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地之眼

2023-10-11又见

安徽文学 2023年10期
关键词:武鸣潭水柳州

又见

罗池有月

柳侯祠东面有一眼池塘叫“罗池”。清代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广西四·柳州府》中的“罗池,在府城东,水可溉田,有罗池庙 ,即柳宗元祠也”,赵翼《和立崖游虎丘》中的“罗池,志庙文,孟亭画壁影,故事倘可循,私心窃有请”,说的都是这个地方。柳侯祠往东不足百米,就到罗池,方形砖石围砌成椭圆水面,幽蓝而古朴,平静如镜,天光云影倒映其间,像山水油画栩栩如生,意境神奇而幽远。要是夜晚,月光静泻而下,闻着百年桂花林飘来的缕缕馨香,一汪池水如银光落刃,境界冷峻,空灵清雅,这就是柳州八景中的“罗池夜月”了。白天,沿着池边观赏,只见碧绿的水草在橙色的水中随着小蝌蚪等水中生物轻轻摇曳,群群游鱼来来往往,如在飞船的真空里,使人翛然,顿时忘记尘世俗物。

早在唐代,罗池已有名气。唐朝钟辂《续前定录·柳柳州》云:“罗城北,龙池胜地也。”说的是它的盛名。明代李西涯《罗池书屋记》称,古罗池“广袤可数里,澄波汀蓄,准平而鉴照其外”。当时月亮升至东台山上空,倒影广阔的罗池水面,月色冷峻,境界空灵,池边柳下,俯仰水上皓月,成为绝美景致。无月之夜,其势如阎兴邦《寓柳子厚先生祠》所云的“墓旁不见罗池月,惟有萧萧衰草声”;有月之夜,如王臣《柳州怀古感时》所云:“古庙千年栖夜月,山城一带锁寒云”,景色都格外奇特。“罗池夜月”美景也由此逐渐定型,并发展成为《辞源》中的条目。宋徽宗追封柳宗元为“文惠侯”。明时1452年重修了罗池庙,但明崇祯七年(1634),徐霞客慕名寻访“罗池夜月”时,“此景已久湮灭,不可见矣”,只余数亩清涟供游客凭吊,令人痛惜,《徐霞客游记》对此有详细描述。据志书记载,罗池上曾有石桥,名曰“新月桥”,也已失芳踪。之后一直到清末宣统,柳州人赵屏藩和后来的知府杨道霖先后重建罗池,修葺柳侯祠,植树栽花,以柳侯祠为中心,建成了最早的柳侯公園,直到我们今天看到的样貌。

先前,罗池也只是一泓野水。公元815年,柳宗元被贬到柳州任刺史,因政治失意,又贫病交加,公元819年病逝于柳州。生前深爱罗池,常与地方文友到罗池边赏月吟诗,洗笔散步。死后三年,托梦生前部将:“棺我于罗池。”于是,后人在罗池旁修建了罗池庙(后改名柳侯祠)和柳侯衣冠墓。作为柳侯政坛挚友、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统帅和主将的韩愈,在《柳州罗池庙碑》中对这段历史详加描述:“柳侯为州,不鄙夷其民,动以礼法,三年,民各自矜奋……凡令之期,民勤趋之,无有后先,必以其时。于是民业有经,公无负租,流逋四归,乐生兴事;宅有新屋,步有新船,池园洁惰,猪牛鸭鸡,肥大蕃息;子严父诏,妇顺夫指,嫁娶葬送,各有条法;出相弟长,入相慈孝。”他称赞柳侯开荒建设、开凿水井、废除奴役等实政,认为柳生能泽其民,死能变为神:“尝与其部将魏感、谢宁、欧阳翼饮酒驿亭,谓曰:‘吾弃于时,而寄于此,与若等好也。明年吾将死,死而为神,后三年,为庙祀我。及期而死。”柳侯死后三年的某日,降临州府后堂,人们看到就跪拜,晚上还托梦给部将欧阳翼说:“在罗池旁边给我建庙宇吧。”很快庙一建成,举行了祭祀,时有“过客李仪醉酒,慢侮堂上,得疾,扶出庙门即死”。韩愈在文章中进一步渲染了其中的神秘色彩,认为柳侯“生能泽其民,死能惊动福祸之,以食其土,可谓灵也已”。于是,撰写《柳州罗池庙碑·迎享送神诗》,云:“荔子丹兮蕉黄,杂肴蔬兮进侯堂。侯之船兮两旗,度中流兮,风泊之待。侯不来兮,不知我悲。侯乘驹兮入庙,慰我民兮,不以笑。鹅之山兮柳之水,桂树团团兮白石齿齿。侯朝出游兮暮来归,春与猿吟兮,秋鹤与飞。北方之人兮,为侯是非。千秋万岁兮,侯无我违。福我兮寿我,驱厉鬼兮山之左。下无苦湿兮,高无干秔。稳充羡兮,蛇蛟结蟠。我民报事兮,无怠其始,自今兮钦于世世。”

诗声情并茂,韩愈写好后,由沈传师所书,立于罗池庙内。沈传师(769—827)历任太子校书郎、翰林学士、中书舍人、湖南观察使,宝历元年(825)入拜尚书右丞、吏部侍郎,在书法界名气甚大,与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柳公权等齐名。只可惜罗池庙碑早已不知所终,只能从后人拓本中体验到其书法的清劲圆润、骨法神健、挺健秀朗、肉藏于筋的气息和精妙。到了南宋嘉定十三年(1220),地方重立碑文,因首句“荔子丹兮蕉黄”而得名“荔子碑”,碑集韩愈文、苏轼书、柳宗元事,又称“三绝碑”,现藏于柳侯祠中。据载,此碑曾折断,后又寻得复合一体。徐霞客在柳州的日记有“西过唐二贤祠,觅拓碑者家,市所拓苏子瞻书韩辞二纸”的记载。历代或取拓本以传观,或重刻于石以流布之举,可见人们对此碑的珍视。

世间多惊奇,历史总意外。韩愈未曾到过柳州,却能把柳侯及其柳州写得如此神奇。朱熹未曾到过泗水之地,却在《春日》中把泗水之滨寻春的情景写得淋漓尽致。李白从未上过战场,却有《从军行》“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的极其形象的战场描述。范仲淹从未去过岳阳楼,却挥笔写下了千古雄文《岳阳楼记》。欧阳修未曾到过杭州,却为西湖吴山写下了著名的《有美堂记》。美好的事物不一定只是眼前够得着的,正所谓,来过不如未曾来过,见过不如未曾见过,爱过不如曾经痛过,于无声处也能听惊雷。

古人云:“爱其人者,兼爱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说的是,喜爱一个人,连带也喜爱他房子上的乌鸦;憎恨一个人,连带也憎恨他家的墙壁。这样的事例,身边甚多。世上那些潭潭池池,一汪汪明澈如镜,有的观瞻者络绎不绝,有的寂寂无声无人问津,也有很多连名字也没有,难道都是混沌无用吗?而罗池独有美名,那只是凭借着与它有关联的人足以引人敬仰罢了。不然的话,贪泉、盗泉本明亮如镜,清冽爽口,枉受鄙名、污名、恶名罢了,是否盗与贪,关键在人心。因为人本身贤名,连带的池水也有了贤名;因为池水有了贤名,连带的地方文脉也都有了可以追寻的靶向和弹跳的高度。为人为官也该如此引领风尚,勿做一方山水的污垢。世上人畜禽兽乃至草木万物皆平等,而又有多少像罗池这样,能够幸运地遇到柳侯、韩愈、苏轼、沈传师等诸大师呢?

罗波潭记

去年秋日的一天,我沿着武鸣城东往马山方向约二十公里,再拐入武鸣至宾阳公路二公里,抵达罗波圩,往南一处村落,但见村舍林立间,有数亩潭水在嶙峋乱石堆中,几棵古老大树半遮着,萧疏淡雅,妙趣自然横生。

一汪天然潭水,清澈靛蓝,平静幽深。几位村姑正在水边谈天,有直接在潭水里洗衣服的,有搓洗长发的,有垂钓的,有路过看热闹的,还有人洋洋得意向我们说:“大旱不干枯,大涝不溢满,多好的潭水,有女就嫁这样的地方。”

罗波潭为何不枯不溢?从武鸣地形看,周围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最高峰脉为大明山,蓄藏着大量的水源,通过地下河到了武鸣盆地,正好在地表中的罗波圩找到了出水口,所以就有了包括罗波潭、灵水湖在内的很多清澈泉潭。因为地下泉水在其他位置找不到比罗波潭更低的出水口,所以就不再在这里涌流了,使潭水维持相对稳定的水位,不易溢满而出。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罗波潭乃当地龙潭的壮语音译,意为有龙的泉潭水。潭四周围着狰狞的石头,呈脉条状布局,恰似龙之麟角和龙行天下的姿态。相传很久以前,附近村子一寡妇捡到怪蛋,带回家中用棉被盖上,七天后竟生出一只蝎蜥模样的小动物,并开口喊寡妇为母亲。寡妇很惊奇,对它像亲生骨肉般照料。渐渐地,蝎蜥长大起来,大得整个屋子都无法装下了,而又不能让它居住屋外,怕别人说它是怪物。寡妇没有办法,说:“让妈帮你弄断尾巴吧,这样就可以腾出更多的活动空间。”可蝎蜥还是越长越大,过了不久屋子又装不下了。寡妇只好让它到屋外,居住在一处潭水中。后来被人看见了,用壮语管叫它为“特窟”,是壮语断尾巴的意思。数年后,寡妇年老岁终,特窟很伤心地哭泣,天上就刮起龙卷风,将它和寡妇卷起,飞向大明山。后来传说寡妇被安葬到大明山上,而特窟则幻化成神龙,人们这才注意到特窟是神龙的化身。每年清明,特窟都到大明山掃墓,路过罗波潭都下潭沐浴,以示孝心,而每次沐浴都会雷电交加,下起倾盆大雨,恰好给当地庄稼带来了及时雨,让乡亲们有个丰收年景。当地都是壮族人家,用壮语给清潭取名为“龙窟潭”,意为有神龙加持的泉潭,后来慢慢地转化为“罗波潭”了。

潭东岸上为龙母庙,也称罗波潭庙,修于清光绪年间,已多次塌毁,现在所见到的龙母塑像以及庙堂,都是几十年来渐次修建的。据说庙里供奉着特窟及其母亲。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武鸣人都聚集于此,对唱山歌,上香拜庙,祈求风调雨顺。而这座龙母庙也成为罗波潭文化乃至大明山地区骆越文明的一个重要发祥地。

骆越者,是先秦乃至汉代的一支南方古族群,是现代壮族、侗族、黎族、毛南族、仫佬族、水族等民族的先民。据《汉书·地理志》记载,骆越人主要聚居在左右江流域、邕江—郁江流域,海南、越南北部红河流域,并建立了北起广西红水河流域、西起云贵高原东南部、东至广东省西南部、南至海南岛和越南红河流域的骆越方国。因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特定的生产方式,创造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其中的稻作、棉纺织、航运、象形方块字、铜鼓、冶炼制造、崖壁画、巫术、龙母、玉器、柱子崇拜、干栏式建筑等文化,对中华文明、东南亚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些文化的中心,主要集中在左右江和红水河流域,而武鸣是其中的一个中心。据《武缘县图经》记载,罗波潭以及周边的水系,都统称为“古骆越水”。近年来,考古学家在大明山、武鸣等地发现大型古骆越祭祀坛,并发现大量刻在石器、玉器、骨片上的图案,发掘出铜鼓、甬钟、青铜剑、玉琮、玉璋等古骆越重器。这些出土文物,与中原地区出土的一些文物实物相似,它们所反映的历史年代以及展示的背后文化也是极为相似,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充分说明我们共有的文化符号、共有的历史记忆、共有的精神家园是包括古骆越人在内各民族共同创造和培育的。

罗波潭与龙母庙的关系,主要源于稻作文化。从古文献记载看,骆越人学会了用野生稻驯化栽培水稻,开辟了水稻种植和稻作文明的新纪元。这就需要源源不断的水源,于是他们对水以及掌管天下水的水神始终顶礼膜拜,所以我们见到了龙母庙的建立和兴起。清代武鸣举人黄思让《罗波龙窟》云:“一泓溶漾渺漫漫,湫底神龙仰月蟠。衔烛照空沙尾净,抱珠潜隐水晶寒。波浮落日铺红榖,光映丹枫照碧澜。莫道容身非禹浪,一声雷震跃云端。”诗中关于罗波潭底有神龙的说法,正是应和了龙母崇拜的这种心理。

罗波潭周围绿树成荫,其中有怪石堆突兀水面,呈小石岛被潭水包围着,上面长满了奇异的植物,四季青葱翠绿,很是亮丽。三亩见方里,小石岛与潭水相间,仿佛盛满水的天然盆景,玲珑可人,衬托着罗波潭不可抗拒的美。东北岸石壁上有“小三山”崖刻大字,笔力苍劲,古韵犹存,乃清道光年间思恩知府李彦章所题。“小三山”三字何意,李知府尚有“莫怪三山成缩本,眼前真有海如杯”的诗句,说的是潭及周围山石的精巧和别致。

罗波潭虽不大,但色彩神奇独特。呈不连贯U字形布局的水面,因为隔着乱石,分为头潭、二潭、三潭三个水窝窝,并呈现不同的色调,比如头潭深蓝、二潭浅蓝、三潭淡蓝。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颜色呢?于是我爬上一处石壁俯瞰,三潭之水相连,似乎没有可以相隔的距离。只是有些地方可清晰见到潭底清幽的石头;有些地方视线模糊一些,不见石头,但见水草幽蓝如海;有些地方则什么也看不见,只是幽幽碧水,暗如黛玉。原来,潭子各处深浅不同,最深处四十六米,最浅的只有不足一米,其颜色的不同,大约是深浅不等而视觉感受有差异的缘故吧。

乾隆年间编撰的《武缘县志》有载:“潭水四时常清,深不可测,穴幽邃,烟霞时蒸,若日影倒垂,溶漾浮空,韬涵万类。”说的是潭在一日之内景色各异,晨曦,潭面水雾弥漫,如烟蒸霞蔚,山光水色若隐若现;晴午,碧水辉映蓝天,白云荡漾水面;夜半星稀,皓月当空,清潭印月,恬淡静雅,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潭水常年清澈丰盈,冬暖夏凉,往来游者络绎不绝。

眼前此番情景,沐浴洗濯者,戏水玩耍者,撑杆垂钓者,安适自在,其乐融融。难道他们都是传说中的神仙?

责任编辑 黄月梅

猜你喜欢

武鸣潭水柳州
浅谈撤县改区后的房地产行业现状及发展建议——以武鸣区为例
渝水区下保村:打造生态美丽宜居新家园
柳州柳工叉车有限公司
两树梅花一潭水,四时烟雨半山云——山水白描类
那一年
柳州柳侯祠祭田在鹿寨
柳州老年大学校歌
长株潭水生态系统基本特征及保护修复
春潭
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