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史”教育融入初中历史教学的思考
2023-10-11何会娟
何会娟
●江苏省南通市启秀市北初级中学
“五史”包含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初中历史课堂是“五史”教育的重要落脚点之一,与其他学科相比,历史科目因其承载的教学内容的相关性,所以在进行“五史”教育时优势明显。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需结合初中生特点,将“五史”教育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凸显“五史”教育在培育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中的特殊地位,引导学生明理增信、崇德力行。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五史”教育内容
党史是从1921年起,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劈波斩浪的历史;新中国史是从1949年起,党领导人民艰辛探索、不懈奋斗,推进国家建设、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改革开放史是从1978年起,党领导人民坚定不移推进改革、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历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社会主义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历史;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历经磨难、不断发展的历史。在统编版初中历史教材中,“五史”教育的范围涉及初中三个年级六册书。
二、“五史”教育融入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
1.为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五史”教育可以促使学生感知中华民族的多元、包容、融合,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五史”教育可以促使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党,如:党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迎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党带领中国人民开拓进取,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五史”中蕴含着党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伟大精神,如红船精神、抗美援朝精神、铁人精神、改革开放精神等,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让学生更明白自身的责任和使命,激发起勤奋学习、为国奋斗的强大动力。
2.为历史教学注入源头活水。
“五史”教育与初中历史教学关系密切,在教学内容方面高度重叠,但并不完全等同。基于此,教师需要将教学内容重新梳理并进行整体认知把握,形成新的思考和理解,进而从不同角度,选择、挖掘不同的教学内容,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展示多样化的课堂实践,让课堂“活”起来。
3.为中国梦的实现筑基。
国家与个人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个人发展离不开国家这一强大的后盾,国家的发展也离不开每一个人的付出与支持。将“五史”教育融入历史教学中,帮助青少年一代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进而把握好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报国志、筑梦行。夯实了信念之基、补足了精神之“钙”的青少年们,会以昂扬的姿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三、“五史”教育融入初中历史教学的策略
1.坚持运用唯物史观看待历史。
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进行客观的阐释,探寻历史真相,总结经验规律。例如,在关于党史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出发,认识到在党的带领下,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准确选择史料探寻历史真相。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搜集、整理、辨析和运用历史材料,初步学会依靠可信材料了解和认识历史,形成对历史正确、客观的认识。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课《抗美援朝》时,可以让学生搜集、整理相关英雄事迹的史料,在此基础上,举办英雄事迹展览、报告会等,进而感悟英雄们的精神风貌。
3.基于时空条件考查历史。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画时间轴、识别并绘制历史地图、历史事件横纵向对比等方式,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考查历史,帮助学生理清“五史”的重大历史发展进程,从而形成对党、国家、改革开放、社会主义以及中华民族的正确、全面的认识。
4.合理挖掘资源厚植家国情怀。
教师要引导学生挖掘资源,形成对家乡、国家和中华民族的认同。例如,在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的教学中,教师可带领学生参观南通鉴真东渡纪念塔,感受鉴真为了理想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5.科学引导形成正确历史解释。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搜集、整理和辨析史料的基础上,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对历史的看法,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将“五史”教育融入初中历史教学,让学生接受真理的滋养、精神的洗礼、思想的浇灌、理论的武装,提高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文化素养,从而知来路,晓时务,明去处,用奋进的姿态,凝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