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脑复原汤辅助治疗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2023-10-11王晓飞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9期
关键词:内皮组间神经功能

王晓飞

(栖霞市中医院脑二科,山东烟台 265300)

脑梗死是脑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脑缺血缺氧性坏死及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1]。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多伴有后遗症,如失语症、偏瘫等,对其身心健康的影响较大,因此,临床应重视脑梗死恢复期的治疗,以帮助患者恢复相应功能。目前,西医在脑梗死恢复期尚无特效干预方法,对患者功能障碍及并发症的治疗效果有限[2]。而中医可在辨证基础上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在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康复中具有独特优势。通脑复原汤具有通血活络、温阳益气等功效,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缓解相关症状[3]。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21 年10 月—2022年10 月本院收治的92 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为对象,分析通脑复原汤辅助治疗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92 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4]中脑梗死的相关标准;(2)符合《中风病证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5]中气虚血瘀证中风的标准;(3)经MRI 检查确诊为脑梗死;(4)症状较稳定,处于脑梗死恢复期;(5)无出血倾向。排除标准:(1)伴有脑疝、脑出血或重度昏迷;(2)患有血液系统疾病;(3)对本研究所用药物存在禁忌证;(4)依从性差无法配合研究。本研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6 例。观察组中男性25 例,女性21 例;年龄45~72 岁,平均年龄(61.16±5.72)岁;体质量指数18.09~25.66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1.92±0.82)kg/m2;脑梗死病程1~5 个月,平均脑梗死病程(1.98±0.25)月;梗死部位:中基底部位16 例,脑叶部位11 例,丘脑部位7 例,小脑部位7 例,脑干部位5例。对照组中男性27 例,女性19 例;年龄40~73岁,平均年龄(61.22±6.04)岁;体质量指数18.23~25.98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1.87±0.78)kg/m2;脑梗死病程1~4 个月,平均脑梗死病程(2.02±0.27)月;梗死部位:中基底部位15 例,脑叶部位12 例,丘脑部位7 例,小脑部位6 例,脑干部位6 例。两组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治疗方案,包括常规药物治疗、饮食控制、生活方式改善等。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具体如下:(1)通过展示说话时的口型,指导患者锻炼口腔和面部肌肉,为语言训练打下基础。(2)嘱患者尽量不要取仰卧位,通过增加其知觉刺激患侧,以减轻痉挛;指导患者上肢向前伸展,伸直肘部,手指分开,掌心向上;侧卧位时,嘱患者保持下肢向上,踝关节背屈,膝关节屈曲;坐位时,嘱患者保持躯干挺直,保证两髋重量相同,肩关节外旋和前伸,换位置时,慢慢移动。(3)观察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指导其进行肢体康复训练。按照肩、肘、腕、指、髋、膝、踝的顺序,循序渐进地进行关节活动范围训练。(4)在患者运动能力初步恢复后,观察其是否有关节肢体反应和关节运动,指导其进行平衡能力训练。在步行训练中,可先引导患者进行交替前后腿踏步、重心转移等训练,之后引导其进行拄拐行走,最后过渡至平地行走练习,也可进行上下楼梯及斜坡行走练习。持续治疗4 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通脑复原汤治疗。组方:黄芪120 g、红景天25 g、川芎20 g、鸡血藤20 g、牛蒡20 g、地龙15 g、当归10 g、三七10 g、赤芍10 g、红花10 g、水蛭10 g、甘草5 g。1 剂/d,水煎至200 mL,早晚分服。持续治疗4 周。

1.3 观察指标

(1)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前及治疗4 周后,采用血液检测仪测定患者的全血黏度高切(BVH)、全血黏度低切(BVL)、红细胞压积(PCV)、血浆黏度(PV)、纤维蛋白原(FBG)水平。(2)血管内皮功能:治疗前及治疗4 周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以3 000 r/min 转速离心15 min,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清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3)神经功能:治疗前及治疗4 周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进行评估,量表共15 个项目,满分42分,评分越高,即神经功能越差。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BVH水平等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性别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 周后,观察组的BVL、BVH、PCV、PV、FBG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比()

表1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比()

2.2 两组血管内皮功能对比

治疗前,两组的各项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水平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 周后,观察组的VEGF、NO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Ang-Ⅱ、ET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管内皮功能对比()

表2 两组血管内皮功能对比()

2.3 两组神经功能对比

治疗前,两组的NIHSS 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 周后,两组的NIHSS 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NIHSS 评分对比[(),分]

表3 两组NIHSS 评分对比[(),分]

3 讨论

脑梗死作为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主要由脑循环灌注功能困难所致,患者数量约占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70%[6]。脑梗死具有发病机制复杂、病死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临床需持续探寻该病的有效治疗方案。

β 受体阻滞剂、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等对心脑血管疾病有较好的疗效,但长期服用存在一定的风险,如过量抗血栓形成引起的栓塞和出血等,而中药治疗兼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临床可考虑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祖国医学认为,脑梗死属于“中风”范畴,通常为血瘀证,故治疗原则应为活血化瘀。通脑复原汤多用于治疗中风气虚血瘀证患者,在起到益气补虚作用的同时可化瘀通络[7]。方中的黄芪能补血补气、通痹行滞,甘草具有益气补中、解毒清肺的功效,二者合用可补脾胃之气,以通其血;红景天具有理气活血、平喘通脉之功;川芎可活血化瘀、祛风止痛;牛蒡可疏风利咽、解毒散结;地龙可通脉平喘;当归、赤芍均能活血化瘀;三七具有化瘀通络、散瘀止血的功效;红花可活血化瘀;水蛭能通脉止痛、活血化瘀;上述药物合用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功效[8]。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中的黄芪多糖含有杂多糖、葡聚糖等成分,可减少细胞粘附分子水平,调节细胞分泌活动,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从而发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水蛭中的水蛭素是一种抗凝物质,可通过对凝血酶的抑制作用,减少凝血酶对血肿的刺激,改善脑组织血流;三七中的重要活性成分三七总皂苷可通过多种途径调节核转录因子NF-kB,减少脑细胞凋亡,促进胶质细胞、神经元的修复,故通脑复原汤有助于促进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9-10]。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4 周后,观察组的BVL、BVH、PCV、PV、FBG、Ang-Ⅱ、ET 水平及NIHS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VEGF、NO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通脑复原汤辅助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具有一定的优势。

综上所述,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采用通脑复原汤辅助治疗,可改善其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管内皮功能,减轻神经功能缺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内皮组间神经功能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更 正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graphite deposits in China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Numerical Solution of Fractional Fredholm-Volterra Integro-Differential Equations by Means of Generalized Hat Functions Method
针刺改善血管性痴呆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