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付费上班”须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系统治理

2023-10-11陈宁

上海工运 2023年8期
关键词:求职者机会用人单位

◎ 陈宁

最近职场上出现一个新词,叫“付费上班”。是指员工为企业提供劳动,不仅没有工资还要倒贴给企业。

“付费上班”最早是由一位专家在微博上提出的建议,他称:让大学生付费上班,通过企业加强对学生的培训,是企业经济收益与学生技能获得的互换。万万没想到,这个建议照进了现实里。比如,某网络游戏公司推出17800 元“付费上班”岗位。

笔者认为,“付费上班”这样的做法背后,有诸多的法律漏洞和不足,并且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也欠妥。

首先是不合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九条,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因此,用工单位以任何名义收钱都是违法的,你可以拒绝。员工付出劳动,为企业创造了价值,理当获得适当报酬。公司不仅不给报酬,反而让员工“倒贴”,本质上违背了“按劳分配”的原则。

其次是存在风险。眼下社会上出现的所谓的“付费上班”,通常不会直接签订劳动合同,而是以各种培训、实习或者灵活用工的方式出现,以培训之名行“免费榨取劳动力”之实,这里面或多或少存在“诈骗”的影子,因为当初的承诺,比如转正、就业、高额薪资、签订正式合同等有可能无法兑现。

有律师指出,明知无法兑现却要求职者付费上班,有关部门可以诈骗罪追究企业负责人或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而“付费上班”的出现,更让一些黑中介嗅到了商机。他们通过各种分类信息网站发布虚假的招聘信息,赤裸裸地以诱骗求职者交纳各种费用为最终目的。

再者是不可取。根据资料显示,真正的“付费工作”“付费实习”最早发端于金融行业,相当于花钱购买一种技能培训,学员通过此类培训“镀金”,为求职增加竞争力。用人单位偶尔推出这种针对少数人的“升级服务”,无可厚非。但如果将此类培训、实习变成常规的经营活动之一,甚至于盈利项目,那恐怕成了“挂羊头卖狗肉”,有超出企业的正常经营范围的嫌疑。同时,“付费上班”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这对于经济上并不宽裕的大学生来说可能会加重经济负担。而且,付费上班并不能保证能够获得好的工作机会。

综上所述,我们也应该审视“付费上班”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近几年求职难度加大,而实践经历又是求职者重要的“加分项”。在当前就业形势下,相信确实会有不少应届生愿意选择花钱来购买项目实践的经验,以获取自己在激烈就业竞争上的优势,一味地批判“付费上班”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付费,从根本上是为求职者提升职业技能。那么试问,为何正规的教育渠道无法培养出贴近、适合职业需求的大学生?所以,社会方方面面应该优先考虑如何帮助求职者提高技能。

首先在校园内,高等教育改革应更加注重实践教学,避免培养出“纸上谈兵”的人才;教育机构则应在教室以外,提供更多的实际锻炼机会。在社会层面,用人单位应顺势而为、尽可能地为大学生、求职者提供或创造就业机会。工作比原先难找,并不意味着用人单位可以把开放岗位或实习机会当成“生意”,这样做无异于“趁火打劫”,不得人心。

最后,还应加强劳动力市场监管。就业和实习机会的稀缺性,给不良中介假借就业单位之名行非法牟利之实提供了外部环境;而相关法律法规的缺位,以及网络技术监管难等因素,也助推了此类现象的野蛮生长。要让求职者避免陷入该类陷阱,就需营造安全、有序、公正、合理的就业环境。

猜你喜欢

求职者机会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起初为娱乐,现在做招聘:直播帮中国求职者找工作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给进步一个机会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最后的机会
给彼此多一次相爱的机会
没机会下手
加纳移民局招聘:有妊娠纹不行
民生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