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深入开展乡村振兴审计
2023-10-11潘晨曦迟静媛崔玮杨天昊
潘晨曦 迟静媛 崔玮 杨天昊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高质量发展摆在了突出位置,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过程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就是其中关键一环。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等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具体举措都对经济、财务、审计的系统提升提出了新要求。审计作为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与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推动完善乡村经济建设,规避财务风险,确保各项经济政策和决策部署稳健、全面落地落实。
乡村振兴审计的必要性
一是开展乡村振兴审计是凸显乡村振兴战略在国家战略全局中的重要意义和重要地位的必然要求。党的二十大召开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成为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十分关键的战略安排。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等有关乡村振兴方面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推进和部署乡村振兴战略下一阶段的工作指明了根本方向、提供了强大动力。
二是开展乡村振兴审计是解决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突出问题的现实所需。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问题在乡村体现的更为明显。人才、产业、文化、生态多要素流动不畅,乡村整体经济建设发展不均,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矛盾凸显,这些都需要通过一揽子政策和措施来突破难点和堵点。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条件,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责任使命,更是在新发展格局大背景下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
三是开展乡村振兴审计是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助力乡村发展的职责所在。要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与新时代审计实践相结合,提高政治“三力”(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发挥审计在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中推动政策贯彻落实、资金绩效改善、项目管理优化等方面的作用。强化审计监督的政治属性,明确审计目标、聚焦审计发现、注重审计整改,将项目审计、经营审计、跟踪审计等贯穿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的具体实践中,深刻认识、系统把握新征程赋予审计的新使命新任务。
乡村振兴审计的监督重点
开展乡村振兴审计要未雨绸缪,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导向,明确审计工作重点,结合具体的审计要求,着力把握政策、资金和项目三个抓手,致力于解决乡村振兴相关政策落实不彻底不到位、乡村振兴资金使用效果不佳、乡村振兴项目管理混乱等体制、机制和制度方面的问题。
(一)确保政策有效落实
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开展审计监督,明确审计监督的政策范围和要求。一是要前瞻谋划。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前,要研究清楚相关发展政策,做好计划安排,统筹审计时间节点。可通过调阅历史资料、走访、谈话等方式,全面了解农业农村方面的政策情况,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并揭示落实过程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二是要做好政策落地实施的跟踪监督。以具体的审计项目为切入点,围绕政策落实过程中的关键内容,进行点对点排查,全面做好分析、反馈和评估,尤其是面对政策落实的刚性问题,要全面排查风险,提出专业性评价意见,精准提出审计建议,通过助力打通关键环节,督促助推补齐乡村产业领域的突出短板,为促进乡村发展各项政策落地见效持续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三是要结合实际深挖根源。要通过调查研究准确把握乡村振兴项目实际情况,结合对相关政策资料、指示批示的理解领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对标对表,梳理排查找出短板,结合政策全面评价实施过程中的政治、社会、经济和环境等各方面的效益,深入剖析制度缺陷、机制障碍的根源,有力发挥审计在督促乡村振兴政策落地见效的保障作用。
(二)確保资金安全高效
随着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大量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投入农村,乡村振兴财政资金呈现面广量大的特点。党和国家对资金使用的关注度很高,审计部门应持续加强对乡村振兴资金的监督,以有效的监督机制来确保资金安全高效使用。
一是多维度审计资金使用情况。对资金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整体审计评价,重视农村财政资金预算、筹集、分配、管理和使用情况的审计监督,建立一体化统筹机制,对使用意图、账务收支状况、运用效果等开展评价,切实保障资金安全。
二是重点关注资金拨付情况。乡村振兴资金在层层拨付使用过程中,要做到每一步都有迹可循,审计要追踪资金流向,查看资金拨付情况,确保资金安全。尤其是在部分农村经济政策不健全、资金体系建设不完善的情况下,资金使用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不合法不合规情况,所以要排查是否存在挤占挪用、贪污私分、冒名领取、逐层截留等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并出具审计评价意见。
三是重点核对资金使用绩效情况。对项目资金的管理、使用和绩效进行深入分析,关注资金是否真正用在该用的地方上,是否能够消除资金安全风险等基本点,通过审计让资金在流转过程中发挥最大效益。
(三)确保项目合规开展
乡村振兴涉及项目众多,如何确保各个项目顺利开展以及执行过程中不走偏、不走样,是项目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针对乡村振兴项目种类多、涉面广、周期长等特点,通过多种方式深入研究项目的立项背景、建设周期、验收情况及后期管护情况,找准项目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加以关注,并提出改进建议是审计的重要职责。
一是要评价项目前期规划合理性。在乡村振兴项目立项与论证阶段,重点关注项目申报是否真实科学、是否合法合规、是否符合实际。检查乡村振兴专项实施方案和行动计划编制是否切实可行、是否存在编制不实不细的情况,着力排除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隐患,促进乡村振兴项目真正发挥实效。
二是要合理把握项目执行阶段的效率性。对标项目规划,核查项目组织、实施进度及合规性、真实性,揭示和反映规划不衔接、体系机制不完善,以及责任方不作为等影响项目进度的情况,及时发现项目执行缓慢、损失浪费、效益不佳等问题。
三是要落实项目实施完整性。在乡村振兴项目实施后,重点关注项目管理是否到位、资金使用是否合规,对项目效果进行评估分析,注重结果呈现,综合评价乡村振兴项目问题所在、矛盾所在,深入剖析原因,为后续项目改进提供思路和方向。尤其是在合规性问题的解决上,要将原则性和灵活性统一起来,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着力打通关键环节,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如何通过审计监督手段、发挥审计优势来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是值得审计人员深入研究的课题。这就需要审计人员真正做到上承战略,下接实际,躬身入局,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中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尤其是在强化政策运用、跟踪资金动向及合规性审查等方面,真正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究、严肃追责,形成震慑,强化审计成果运用和整改落实,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实施与广大农村的根本利益。
(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