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首岭彩陶制作初步研究

2023-10-10曹歌鸿

江苏陶瓷 2023年4期
关键词:半坡彩陶彩绘

曹歌鸿

(宝鸡民俗博物馆,陕西宝鸡 721001)

关中地区的史前彩陶从老官台文化到仰韶文化经历近三千年,彩陶是当时最为复杂和重要的手工制造,其丰富的内涵为了解当时的社会面貌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北首岭遗址位于关中平原西部,是一处重要的史前聚落遗址,出土的彩陶产品画面精美,制作较为精良,在仰韶文化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北首岭遗址的彩陶制作进行探讨,将会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史前彩陶。本文通过对北首岭的彩陶资料加以梳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尝试对其彩陶制作情况作初步分析。

1 北首岭遗址彩陶出土和分期

北首岭遗存分为上、中、下三层,北首岭遗址的绝对年代经碳14 测定,上层的年代为距今5 745±110 年,下层的年代为距今7 100±140 年,遗址总体距今7 200-5 600 年。在北首岭遗址的房址、墓葬及地层中发现了一批红色颜料,经碳14 鉴定距今7 200 年至5 300 年。在北首岭,其使用颜料制造彩陶的时间和遗址存在的时间一样长久。

北首岭遗址面积60 000 平方米,已发掘面积4 727 平方米,主要分为居住区和墓葬区。在居址及地层中出土的完整陶器及可复原陶器166 件,陶片约10 万片。发掘的451 座墓葬中有随葬陶制器皿的墓247 座,共出陶容器753 件。北首岭遗址出土的陶器体量普遍偏小,10 万片陶片,以每40-50 件陶片可以复原一件陶器计算,可以对应有2 000-2 500 件陶器。由于出土陶片往往不是同一件器物上的,实际陶器数量可能更多。这样计算,北首岭遗址的陶器当有三四千件之多。由于北首岭仍有较大范围未发掘的遗址面积,所以上面的估算并不完全接近事实,只用于参考。

北首岭上、中、下三层文化堆积各有特点,以陶器区别最为显著。下层陶器器形种类较少,不少陶器陶坯较薄,纹饰比较简单,陶器呈色不纯,彩陶开始出现,但为数极少,仅在碗或钵的器口绘画一道红色彩带;中层陶器器形种类显著增多,制陶技术提高,以红陶为主,陶器呈色一致,火候较高,彩陶数量大增,纹饰有鱼纹、人面纹、波折纹、宽带纹和几何纹等;上层许多陶器陶坯较厚、器形较大,仍以红陶为主,彩陶的数量减少,但仍有一定数量,花纹中有较多的宽带纹,也出现了为数很少的树叶纹和钩叶纹。

北首岭三层文化遗存是连续发展和一脉相承的,中期遗存是直接承袭了早期遗存发展而来的,持续了近1 000 年的时间,是北首岭的主要遗存,90%的房屋基址和墓葬都属于这一时期。北首岭的彩陶主要也体现在中期,也就是属于典型的半坡类型彩陶。目前,学术界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北首岭中层的文化面貌,包括陶窑的形状特征,陶器的器形、纹饰和彩绘的风格、部位、内容与半坡下层、姜寨第一期文化遗存基本相同或相似,属于仰韶文化的半坡类型。其早期遗存不仅包含老官台文化遗存,而且还包含与仰韶文化较为接近的一类遗存,属于前仰韶文化的范畴。北首岭晚期遗存的文化面貌与半坡遗址上层比较接近,属于仰韶文化的庙底沟类型。

对北首岭出土的彩陶产品和彩陶片没有专门的数量统计数据,严文明认为,半坡期的彩陶在整个陶器中的比例约为2%~3%,到了庙底沟时期彩陶通常占陶器总数的10%~15%。张鹏程在《仰韶时代彩陶的量化研究》指出龙岗寺半坡文化期彩陶占陶器总数的不分期统计数据为5.9%。依据发掘报告的介绍,北首岭出土较为完整的彩陶器有35 件,另有彩陶片47 件,粗略地估计,北首岭彩陶器占比为2%左右,比半坡期彩陶的平均值要少。

2 北首岭彩陶的制作工艺

北首岭出土陶器的材料是以细泥红陶和粗砂红陶为主,居址中各种陶质的比例情况是:细泥红陶占57.5%、粗砂红陶占32.8%、粗砂红褐陶占3.7%、细泥灰陶3.5%、细泥黑陶占1%、粗砂灰陶占0.9%、细砂红陶占0.6%。彩陶出现的先决条件是陶质细腻,只有在细泥陶上才能显出颜料的色彩感,北首岭的彩陶都是细泥红陶。

根据对仰韶时期陶质成分的分析,当时制作陶器的陶土一般都经过选择,在选定陶土以后还进行淘洗加工,除去陶土中的杂质。“仰韶文化遗址出土陶片标本的化学成分与当地易见的可塑性很低的原生黄土不同,而与沉积土、红土等相近。由此可知,仰韶先民用以烧制陶器的黏土原料是经过选择的自然淘洗沉积土”。在北首岭乃至仰韶文化众多遗址中目前还没有发现淘洗池一类的设施,但北首岭遗址中细泥陶大量出现,说明当时对陶土的淘洗加工已经有了丰富的经验。

北首岭陶器的成形方法以手制为主,可观察到的主要是泥条盘筑法,还有一些使用模制。泥条盘筑法是仰韶时期典型而成熟的手制成型方法,它是将加工好的陶土搓成长泥条,从器物底部开始连续向上盘筑成器壁直至口沿,成形后再把里外抹平。北首岭的个别器物用两种制法做成,如有的陶瓶上半部用泥条盘筑法制作,下半部则用模制,最后再黏接起来。经观察,北首岭有少数器物的局部经过慢轮整修,如罐、钵等的上半部,经过慢轮整修的陶器规整度是手工做不到的。北首岭遗址中未发现当时的慢轮工具,而在同期的半坡遗址,张忠培认为已经出现了陶轮。

制作彩陶的颜料在北首岭的居址和墓葬中均有发现,颜料有红、黄、紫三色,以红色最多。红颜料有的颜色较深,有的颜色略浅,有的研磨成粉末,有的将粉末团成小块或做成锭条。北首岭遗址的红颜料经鉴定均为三氧化二铁和石英的混合物,是天然赤铁矿矿物颜料。经观察,北首岭的红颜料锭质地细腻,推测曾用淘洗法除去粗颗粒。李文杰先生做过实验,用赤铁矿粉末制成红颜料锭,彩绘时用它再加水研磨成颜料浆相当方便。此外,墓葬中发现极少量黄色颜料碎末,居址中有紫色颜料的锭条。经实验,墓葬所出之红颜料烧出来呈红色,地层出土的紫颜料烧出来是黑色。

在北首岭居址中发现用于研磨颜料的工具研磨盘和研磨棒,用于制作陶器的工具陶内模,占生产工具总数的3%。研磨盘和研磨棒是配合使用的,这两种器物都是石制,器表大多留有红或红褐色颜料,是制作彩陶时研磨颜料留下的。在姜寨遗址第二期出土成套的绘画工具中有石砚(含石盖)、石研棒、陶水杯和红颜料。李文杰先生认为,这套绘画工具表明加工颜料最后一道工序是加水研磨成颜料浆,他用石研磨器进行过实验,得知颜料磨得越细越有附着力。颜料浆应当保持适当浓度,太稠笔拉不开,太稀颜色还会往下流。在北首岭墓葬出土的一件早期陶钵77M3:(6),口部宽、带红彩,下端颜色起伏呈曲线状,有十分清晰的抹画痕迹,其原因应是颜料太稀,出现下流现象。

北首岭彩陶器一般是直接在器坯上绘画纹样,少数彩陶是在器坯上先涂一层红彩、白彩或灰白色彩为底,然后再画花纹。北首岭墓葬中出土的一件研磨盘M162:5,是用大理岩磨制而成的,略呈梯形,正面有两个凹窝,作调色用,可分别调两种颜色,这种研磨盘正好为先打彩色画底,再画彩色花纹的陶器所用。在北首岭陶钵78M10:(4)的口部有一道红带,红带中有一小段明显地可以看出是黑彩,这是在器物烧制过程中形成的,与颜料颜色无关。北首岭彩陶都是先彩绘后烧制的,彩绘不易脱落,只有一件早期陶碗的内壁有对合的几组弧线形黑色彩绘,是陶器烧好后再绘彩的,这当是彩绘陶的范畴了。

至于绘画的工具,应该是用类似毛笔一类的工具。使用毛笔绘画,虽然没有实物证明,但是通过对仰韶文化彩陶花纹的细微现象和流畅笔法观察分析,可以推想当时已经使用毛笔了。半坡发掘报告推测当时毛笔是“用鸟兽羽毛或者用植物纤维做的,总之是用柔软的适用于来画各种粗细、形状不同的花纹。”

北首岭的彩陶经画笔绘彩之后,一般还要经过打磨磨光,这道工序将彩料压实,成为坯壁的一个组成部分,彩料不易脱落,同时使器物质地致密,表面产生光泽,彩绘纹饰也显得光洁美观。磨光通常是器物表面整体磨光,不仅用于彩陶,在北首岭出土有大量细泥红陶的素面磨光器物,这是一种普遍的陶器装饰方法。

北首岭遗址共发现烧制陶器的陶窑4 座,从保存较好的陶窑Y3 情况看,当时的陶窑为横穴窑,全长2.6米,宽1.4 米,由火口、火膛、火道和窑室四部分组成。窑室作圆形,窑室底部是一个直径约1 米的土台,四周挖有一条环带形火道。窑室容量较小,每次只能烧制较大的器物一二件,小器物四至八件。当时的陶器是在陶窑的氧化气氛中烧成的,所以总体上陶器呈红色,这和其他同期遗址的陶窑特点相同。彩绘的陶坯在陶窑中焙烧成陶器之后,彩料仍然保持颜色,不脱落。彩陶烧成温度越高,彩料越不容易脱落,许多彩陶质地坚硬,即使刷洗彩料都不会脱落。

安志敏先生说过:“彩陶的基本特点是陶质细腻,陶坯磨光着彩,在摄氏一千度左右的窑里烧成,表面有光泽而彩色不脱落。”这句话既说了彩陶的基本特点,也说出了彩陶制作工艺的要点。从北首岭遗址的出土情况看,当时人们已经熟练掌握了彩陶的制作工艺。

3 北首岭彩陶纹饰

北首岭彩陶包括黑、红、紫、白、灰白五色,以黑彩最多,红彩只有少量,其余各色只有极少数。施彩的陶器多为盆、钵、碗、尖底器、盂、壶等,少数罐、瓶、器盖也有施彩的。施彩的位置:钵、碗、器盖多施于口沿;盆多施于唇沿和腹上部,个别施于内壁;盂、瓶、壶、罐多施于腹上部或肩部;尖底器施彩多在腹部。

彩陶纹样较为丰富,可分写实与图案两大类,计有人面纹、鱼纹、鸟纹、波折纹、锯齿纹、三角纹、平行条纹、宽带纹、网状纹、对称的等腰三角或直角三角纹、圆圈方格纹、圆点纹、钩叶纹、弧状纹等。数量较多的有鱼纹、波折纹、宽带纹,鱼纹被认为是半坡类型彩陶的主要母题,也是北首岭彩陶纹饰的母题。作为庙底沟类型最为突出的是鸟纹,在北首岭仅有一个残片,也仅剩鸟喙。

北首岭彩陶纹饰不是随意发挥的,而是有规范可循的。同时期半坡遗址的彩陶纹饰,鱼纹多饰在卷唇折腹圜底盆的肩上,人面形花纹多饰在卷唇浅腹盆的内壁。半坡彩陶花纹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不管竖行的或横列的,均组成一条带形环绕器壁。半坡有彩绘纹饰的陶器只有盆、钵、壶、罐等数种,着彩部位都在折腹或在腹最大径以上的鼓肩或鼓腹部分,这些部位都较狭窄,最适合带形花纹。姜寨发掘者也认为姜寨每种器物上着彩部位有一定规律和格式。

张朋川先生认为从彩陶花纹的发展和演变看,“史前彩陶的纹饰不是陶工任意选择和创作的,彩陶上主要花纹的母题多含有一定意义。而在一个时期,同一文化类型的彩陶有着共同遵循的规范、格式,彩陶上的花纹往往是区别不同类型文化的标志。”

宽带纹在北首岭早、中、晚三期都存在,分为红彩和黑彩,红色宽带纹较早,黑色宽带纹较晚。在宝鸡关桃园遗址,与北首岭早期时代相当的第二期文化遗存中,不少器物口沿外常见暗红色带是一种常见的装饰。有学者认为,口沿外的暗红色带与扣烧的工艺有关,这可以看作是宽带红彩纹饰的起源。

北首岭的彩纹中发现一个圆圈方格纹的残片,花纹由几个相连的椭圆形圆圈构成,圆圈内饰有半月形彩纹,各圆圈之间留出的空间呈四边向内弯曲的方格形。这种以彩绘的颜色作衬底,以无色的地子为图案的表现方法被称为地纹图案,可见北首岭史前彩陶纹饰的表现手法是多样的。

鱼纹是北首岭彩陶纹饰的主要母题,不但有造型写实的各种鱼纹,人面和鱼结合颇为神秘的人面鱼纹,还有表现捕鱼的纹饰值得关注。北首岭M52 出土的《鸟衔鱼纹壶》,在陶壶的腹部用简洁的粗线条勾画了一只体形不大的水鸟,叼住了一条鳞鳍齐备的大鱼尾巴,大鱼负痛回首挣扎,水鸟紧衔不放,画面紧张而生动。另一件M98 出土的《网纹船形壶》,在船形陶壶两侧的腹部,各用黑彩绘出鱼网纹,鱼网纹的左右两侧边缘用重墨各勾出6 个三角形,当是网坠,渔网纹的出现应该也是表现捕鱼的。两件绘画作品一个直白、一个含蓄,都表达了捕鱼的含义,为全面解读鱼纹提供了珍贵资料。

刻划符号在我国史前遗址多有发现,陕西境内的半坡、姜寨遗址发现较多外,出土较多的还有山东龙山文化城子崖遗址和青海柳湾遗址马厂文化。有人认为它是我国古文字的起源,也有人认为它是族徽或是陶工的记号。北首岭也有这样的彩绘符号,在77M17发现的一件尖底器上,有黑彩写画的4 种符号组合在一起等(见图1),此器置于失去头颅骨架的头部位置,显然有比较复杂的含义。居址中出土的一件折腹小平底罐,腹上部绘有四个间距相等的侧置的“E”字形黑彩。这些彩绘符号显然不仅仅是一种记号,表意功能更多一些,把它们看作是文字的雏形更接近事实。

4 彩陶制作者

北首岭彩陶制作者掌握着成熟的彩陶制作工艺,能够按照一定规范绘制彩陶纹饰,他们的身份有必要做以探讨。

北首岭的房屋围绕中心广场分布,明显分成两大组,位于遗址的东西两侧各有一座大房子,这里的两座大房子一般认为是代表两个氏族。北首岭遗址没有发现公共窑址,发现的4 座陶窑分别位于遗址东西两侧的居住区附近。位于西侧的两个陶窑一个属于早期,一个属于中期。东侧的两个陶窑一个属于中期,另一个位于中期的墓葬区,陶窑早于墓葬,应当属于早期。这就说明,在北首岭早期和中期同时存在着东、西两个陶窑。北首岭东边紧邻金陵河,高出河床30 米,东边布置陶窑,燃料问题就不易解决,进行这样的布局可能和陶窑分别属于两个氏族有关。

在姜寨遗址发现有专门的制陶作坊,宝鸡福临堡遗址也在陶窑区附近发现了三间与制陶有关的附属建筑。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房子面积小,房内没有灶坑、火塘一类遗迹,不适合居住。在北首岭没有发现这种房子,但在房屋遗址中发现了颜料痕迹的研磨棒和颜料,制陶过程中部分工序应该是在房屋内进行的。陶窑和房子分属于两个氏族,说明两个氏族各自拥有自己的制陶设施。北首岭的陶器生产应当是分氏族进行的,陶器生产者包括彩陶制作者应属于各自的氏族。

姜寨发掘报告依据遗址的房屋面积和数量,推测姜寨每个氏族拥有的人口为90-110 人。北首岭的文化特征和生产力水平与姜寨接近,姜寨的推测也适用于北首岭。90-110 人的氏族共同使用一个陶窑,陶窑的规模又不大,参与陶器生产的人不会很多。同时,陶器作为日常生活用具需求量很大,陶器生产是经常性的,也是对生产技艺要求很高的工作,很可能出现陶器生产由固定的几个人承担的情况。彩陶更是如此,由于彩陶在陶器中的占比很低,彩陶工艺难度高于普通陶器,彩陶制作者可能只是陶器生产者中的部分人员。

在北首岭墓葬中,随葬有颜料、石磨盘等彩陶制作工具的墓葬有7 座,墓葬8 个人中有男有女,女性年龄处在30-36 岁,男性年龄处在30-50 岁,说明当时彩陶生产不存在性别方面的分工。根据墓葬的情况,北首岭的先民多死于壮年时期。那些彩绘作者无论男、女都是年龄较长者,应该是经验丰富、技艺娴熟的人才能承担彩绘的工作,他们的随葬品数量明显超过大多数墓葬。可以想象,彩陶制作者作为具有专门生产技能的人受到族人的尊敬。

虽然北首岭遗址发掘资料有限,但仍对认识仰韶时期的彩陶生产提供了很多有用的信息。随着相关考古的开展,必将发掘出更多的材料对目前的结论进行论证和充实。

猜你喜欢

半坡彩陶彩绘
回顾与反思:界首彩陶的历史源流与传承现状
银河春韵
夜读春秋
彩绘“未来之星”
白鹿原民俗村
滇西半坡杂岩体斜长岩特征及其U-Pb年代学
你说你要去远方
甘肃彩陶真伪辨
彩绘玻璃
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