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疗法联合耳穴压豆及耳穴放血在高血压致眩晕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3-10-11谢红云扈全德
谢红云,扈全德
(淄博市博山区中医院内一科,山东淄博 255200)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特征是持续性的血压升高,多数患者可表现出头痛、头晕、眩晕、视觉模糊、胸闷、心悸等非特异性症状[1]。长期高血压可损害心脏、血管、肾脏、脑部和其他器官,增加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和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高血压致眩晕的临床表现为旋转感、晕厥感、不稳定感、头晕或失衡感,伴随症状为恶心、呕吐、听力障碍、耳鸣、视觉模糊等。眩晕症状的持续时间和频率因个体而异,可能为短暂、阵发性或持续性,严重的眩晕症状可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影响其日常活动和工作[2-3]。现阶段,临床常通过运动康复、药物治疗等手段来改善眩晕症状,但由于康复周期长、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加之疾病发病机制复杂,导致上述康复手段往往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刮痧疗法、耳穴压豆、耳穴放血均是常见的中医治疗手段,能在降低患者血压的同时,改善其血液循环,缓解临床症状[4]。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本院2020 年1—12 月收治的120 例高血压致眩晕患者为对象,探究刮痧疗法联合耳穴压豆、耳穴放血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120 例高血压致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中医辨证符合肝火亢盛型眩晕的相关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主症为头痛、头晕目眩,次症为头如裹、口苦口干、汗出、面红耳赤、耳鸣耳聋、腰膝酸软,舌红苔黄、脉弦数。(2)西医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 年修订版》[1]中高血压的相关诊断标准:①未服用抗高血压药物时收缩压≥130 mmHg 或(且)舒张压≥80 mmHg;②具有高血压病史。(3)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中途退出治疗者;(2)合并恶性肿瘤者;(3)治疗依从性差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60)及研究组(n=60)。对照组:年龄42~75 岁,平均年龄(58.65±3.68)岁;男34 例,女26 例;病程:1 个月~6 年,平均病程(2.46±0.58)年。研究组:年龄:40~74 岁,平均年龄(58.15±3.24)岁;男32 例,女28 例;病程:3 个月~7年,平均病程(2.38±0.66)年。两组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1)有氧运动:嘱患者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每周至少进行150 min 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 min 的高强度有氧运动。要求患者根据自身情况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2)抗阻力训练:嘱患者根据自己的体重使用弹力带、哑铃等进行抗阻力训练,15~20 min/次,2~3 次/周。(3)放松训练:嘱患者尝试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瑜伽、冥想放松训练,15~20 min/次,1 次/d。持续训练4 周。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刮痧疗法联合耳穴压豆、耳穴放血干预。(1)刮痧疗法:采用虎符铜砭刮痧法,头部先刮印堂穴至头维穴,然后向两侧刮前额,止于太阳穴,以皮肤红润为宜。从前至后刮太阳穴、风池穴。颈椎360 度刮透,颈部不留白,开背部大椎、大杼、膏盲、神堂四穴,背部刮督脉、膀胱经、腧穴。重刮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带脉,双下肢刮肝胆脾胃,重刮足三里。(2)耳穴压豆:主穴取降压点、降压沟、心、额、心皮、神皮、肝、肾、神门、交感、下焦,配穴取肝阳结节。用王不留行籽胶布贴在耳穴上,按压揉捏至患者感到酸麻胀痛为止。每日贴于一侧耳部,交替贴穴。(3)耳尖放血。指导患者取坐立位,用带有碘伏的棉球对耳廓顶端耳尖穴进行消毒,用6 号一次性注射器快速刺入耳穴放血,刺入深度为1~2 mm,放血量10~20 滴为宜,1 次/2 d。持续干预4 周。
1.3 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1)中医证候评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 周后对患者进行评估。判定标准:①主症2 项:头痛、头晕目眩,按无(0 分)、轻度(2 分)、中度(4 分)、重度(6 分)评分;②次症6 项:头如裹、口苦口干、汗出、面红耳赤、耳鸣耳聋、腰膝酸软,按无(0 分)、轻度(1 分)、中度(2 分)、重度(3 分)评分;③舌脉:按无(0 分)、有(2 分)评分。评分越高,代表患者的症状越严重。
(2)血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 周后,采用电子血压仪(北京东华原医疗设备有限责任公司,京械注准20212070510,型号:YXY-61P)测定患者的血压水平,包括舒张压、收缩压。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6.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 周后,两组的中医证候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中医证候评分对比[(),分]
表1 两组中医证候评分对比[(),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的舒张压、收缩压水平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 周后,两组的血压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的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压水平对比[(),mmHg]
表2 两组血压水平对比[(),mmHg]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3 讨论
高血压是指血压持续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一种疾病,如长期未得到有效控制,则会增加心脏病、脑卒中、心力衰竭、肾脏疾病和其他血管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眩晕是高血压的常见临床表现,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头晕甚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7]。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至昏倒等症状[8-9]。凡梅尼埃综合征、原发性高血压病、低血压、脑动脉硬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贫血、神经衰弱等,临床表现均以眩晕为主。中医学认为,眩晕可由风、痰、湿、虚引起,其发病机制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1)后天饮食不节:长期偏嗜肥甘厚味、高盐饮食、吸烟酗酒,引起胃肠积热生痰,痰热上扰或痰阻清窍均可发为眩晕[10];(2)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不足或年老肾虚,致肝失所养,肝阳上亢,发为眩晕;(3)情志失调:长期恼怒忧思使肝郁化火,导致肝阴不足,肝阳上扰头目。多数眩晕患者早期会表现出肝阳上亢,即肝火亢盛型[11]。故中医可以活血通络、祛风醒脑为主要治疗原则,实施刮痧、耳穴放血、耳穴压豆等。
刮痧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使用特殊工具在皮肤上刮拭,可促进血液循环、舒缓紧张情绪、调节脏腑功能、提高身体免疫力[12-13]。耳穴压豆是一种特殊的中医疗法,也称为耳穴穴位贴压疗法。耳部穴位和人体的器官、经络存在密切关联,通过对耳穴的按压干预能对疾病产生一定的改善效果。对眩晕患者而言,耳穴压豆可通过刺激耳部特定穴位,对眩晕症状产生治疗作用。其治疗机制主要包括穴位刺激、神经调节、循经活血等[14]。耳穴放血是在耳廓上选择特定的穴位,然后使用刺激手段进行放血,通过疏通耳部经络、调节气血、平衡阴阳、缓解情绪紧张、降低血压水平等机制,起到减轻眩晕症状的作用[15]。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4 周后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实施刮痧疗法、耳穴压豆、耳穴放血的联合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眩晕症状,应用效果明显。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治疗4 周后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实施刮痧疗法、耳穴压豆、耳穴放血的联合干预,能有效控制高血压致眩晕患者的血压水平。
综上所述,高血压致眩晕患者采用刮痧疗法、耳穴压豆、耳穴放血联合干预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控制血压,缓解眩晕,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少、研究时间相对较短,其结果的可信度会受到一定影响,需在后续的研究中适当扩大样本量,延长研究时间,为高血压致眩晕患者的临床干预提供可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