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模式”这五年
2023-10-12宋毅
文︱宋毅
“寿光模式”发端于山东省潍坊市下属的寿光市,这是一个以蔬菜立市的县级市,如今寿光蔬菜、寿光蔬菜节早已闻名全国。虽然全国各地到处都种蔬菜,但一提蔬菜产业,提起种蔬菜的设施温室大棚,人们首先想到的一定会是寿光。
2018 年3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首次在讲话中提到“寿光模式”,对寿光的实践作出充分的肯定;同年6 月,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再次提到“潍坊模式”“寿光模式”“诸城模式”。自此,寿光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总书记指示精神、总结深挖寿光模式的内涵和精髓,使寿光模式不断完善和升级,逐步从县域走向全省、全国。
从2019 年起,寿光市委、市政府联手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由地处寿光市的潍坊科技学院连续承办了三届寿光模式研讨会。第一届的主题是“为什么是寿光?”,探索寿光模式形成的原因和背景;2021 年,新冠疫情肆虐的背景下依然举办了第二届研讨会,研讨如何升级寿光模式。今年5 月13 日的第三届研讨会主题是“新时期寿光模式与乡村振兴”,说明寿光模式的发力点已经从最初的蔬菜产业、之后的县域全要素融合,到今天主动对标国家乡村振兴的大战略了。
寿光模式的形成非一日之功
寿光模式起步于温室大棚种蔬菜。20 世纪80 年代,寿光孙家集街道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将从辽宁瓦房店市学来的日光温室蔬菜种植技术在寿光试种成功,由此引爆了影响寿光乃至全国的蔬菜“白色革命”,使蔬菜生产逐步形成了产业化,蔬菜产业化就是寿光模式最初的形态。30多年间,蔬菜产业化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改革开放到1989年左右,以建设蔬菜批发市场为标志,率先冲破计划经济坚冰,蔬菜产业逐步成为支柱产业;第二阶段以冬暖式蔬菜大棚研制推广为标志,在全国掀起一场“绿色革命”;第三阶段以菜博会举办为标志,集成展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第四阶段以打造全国蔬菜产业综合服务基地为标志,通过种业研发、标准集成、模式输出等方式推动农业全链条、全维度变革转型。
进入新时代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寿光模式不断探索完善、转型升级,已从原来的蔬菜产业化发展到了今天的“三全三融”的新时代,有了新时代内涵,即产业全链条融合、城乡全要素融合、治理全领域融合,为三农工作大局闯出了一条新的路子。
寿光模式的形成发展说明几个问题:第一,一项事业的成就需要有总书记说的那种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狠劲。寿光市委、市政府30 多年来一任接一任,咬定蔬菜不放松,体现出“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怀,所以能终成大业,让县域的经验受到最高层的青睐。
第二,寿光模式表明,既然蔬菜产品、蔬菜产业都有“四两拨千斤”的神奇功效,能够撬动县域经济全要素的融合发展,那么其他地区、其他特色农产品是否也能做到这一点呢?这才是总结、学习、推广寿光模式的要义所在。
第三,寿光模式发展的重要经验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而不是静态的,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最主要的是依靠内生动力自我不断完善升级,一劳永逸地躺在成绩簿上吃老本是不行的。
第四,寿光模式看得见、摸得着,在山东省内乃至全国的乡村产业振兴中,都有重大的借鉴意义,是一个别人可以借鉴、可以学习、可以学会的模式。它起步于蔬菜、立足于蔬菜、扎根于蔬菜,使得模式的借鉴意义更加广泛。如今大江南北、海角天涯,蔬菜是我国老百姓的主要食物之一,也是主要农产品之一,我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蔬菜生产国,人均年蔬菜和食用菌消费量达104 千克,旺盛的刚性需求为学习借鉴寿光模式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第五,寿光模式扎根于中华5000年农耕文化沃土上。寿光是《齐民要术》作者农圣贾思勰的家乡,农耕文化氛围浓厚,秦汉时代,祖先们只有20 多个蔬菜品种时,这里就是葱姜蒜韭等蔬菜品种最早的种植地,因此蔬菜在这里有很强的生命力。
给力的基金会和得力的学院
总书记称赞寿光模式后,潍坊市委、市政府把宣传好寿光模式当作一件大事来抓,集合各种要素做好这件事。其中,一个基金会和一个学院贡献突出、功不可没。基金会是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学院是潍坊科技学院。从第一届寿光模式研讨会起,就一直是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作主办单位,潍坊科技学院负责承办。
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是国家发改委主管的全国性公募、智库型基金会。1994 年由国务院领导同志批示、经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的,1995 年在民政部注册登记,原隶属于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2003 年因国务院机构改革,基金会转为由国家发改委主管。自成立以来,基金会致力于推动我国发展改革领域重大问题研究与实践,是国内发展改革领域重要的智库机构。
基金会的主要工作包括推动发展改革实践,基金会与山东省寿光市、平度市等地开展乡村振兴共建。举办改革活动,从2002 年起连续18 年资助“中国改革论坛”,使论坛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改革论坛活动,聚集了大批高层次专家、学者谋划中国改革。开展公益活动,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在第三届寿光模式研讨会上,举办了寿光成立“山东蔬菜种业发展智库”授牌仪式。
正如基金会战略指导委员会主任、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彭森在视频致辞中所说:“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政府的大力投入和市场的内在驱动,也离不开包括政策界、理论界、学术界的广泛参与,希望与会各方充分研讨交流,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地处寿光市的潍坊科技学院是一所国内极少见的由县级财政支持的本科院校,这也决定了潍坊科技学院依存于寿光、服务于寿光的特点,多年来一直全方位融入寿光模式的打造和探索实践中。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原农业部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部长尹成杰在总结寿光模式成功经验时,充分肯定了潍坊科技学院所起的重要作用。他说:“依托地处寿光本地的潍坊科技学院来促进蔬菜科技的进步与技术应用的转化,开展了农民技术员的科技培训。学院培养了大批的新农人,一些毕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寿光蔬菜产业的发展,新农人发挥了很大作用。同时从种植、品种、植保等方面开展科技攻关,为蔬菜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尤其是在种业方面加大力度,针对性比较强,学院蔬菜产业科研提高了农业科技应用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了科技应用的效率。”
潍坊科技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魏华忠介绍说:“建校38 年,潍坊科技学院一直秉持面向基层、服务地方的办学定位,办成一所有在校生3.5 万余人,教职工2400 余人,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应用型本科高校,现有49 个本科专业招生,23 个山东省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和优势特色专业,累计向社会输送20 余万名高素质应用型优秀人才,先后被确定为硕士学位授予对象建设单位,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首批支持单位,全国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产教融合示范基地,获评山东省高校三全育人及全环境立德树人示范校,连续6 年获评山东最佳社会声誉高校。学院坚持把乡村振兴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学术研究的前沿阵地,服务社会的战略高地,建立起从良种研发推广到智慧农业服务的科研创新平台,自主研发67 个蔬菜花卉新品种,29 个蔬菜、瓜果新品种,在农业农村部登记备案。特别是习总书记肯定寿光模式这5 年来,学校围绕寿光模式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两大主题,引导师生主动走进农村、深入象村研究,积极创新实践,为推动农业升级发展、农民富裕做出积极贡献。”
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楼
人类生产实践活动永无止境,对寿光模式的探讨也永无止境。今天人们看到的寿光模式早已远超蔬菜生产和蔬菜产业的范围,已经融入许多新时代的元素。
如何定义今天的寿光模式?尹成杰副部长的总结很有道理,他认为用几个“加”的形式来予以表达:主要是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加上现代设施、蔬菜社会化服务、科技支撑、数字经营和贸易、扩大就业、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随着改革创新不断推进,寿光模式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将来还会有新的内容加入进来,不断地充实和完善。
为此,笔者认为寿光模式可在以下几个方面不断完善。
第一,继续大力讲好寿光模式的故事,使之更加家喻户晓。想当年,习总书记担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期间,在湖州安吉市调研时,针对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隐忧,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八大以后,这句话被提炼成著名的“两山理论”,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更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和生态发展战略的根本遵循。可见,宣传寿光模式、讲好寿光故事还有很大的空间,应该在这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希望有朝一日能看到总书记肯定过的寿光模式,能够成为乡村振兴大战略中被普遍接受的样板。
第二,寿光模式要主动走出去,创造更广阔的辐射全国的空间。据媒体报道,迄今寿光常年有8000 多人在国内26 个省份指导蔬菜种植,各地都有了“寿光元素”。笔者认为光有“寿光元素”还不够,应该将寿光模式复制到更多地区,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运用寿光模式的先进内核,共同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演奏产业振兴大合唱。这一点,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的经验可以借鉴20 世纪80 年代起步于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中关村科技园,如今被称为“中国的硅谷”,是我国科教智力和人才资源最为密集的地区,早已突破中关村地理位置的局限,在北京形成“一区十六园”的格局,北京城区、近郊区、远郊区基本都建立了不同功能的中关村园区。
第三,注重保护好寿光蔬菜产业这块农业品牌,品牌可以兴农、品牌更可以强农。一是要不断强化品牌农业思维,站在品牌的高度去思考提升蔬菜产业的竞争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先。二是强化农业品牌安全意识,对品牌农业创建主体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监管,否则,一个环节出漏洞,就会毁掉一个品牌乃至一个产业。三是扎好篱笆,防止自家品牌农产品被别人“洗澡”,导致拉低自家产品的信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