2020 年),从发病年龄分析,6 岁及以下儿童在近5 年和前5 年中,消化道异物发病率分别为:79.22%(324/409)和80.42%(345/429),发病率基本相当,这与文献[14-15]研究的数据基本相同。考虑原因为:6岁及以下儿童处于手、口感知事物的好奇阶段,无法分辨物品的可食用性,所以发病率较高。本研究中,前后5年消化道异物主要发生于食道,由于食道存在3个生理性狭窄,异物不易通过。因此,也容易在狭窄处发生并发症[16]。前后5年中,果核的发生率都是超过50.00%。值得注意的是,近5年中,吞食玩具的发生率为18.09%,可能与生活环境的变化有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玩具种类也越来越多,误吞、误食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在儿童玩具中,磁力珠是较为特殊的一种,磁力珠玩具常为多个组合,若多个磁力珠误吞,磁力珠之间在消化道内形成磁力,压迫消化道,易发生消化道坏死、出血、穿孔和梗阻。本研究中,前5 年和近5 年各有1 例患者因为误吞磁力珠导致消化道梗阻而行手术治疗。但是近5 年来,吞食硬币发生率只有4.64%,这与以往研究[17]结论不一致,主要原因是:随着电子支付的普及,人们接触到硬币的机会大大地减少,吞食的发生率也随之降低。同时,长度 ≥ 6 cm 异物的发生率,近5 年也高于前5 年,主要原因为:与玩具类异物发生率升高有关,现代玩具越来越精致,特别是益智类玩具及配件长度都较长,而异物的长度越长,并发症发生率越高[18]。

3.3 消化道异物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

本研究中,近5 年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前5 年,分别为124 例(30.32%)和77 例(17.95%)。从并发症的分类分析,近5 年黏膜损伤发生的例数为83 例,多于前5 年的48 例,而近5 年和前5 年穿孔发生率均不到1.00%,低于文献[19]报道。本研究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前后5年中,异物长度≥ 6 cm、尖锐形异物、异物吞食 ≥ 6 h、玩具类异物并发症发生率均较高。不同的是,近5年中,咽和食道异物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玩具类异物较多的主要原因为:玩具大多数具有不规则性质,难以通过食道狭窄处,易发生嵌顿,导致黏膜损伤[20]。多因素Logistic 分析发现,异物位置、异物长度、异物形状、存在时间和异物种类是近5年消化道异物患者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异物长度、异物形状和存在时间是前5年消化道异物患者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前5年相比,异物位置和异物种类是近5 年来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不同地区和学者对于消化道异物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的调查结论不一致,可能与病例数、当地饮食习惯和医疗水平有较大关系[21-23]。

3.4 内镜下消化道异物取出的注意事项

本研究还发现,尽管以往研究[6]认为,约80.00%~90.00%的消化道异物可以通过肠道自然排出,但是在临床实际工作过程中,多数医生和患者更倾向于选择在内镜下将异物取出,以预防严重并发症发生。特别是随着喉镜、食道镜、胃镜和肠镜技术的普及,内镜在消化道异物处理中,具有明显优势[24]。本研究838 例消化道异物患者全部完成内镜检查,773例经内镜下成功取出异物,取出率达92.24%。在内镜下异物取出过程中,笔者的经验有:镇静麻醉下行内镜检查或异物取出,较易获得良好的视野,从而发现异物;异物取出时,长轴与消化道平行且尖端向下,避免二次损伤;异物嵌顿时,不可牵拉硬拽,避免消化道黏膜撕裂,可联合多种辅助装置将异物取出;寻找异物或异物取出过程中,要仔细检查消化道,特别是在异物下滑的路径上,要仔细观察是否已经发生了损伤。

综上所述,消化道异物是临床上常见的急症,近年来玩具类异物、尖锐型异物和长度 ≥ 6 cm 异物比例有上升趋势,并且是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要预防6岁以下儿童消化道异物的发生,若出现可疑表现,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

猜你喜欢

异物消化道玩具
食管异物不可掉以轻心
驴常见消化道疾病的特点及治疗
自制异物抓捕器与传统异物抓捕器在模拟人血管内异物抓取的试验对比
牛食道异物阻塞急救治疗方法
平衡玩具
丢失的玩具
猪的消化道营养
小小玩具,大大乐趣
Dieulafoy病变致消化道大出血的急救及护理
烧伤复合爆炸伤合并胸壁金属异物治愈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