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频脉冲治疗仪联合康复干预对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2023-10-11胥长虹
胥长虹
(平原县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山东德州 253100)
急性脑梗死(ACI)具有起病突然、病情变化快、进展快等特点,临床发病率较高[1]。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ACI 的救治成功率大幅提升,但存活患者受脑部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的影响,常伴随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以偏瘫最为常见,不仅会降低其生活自理能力,还会增加家庭及社会负担[2-3]。现代康复医学指出,ACI 发生后,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在结构、功能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重组性与可塑性,如能及时介入康复,则可尽快改善其神经功能,促进病情转归[4]。康复干预是在患者脱离危险期且生命体征平稳后开展的针对性康复训练,可通过协调运用各种干预措施,减轻疾病、伤残等对个体的影响,帮助患者重返社会。但康复干预见效较慢,对患者依从性的要求较高,部分依从性不佳者难以获得理想的康复效果,还需联合其他干预方法。中频脉冲治疗仪为物理辅助康复手段,可利用电流刺激局部肌肉,引起肌肉收缩,激活神经相关通路,以恢复部分神经功能,具有操作简单、患者接受度高等优点[5]。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2020年9 月—2022 年6 月收治的96 例ACI 后偏瘫患者为对象,通过分组对照,探究中频脉冲治疗仪联合康复干预对其康复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96 例ACI 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8 例。观察组男25 例,女23 例;偏瘫侧:左侧22 例,右侧26例;年龄58~76岁,平均年龄(67.52±3.88)岁;身高156~172 cm,平均身高(165.13±3.28)cm;偏瘫病程4~18 d,平均病程(11.35±3.05)d。对照组男26 例,女22例;偏瘫侧:左侧21 例,右侧27 例;年龄55~77 岁,平均年龄(68.01±3.78)岁;身高154~176 cm,平均身高(164.96±3.44)cm;偏瘫病程5~20 d,平均病程(12.01±3.14)d。两组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ACI 诊断标准[6],并经CT 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伴有偏瘫;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下肢骨折;存在精神行为异常;合并肝肾器官功能障碍;合并骨关节疾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康复干预。待患者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时开展。(1)卧床期。①肢体主动运动:从被动活动逐渐转为主动活动。②坐位平衡与耐力训练:运用易化促进技术诱发分离运动,抑制痉挛与联带运动。该项训练是后续站立、行走、日常生活训练的基础,应与被动运动同时进行,指导患者练习床上自主翻身、坐起等动作;坐起训练初始角度为60°,逐渐递增至90°,初始时间为5 min,逐渐递增至15~20 min,2 次/d。(2)离床期。嘱患者先在床边垂腿坐10 min,后下床站立5 min;指导其进行迈步训练,首先跨健侧腿,再缓慢迈出患侧,尽量以健侧带动患侧,30 min/次,2次/d;期间配合穿衣等训练,30 min/次,2 次/d。(3)肢体冷热敷、按摩。康复训练期间,嘱家属按时使用冷热毛巾交替敷患者患肢,并配合按摩刺激,20 min/次,2次/d。(4)心理疏导。与患者进行一对一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给予其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并鼓励家属多陪伴关心患者。持续干预4 周。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频脉冲治疗仪干预。选用中频脉冲治疗仪(四川佐诚科技有限公司,川械注准20182260082,型号:ZP-100DIVA),嘱患者平卧,暴露患侧肢体,清洁皮肤,将导电胶涂抹在仪器专用电极板上,然后将电极板固定于偏瘫侧下肢胫骨前肌、股二头肌肌腹及上肢伸腕肌、肱二头肌肌腹;选择功能刺激性处方,设置脉冲宽度20 ms、刺激频率50 Hz、时间20 min/次,2 次/d,持续干预4 周。
1.4 观察指标
(1)神经功能:干预前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7]评估,量表包括上肢运动、凝视、面瘫等15 个条目,总分42 分,评分越低,提示神经功能恢复越好。(2)运动功能:干预前后,采用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8]评估,量表总分100 分,评分越高,表示运动功能越好。(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干预前后,采用改良Bathel 指数(MBI)评分[9]评估,总分100 分,评分越高,表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4)生存质量:干预前后,采用脑卒中影响量表(SIS)评分[10]评估,量表包括手功能25 分、记忆与思维35 分、参与40 分、移动能力45 分、情绪45 分、力气20 分、交流35 分、日常生活能力50 分,评分越高,生存质量越好。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NIHSS 评分等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性别等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
干预前,两组的NIHSS、FMA、MBI 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NIHSS、FMA、MBI 评分均改善,且观察组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FMA、BI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分]
表1 两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aP<0.05
2.2 两组生存质量比较
干预前,两组的各项SIS 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各项SIS 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SIS 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SIS 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aP<0.05
3 讨论
ACI 是因脑部供血不足所致的局部组织缺血缺氧性损伤,病情进展较快,即使经过有效救治,仍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以偏瘫最为常见,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伤,降低其生活自理能力,严重损害患者身心健康,影响其生活质量。
ACI 发生后,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在结构、功能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重组性与可塑性,若能早期介入康复干预,有助于尽快提高其神经功能,改善预后。在患者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后,及时给予其肢体被动、主动活动,能对肢体外周神经进行刺激,促进正常运动模式的形成,进一步加快肢体功能恢复;且持续反复的肢体功能活动,还能促进侧支循环建立,增加脑部供血,促使病灶周围组织发挥代偿作用,从而加快神经重组,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部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康复干预还应重视患者心理对疾病康复的影响,护理期间加强心理疏导,可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促使其积极主动地配合各项诊疗措施,促进康复护理持续进行,保证康复效果。但康复干预中的训练内容复杂、时间长、见效慢,效果受患者依从性的影响较大,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FMA 评分、MBI 评分、各项SIS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中频脉冲治疗仪联合康复干预在ACI 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减轻神经功能障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运动能力,从而改善生存质量。中频脉冲治疗仪可通过电流刺激神经肌肉,并将刺激信号传入神经,再配合不断重复的康复训练,所有信息传入中枢神经系统后,可在皮层留下兴奋痕迹,利于运动功能恢复。此外,中频脉冲电流持续刺激偏瘫侧肢体肌肉,可引起肌肉节律性收缩,增强肌力,提高肢体控制能力,从而改善肢体功能。中频脉冲治疗仪操作简单,对体位等要求低,故患者接受度、配合度高,辅助康复干预能增强康复效果,加快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肢体运动能力,更好更快地帮助患者重返正常生活,从而减轻偏瘫的不良影响,全面提升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中频脉冲治疗仪联合康复干预可有效提升ACI 后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其肢体功能,提升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