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档案馆档案保护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2023-10-11周耀林王泽懿

北京档案 2023年9期
关键词:区域性人才队伍档案馆

周耀林 王泽懿

摘要:人才是档案保护工作的第一资源。论文以华中和华南地区综合档案馆和广东区域保护中心为研究对象,从“供”“需”两个层面分析了目前档案保护人才队伍建设的困境,从人才政策、现实需求、学生择业和人才培训四个方面探讨了档案保护人才队伍建设陷入困境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在宏观层面建立专业技术人才和运营管理人才相结合的档案保护人才组织体系,在微观层面加强人才引进与在职培训相结合的档案保护人才队伍建设优化策略,从而推动我国档案保护人才队伍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档案保护 人才建设 综合档案馆 区域性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中心

Abstract:Manpower is the first resource of ar? chives protection.By studying the comprehensive ar? chives in Central China and Southern China as well as the regional protection center of national impor? tant archives set in Guangdong provin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fficultie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r? chives protection talents team from the aspects of"supply" and "demand", and discusses the reasons of the difficulties from the aspects of talents policy, practical needs, students’ career selection and tal? ents training. On this basis, it proposed to establish an organization system of archives protection talents which combines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talents and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talents. It further pro? poses to strengthen the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rchives protection talents team combined with talents introduction and on-the-job training, so as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and sus? 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archives protection talents team .

Keywords:Archives protection; Talents team con? struction; Comprehensive archives; Regional Protec? tion Center of National Important Archives

人才是新時代档案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国家档案局依托地方综合档案馆设立了6所区域性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中心,[1]对档案保护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要求依托区域性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中心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工作,实施档案专业化能力提升计划。[2]这表明,档案保护人才队伍建设十分紧迫。

我国档案保护人才在数量、专业水平、知识与年龄结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3]早已为业界所关注,学者们也提出了有益的建议,例如,借鉴美国文献遗产保护中心经验建立独立的档案保护机构提供定期、专业的技术培训,[4-5]设置专门的档案培训机构并由国家档案局技术部(现科技信息化司)牵头负责全国各类档案保护人才的分类培训,[6]构建图书保护、档案保护、文物保护的人才培养体系整合模型[7]等。这些成果侧重于国外经验介绍和理论分析,针对我国现实情况的调研显得不足。有鉴于此,笔者对华中和华南地区综合档案馆和区域性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中心(广东)(以下简称“广东区域保护中心”)的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展开了调查,旨在从供、需两个角度分析华中和华南地区档案保护人才队伍的建设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档案保护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策略,为档案保护人才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

笔者于2022年1月在国家档案局和广东省档案馆的支持下,以华中和华南地区(包括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广东、海南六个省级行政区)综合档案馆和广东区域保护中心为主体,以档案保护人才队伍为主题,从需求和供给两个层面,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的方式进行了系统调研,由此可以较清楚地发现华中和华南地区综合档案馆档案保护人才建设面临的困境。

(一)需求侧:人才数量与队伍结构问题突出

需求侧是笔者调查的各级综合档案馆。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35份,除去因填写不规范等原因造成的无效问卷后,共收回有效问卷274份。通过问卷分析发现,需求侧存在着人才结构性与缺口问题。

1.专业人才数量有限。在274家综合档案馆中,49%的综合档案馆没有配备档案保护人员,仅19家档案馆拥有7名及以上档案保护人员。囿于档案保护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绝大部分综合档案馆开展专业化档案保护工作的能力羸弱,无力承担档案保护工作任务,只能寻求专业机构外包或请求省市级档案馆协助。

2.知识背景错配严重。在笔者统计的1196名档案保护工作者中,拥有档案学背景的占整个区域档案保护人才队伍的9.28%,生物、化学和材料学等与档案保护密切相关的基础理工科人才总数的占比仅为1.59%,75.25%的工作者并不具备档案保护相关的学科专业背景,如表1所示。这种档案保护人才队伍在知识结构上的错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档案保护工作的开展。

3.年龄断层危机迫近。调查表明,在年龄结构上,华中和华南地区30岁以下的档案保护专业技术人员仅有36人,而年龄在40岁以上的有224人。在这224名档案保护专业技术人员中,50岁以上的占41.96%。整个档案保护人才队伍的整体年龄偏大,新生力量不足,人才队伍老龄化倾向明显,如图1所示。在从业时间上,近一半的档案保护工作者的从业时间仅为0—1年,从业时间2—5年的档案保护工作者占26%,從业时间达5年以上的档案保护工作者仅占28%,如图2所示。随着20世纪八九十年代培养的档案修复人员退休,[8]新入行的档案保护专业技术人才经验不足,华中和华南地区内不少档案馆面临档案保护人才断层的危机。

(二)供给侧:履职能力构建尚处于初级阶段

供给侧是指广东区域保护中心,即在国家档案局组建的、针对华中和华南区域从事档案保护技术咨询、科研试验和人才培训等服务的专门机构。[9]该保护中心的档案保护人才队伍是在广东省档案馆档案保护队伍的基础上建立的,已经具备一定的档案保护工作基础。通过深入调研发现,该保护中心与区域性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中心的人才队伍建设远景目标尚有一定的差距。

1.现有规模与需求不匹配。广东区域保护中心共有档案保护工作人员29名,学科背景涵盖档案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等。诚然,这样一支队伍既能够较好承担起广东省档案馆本馆的档案保护任务,又能履行为区域内部分综合档案馆提供档案保护抢救服务的义务。但如前文所述,华中和华南地区综合档案馆的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着断层,各馆档案保护专业人才队伍需求非常紧迫,广东区域保护中心目前的档案保护人才队伍规模和专业分工难以实现对区域内档案保护需求的全面覆盖。

2.用人机制需进一步完善。据调查,广东区域保护中心实行兼职与专职并行的组织模式,专职人员不足一半。区域性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中心为辖区内各级综合档案馆提供档案保护援助时,将视档案保护业务的具体需要采取短期指导、中长期派驻、借调等不同人才合作形式。目前,由于建成时间较短,广东区域保护中心尚未与辖区内各馆建立完善的档案保护人才流动与交流机制,难以为馆际档案保护协作提供充分保障。

3.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缺乏规划。在国家档案局支持下,广东区域保护中心已购置了档案保护专业设备,并开展了档案保护人才技术培训,但未来的业务发展总体规划仍在研究和制定中。尤其是,如何编制与区域内各馆档案保护需求规模相适配的人才队伍建设计划,这不仅需要国家档案局的指导,还需要深入调研、系统分析辖区内各馆的需求,并取得地方财政和编办的支持,以及制定更加灵活的档案保护专业人员就业政策。

从上述分析不难看到,华中和华南地区档案保护专业人才队伍的供给和需求存在着矛盾,目前乃至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还难以充分满足区域内各馆档案保护的需求。

档案保护人才供需矛盾的出现既有国家人才政策和档案损毁现象不断加剧等宏观层面的原因,也有人员择业、机构培训等微观层面的原因。

(一)人才政策不成体系,缺乏部门联动

全国档案专家和领军人才的遴选设置了档案保管与保护这一专门领域,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工程、科技兴档和人才强档工程[10]强调了档案保护人才的培养,这些都体现了国家层面对档案保护人才的重视。但在实际工作中,具有实践指导价值的档案保护人才规划、人才定位、引进培养、评价体系、配套措施、行业标准等既缺少高位阶的法律规范支撑,又缺乏具体详尽的规范性文件指导。[11]

广东区域保护中心作为一个引领六省、辐射整个华中和华南地区档案保护事业的机构,开展人才队伍建设时势必会与人事等部门产生交互。档案部门在地方人才政策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上缺少话语权,与相关部门缺乏联动,不利于档案保护人才队伍建设目标的实现和整体规划的落实。

(二)档案损毁持续存在,人才需求复杂

档案的持续性损毁是客观存在的,档案保护需求也存在很大差异。经笔者调查统计,收藏有国家重点档案的华中和华南地区综合档案馆馆藏中,近六成存在纸张强度下降、破损和撕裂的问题,约一半存在字迹的褪变(色)、扩散问题,20%—30%存在纸张酸化、档案(案卷)的装订损坏、纸张霉变和霉蚀问题。此外,纸张和照片粘连、档案糟朽、絮化、鼠啮和虫蛀、早期修复失误问题则较少地存在于一些保护条件不佳的综合档案馆中。不同的档案破损状态决定了保护方式的差异性,对档案保护技术人才的专业背景、技能需求更加多元。

广东区域保护中心也不例外。目前已有的档案保护人才队伍不论是规模还是知识技能结构都难以满足本区域档案损毁所面临的巨大人才需求,亟须加强档案保护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三)择业人才持续减少,加剧断流风险

一方面,由于档案保护的学科空间在高校内不断被压缩,[12]选择档案保护作为职业发展方向的大学生数量下滑明显,档案保护专业人才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对需求侧的输入不足是不争的事实。据统计,每年由高校培养的档案保护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不足100名,而毕业后真正从事档案保护工作的大概只占到毕业生总人数的10%。[13]另一方面,毕业生即使是入职档案馆,能否从事档案保护工作也并不是他们能够自主选择的。

经验表明,即使是入职或者转行从事档案保护修复工作也需要经过多年的培训。由于培养周期较长,专业技能需要在长期档案保护实践中逐渐锤炼,加之华中和华南地区档案保护人才的流失和档案馆对人才持续吸引力的缺乏,[14]导致了档案保护人才尤其是工匠型人才队伍建设进程缓慢,进一步加剧了区域内档案保护人才的断流风险。

(四)人才培训规模有限,内容不够针对

在高校毕业生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在职培训是档案保护人才培养方式的重要补充渠道。然而,相比于华中和华南地区各综合档案馆面临的巨大人才缺口,华中和华南地区已有的档案保护人才培训的规模、内容明显不足。

目前华中和华南地区开展的档案保护人才培训是自发、分散的,難以将人才培训与资金、基础设施设备等要素集聚起来。培训内容以基本的修复技能、理论讲座和交流会为主,对提高参训者的感知度、熟练度和针对性非常有限。参训者难以在短时间内将培训成果转化到实际工作中,无法有效解决综合档案馆所面临的诸如严重破损或特殊载体档案保护修复等复杂多样的技术难题。

解决我国档案保护人才队伍建设的供需矛盾,需要建立与档案保护人才的实际需求相匹配的人才政策体系,并且要在业务活动中付诸实施。

(一)宏观层面:建立档案保护人才的政策支持体系

面对新时代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对档案保护人才的需求,我国需要根据档案保护业务需求,建立全面的档案保护人才体系与系统的档案保护人才政策,并强化与其他人才政策和各部门的协调联动,提高政策效能。从档案保护的现实需求看,目前最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人才制定各有侧重的政策。

1.专业技术人才。档案保护专业技术人才数量过少和知识结构错配是档案保护人才队伍建设最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为此,需要运用政策工具,建立专业化的人才队伍。

一方面,政策工具应背靠国家和地方的人才计划,以补充和补强档案保护对口专业的技术人才为主攻方向。档案主管部门需要积极行动,通过出台规范性文件重新明确档案保护专业技术人员[15]的定位,为档案保护专业技术人才纳入国家战略和地方人才政策提供依据,并强化档案部门与各级政府部门在人才政策制定和实施中的协作。

另一方面,我国档案保护人才队伍知识错配严重,针对严重脆化档案修复,档案去酸,字迹加固、恢复和显现等技术困难和相关专业人才稀少的现状,制定人才政策时要调整档案保护专业技术人才后备军的学科专业构成,在维持档案学、图书情报学和计算机相关学科的正常人才输入的同时,扩大对生物、化学和材料学等理工基础学科人才的吸纳规模,以促进档案保护人才供给与档案保护现实需求的协调发展。

2.项目管理人才。我国档案行业“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培养更多创新型管理人才。[16]各区域在围绕区域性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中心开展重点档案保护项目协作时,需要更多具有扎实的档案基础知识,了解本单位档案保护现状的管理人才,以实现区域内各综合档案馆和区域性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中心间各类档案保护资源的合理调配,达到“降本”“提质”“增效”的目的。

针对当前高校档案学专业毕业生对综合档案馆择业倾向不高的情况,国家档案局需使用政策工具调动档案部门和高校的积极性,探索高校和各档案机构联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档案管理人才的有效机制。与档案主管部门协同,高校将档案管理型人才的培养环节前移,将档案保护和档案管理的理论教学与档案业务实际相结合,防止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与档案保护实践脱节。[17]同时,鉴于人员编制和资金预算有限的现实考量,各级综合档案馆和区域性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中心要从自身的档案保护工作需求出发,分清主次,审慎控制本单位档案管理运营人才队伍的规模,防止管理体系过于冗杂引发效率低下等问题。总之,档案主管部门通过制定和使用更加系统和精确的政策工具,为我国档案保护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支持。

(二)微观层面:专业人才引进和在职人员培训相结合

各档案机构需要根据自身的档案保护业务需求和未来发展规划,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开展自身的档案保护人才队伍建设工作,通过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和开展在职培训等方式,合理引才用才,着力解决档案保护人才队伍的结构性矛盾,建立完备的人才梯次结构。

1.供需平衡下的人才引进。区域性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中心和各级综合档案馆在各自的人才引进和培养上要坚持需求导向,完善队伍的专业分工,补全工作能力上的短板。

一方面,作为区域内档案保护的枢纽机构,区域性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中心自身的档案保护人才队伍建设需要走在前面。根据调查,区域性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中心需要扩大档案保护人才队伍的规模,引进更多档案保护相关专业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形成更加细化的档案保护专业分工,提升为区域内提供档案保护服务的基本能力。对于引进人才存在困难且有档案抢救保护需求的综合档案馆,档案保护中心需要通过外派支援、对口帮扶等方式活化本区域已有档案保护专业人才的流动,尽可能满足各馆的人才需求。同时,档案保护中心也要重视引进或培养更多熟悉档案保护业务的运营管理人才,以便合理调配各种资源,发挥辐射引领作用。

另一方面,人才引进也要坚持需求导向。无论是区域性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中心还是各综合档案馆,针对人才断流问题,需要完善引进人才计划的配套措施,减轻青年人才在工作中的后顾之忧。

2.供需协同下的在职培训。在职教育培训是培养档案保护专业技术人才的另一重要途径。目前,档案保护领域开展的培训活动分散且缺乏针对性。档案保护技术的在职培训需要以区域性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中心为主办单位,各综合档案馆积极参与,双方协同配合共同完成。

首先,在程序方面,区域性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中心作为档案保护人才培训服务的供给方,需要对本区域各综合档案馆的档案保护现状展开广泛调查,准确把握本区域档案保护的人才需求和技术困难,有的放矢地为本区域制定档案保护技术人才培训的长期规划和各阶段的具体培训内容,做到以需定教。而综合档案馆作为需求方,要积极配合区域性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中心工作,对自身的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和档案保护需求深入自查,并持续保持与保护中心的信息沟通,反馈培训活动的效果和意见,将需求及时反映到作为主办方的区域性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中心,以帮助其确定主题、明晰内容、改进方式,提高培训质量。

其次,在内容方面,档案保护人才的在职培训应以培养高水平档案修复技师为主要方向,优先教授本区域重点档案保护所急需的保护修复技术。以华中和华南地区为例,档案纸张破损、强度下降和字迹扩散褪色是其培训应优先解决的问题。此外,随着近年来档案保护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档案去酸、文字和图像修复、生化防治效果得到了提升,[18]档案保护人才的在职培训也要注重强化并融合相关新技术。

最后,在参与方面,以区域性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中心为主体,构建区域范围内统一的档案保护专业技术人才评价体系,内容包括激励、分级、资质考核、人才晋升与淘汰等,[19]以此鼓励并督促各档案机构档案保护工作者积极参加在职培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

总之,高水平的档案保护人才队伍是推动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工程实施的重要保障。[20]笔者调查的274家综合档案馆和广东区域保护中心代表了华中和华南地区档案保护人才队伍的主体部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国档案保护人才队伍在供需两端存在的问题。当然,这些问题的存在是可以理解的。区域性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中心依托单位目前主要侧重于设施设备的配置等基础性的问题,系统性的档案保护建设工作尚待开展,这导致了宏观政策与微观实践、实际工作与现实需求并不能完全匹配。为贯彻落实《“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我国应着力建设完善档案保护人才体系和相关政策,并从供需两端发力,强化人才引进和在职培训,推动新时代我国档案保护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注释及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区域性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中心在华北、西北地区举办档案保护技术培训[EB/OL].[2021-12-07].https://www.saac.gov.cn/daj/yw? gzdt/202112/6e447a18b0f640e1abda439d519cb43e.shtml.

[2][10][16][19]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EB/OL].[2021-06-08].https://www.saac.gov.cn/ daj/yaow/202106/899650c1b1ec4c0e9ad3c2ca7310eca4.shtml.

[3][13]曹佳妮.档案保护人才队伍建设探讨[J].中国档案,2016(11):44-45.

[4]周耀林,赵跃,段先娥.我国区域档案保护中心建设探索——基于美国经验的考察[J].档案管理,2016(3):50-53.

[5]秦垒,周耀林.区域性档案保护中心建设研究——基于对美国东北部文献保护中心的经验借鑒[J].北京档案,2016(7):16-19.

[6]唐跃进,陈水湖,等.新形势下档案保护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C]//国家档案局.创新:档案与文化强国建设——2014年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优秀论文集.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351-354.

[7]张美芳.图书保护、档案保护、文物保护学科整合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6(4):69-73;42.

[8]邵金耀.新时期档案保护技术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档案学研究,2016(1):112-116.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区域性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中心建设与管理办法[EB/OL].[2017-10-28].https://www.saac.gov.cn/ daj/ywgzdt/201809/e970410b8a1944bd83ea4eb995b50598.sht? ml.

[11]戴柏清.《区域性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中心建设与管理办法》解读及问题思考[J].山西档案,2022(2):48-55.

[12]刘越男.关于档案学人才培养进一步服务党和国家战略的思考[J].文献与数据学报,2022(4):17-19.

[14]刘婷婷.《“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实施背景下“人才强档”工程实施路径[J].兰台世界,2022(11): 20-23.

[15]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公示稿)进行公示的公告[EB/OL].[2022-07-12].http://www.mohrss.gov.cn/SYrlzyhshbzb/zcfg/ SYzhengqiuyijian/202207/t20220714_457833.html.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9-02-13]. http: // www. 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 tent_5365341.htm.

[18]张妍妍.基于30年来国家档案局档案优秀科技成果奖的档案保护技术发展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6.

[2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国家档案局关于印发《“十四五”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21- 12- 07].https://www.saac.gov.cn/ daj/tzgg/202112/88aaaf0db5cd4b9aaac05237a8a5b029.sht? ml?from=groupmessage.

作者单位:1.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2.武汉大学政务管理研究中心

猜你喜欢

区域性人才队伍档案馆
关于培养新时期青年人才队伍的思考
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更好助力追赶超越
引发四川盆地区域性暴雨的高原MCS 特征分析
正确认识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
全省部分档案馆新馆掠影
透析新闻采访的独特视角与写作中的区域性特点
太仓市数字档案馆成为“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
区域性综合管理模式对妊娠期糖尿病的效果分析
人才队伍建设
科隆档案馆突然坍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