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2023-10-11杨晓霞
杨晓霞
(锡林郭勒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内蒙古锡林郭勒盟 026000)
脑卒中作为临床常见危重症,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相关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脑卒中患病率为926.8/10 万,一年内发病率为197.3/10 万,病死率为59.8/10 万,脑梗死和脑出血是主要危险因素,占比分别为78.1%和18.1%,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2]。脑卒中患者经过治疗后存在偏瘫发生风险,给患者日常生活和家庭造成一定负担。常规康复训练的应用范围较广,能起到提高预后水平、改善肢体功能的效果,但受训练依从性影响,应用存在局限性[3-4]。rTMS 技术能够起到神经调节的作用,可平衡运动皮层兴奋性,具有非侵入性、无痛性等特点,应用效果良好。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22 年1—11 月该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 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对象,探讨rTMS 技术联合常规康复训练的实践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80 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的《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2019》[6]中脑卒中的诊断标准,且经治疗后患者病情稳定、意识清醒;单侧肢体偏瘫;监护人及患者自愿参与该项研究。排除标准:存在精神功能障碍,无法配合康复师康复治疗者;其他疾病影响肢体运动者;具有视听障碍、沟通障碍、认知障碍者。该研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1)体位摆放。①患侧卧位:固定患者头部,躯干后仰,患侧上肢和躯干呈90°,协助患者伸直患侧肘关节,将健侧下肢呈踏步行走姿势放置在软枕上,避免脱、拉等。②健侧卧位:固定头部,使头位与躯干成一条直线,患侧肩关节向前平伸,其上肢置于软枕上并与躯干呈90°,胸前放置软枕,患侧膝关节略微弯曲,避免关节内收。患侧卧位和健侧卧位交替改变,2 h/次。(2)功能锻炼。①遵循“先大关节、后小关节,先小幅度,后大幅度”的原则,按摩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按摩幅度以患者耐受程度为准,被动康复训练30 min/次,2 次/d。②由康复师指导患者用健侧带动患侧进行床上主动翻身训练,十指交叉,略微外展,进行肘关节屈曲、肩关节内收、外展、膝关节屈曲、手掌、脚掌屈曲训练。20 min/次,2 次/d。③坐位平衡训练:当患者可持续端坐时,保持坐立平衡并用枕头垫在患者背部和患侧上肢,根据耐受度保持20~30 min,2 次/d。④站立训练。患者无明显症状,如头晕、恶心、呕吐等,可进行站立训练,初始站立5 min,并根据其肢体功能适当延长至30 min,1 次/d。持续训练2 个月。
研究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联合rTMS 技术。应用经颅磁刺激仪(石家庄渡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冀械注准20142260327,型号:NK-IA04J)进行治疗,参数设置:刺激时间5 s、频率10 Hz、输出强度80%运动阈值50 cm/s、间断时间25 s。刺激部位:左侧前额叶背外侧皮质,使直径7 cm 圆形线圈中心点贴合头皮表面,磁脉冲刺激600~800 次,同时采用单脉冲模式刺激拇指,促使拇指外展运动。20 min/次,1 次/d,5 次/周,持续治疗2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肢体运动功能:干预前及干预2 个月后,选用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价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包括上肢、下肢功能维度,共50 个条目,其中上肢功能维度共33 个条目,下肢功能维度共17 个条目,每个条目设置3 个选项,从“不能完成/不能引起反射活动”到“顺利完成/能引起反射活动”,依次赋予0~2分,上肢运动功能评定总分66 分,下肢运动功能评定总分34 分,总分0~100 分,评分越高,代表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越好。
(2)日常生活能力:干预前及干预2 个月后,选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该量表涉及进食、洗澡、修饰、如厕、行走、控制大/小便等,共10 个项目,总分100 分,0≤完全依赖≤20 分,20 分<重度依赖≤49 分,49 分<中度依赖≤75 分,75分<轻度依赖≤95 分,95<完全独立≤100 分。
(3)生存质量:干预前及干预2 个月后,选用脑卒中专门化生存质量量表(SS-QOL)评价患者生存质量,该量表涉及精力、家庭角色、语言、活动能力、情绪、个性、自理能力、社会角色、思维、上肢功能、视力、工作/劳动,共12 个维度,共49 个条目,每个条目用1~5 分评分法,总分49~245 分,评分越高,代表患者生存质量越高。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6.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肢体运动功能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上肢、下肢的FMA 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 个月后,研究组上肢FMA 评分和下肢FMA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上肢尧下肢FMA 评分比较[渊冤袁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
2.2 两组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ADL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 个月后,研究组ADL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ADL 评分比较[渊冤袁分]
表3 两组ADL 评分比较[渊冤袁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
2.3 两组生存质量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SS-QOL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 个月后,研究组SS-QOL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SS-QOL 评分比较[渊冤袁分]
表4 两组SS-QOL 评分比较[渊冤袁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
3 讨论
脑卒中作为中国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的疾病,主要是由脑血管受损、脑组织损害所致,其疾病类型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如脑梗死、脑出血等[7-8]。多数脑卒中患者在经过治疗后仍会出现偏瘫后遗症,导致患者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影响社会功能,降低生存质量[9]。提升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不仅需要药物治疗,也要重点强调康复训练和物理治疗的重要性。有研究表明,康复训练可以预防废用综合征的发生。当脑卒中患者出现偏瘫后遗症后,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因此,通过康复训练可以达到改善预后效果的目的[10]。
本研究通过对脑卒中患者实施体位摆放、功能锻炼等常规化康复指导干预后,能帮助患者重建大脑组织循环,提升大脑病灶周围细胞的重组、代偿功能,改善血液循环,激活运动通路神经元,建立运动反射,提高肢体运动功能[11-13]。虽然常规康复训练模式能起到改善生理功能的作用,但患者在长时间康复训练下会产生疲惫感,难以独立完成各种基础生活内容,整体康复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从而造成患者无法尽早恢复社会功能[14]。研究证实,脑卒中偏瘫与大脑皮质层兴奋性失衡存在一定关联,rTMS 技术能对脑卒中患者大脑进行连续、规律、重复刺激,促进神经组织产生感应电流,以达到改变生理反应、优化神经功能的目的[15-16]。
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干预2 个月后的上肢、下肢FMA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采用rTMS技术进行干预,能对脑部进行脉冲刺激,调节大脑皮质兴奋性,改善皮质代谢,进而对多种神经递质传导产生积极影响,重塑神经系统功能,从而改善肢体运动功能[17]。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干预2 个月后的ADL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结果说明,通过rTMS 技术干预可以进一步增强整体康复效果,激活脑部相关功能区,有效恢复受损运动神经元,从而提升患者对日常基础生活内容的适应能力。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干预2 个月后的SSQOL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rTMS 技术联合常规康复训练能显著提升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rTMS 技术联合常规康复训练的效果显著,能提升患者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