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实习护生临床实习适应不良、归属感对其就业能力的影响
2023-10-12邹晶莹朱亚彦季林帅
程 侣,邹晶莹,朱亚彦,吕 涵,季林帅
随着护理专业的发展,护理人才学历逐渐“内卷”,高职护生就业压力剧增,如何提高护生就业能力成为当下职业教育的重要课题[1]。就业能力指大学生经过学习和自我提升后,具备获取相应工作机会的能力[2],是检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性指标[3]。提高就业能力是学生自身发展的客观需求,是保障职业生存发展的现实需求,也是丰富和发展高等教育体系的必然需求[4]。临床实习阶段是护理专业教育的核心部分,是护生提升临床技能和转变职业角色的关键时期[5]。临床实习适应不良指护生为保持自身与临床实习环境之间的平衡而进行自我调整,却因自身不足而出现适应不良的现象[6]。临床适应不良不仅与护生的身心健康有密切联系,还对其职业发展、执业能力有重要影响[7]。临床归属感指工作者被群体接纳、重视、尊重的体验感,以及个人价值与群体一致所产生的感受[8]。其不仅影响护生的临床学习行为,还会影响护生的职业发展及决策[9]。因此,本研究调查高职实习护生临床实习适应不良、归属感及就业能力的现状,探讨临床实习适应不良、归属感对就业能力的影响,以期为后续开展实习阶段的护理教育,提高护生就业能力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于2023年1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江苏省2所高职院校大学三年级护理专业实习生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全日制高职护生,年龄≥18岁;2)参与临床实习≥6个月;3)无阅读、理解障碍;4)知情同意且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调查期间停止实习或休学、病假、事假等不在岗的护生。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工具
1.2.1.1 一般资料问卷
由研究小组自行设计完成。主要包括年龄、性别、生源地、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是否为独生子女、是否自愿选择护理专业、有无兼职经验、未来就业方向是否与护理相关等信息。
1.2.1.2 护生临床实习适应不良量表
由国内学者雷洁[10]编制而成,该量表分为人际关系和社交(9个条目)、实际行为表现(9个条目)、职业认知和职业情感(5个条目)、情绪(5个条目)4个维度,共28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总分为28~140分,得分越高表示临床适应度越高。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21,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已在护生相关研究中被广泛应用[6]。
1.2.1.3 护生临床实习归属感量表
源量表由澳大利亚Levett-Jones等[11]2009年编制而成,王惠萍等[12]2020年汉化为中文版。该量表共有自尊(11个条目)、沟通(6个条目)、效能(9个条目)3个维度,共26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总分为26~130分。得分越高代表护生临床实习归属感越高。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89,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1.2.1.4 大学生就业能力量表
由国内学者钟江勇[13]编制而成,该量表分为维度1专业能力(4个条目)、维度2沟通交流能力(4个条目)、维度3协调变通能力(3个条目)、维度4合作执行能力(3个条目)、维度5思考预测能力(3个条目),共17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总分为17~85分。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53,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1.2.2 资料收集与质量控制
将本研究的调查工具通过问卷网制成电子问卷,问卷首页设有统一的指导语,对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保密原则进行说明,并提示填写注意事项。研究者联系相应院校,征得学校相关部门许可后通过班级群向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研究对象发放电子版问卷的二维码。为保证问卷填写完整性,所有题目均设为必答题。为避免多次提交结果,同一微信账号、同一IP仅能填写1次问卷。问卷收集时间为7 d,截止后,研究者剔除填写错误、规律作答、明显逻辑错误、填写时间少于60 s的问卷,以降低数据偏倚,保证研究质量。本研究共31个自变量,依据Kendall样本量估算方法[14],样本量为自变量的5~10倍,考虑20%的流失率,本研究样本量为194~388人。本研究实际回收问卷435份,有效问卷402份,有效率为92.41%。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实习护生的人口学特征
本研究共调查了实习护生402人,年龄(20.95±0.81)岁;女358人,男44人;独生子女130人,非独生子女272人;自愿选择护理专业255人,非自愿选择护理专业147人。
2.2 实习护生临床实习适应不良、归属感及就业能力得分(见表1)
表1 实习护生临床实习适应不良、归属感及就业能力得分 单位:分
2.3 实习护生就业能力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是否自愿选择护理专业、有无兼职经验、实习医院等级的实习护生就业能力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见表2。
表2 实习护生就业能力的单因素分析 单位:分
2.4 实习护生临床实习适应不良、归属感与就业能力的相关性分析(见表3)
表3 实习护生临床实习适应不良、归属感与就业能力的相关性分析(r值)
2.5 实习护生就业能力的分层回归分析
采用分层回归分析进一步探讨临床实习适应不良、归属感对就业能力的影响,以有统计学意义的一般人口学特征资料和临床实习适应不良总分、归属感总分为自变量,以就业能力总分为因变量。将一般人口学特征资料纳入第1层,临床实习适应不良、归属感纳入第2层。自变量赋值见表4,同一变量的哑变量均纳入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在控制一般人口学特征资料后,临床实习适应不良、临床实习归属感可解释就业能力总变异的23.1%。该模型中变量的方差膨胀系数(VIF)在1.037~4.655,均小于10,故各变量间不存在共线性。见表5。
表4 自变量赋值
表5 实习护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的分层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实习护生临床实习适应不良、归属感及就业能力现状分析
本研究中高职实习护生临床实习适应不良得分为(94.84±14.17)分,略低于张胜华等[6]的研究结果,处于轻度适应不良水平。其中人际关系和社交维度得分最高,可能与人际沟通是护理专业的必修人文课程有关[15],此类课程有助于提升护生的人际沟通与人文关怀能力。情绪维度得分最低,可能由于护生处在复杂的临床环境中,面临学习、工作等多重压力,继而易产生焦虑、紧张、回避等不良情绪[16]。说明护理教育者不仅要重视护生岗位能力的培养,还要关注护生不良情绪的疏导,以提高其临床适应性[17]。
本研究中高职实习护生临床实习归属感得分为(95.03±8.76)分,高于滕玉芳等[8]的研究结果,低于姜颖等[18]的研究结果,表明护生的临床实习归属感水平有待提升。归属感是护生不同阶段过渡的关键动力[19]。护生的归属感越高,实习期间感知的压力越小,临床表现更为积极[20]。说明临床带教者应乐于接纳实习护生、营造支持性实习氛围,同时护生应积极融入医护团体,提升归属感。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习护生就业能力总分为(62.68±8.88)分,条目均分为(3.69±0.52)分,与钟江勇[13]的研究结果相似,处于中等水平,尚有提升空间。可能与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均处于实习阶段中后期,即将面临招聘季,进入就业状态有关。学生就业问题是护生毕业的重要关卡,以往大多数院校都会针对毕业生开展短期就业指导工作但收效甚微,导致护生能力无法与就业岗位核心能力完美适配[21]。随着“职教20条”的出台,“岗课赛证”育人模式、“1+X”证书制度等的发展都将为高职护理人才就创业能力提升赋能[22]。
3.2 实习护生临床实习适应不良、归属感对就业能力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临床实习适应不良、归属感与就业能力呈正相关(P<0.001);临床实习适应不良、归属感可独立解释就业能力总变异的23.1%。表明提高高职护生临床实习的适应力和归属感有助于就业能力的提升。究其原因,首先护生通过实习可直观感受护士岗位的职能,有助于习得就业岗位相关的专业能力、合作执行能力等,继而提升自我就业自信。其次高归属感可驱动护生在学习成就、能力、职业规划等方面有更良性的发展[23],提高临床适应能力对人文关怀等就业核心能力有正向作用[24]。而实习适应不佳、归属感缺失都会产生职业满意度不佳、职业认同感低等负性效应,继而对就业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实习护生的临床实习适应不良、归属感会对其就业能力产生影响。
4 小结
本研究结果表明,高职实习护生就业能力处于中等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临床实习适应不良及临床实习归属感是护生就业能力的预测因素。鉴于高职实习护生临床实习适应不良、归属感与就业能力之间的密切关系,今后护理教育及管理者需加强对实习护生临床适应力、归属感的重视,以就业为导向围绕职业能力探索实习培养新模式,协同推进护生就业能力的优化。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研究对象来自单一省份的护生,今后可扩大样本来源,使研究更具代表性,还要深入探究研究变量间的关系,为进一步验证研究结果提供丰富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