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帕金森病病人社会疏离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23-10-12李曼漪

全科护理 2023年28期
关键词:帕金森病负面条目

徐 婷,李曼漪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起病隐匿,病程进展缓慢,可逐渐加重,终因全身僵直而行动困难,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帕金森病病人因自身行动能力受限,难以维持正常社交生活,自身社会参与水平降低,导致其社会疏离感较高[1]。社会疏离感是个体在进行社会交流时遭到外界消极对待,自发地与外界关系自动疏离,由此滋生孤独以及抑郁等负面情绪,并采取逃避的方式应对,不利于病人心理健康[2]。前期多项研究指出,帕金森病几乎对病人所有日常活动以及人际关系均会造成负面影响,甚至会出现疏远亲朋好友、自我封闭等与外界互动消极的情绪,严重影响病人身心健康,不利于病人预后[3-4]。鉴于此,本研究调查了帕金森病病人社会疏离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旨在为临床制定促进病人融入社会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医院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80例帕金森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中国中晚期帕金森病运动症状治疗的循证医学指南》[5]中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意识清楚、可正常交流;依从性良好,可配合完成调查研究;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肢体功能障碍,缺乏自主行动能力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者;本研究未结束参加其他研究者。

1.2 调查方法

1.2.1 社会疏离感评估方法

采用一般疏离感量表(General Alienation Scale,GAS)[6]评估病人社会疏离感水平,该量表主要包括社会孤立感、无力感、自我疏离感以及无意义感4个维度,共15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Likert 4级评分,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别计1~4分,总分为15~60分。得分越高则表示个体的社会疏离感水平越高。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10,信效度较高。

1.2.2 一般资料调查方法

由研究者基于研究目的,结合相关文献及内科主任建议制定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主要包括年龄(≥60岁、<60岁)、性别(男、女)、文化程度(初中及高中、专科及以上)、居住地(农村、城镇)、社会支持情况(低下、良好)、住院次数(1次、多次)、负面情绪(有、无)等。社会支持情况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7]评估,该量表有12个条目,每个条目计1~7分,总分12~84分,得分越高则表示社会支持度越高;将PSSS得分≤36分归为病人社会支持低下,>36分归为病人社会支持良好;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10,信效度较高。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8]评估病人负面情绪,其中HAMD包含17个条目,每个条目计0~3分,总分0~51分;HAMA包含14个条目,每个条目计0~4分,总分0~56分;当病人满足HAMD≥17分或HAMA≥14分时表示有负面情绪;两量表的信效度较高,能很好地反映抑郁、焦虑状态的严重程度。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帕金森病病人社会疏离感现状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80例帕金森病病人社会疏离感评分为35~55(40.50±3.50)分。

2.2 不同特征帕金森病病人社会疏离感评分比较

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文化程度、社会支持、住院次数及负面情绪的帕金森病病人社会疏离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特征帕金森病病人社会疏离感评分比较 单位:分

2.3 帕金森病病人社会疏离感的相关影响因素的线性回归分析

将表1中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作为自变量(赋值见表2),将帕金森病病人社会疏离感评分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社会支持、住院次数及负面情绪是帕金森病病人社会疏离感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3。

表2 自变量赋值

表3 帕金森病病人社会疏离感的相关影响因素的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老年人群的神经系统疾病,目前该病的治疗主要以控制病情、缓解症状为主,但无法逆转或阻止疾病进展,病人往往会对疾病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担心患病后对家庭造成负担、遭人嫌弃,自我感受负担较重,导致其社会参与度普遍低下,社会疏离感较高[9-10]。本次调查结果显示,80例帕金森病病人社会疏离感评分为35~55(40.50±3.50)分,略低于端木艳丽等[2]研究的(43.73±11.71)分,但结果均证实帕金森病病人社会疏离感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因此,及早探析帕金森病病人社会疏离感的影响因素十分必要。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社会支持、住院次数及负面情绪是帕金森病病人社会疏离感的影响因素(P<0.05)。

3.1 文化程度对社会疏离感的影响

文化程度较高的帕金森病病人可自主学习疾病知识,可深层次理解疾病,自主调节自身情绪,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并自发参与社会活动,社会疏离感较低[11]。文化程度较低的帕金森病病人对疾病的认知水平相对较低,疾病不确定感高,病人不敢表达自身情感,遇到困难不敢寻求帮助,增加社会疏离感[12-13]。对此,建议护理人员可对文化程度较低者播放疾病相关视频,并以简单易懂的语言进行交流,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知,引导其正确面对疾病,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主动参与到社会交流当中。

3.2 社会支持对社会疏离感的影响

良好的社会支持可给予帕金森病病人精神、生理方面的支持,弱化疾病对病人造成的心理冲击,有助于调节病人心态,促使病人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社会疏离水平相对较低[3]。而社会支持低下的帕金森病病人难以获取来自外界的支持和鼓励,常存在被社会、家庭遗弃的错觉,进而采取回避、屈服等消极方式面对[14-15]。对此,建议临床引导病人家属、亲友主动参与到病人的疾病治疗当中,给予病人积极的心理暗示,并且院方可召开疾病交流会,引导病人参加,以弥补缺失的社会支持。

3.3 住院次数对社会疏离感的影响

住院次数较多的帕金森病病人疾病控制或管理不佳,疾病已严重影响病人正常生活;并且反复的入院治疗和居住环境的频繁变更可导致病人在不同环境的人际交流中产生距离感,难以正常融入社会,增加社会疏离感[16-17]。对此,建议临床可指导病人进行居家康复,并引导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提升其自我护理能力,并通过远程教育的方式协助病人更好地进行居家康复,以减少住院次数。

3.4 负面情绪对社会疏离感的影响

帕金森病病人因受病情影响,自身正常生活节奏被打破,难以维持正常行动,且无法进行适当的社交活动,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病人处于负面情绪状态下更易采取消极的疾病应对方式,从而产生社会隔离[18-19]。对此,建议临床给予病人专业性的心理疏导措施,并适时组织疾病讲座等活动,为病人提供一个合理宣泄负面情绪的机会,改善社会疏离感。

3.5 不足之处

本研究存在不足之处,如样本量较小,得出的研究结果可能存在偏倚,可能不适用于其他地区医院的病人;并且本研究观察的相关因素相对较少,可能存在一些其他因素未被纳入,未来将进一步扩大取样范围,纳入更多可能的影响因素,进一步明确帕金森病病人社会疏离感的影响因素。

综上所述,文化程度、社会支持、住院次数及负面情绪是帕金森病病人社会疏离感的影响因素,临床需根据病人个体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减轻病人社会疏离感。

猜你喜欢

帕金森病负面条目
手抖一定是帕金森病吗
帕金森病科普十问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负面清单之后的电改
远离负面情绪
正面的人和负面的人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帕金森病的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98例
论负面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