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古籍中疫病咽喉症状用药规律探析
2023-10-10吴婷婷张怀琼
吴婷婷,张怀琼,2
1. 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上海 201203)
2. 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中医药疫病研究中心(上海 201318)
《温热经纬》中记载:“咽喉者,水谷之道路,呼吸之出入”[1]。咽喉症状是呼吸道疾病的常见症状,在疫病中也颇为常见,奥密克戎引发的新冠感染症状之一即为明显的咽喉疼痛[2]。中医药在疫病诊治上有着独特优势,中医药古籍中亦不乏相关记载,历代医家的诸多治疫防疫思想与临床诊疗经验至今仍指导着中医疫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目前已有不少基于中医药古籍对疫病咽喉症状的研究,如总结描述清代新安郑氏喉科治疗白喉的治疗原则和方法,从学术角度探讨《走马喉疳论》中喉科急症的治疗特色,对烂喉丹痧病名溯源并对清代以前的相关中医著作进行梳理,基于明清古籍对肺系疫病中包含咽喉症状在内的症状体征、处方用药进行整体相关性分析等[3-6]。以上研究或以定性研究的方式对古籍中记录的内容进行梳理总结,或以量化分析的方式挖掘肺系疫病的整体症药规律,但目前尚缺乏对疫病咽喉症状的细化、量化分析。
本研究基于45 部中医药古籍,整理其中疫病咽喉症状相关内容,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从疫病咽喉症状分布特点、用药配伍规律、特定咽喉症状用药偏好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中医疫病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为相关分子机制研究的药物筛选缩小范围。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采集
中医疫病学的发展可溯源至战国时期,经历了萌芽、成长、形成与发展四个阶段,至明清时期终于形成了较完整的包括疫病学在内的温病学学术体系[7]。在中医疫病学形成发展过程中,历代医家对疾病的认识逐步深化,诊疗经验不断丰富,形成了各阶段的代表性疫病学著作。本研究依据《中医疫病学》[7]、《温病学说之研究》[8]等教材内容,纳入清代及其前期的各阶段代表性名著名篇作为采集书目,此外,结合公开发表的疫病相关学术论文和专家研讨意见,将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藏资源中记载疫病相关内容的著作和医案也一并纳入采集范围。
整理上述古籍文本中涉及疫病咽喉症状的内容,采用一人录入、一人审核的方式进行摘录。将原文中包含症状体征、治则治法、处方用药等理法方药内容的条文作为数据来源,若同一段内容中的症状对应不同方药,则作为不同条文分别录入;若内容中未记录详细明确的症状体征及对应的用药明细,则予以剔除;针对同一患者的初复诊,咽喉症状有所变化的复诊作为不同条文录入,咽喉症状无变化的复诊条文则予以剔除。经整理,共摘录符合要求的原文数据518 条,涉及中医药古籍45 部,以清代医籍居多,见表1。
表1 数据采集书目Table 1. Bibliography of data collection
1.2 数据整理
从原文中摘录的内容为非结构化文本,且中医药古籍中的语言系统极其复杂,存在不少同词异义、异词同义、词义模糊的情况,为便于进一步挖掘分析,对非结构化文本进行结构化、标准化预处理。
采用一人提取、一人审核的方式,从采集的原文内容中提取不同语义的关键词,录入EXCEL表格,类别包括疾病、症状体征、方剂、处方明细。参考《中医临床基本症状信息分类与代码》[9]、《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10]、《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1]等权威标准,结合专家意见,对提取的结构化数据进行规范统一,如“烦渴”规范为“心烦、口渴”,“炙草”规范为“炙甘草”。古籍记录写法多样,药物的写法常有缩写或药物名称笼统概括等多种形式,如采集数据中有“白芍”“赤芍”“芍药”等多种写法,不确定“芍药”为“白芍”或“赤芍”时按照原文摘录,但在数据分析时将“芍药”等非国家药典规范名词的中药名词予以剔除。经整理,最终形成包含518 条标准化、结构化数据的疫病咽喉症状数据表,见表2。
表2 疫病咽喉症状数据表内容示例Table 2. Example of the data table on throat symptoms of epidemic diseases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1.0 软件进行频次统计,展示纳入数据中症状及用药的整体分布情况。采用SPSS Modeler 14 软件的Apriori 算法对高频症状体征和高频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探讨疫病咽喉症状的分布特点,以及古代医家治疗伴有咽喉症状的疫病时常用的药物配伍。采用二项Logistic 回归,分析疫病中治疗咽喉症状使用概率较大的中药,探究古代医家对疫病中特定咽喉症状的用药偏好。
2 结果
2.1 症状及用药整体分布情况
本研究纳入症状共353 种,其中频次≥5 的症状有114 种,以咽喉痛、发热、咽喉肿、口渴等居多。涉及咽喉症状主要有咽喉痛、咽喉肿、咽红、咽干、声音嘶哑、失音、咽喉梗阻、咽喉不利、咽喉白腐、咽喉溃烂、喉中痰鸣。纳入中药共341 种,其中频次≥5 的中药有160 种,以甘草、桔梗、连翘、黄芩等居多。频次≥40 的症状和频次≥70 的中药分别如表3、表4 所示。
表3 部分高频症状Table 3. Partial high frequency symptoms
表4 部分高频中药Table 4. Partial high frequenc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2 疫病中咽喉症状分布特点
将最低支持度设置为10%、最小置信度设置为30%,基于频次≥5 的114 种高频症状,分析疫病中咽喉相关常见组合症状(表5)。咽喉痛、咽喉肿在疫病咽喉症状中最为多见,咽喉痛、咽喉肿和发热常共同出现于同一疫病病例。此外,烦躁、口干、口渴、腹泻、咳嗽等也是常与咽喉痛共同出现的症状;与咽喉痛相关的舌脉象以燥苔、数脉居多。咽喉肿常伴有咽红症状;咽干常伴有口干、发热、燥苔等症状;声音嘶哑常与咳嗽、腹泻等症状相伴出现。
表5 疫病中咽喉相关的常见组合症状Table 5. Common combined symptoms of pharynx and throat in epidemic diseases
2.3 疫病咽喉症状的用药配伍规律
将最低支持度设置为15%、最小置信度设置为50%,对频次≥5 的160 种高频中药配伍规律进行分析,见表6。尽管采集的数据来源于不同朝代与不同医家,药对组合却始终在十余种常用药物中互相匹配。古代医家在治疗伴有咽喉症状的疫病时,用药具有较强的配伍规律,往往从黄连、黄芩、牛蒡子、连翘、金银花、玄参、薄荷、桔梗、僵蚕、蝉蜕等药物中选择两到四种配伍使用。
表6 部分常用药物配伍Table 6. Common compatibil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4 疫病中特定咽喉症状的用药偏好
将各咽喉症状作为因变量、高频中药作为自变量,探析针对不同咽喉症状使用概率较大的中药。以“咽红”症状为例,古代医家使用较多的中药有金银花、荆芥、制半夏,其中制半夏的使用概率最高,其次为金银花、荆芥,见表7。
表7 “咽红”症状的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例Table 7. Example of the results of binomial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symptom of "pharynx red"
对采集的咽喉症状逐个分析,在纳入的研究数据中,针对不同的疫病咽喉症状,古代医家有着不同的用药偏好,见表8。
表8 疫病中特定咽喉症状的用药偏好Table 8. Medication preference of specific throat symptoms in epidemic diseases
3 讨论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宋代至清末民初45 部中医药古籍,研究内容为疫病咽喉症状相关的518条标准化、结构化数据,涉及温疫、暑疫、瘟疫、疟疾、痢疾、斑、痘疹、麻疹等多种疫病,包含的咽喉症状有咽喉痛、咽喉肿、咽红、咽干、声音嘶哑、失音、咽喉梗阻、咽喉不利、咽喉白腐、咽喉溃烂、喉中痰鸣。
症状是疾病最直观的表现,为疾病诊断提供依据,进而影响立法选方。在疫病中,咽喉症状往往不是单独出现,而是伴随其他症状,症状体征之间的相关性为基于整体观思辨疫病咽喉症状诊治提供一定的借鉴。
挖掘药物配伍规律是传承古代医家临床经验的重要部分,历代医家在临床实践中往往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施治过程体现了具有个人特色且经典有效的配伍法则,在治疗伴有咽喉症状的疫病时,用药配伍具有较强的规律性,药物之间相辅相成。此外,古代医家针对不同的咽喉症状有着不同的用药偏好,通过探索与特定症状关系密切的中药,为疫病中不同咽喉症状的施治提供参考,也为阐释相关机制的可研究药物缩小了筛选范围。
由于数据量的限制,本研究仅对内服汤剂进行分析。在古代医籍中,尚有不少外治法,如《麻科活人全书》[12]中记载有十宣散、二圣散、玉锁匙、化毒丹等吹药方治疗咽喉痛,《伤暑论》[13]中记载有锡类散吹药方治疗咽喉溃烂,《松峰说疫》[14]中记载有纳鼻法治疗咽喉肿痛等。这些古人留下的宝贵用药经验,尚待进一步挖掘。
疫病是中医药优势病种之一,通过整理中医药古籍中的疫病相关内容,从众多零散知识中挖掘隐藏的用药规律,可为中医药疫病诊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为治疫药物的有效成分筛选提供基于古人智慧经验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