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CC模式的互动式术前访视在斜视矫正手术患儿访视中的应用
2023-10-12成茂婷冯晓艳江苏省无锡市儿童医院儿眼科214000
成茂婷 冯晓艳 江苏省无锡市儿童医院儿眼科 214000
斜视是眼科常见的多发病,其中儿童患病率最高。手术目前仍是斜视矫正的有效方法之一,而患儿的立体视觉处于缓慢发展中,因此部分学者认为越早期手术患儿的视觉恢复效果越好[1]。但受年龄及心理、生理发育程度影响,患儿围手术期的配合度较差,导致实施手术难度更大,并且医疗恐惧感能为患儿的幼小心灵带来创伤,可能造成其术后心理及行为异常[2]。鉴于此,在术前访视时采用有效方法缓解患儿不良情绪,提升其配合度具有重要意义。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FCC)是注重家庭参与护理过程的一种临床护理模式,家属通过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可全程参与护理计划的制定、实施、评估等完整过程,不仅有利于提升临床护理效果,且对护患关系改善有积极作用[3-4]。目前该模式在术前访视中应用尚不多见,因此本文以择期行斜视矫正手术的患儿为观察对象,实施基于FCC模式的互动式术前访视,旨在观察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实践依据。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2年1—10月择期行斜视矫正手术的患儿126例。纳入标准:(1)经过眼外观检查、视力及屈光检查、遮盖试验等确诊斜视;(2)家属已签署知情同意书;(3)患儿无视听及语言障碍;(4)无手术禁忌证。排除标准:(1)先天心脏病患儿;(2)患儿家属无法熟练使用手机;(3)心、肝、肺等脏器严重疾病;(4)患儿家属存在沟通障碍。按照护理方案不同将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63例,男32例,女31例;年龄3~11岁,平均年龄(7.16±1.75)岁;主要照顾家属受教育年限:9年14例,9~12年26例,12年以上23例。观察组63例,男30例,女33例;年龄4~11岁,平均年龄(7.58±1.54)岁;主要照顾家属受教育年限:9年15例,9~12年24例,12年以上2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术前访视。术前1d,手术室护士进入病房进行术前访视,讲解手术注意事项、术前准备工作、安抚患儿及家属情绪,解答家长疑问。手术当天手术室护士陪同家属和患儿等候手术,语言劝导患儿接受麻醉诱导,随后送患儿进手术室实施手术。观察组予以基于FCC模式的互动式术前访视。(1)家庭培训。术前访视前,病房护士和手术室护士共同对手术当天参与患儿手术的家属展开培训,时间约40min,分为3个环节,第一部分邀请手术医生讲解手术过程、术中存在的风险、手术效果等,同时解答家属疑问;第二部分由手术室护士通过视频或图片展示手术室环境和手术流程,介绍术前访视的重要性,讲解术前患儿需做的各项检查及其代表的意义,告知家属患儿术前需做的准备工作、家属需配合事项及患儿情绪安抚方法等,同时劝导家属保持良好心态,积极参与患儿的术前护理过程,配合医护人员为患儿顺利完成手术。(2)互动式术前访视。①术前一晚。7岁及以下患儿:手术室护理人员进入病房与患儿问候、交流,通过玩耍、赠送礼品等与患儿建立信任关系,告知患儿明天将带领其进行冒险闯关游戏,听话勇敢闯关的小朋友将获得护士阿姨和家长的双重奖励。另外,告知家属需协助护士为患儿进行术前准备,要求家属严格监督和约束患儿的行为,顺利完成术前准备工作,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避免向患儿传输手术的恐惧感和紧张感,引导患儿早睡,保持良好睡眠质量。8岁以上患儿:护理人员直接与患儿进行语言沟通,语言应通俗易懂,告知患儿今天需要做的术前准备、明天手术需要做的事情、需要患儿配合的项目、模拟体位摆放姿势等。告知患儿手术是无痛的,无须害怕疼痛,手术时间短,手术后将会有一双更加漂亮的眼睛,降低患儿对手术的恐惧感。让家属配合护士共同安抚患儿的焦虑情绪,耐心、态度温和地与患儿沟通,提升其配合度。②手术当天。7岁及以下患儿:手术室护士将术前准备、麻醉诱导及手术各个操作步骤设置为游戏关卡,需要家属参与的部分由家属和患儿共同闯关,需要患儿单独参与的部分由患儿单独闯关,依据患儿表现发放表扬卡,表现不好的不发卡,表现一般的发放2张卡,表现良好的发放3张卡,最终得到表扬卡最多的患儿在手术结束后给予物质奖励。8岁以上患儿:手术当天,手术室准备前带领患儿参观手术室,介绍各种手术器械及设备,生动形象介绍有关麻醉和手术的方式方法,消除其陌生感和恐惧感。同时带领患儿认识麻醉医生和手术医生,建立亲密关系。叮嘱家属陪同患儿等待手术时通过语言鼓励和表扬,动作安抚等缓解患儿紧张情绪。麻醉诱导时配合麻醉医师完成诱导麻醉。
1.3 观察指标 (1)麻醉诱导期配合度:采用麻醉诱导期合作度量表(ICC)[5]评估两组患儿的麻醉诱导配合度,该量表共包含11个条目,每个条目包含“是”和“否”2个选项,其中“是”为1分,“否”为0分,量表总分为0~11分,得分越高表明患儿配合度越低。0~4分表示非常配合,5~7分表示一般配合,8~11分表示不配合。麻醉诱导配合率=(非常配合例数+一般配合例数)/总例数×100%。(2)生理应激状态:等候期、进入手术室后检测两组患儿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3)医疗恐惧情况:等候期、进入手术室后采用医疗恐惧调查量表(CMFS)[6]评估两组患儿的医疗恐惧情况,该量表由自我恐惧(4个条目)、人际关系恐惧(4个条目)、医疗环境恐惧(4个条目)、医疗操作恐惧(5个条目)4项内容组成,共17个条目,每个条目计1~3分,总分为17~51分,得分越高表明恐惧感越强。(4)家属满意度:手术结束后责任护士采用匿名投票方式由患儿主要照顾家属针对术前访视的满意度进行评价,包括十分满意、满意、不满意3个选项,统计各个选项的选择人数。家属满意率=(十分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两组麻醉诱导期配合度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麻醉诱导期配合率更高(χ2=6.038,P=0.014<0.05),见表1。
表1 两组麻醉诱导期配合度比较[n(%)]
2.2 两组生理应激状态及医疗恐惧情况比较 等候期、进入手术室后,观察组心率、平均动脉压、CMF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理应激状态及医疗恐惧情况比较
2.3 两组家属满意度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家属满意率更高(χ2=6.948,P=0.008<0.05),见表3。
表3 两组家属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术前访视是手术室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护士提供手术宣教,指导患者进行专业的术前准备,安抚其不良情绪。但年龄较小的患儿,遵医性差,导致术前访视实施困难,效果不理想,不仅影响麻醉和手术顺利进行,对患儿术后康复也有不利影响,因此加强患儿的术前访视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斜视是眼科常见疾病,儿童为高发人群,多数需实施矫正手术以改善患儿视力水平。本文以我院择期行斜视矫正手术的患儿为观察对象,应用基于FCC模式的互动式术前访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麻醉诱导配合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说明该术前访视模式有助于改善患儿的遵医性,强化其术前配合行为。基于FCC模式的互动式术前访视是以患儿和患儿家庭为中心,由护理人员、患儿、家属三方共同合作为患儿提供更加人性化、内容丰富的术前访视护理的一种方法,能帮助患儿得到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便于家属和患儿与医护人员建立良好的信任感[7]。闫璐[8]在研究中指出,腹股沟疝患儿实施FCC模式的术前访视后,患儿的心理弹性及麻醉诱导配合度明显提高,与本文结果有相似之处。但本文观察组在护理过程中更加注重医护人员与家属和患儿的三方互动,手术当天进行麻醉诱导时通过游戏闯关、参观手术室、学习麻醉诱导相关知识等,促使患儿在轻松的氛围中提升对麻醉和手术的认知,同时在家属的全程陪同下,患儿安全感更强,依从性更高,因而能有效提高患儿的麻醉诱导配合率。此外,本文结果还表明,等候期、进入手术室后,观察组患儿的各项生理应激指标(心率、平均动脉压)较对照组更低,患儿的恐惧感更小(P<0.05),提示基于FCC模式的互动式术前访视有助于缓解斜视矫正手术患儿的身心压力,改善其身心状态。本文中术前一晚进行术前准备时依据患儿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发展特征进行互动交流,同时由家属配合护士监督和指导患儿的术前准备行为,可促使患儿更好地完成术前身心准备,降低其术前焦虑。另外,手术当天护士与年龄较小的患儿采用游戏闯关形式进行术前准备,较为符合儿童爱玩、爱冒险的心理特性,使术前准备过程更加具有趣味性,且家属陪同患儿共同闯关一方面能确保患儿的安全,另一方面能减少患儿对陌生医护人员的害怕和抗拒,使患儿在愉悦的氛围中主动接受手术,从而降低恐惧感,改善心理应激水平。而7岁以上的患儿,因其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且有“小大人”的心理特征,因此护理人员采取平等沟通和强化认知的方式进行术前护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手术和麻醉内容,带领患儿熟悉手术室及设备,认识手术医生及麻醉医生,患儿对陌生环境更加熟悉后,其恐惧感自然降低,随之心理应激状态得到改善[9]。本文调查两组家属的满意度后,结果发现,观察组满意度较对照组更高(P<0.05),分析认为,家属全程参与术前访视过程,对手术、麻醉及术前准备的了解更加深入,认知度显著增强。同时,家属亲身感受到护理人员趣味性强、丰富多样、细致入微的护理服务后,有利于满意度提升。另外,经过优质护理后,患儿的术前准备更加顺利,也能提高家属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基于FCC模式的互动式术前访视能增强斜视矫正手术患儿的麻醉诱导期配合度,降低其恐惧感,改善其生理应激状态,对提升家属满意度也有重要作用,具有良好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