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视域下小学数学德育探究
2023-10-11王爱珍
王爱珍
摘 要:小学数学德育具有培养学生数学品格、涵养理性精神、发展社会意识和激发爱国情怀的教育价值。当前,数学德育现状不容乐观,存在“三个缺乏”:缺乏对德育素材的深度挖掘、缺乏拓展性的德育方式、缺乏德育应具备的文化素养。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全面实施的背景下,要让“德育价值”走进课堂,需要挖掘教科书蕴含的德育元素、开辟数学德育第二课堂、提升教师自身数学文化素养,让“德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闪光。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德育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3)25-0041-04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对数学德育给予高度重视,并提出全新的要求:“数学承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的功能”“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集中体现数学课程育人价值。”作为一线数学教育工作者,小学数学教师更应重视加强和改进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自觉将立德树人、实施素质教育、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贯穿于数学教学全过程,推动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数学课程育人的新局面。
一、小学数学德育内涵及教育价值
德育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实现数学课程育人的主渠道。现实中,还有不少教师认为德育是语文、道德与法治等人文学科的事,数学作为自然学科“无法也没有必要涉及德育内容”。其实,数学课程的德育功能虽不像人文学科那样直观和容易感知,但它与数学文化一样,“更多的是一种隐性方式,类似于基因的作用。”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及小学数学知识的内容范围,笔者认为小学数学德育内涵,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进行德育,让学生从思想道德层面“感知数学对于自身以及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使他们得以在追求数学理性精神中增添智慧,在接受数学真善美熏陶中丰富心灵,在崇尚数学先贤伟大贡献中点燃希望的光芒。它包括以优秀的数学文化感染学生、以特有的数学美陶冶学生、以丰富的数学史激励学生、以科学的数学观武装学生、以昂扬的斗志鼓舞学生、以优良的课堂文化塑造学生等方面内容。
相较于单纯的数学知识传授,在数学教学中融入德育,对于学生提升道德建构力和社会行动力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一)培养数学品格
数学是一门工具性极强的学科,它具有精确、严谨、简洁、概括、统一等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本质特点。教师在开展德育时,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思考探究、验证答案等方式,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猜测、计算、推理、归纳、概括、验证等过程,养成有理有据的思维习惯;通过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定理、公式、规则、法则等方法解决问题,让学生养成遵规守纪的行为习惯;通过帮助学生进行动手实验、习题演算、分析解答等形式,来养成严肃认真的个性品质。
(二)涵养理性精神
理性精神是数学的本质特征。正是这种精神,使得数学中不存在伪科学,不存在有模棱两可结论的情形。在开展德育时,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中不允许有任何弄虚作假的行为;体会到数学不像音乐、文学那样容易让人入迷,数学学习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感受到数学并不是既有知识的汇集,数学发现、发明过程中既需要不迷信权威、不屈服于权贵、坚持原则、忠于真理,又需要大胆猜想、敢于尝试、不懈探索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发展社会意识
数学的应用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小学生有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是缺乏数学与社会联系的基本思想和基本经验,许多学生甚至认为数学就是做题、计算、背公式,不懂得“混合运算”在生活中的作用,更没有想到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优化问题。因此,在开展德育时,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带着任务走进现实生活,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体验数学的社会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激发爱国情怀
数学作为人类精神世界最精美的花朵之一,在培育学生爱国情怀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数学教科书中有关自然风貌、传统文化、国家标志物等图表、文字无一不渗透着爱国主义元素。因此,在开展德育时,要通过挖掘“数学应用”素材,如国情、环境、民生等,让学生生发爱国情怀;要通过拓展“数学史”知识,如十进位值制、四则运算、古代分数等,激发学生爱国热情;要通过宣讲“数学家故事”,如华罗庚、苏步青、陈景润等,砥砺学生强国之志。
二、小学数学德育的现状分析
孩子不仅是每个家庭的希望,还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根本。进入新时代新阶段,党和国家就立德树人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论断,为学校德育建设和学科德育指明了前进方向。在此背景下,无论是学校层面,还是教师个人,都高度重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推进学科德育在课堂落实落地。与小学其他学科一样,小学数学德育在“通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来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许多不足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缺乏”。
(一)缺乏对德育素材的深度挖掘
数学学科德育三个维度:科学素养、人文精神和道德品质。当前北师大版数学教科书中的例题和课后练习中有很多有关这方面的教育素材,然而却有不少教师对这些教育素材并未给予充分重视,有部分教师只是对一些显性的教育素材感兴趣,而对于一些隐藏在数学教科书中的教育素材则没有进行深入解读,更别说根据德育需要進行深度挖掘和充分利用了。目前,大部分数学课堂教学还是一味追求学生会计算、会解题,其余则舍不得投入时间和精力。
(二)缺乏拓展性的德育方式
许多数学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自已独特的教学风格,但他们对德育却缺乏准确的把握,不知如何将数学中的德育知识传授给学生。德育的方式陈旧落后,迄今还盛行“语录化”或“标签式”的说教,即对一些名人名言或几个数学例子进行一番“穿靴戴帽”,就算是德育了,或者仅通过讲述数学史,如以我国的数学成就比西方早多少年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这不仅不利于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德育,还容易形成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
(三)缺乏德育应具备的文化素养
数学文化是教师开展数学德育的有效媒介之一,但这个“抓手”很多教师却未能很好地利用起来,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部分教师的数学文化素养偏低,对数学文化了解不多,未能将数学文化有趣地融入教学情境,更未能从文化的视角深入分析和研究数学德育,能够引入到数学课堂的德育元素非常有限,使德育要么内容过于简单、枯燥,要么与社会现实相脱节,从而导致教师在开展数学德育时未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成长与进步。
三、适合时代的小学数学德育展望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对小学数学德育内涵及教育价值的认知 ,结合当前小学数学德育现状,要提高小学数学德育效果,让“德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闪光,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挖掘教科书蕴含的德育元素
小学数学教科书中包含了各种概念、定理、定律、公式等数学知识,而这些数学知识的背后都蕴藏着深厚的数学文化,如发现、发明这些数学知识作出卓越贡献的数学家,以及这些数学知识形成的发展历程等。这些数学文化是教师开展数学德育的有力“抓手”。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讲数学家故事”活动,引导学生从数学家创造的精神财富中汲取养分,获得创造的力量。可见,巧借数学文化开展德育,能够有效地打通德育与传授知识之间的壁垒,再促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这些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更深入理解和记忆其本质内涵的同时,还可以激励学生像数学家一样,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用数学的大脑去思考,把数学学好,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以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的教学为例。圆本身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他们对于圆的历史和圆的知识的了解并不是很多。针对这一情况,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圆的历史”和相关的数学家事例来引入本单元的学习主题,这样不仅能够增添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让学生在圆的发展史中学习到更多的数学知识,感受到那些数学家对数学的热爱和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比如,在讲到π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讲述我国魏晋时期刘徽发明“割圆术”,求得π=3.14的事迹,让学生在刘徽的故事中体会到数学探究的乐趣与不易,学习数学家身上坚持不懈、勇于探索、献身科学、追求真理的崇高美德,同时在潜移默化中爱上数学、喜欢数学、钻研数学。
(二)开辟数学德育第二课堂
随着新课改的纵深推进,教学形式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或局限于教师的传授,还可以通过开辟“第二课堂”——综合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内驱力。德育内容往往过于抽象和理论化,学生学习起来有时会觉得乏味、无动力,而且光靠课堂上的教育学生可能难以真正体会到培养个人品德的重要性。因此,在开展德育时,除了依托室内课堂外,还可以通过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丰富德育形式,让学生践行课堂学习到各种优良品德,教师也可以通过这一载体检验德育的成效。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需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需求,并结合德育主题,设计与教育内容息息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让学生在活动中既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又能践行优良品德。
以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数据处理”的教学为例。本单元需要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数据说明问题的态度,发展统计观念。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关于统计的知识,为了帮助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的统计知识和促进学生预习本单元的知识,教师可以结合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在课前为学生布置一项统计实践活动,让学生结组进行调研和统计。比如,教师可以创设一个调查“本校六年级学生每日学习数学时长”的活动,根据班内学生的能力,将其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让他们在校内进行调研,并绘出相应的图标,在课上展示给全班同学。在实际操作中,学生需要利用学习过的一些知识来选定统计数字的形式、设计需要收集的信息以及最终以什么图表形式来展示数据等。这就很好地锻炼了学生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同时,在调研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类问题,这样也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坚持不懈的品质,无形中给他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德育课。
(三)提升教师自身数学文化素养
2014年教师节,习总书记同北师大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要求教师“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要改变目前小学数学德育现状,突破口在教师。以前,教师往往只想着改变学生,却很少想到要改变自己。其实,教师需要做的是先进行自我改变和突破。只有教师改变教学理念,增强德育意识,才能积极主动地在数学教学中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认真学习习总书记有关德育的系列论述和《课标》等相关文件,深入解读其中包含的最新德育理念,认识到开展数学德育和利用数学文化进行德育的重要意义,充分发挥数学德育在促进学生成长和推动数学学科建设的重要作用。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潭水。要更好地利用“数学文化”这个抓手,使正确的道德观在小学阶段更加广泛地得到传播,还需要教师深入地了解数学文化,具备良好的数学文化素养。只有教师对数学知识的相关文化有充分的了解,才能清楚数学知识的来源及发展史,在讲授数学知识时介绍相关的背景文化和挖掘数学知识背后的故事,让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脱离低级趣味,养成完善的人格。因此,教师要广泛學习和涉猎古今中外的数学著作,提升自身数学知识储备量,深入、系统地了解数学概念、数学思想和数学基本性质,以数学文化的视角设计和完善德育方案,让学生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站位了解数学学习内容,发挥数学文化对德育质量提升的推动作用。
开展数学德育是高标准、高质量地实施《课标》的必然要求,它不仅能够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还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加强德育意识,加强自身对数学文化的学习,提升自身文化素养,为推进德育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将数学知识的传授与德育科学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多方位、多角度、多环节把德育贯穿于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到更多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还能受到优质的德育,帮助他们形成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并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5.
[2]李沐慧,徐斌艳,翟志峰.求真以至善:数学学科的内生性德育价值[J].中国教育学刊,2022,(06):86~92.
[3]康美玉.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德育渗透的方法与路径[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22,(12):39~42.
[4]钱玉飞.实现数学学科育人价值的途径分析——谈高中数学德育渗透[J].数理天地(高中版),2022,(23):91~93.
[5]周瑜芽,王建荣.聚焦数学文化,落实立德树人[J].江西教育,2023,(10):20.
[6]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北京:人民日报,2014-09-10(002).
【责任编辑 王 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