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金元: “农光互补”照亮农民致富路

2023-10-10刘大珩

能源新观察 2023年9期
关键词:威宁自治县电站

刘大珩

“土地流转金、庄稼收成、务工的收入,我们的钱包鼓起来了,房子进行了重新翻修,吃穿条件越来越好,能源公司的‘光照进了我们心里。”在贵州省威宁自治县,“光伏+农业”已逐步成为助农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新引擎”。夏尽秋至,每每路过乡间小道,便能看到参与种植的农户忙收忙捡、打包装车,脸上洋溢着灿烂笑容,田间地头繁忙有序,一派喜迎丰收的热闹景象。

“农光互补”融入乡村振兴 探索助农增收新模式

“光伏+农业”模式,是将太阳能发电组件与农业设施、农业种养殖相结合,在山地间采用高支架和大间距布置光伏阵列,利用光伏板下空间种植生长条件适宜的粮食和农作物,形成融合互补之势。在高原山地实施“农光互补”项目,一方面有利于土地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另一方面利于山地水土保持,改善种植条件、农村基础设施和道路设施,提升农产品种植和销售价值,通过“一地两用”有效实现以光伏项目带动周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威宁自治县地处黔西北,光资源丰富,是贵州省面积最大、海拔最高、人口最多的多民族区域大县,目前也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遵照威宁自治县“十四五”农业规划,国家电投集团贵州金元威宁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威宁能源公司”)致力于在威宁大力发展山地“农光互补”项目,近年来以建设百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为契机,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探索乡村振兴战略突破关键点,以“小规模村集体种养殖合作社+当地农民务工”的合作思路开展农业种植,为当地百姓增收致富探索出一条新的路径。

“我们通过‘农光互补项目实施契机,将产出低、不适宜耕种的一般耕地从农民手上以租用方式流转过来,在以前撂荒的土地上方安装支架搭建光伏电池板,再将土地免费交由合作社或村集体组织种植工作,收益全额归其所有,通过这种方式对土地进行有效利用,保障并扩大农民权益,同时逐步将当地农民培养成‘半农民+半产业工人的新农村劳动者,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威寧能源公司农业种植有关负责人谈道。

融合发展产业广 致富增收入心头

么站农业光伏电站坐落于威宁自治县么站镇,是贵州省首个“农光互补”电站,项目启动之初便采用“光伏+农业”模式设计开发,装机规模7万千瓦,用地面积2200亩,投资超6亿元。自2016年项目建成投产,威宁能源公司在么站电站陆续试点万寿菊、马铃薯、荞麦、牧草等作物种植,现代工业与农业种植有机结合,“蓝色”光伏板铺就“金色”致富路,一度成为当地居民创收增收、参观游览的景观打卡地。

“过去大家种植洋芋、玉米,作物单一、收益也低,现在既有建设光伏使用土地的流转金,有在电站或者合作社工作的工资,还有光伏板下种植各类作物的收成,2023年我们正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在光伏板间种植了700亩荞麦,组织50余户脱贫户、监测户参与种植和采收,每人每天还有100元的工钱,按照市场价格总产值将达32万元,可带动农户户均增收2000余元。”谈起“农光互补”,么站镇岔河村党支部负责人喜笑颜开。

威宁自治县素有南方“马铃薯之乡”“畜牧之乡”“冷凉蔬菜之乡”“苦荞之乡”“中药材之乡”之称,如今各类“土特产”已成为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金招牌”。2019年来,威宁能源公司在威宁自治县建设威宁百万千瓦新能源基地,并以此为契机大力发展山地“农光互补”项目,打造各类示范种植基地,利用自身优势拓展“农光互补”产业价值。

在威宁自治县双龙镇,仙水窝农业光伏电站于2019年落地投产,经对市场和环境进行分析,至今已在“仙水窝蔬菜种植基地”陆续种植红油菜苔300亩,产量120万斤,种植马铃薯120亩、花菜120亩、白菜800亩、萝卜200亩,累计用工10000余人次,为当地农民增收约150万元,如今正大面积种植各类蔬菜、牧草,其中不乏“威芋7号”“百粉果”等本地特色马铃薯品种,抬眼望去,一朵朵纯白芬芳、雅致朴素的土豆花竞相绽放、随风摇曳,成为这片土地上的一道靓丽风景。

在龙街镇,结合地方早晚温差强、湿度大的气候特点,威宁能源公司打造“夏家坪子设施农业示范项目”,重点规划种植香菇、平菇、羊肚菌、猴头菇、牛肝菌等食药用菌及部分中药材。这里的发电项目首次采用定制光伏支架抬高光伏板高度,采取新的光伏板排布方阵,支架相比普通“农光互补”电站高2至3倍,支架低端2.1米,高端4.8米,就是为了留有足够的空间修建种植大棚。目前已在光伏区内修建种植大棚133个、面积75亩,以及100㎡冷库2个,夏季生长高峰期每天可产平菇约1万斤,投产以来总产量达214.3万斤,产值近750万元,当地农民增收约100万元。该基地2022年7月也被中央电视台作为“一地两用”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

麻乍镇、雪山镇、海拉镇、迤那镇、二塘镇、黑土河镇、石门乡、金斗乡等“牧草”“花椒”种植基地,种植粮化作物超14000亩,目前正组织持续种植当中。

薄田变沃土 产业发展再筑绿色低碳新格局

绿色是新时代贵州最靓丽的底色,走过乌蒙大地,初秋的威宁自治县风光无限、绿意盎然。

“农光互补”使绿色能源和绿色农业跨界融合,为农村地区带来了清洁能源和增加收入的机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凸显,在倡导节能环保、低碳经济的时代背景下,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会和市场空间。

2023年,威宁能源公司“农业种植”工作再次全面铺开,目前在所属光伏场站排查适宜耕种的土地达33000余亩,已规模化集中开展各类粮化作物种植。

种植期间,一方面组织农业种植公司聘用当地农民务工开展规模化种植,形成示范点,切实保障当地农民增收,另一方面与当地合作社、村委合作,土地持续免费提供给有意愿种植的农户,收益同样归其所有,同时还对项目场区贫瘠土地进行一定改良,或是按照村民意愿在场区内不适宜耕种的区域种植牧草设立畜牧区,扩大养殖业务,并再次加大投入力度,免费提供部分种子、肥料、地膜等,雇佣当地百姓开展种植。在威宁自治县秀水镇得来洞光伏电站,“荞麦”成为了大家的“致富粮”,30户农民受聘自行开展农业种植工作,每天种植收入100至150元,现种植的500亩荞麦已到达收获季节,亩产约300斤,免费赠予当地百姓,500亩荞麦可使当地百姓增收约45万元。

自成立以来,威宁能源公司先后在威宁自治县开发建设了贵州省第一个地面集中式光伏电站——平箐电站、第一个“农光互补”电站——么站电站、贵州省两个“百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等,目前已建成“农光互补”电站共计27座,流转不易耕种的一般耕地超50000亩,总计支付土地流转费用超5.6亿元,提供约5万余人次务工机会,已基本完成全域粮化作物种植,有效提高了荒山荒地或低产旱地的利用价值,惠及农户约500户、增收约500万元,为当地百姓增收致富探索了一条新的途径,为企业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和公众形象。

2022年,威宁能源公司“农光互补”实践案例在由世界银行集团、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等七家单位组办的“第三届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中获得了最佳减贫案例奖。

威宁自治县曾经“种植收益低、靠天吃饭”的农业状况已逐步改善,特产频出、农品畅销,农业种植新优势不断勃发,“农光互补”正是助力地方经济、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农业赋能工业”有益循环的有力实践。未来,威宁能源公司将继续拓展“农光互补”产业应用,全面推进种植全覆盖与现代化智能养殖工作,立足乌蒙大地助推威宁自治县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农民的稳定增收、地方与企业的互惠共赢,成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助力。

猜你喜欢

威宁自治县电站
贵州省毕节市威宁自治县:17个鲜食玉米品种同台比拼
宽城满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联动监督实现良好开局
三峡电站再创新高
低影响开发(LID)在光伏电站中的应用
以青海省海西都兰蒙古族藏族自治县中小学传统音乐教育为例的应对构思
威宁草海
加快推进马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观鸟——威宁草海
1948 年10 月9 日贵州省威宁地震研究
威宁机场选址评审报告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