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艺对抗式”教学在《医学生物化学》课程中的探索*

2023-10-11张瑞三程江红郭慧芳刘宝宁

现代医药卫生 2023年18期
关键词:生物化学挑战知识点

张瑞三,程江红,郭慧芳,刘宝宁,袁 浩,陈 鹏

(西安医学院基础医学部,陕西 西安 710021)

《医学生物化学》是医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医学核心课程[1-2]。在课程内容中,生物大分子种类繁多、代谢途经错综复杂、遗传信息传递抽象难懂,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产生“不好理解” “枯燥乏味”等不利于课堂效果的情绪。加之本校《医学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班级一般在120~180人的大班。所以,如何通过增加课堂“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是本课程教学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生物化学》课程,很多教师都尝试过教学改革,如基于问题讨论的PBL教学法,基于病案分析的病例教学法,把一半课堂时间交给学生的对分课堂,“寓教于乐”“寓乐于教”的“生化歌曲大赛”等[3-6]。这些方法无一例外都是通过各种方式增加课程 “趣味性”,以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本文所述教学活动也是通过一项贯穿整学期的“竞赛活动”,增强《医学生物化学》课堂的“趣味性”和“学生参与度”。

为了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作者团队设计了一种以“知识点竞赛”和“积分挑战”的“综艺式对抗”教学模式。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同时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展示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进行培养。

1 “综艺对抗式”教学活动实施方案

在《医学生物化学》课程中选取与中学生物知识联系紧密、易于理解且有恰当线上资源(网络资源和教师录制的微课均可)的12个知识点(表1)。学期开始之前,向学生分享相关资源(线上资源和教师完善过的PPT、录制的微课等)。将班级学生分为12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知识点,要求其能理清脉络、把握重难点,并最终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所以在这期间需要教师的全程参与、把关。

表1 适合学生讲述的知识点

本活动首先在本校2018级同专业的2个120人大班中进行了试行,通过问卷调查,选择大部分学生愿意进行教改活动的班级试行。课程共52学时,选取的知识点约6.5学时,占总学时的12.5%。具体实施过程如下:将教改班同学分为12个小组,每组10人,合作完成一个知识点的讲授。为避免部分学生“滥竽充数”,将组内任务进行细化(表2):1~3号同学负责PPT制作;4~6号同学负责在课堂上对知识点进行讲授(PPT展示);讲授完毕后,由其他11个小组作为“挑战组”向“展示组”发起提问挑战,7~10号同学负责应对挑战。

表2 任务细化及得分方式

“挑战”流程如下:“挑战组”提出问题后,由教师判定“问题”是否超过“展示组”负责知识点的范畴,即“问题”是否超纲。为鼓励学生发问,即使问题超纲也给“挑战组”予以加分;如果问题未超纲,教师随机指定“展示组”7~10号四位同学中的一位应战——如果问题回答合理,则挑战失败,双方分数不变;如果问题回答不合理,则挑战成功,“挑战组”赢取“展示组”相应分数。为控制活动时长,挑战次数严格控制在4次以内。因此,其他小组需争夺机会才有机会发起挑战,方式如下:“展示组”的PPT展示完毕后,教师在“学习通”平台发布“挑战贴”,其他小组以“跟贴”形式发起提问挑战,排名前4的小组获得挑战机会。

小组展示过程中的单项得分(N3~N10)由教师和学生评委(2位/组)共同完成。

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小组活动的积极性,任务完成之后,请所有同学就小组成员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表现进行打分,即组内互评得分。小组任务中个人得分由小组任务总分、个人单项得分和组内互评得分组成,具体计算方式为:小组任务中个人得分=小组任务总分×50%+个人单项得分×30%+组内互评得分×20%。

本课程学生的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过程性评价)和期末成绩(终结性评价)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比40%,期末成绩占60%。而“小组任务中个人得分”作为平时成绩的主要组成部分,占比70%。因此,学生在小组任务中的表现是本课程过程性评价的主要组成部分。

2 效果评价

在2018级班级中检测的结果如图1 A所示,在小组负责的12个知识点中,除了“磷酸戊糖途径的过程”和“糖异生的过程”两个知识点的“展示组”成绩显著高于“其他组”,其他10个知识点的检测结果中“展示组”和“其他组”的成绩均无显著性差异。说明这2个知识点目前还不适合交由学生讲解。事实上,“磷酸戊糖途径的过程”和“糖异生的过程”也是12个知识点中与课程联系最少、难度最高的。因此,在该教学方案试行的后续班级中,删除了“磷酸戊糖途径的过程”和“糖异生的过程”这2个任务。如图1B、C所示,与2018级一致,在2019、2020级教改班级中,剩余10个知识点的检测成绩在展示组和其他组之间也无显著差异。

注:aP<0.05。

学期结束之后,教师团队也就期末考试成绩在教改班和对照班中进行了统计分析。在3个年级的试点班级中,教改班和对照班平时成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2。

图2 教改班和对照班期末考试成绩统计

3 学生反馈及方案改进

为了充分了解学生在“小组任务”活动中的学习感受,教师团队在本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了回访。回访中大多数学生对该活动给予了积极的评价:(1)“小组任务”活动使课堂氛围活泼了,学生对《医学生物化学》课程的期待感增强了;(2)学生在接到任务时,有紧张、担心、抗拒,但是完成任务之后,会有战胜自我的成就感;(3)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感受到了逐渐建立并强大起来的“团魂”。当然,回访结果也指出了一些问题:(1)部分小组对知识点的讲授不够清楚、透彻;(2)部分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不积极,“浑水摸鱼”的现象依然存在;(3)小组人员偏多,上台演讲的学生偏少。

针对学生给予的反馈,作者团队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教师在小组展示之后对相关的重点内容进行复盘;(2)在大班教学中增加知识点数量、缩小小组规模,使小组任务更加细化,尽可能地避免“浑水摸鱼”的现象;(3)提升上台展示学生的比例,让更多同学在演讲、表达和自信心方面得到锻炼。

4 总 结

“以学生为中心”是目前高校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该教育理念认为教师主要发挥引导和启发作用,使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性和潜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挥[7-8]。就生物化学课程而言,有很多教师在此方向上做出了探索,如有教师保留课程主干内容、删减支路和营造集体学习氛围的框架化、社会化学习体系[9];对学习过程从多个层面(包括平时自主学习、实验课、以案例为基础的讨论课、理论课)进行评价的形成性评价体系[10];朱华等[11]通过重构教学内容打造的“案例讨论-线上学习-专题讲授-实验探究”四位一体教学体系;窦瑶等[12-13]构建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体系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文将基于“知识点竞赛”和“积分挑战”的小组任务引入《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通过增加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培养学生的自学归纳能力、表达展示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也是将本课程的教学中心从“教师”向“学生”转变的有效方式,与其他研究提出的“营造学习氛围”有异曲同工之处[9]。但作者也看到,本文所述改革方案相对单一,因此,在以后的实施过程中,还需要借鉴其他教师的改革策略,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注重临床案例与生化机制之间的联系、同时优化线上资源与线下活动的配合,针对授课班级的人数对知识点和小组数量进行调整,才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生物化学挑战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生物化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效果分析
关于G20 的知识点
第52Q 迈向新挑战
习得性无助感与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研究
PBL教学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教学在高职高专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