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们用汗水浇筑城市之美 记者“拜个师傅”,走近烈日下的劳动者

2023-10-11

上海工运 2023年8期
关键词:摇橹师傅电缆

炎炎三伏,天气热如汤。广大劳动者仍然顶高温、战酷暑,挥汗如雨坚守在一线。今年劳动报“夏令热线”开通期间,“拜个师傅”栏目再次启动,记者将镜头和笔触对准那些保障城市运行的“师傅”,走近他们,拜师学艺;通过当一天“徒弟”,来体验基层工作的甜酸苦辣,记录下平凡岗位上的不平凡。

A 不惧“两个太阳”青草沙“护水人”高温下守护优质水源地

▲包璐影

酷夏时分,记者来到了位于崇明长兴岛,面积相当于10 个西湖,蓄满水后可以连续68 天保障上海市民用水的青草沙水库,走近一群默默坚守在水源地的“护水人”,跟他们“拜个师傅”。

上午8 时刚过,地表气温就已突破了30℃,水库管理员赵一帆和同事们带上了各种设备开启了一天的“护水”模式。为了确保供水水质,赵一帆和同事们每天都要在上游进水口、下游换排水口和输水口分别进行水质取样,并进行检测。几个取水点采样结束后,赵一帆和同事们的衣服早已湿透。

如果说陆地上的取水只是热和晒,那转而开启的水域巡检就更具挑战了。“别看现在体感温度不算太高,但天上、水上等于有两个太阳,还是很考验人的。”赵一帆直言。

很快,巡逻船就开到了Y2 浮筒区域,这也是水库重要的工作平台之一。在这里,赵一帆需要和同事们一起完成野外监测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作为青草沙水库管理者骨干之一,赵一帆已经在这里驻守了9 年。“夏季,我们一般每个月都会来浮筒作业三四次。”赵一帆说,“20 个浮筒连续作业,至少需要2天时间才能全部完成。”

这支58 人组成的一线水库管理队伍,每天都要采集水样、巡检维护,将一线数据实时上报,风雨无阻。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护水人”的坚守,才能让我们拧开水龙头就能喝上优质水。

赵一帆正在对水库水质进行监测 ■摄影 贡俊祺

B 直面烟囱的滚烫烟气 环境监测者24 小时值守绿水青山第一线

▲于玘珺

废气、污水、噪声,污染源在哪里,哪里就有环境监测工作者们的身影。近日,笔者与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污染源监测管理室的邓继、杨文雨两位“老法师”来到电厂废气排放一线,体验高温下记录城市环境质量的辛苦。

到达采样点,只见两位师傅将烟尘采样管、烟气分析仪、抽气泵等设备用橡胶管连接起来,开始监测工作。邓继介绍,这些设备加起来有五六十斤重,其中,烟尘采样管是采样必不可少的设备。“今天这把‘烟枪’长2.5 米,至少有八九斤重,而最长的‘烟枪’可达5 米左右。”一番检测后,根据烟气分析仪显示的数据,邓继初步判断这座烟囱的排放是合规的。完成采样后,金属的“烟枪”被熏得滚烫。“深入采样口的‘烟枪’能超过100℃,在狭窄的操作平台上要十分小心,避免烫伤自己和同事。”

据悉,除了执法监测,应急监测也是污染源监测管理室重要的工作内容。一旦发生爆炸、泄露等紧急事故,他们需要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开展应急监测,守护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

邓继(左)、杨文雨(右)在组装低浓度颗粒物采样滤膜 ■摄影 贡俊祺

C 江面之上,“守缆人”心细如发 为长江隧桥上的电缆“体检”

▲罗菁 吴泽顺

肩负超高压电缆的运维和检修重任,国网上海电缆公司运检人员几乎每月都要上长江隧桥两三次,为藏身于桥面下方的电缆进行全身“体检”,每次耗时至少2-3 个小时。高温天里,记者跟随运检四班的师傅们,在悬空作业面上体验“守缆人”的工作状态。

运检四班别看只有12 名成员,却负责着陆家嘴金融中心、外高桥保税区、崇明生态岛等重要地区的超高压电缆线路运维检修,责任重大。车行至长江隧桥一半,抵达此次作业地点。接下来班组成员需要先翻越桥面、爬下梯子,然后在大桥悬空层的作业平台上开始作业。

运检四班成员冯晨表示,每年夏天,温度越高,他们的工作压力就越大,但即便汗流浃背,正常的巡检任务也不能停。电缆的表面保护层是否有破损、位置是否有变化、甚至每一枚螺丝都是巡检的重点。“其实,这些电缆上也安装了远程监控系统。但是,人工巡检依然必不可少。”冯晨说,隧桥电缆长达36 公里,哪怕是分段检查,每次来回10 公里是家常便饭。

其实,这不过是电缆巡检中的一个普通画面。“有些点位在荒郊野外,有些在一人高的草丛中,有些在农田里,有些在湖边……”李家欢坦言,巡检中,被蚊虫叮咬,被“糊”了一脸蜘蛛网的事并不少见,甚至还有可能踩到蛇。但无论环境如何恶劣,“守缆人”们总是一丝不苟地坚守着职责。

记者(右)体验“守缆人”的工作 ■摄影 贡俊祺

D 冷鲜仓库拣货员日拣千件订单 三伏天上演“寒冬里作业,酷暑中取暖”

▲陈宁

从青浦区京东上海生鲜1 号仓冷鲜仓库里出来,霍利君穿着厚重的棉服站在高温下,喝着热开水取暖。三伏天里,他每天都要如此多次穿梭在40 多摄氏度的温差里。

霍利君今年43 岁。6 年前,他从老家东北来沪打工,选择了入职京东,从事这份“冰火两重天”的工作。跟同事们比,霍师傅虽然年纪不占优势,但是体力好、速度快,因此,他的拣货业绩常常排在整个冷鲜仓当月业绩前三,不经意间就成了仓里的“马拉松选手”。

每天三万多步是他的日常,手持一个扫码设备,每半个小时都会收到一个订单集,每个订单集有十几个订单信息。接到指令之后,霍利君立刻在脑海中闪过路线图,一手拉上推车,随后迈开步子,一头扎进冷仓里飞奔拣货。因为霍师傅所在的仓库为211时效(即上午下单,下午送达),因此对拣货的效率要求更高,每天都在和时间赛跑。

其实,霍师傅刚来时,对寒冷极不适应,一天8个小时在冷仓里,耳朵鼻子只要是暴露在空气中就会被冻得通红。每年三伏天,工作结束后更是面临大挑战——因为冷热交替,一出仓后,脸上、手上立刻就湿湿嗒嗒。

“适应了就还好,东北人不怕冷。”霍师傅开玩笑地说,“热了进仓库里避暑,冷了下班就去蒸桑拿。在仓库里工作没有花钱的地方,棉服也是公司提供的,每天过得挺充实。”

霍利君(右)正根据订单拣货 ■摄影 颜筱依

E 游船船工顶烈日摇橹 把好20 斤重的“方向盘”

▲李美慧

盛夏时节来到江南古镇,许多游客都会坐上手摇游船,感受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一日清晨,笔者抵达上海青浦朱家角码头,见到了笔者的摇橹师父——上海朱家角古镇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船工第三组的组长蒋卫中。

蒋卫中示范时姿势很潇洒,单手摇橹就能让船稳稳向前。但笔者接过船橹后却双手一沉,难以发力,原来这根船橹居然足足20 斤。因为摸不透前进的方向,笔者所在船只频频撞岸。感觉沮丧时,蒋卫中笑说正常,“从生疏到游刃有余,我足足花费了一年多时间。”

顶着烈日摇橹不到一小时,笔者衣服已经被汗完全湿透,手臂发酸、腰背紧绷、腿打颤。蒋卫中见状说道,他在初学时也吃过这样的苦头,回家吃饭甚至“筷子都拿不住,整条胳膊都在抖”。

蒋卫中说,这份工作除了摇橹,还要承担起保障游客安全的责任。一头顾着平稳行船,一头顾着照看游客,劳心费力程度可见一斑,蒋卫中却乐在其中,还给笔者展示了掌心上磨出的老茧,“看,这就是劳动人民的手。”

蒋卫中正在船上摇橹 ■摄影 颜筱依

F 荷花“美容师”头顶烈日“荷”护夏天的浪漫

▲胡玉荣

清晨7 点半,陈彐康准时来到古猗园。而过了这个夏天,他就要退休了。

能赶在陈彐康退休前,拜他为师,是一种缘分。陈师傅说,当前最重要的是每天在近百亩的区域内,巡视布置在各处的盆载荷花和睡莲是否缺水。古猗园正在举办荷花睡莲展,仅盆载荷花和睡莲就达到了三四千盆,而他和同事们在大清早需要一一进行查看。

和陈师傅一起巡查没多久,衣服已经湿哒哒黏在背上。陈师傅指着一处盆栽荷花说,“对着游客的一面长得不好,需要换一个位置展示,让游客看到最美的景致。”和陈师傅合力抱起这六七十斤的盆栽,感觉有点吃力,“三四月份时,园内三四千盆荷花和睡莲,都是我们工人一盆盆从苗圃搬进来,放在指定的造景处。最重的一盆要上百斤呢。”几十年的经验沉淀,他眼里全是“爱花护花”的活儿。

据了解,1980 年,18 岁的陈彐康接替父亲来到古猗园成为了一名绿化工,从此再也没有离开。四十多年来,他从一名初级工,变成了“嘉定工匠”,更拥有自己的“首席技师工作室”,带出了一大批高徒。

猜你喜欢

摇橹师傅电缆
两岸青年横泾摇橹共赴水乡之约
师傅开快点儿/你笑起来真好看
母亲是那摇橹人
海底电缆——将世界连接起来
风醉了
只会一种
只会一种
高温超导电缆
高温超导电缆
ABB Elastimold 10kV电缆终端及中间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