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蝴蝶兰栽培技术规范

2023-10-12史彦鹏梁晓宇

园艺与种苗 2023年9期
关键词:盆中大苗蝴蝶兰

史彦鹏,梁晓宇,王 梅

(1.濮阳市农业高新技术开发中心,河南濮阳 457000;2.济源市农业科学院,河南济源 459002)

蝴蝶兰(Phalaenopsis aphrodite)为兰科蝴蝶兰属植物,原产于亚热带雨林地区,为附生性兰花。蝴蝶兰品种丰富,花色艳丽,花期长,花型奇特,开出形如蝴蝶飞舞般的花朵,素有“洋兰王后”之称。

目前蝴蝶兰主要以组织培养方式育苗、扩繁,并以穴盘及5、8、11 cm 口径容器苗和成品花供应市场。蝴蝶兰产业从育种、组培育苗到无土栽培已经有细致的专业分工,各阶段的专业化操作使其品质得以保证。但国内蝴蝶兰生产从品种、培养环境到栽培基质、水肥管理和设施设备等方面难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品种先进性和生产技术成为阻碍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为进一步提高栽培生产技术,促进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笔者结合资源优势,开展蝴蝶兰栽培技术规范研究,制定了河南省地方标准《蝴蝶兰栽培技术规范》,且通过专家审定并发布实施。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蝴蝶兰的相关定义、设施要求、品种选择、环境条件、瓶苗的栽培、小苗的管理、中苗的栽培、大苗的栽培、花期调控栽培、病虫害防治等。

本标准适用于设施蝴蝶兰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GB 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 17323《瓶装饮用纯净水》、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99 号(2002)。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3 定义

下列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小苗

苗株叶距≥4 cm,叶数<4 片,种在口径5 cm 软盆中。

3.2 中苗

苗株叶距≥8 cm,叶数≥4 片,叶片肥厚,根系较密集,种在口径8 cm 软盆中。

3.3 大苗

苗株叶距≥20 cm,叶宽≥4 cm,叶片数≥4 片,叶片肥厚,根系较密集,种在口径11 cm 软盆中。

4 设施要求

设施可选择日光温室或连栋温室。降温系统采用湿帘风机降温系统、雾化降温机或循环通风扇降温。保温一般采用草苫、保温被、双层膜等设备;加温设备可用常压水暖锅炉、地源热泵风机等。遮光系统采用活动式遮光系统,一层遮阳网遮光率为80%,二层遮阳网的遮光率为60%。采用移动式栽培床架与滴灌施肥设备或高压动力施肥机。

5 品种选择

选择株型紧凑、观赏性状优良、抗寒性强、抗病性强、适宜河南地区栽培种植的优良品种。

6 环境条件

6.1 换盆1 周内的环境条件

温度控制在25℃~28℃,湿度70%~90%。小苗光照强度5 000~8 000 lx,中苗光照强度10 000~12 000 lx,大苗光照强度12 000~15 000 lx。

6.2 生长期的环境条件

生长期温度20℃~30℃,湿度70%~85%。小苗光照强度6 000~8 000 lx,中苗光照强度10 000~20 000 lx,大苗光照强度15 000~20 000 lx。

6.3 水质

用水符合GB 17323《瓶装饮用纯净水标准》。

6.4 通风要求

开启窗户或启动排风扇,室内安装循环风机。寒冷的冬天,室内外温差太大,换气时不要将冷风直接吹向植株,且风速尽量缓和,保持温室内良好的通风。

7 瓶苗的栽培

7.1 组培苗出瓶要求

组培苗2 叶1 心,叶宽≥1.5 cm;根数≥3 条,根长≥0.8 cm,根系粗壮。

7.2 炼苗

把瓶苗从培养室移至驯化室15~30 d,温度控制在24℃~26℃,光照强度3 000~4 000 lx,并保持环境洁净,减少污染。

7.3 出瓶

用镊子轻轻地将小苗从瓶中取出,放于洁净的纸张上,去除根系残留的培养基及少量已黄化的老叶,并按大、小分类(两叶距自然展开≥4 cm 种于口径5 cm 软盆,两叶距自然展开<4 cm 种于128 孔穴盘)。

7.4 基质处理

采用优质水苔,种植前先用纯净水充分浸泡4 h,去除硬枝及杂草后,将水苔捞起并用离心机脱水30 s 至60%的含水量(用手握水苔,指缝溢水即可)。

7.5 定植

种苗时应疏松水苔,根系分开;先拿少量水苔填充于根系中间,呈放射状(约45°)向外展开,外围再包上一层水苔,然后轻轻压入软盆中,应包住顶心;水苔包住后将瓶苗竖直植于软盆的中央,用手捏压软盆以结实有弹性感为度。

8 小苗的管理

8.1 温湿度及光照管理

温度白天25℃~29℃,晚上24℃~26℃;湿度70%~90%;光照强度初期控制在3 000~5 000 lx,1 周后慢慢提高到6 000~8 000 lx。

8.2 肥水管理

水苔表面干燥时浇水,前期浇N∶P∶K=9∶45∶15水溶性速效肥5 000 倍液,水迹至盆上沿的1/5 处;中期浇N∶P∶K=9∶45∶15 水溶性速效肥4 000 倍液,水迹至盆上沿的1/4 处;后期用N∶P∶K=20∶20∶20 和N∶P∶K=30∶10∶10 水溶性速效肥3 000 倍液交替浇灌,水迹至盆上沿的1/3 处。浇水时间段控制一般为夏季5~7 d、冬季7~10 d,并以2 次肥1 次水交替浇灌。

9 中苗的栽培

9.1 换盆要求

经4~5 个月,小苗长至两叶距≥12 cm,叶宽≥4 cm,叶数≥4 片,叶片肥厚、坚挺,叶色浓绿,叶片间开始互相遮挡;根系较密集,有些盘旋于盆底并有部分长出盆外时即可换口径8 cm 盆。

9.2 换盆方法

9.2.1 取苗方法。换盆前先控制水分,换盆时捏松软盆至根系与杯壁完全脱离,然后取出。

9.2.2 栽种方法。定植时先在软盆中放进2~3 个泡沫块(直径1.5 cm),然后按“7.5”定植。

9.3 肥水管理

中苗换盆当天要用6 000 倍扑克拉锰或1 000 倍代森锰锌喷洒防病。待盆中水苔较干时,前期用N∶P∶K=9∶45∶15 速效肥液3 000~4 000 倍液浇灌,水迹至盆上沿的1/3 处;中后期交替使用N∶P∶K=15∶20∶25 和N∶P∶K=20∶20∶20 速效肥3 000 倍液并每月加1 次钙镁肥,水迹至盆上沿的1/2 处,再参照“8.2”方法。

10 大苗的栽培

10.1 换盆要求

中苗经4~5 个月,长至两叶距≥20 cm,叶宽≥4 cm,叶片数≥4 片,叶片肥厚,挺立,叶色浓绿,叶片开始互相遮挡;盆中根系已达盆底,并在盆底盘旋1~2 周,有部分根已长出盆外,成为标准中苗即可换口径11 cm 盆。

10.2 换盆方法

按“7.4”备好水苔、“9.2.1”方法取出中苗,在软盆中放进2~3 个泡沫块(直径1.5 cm),然后按“7.5”定植。

10.3 肥水管理

换盆的大苗当天要用6 000 倍扑克拉锰或1 000 倍代森锰锌喷洒防病。待水苔较干时,前期用N∶P∶K=9∶45∶15 速效肥3 000 倍液浇灌,水迹至盆上沿的1/3 处。中后期用N∶P∶K=20∶20∶20、N∶P∶K=10∶30∶20、N∶P∶K=15∶20∶25 速效肥2 000~3 000 倍液交替浇灌,水迹至盆上沿的1/2 处。

11 花期调控栽培

11.1 催花苗的要求

大苗经4~5 个月,两叶距≥28 cm,叶数≥5 片,叶片肥厚挺立,单轴茎较饱满;盆中根系饱满,根系粗壮有活力。

11.2 催花时间确定

催花时间根据上市时间来确定,一般提前120~150 d,根据品种适当推迟或提前。蝴蝶兰于目标花期的前4~5个月进入智能温室,结束催花时间则以花芽抽出10~15 cm 为宜。同一目标花期内,对低温敏感的品种适当推迟催花时间,不敏感的品种则适当提前催花时间。

11.3 催熟处理

催花前25~30 d 开始对苗株进行催熟处理,催熟环境要求发生变化,光照强度在20 000~30 000 lx,白天温度28℃~30℃,晚上温度25℃~27℃,湿度70%~90%,肥水以高磷高钾肥为主。

11.4 花芽分化期

开始催花后温度白天25℃~28℃,晚上18℃~20℃,温差在6℃~8℃进行低温诱导,低温保持12 h;湿度控制在75%~85%,光照强度控制在20 000~30 000 lx;肥水以N∶P∶K=9∶45∶15 和N∶P∶K=10∶30∶20 速效肥2 500 倍液交替使用,盆内保持75%~85%的水分。一般在24~30 d 抽梗,且抽梗整齐。

11.5 抽梗期

温度白天25℃~28℃,晚上18℃~20℃,湿度70%~85%,光照强度20 000~30 000 lx,盆内保持75%~85%的水分;待花梗长到15 cm 时插包塑铁丝(长度≥80 cm),开始分级、隔仓,隔仓一般分为3 个仓:高温仓、中温仓、低温仓。抽梗期的肥水以N∶P∶K=10∶30∶20 和N∶P∶K=20∶20∶20 速效肥液3 000 倍液浇灌,水迹至盆上沿的2/3 处,EC 值在0.8~1.2 mS。

11.6 着苞期

温度白天25℃~27℃,晚上17℃~20℃,湿度80%~90%,光照强度20 000~35 000 lx,肥水以N∶P∶K=20∶20∶20和N∶P∶K=10∶30∶20 速效肥3 000 倍液交替使用,水迹至盆上沿的4/5 处,着苞后对花序朝南进行调整,EC 值在0.8~1.2 mS。

11.7 开花期

花梗着苞后进入开花期,开花期的最佳温度是白天26℃~28℃,晚上22℃~24℃,湿度保持在70%~75%,肥水以3 000 倍液的N∶P∶K=20∶20∶20 和N∶P∶K=10∶30∶20 速效肥交替使用,水迹至盆上沿的2/3 处。

12 病虫害防治

12.1 防治原则

以防为主,综合防治;按照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99 号(2002)公告的规定,优先采用物理方法,科学合理地结合化学方法防治。

12.2 物理防治

摘除病虫叶集中销毁,使用黏虫板诱杀害虫。

12.3 化学防治

蝴蝶兰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药剂见表1。

表1 防治蝴蝶兰病虫害化学药剂推荐

猜你喜欢

盆中大苗蝴蝶兰
更正
赏自家仙人掌开花
那簇绽放的蝴蝶兰
Primary tumor location and survival in colorectal cancer: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母亲“送礼”
早辣椒大苗避雨栽培技术试验研究与应用总结
《室内蝴蝶兰落尽又放》
热带北缘地区风铃木火焰木引种试验及大苗移栽技术
我最喜欢的蝴蝶兰
蝴蝶兰的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