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2023-10-10贾步云

生产力研究 2023年9期
关键词:数字化数字经济

贾步云,王 中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山西 太原 030032)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网络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不断重塑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更加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随着数字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数字经济时代已悄然而至。数字经济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1]。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这为我国数字经济向纵深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

一、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及特点分析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国家大数据、网络强国等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着力提升数字技术创新能力,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兴技术与实体经济进一步融合[3]。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快速增长,总体规模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了全方位、系统性的深刻影响,日益成为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一)数字经济发展实现量质跃升

随着国家对发展数字经济的持续投入和支持,数字经济的总体实力日益壮大,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一是数字经济规模持续壮大。我国紧紧抓住全球数字化发展与数字化转型的重大历史机遇,结合国内发展需要,加快推动数字经济纵深发展,总体规模连年跃升。2022 年,我国数字经济总体规模达到50.2 万亿元,同比增长10.3%,占GDP 比重提升至41.5%,质量效益明显提升(见图1),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二是数字经济结构稳定运行。数字产业化向强基础、重创新、筑优势方向逐步转变。2022 年,我国数字产业化规模达到9.2 万亿元,占数字经济比重为18.3%。同时,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更加突出赋能作用,产业数字化对数字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作用更加凸显。2022 年,产业数字化规模为41 万亿元,占数字经济比重为81.7%。三是信息基础设施全球领先。2022 年底,我国光纤网络总里程达到6 000 万公里,位居世界首位;加快对第五代移动通信(5G)技术规模化部署和推广应用;宽带用户普及率进一步提高,IPv6 活跃用户数从2019 年底的2.7 亿增长到2022 年底的7 亿,千兆用户突破9 000 万户[4]。

图1 2017—2022 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万亿元)

(二)数字产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近年来,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已逐步形成自主可控的产业生态。一是数字产业创新活力不断提升。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为32.5万件,同比增长17.9%,产业创新能力取得突破性进展,特别是在物联网、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关键数字技术领域的发明专利授权量居于世界首位。二是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持续加大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经济新兴领域的研发投入,关键产品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一批自主研发的底层软硬件平台和开源社区正在加速形成。量子通信、碳基集成电路、DNA 存储、类脑计算芯片、量子计算原型机、神经芯片等基础前沿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三是数字产业稳步健康发展。2022 年,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超3.5 万家,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108 126 亿元,同比增长11.2%;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2 万亿元,大数据产业规模达1.57 万亿元,成为全球增速最快的云计算市场之一(见图2)。

图2 2017—2022 年软件业务收入增长情况

(三)产业数字化转型提档加速

我国深入推进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全力推动传统产业全链条转型升级。2022 年,我国工业、服务业、农业数字经济渗透率分别达到24.0%、44.7%、10.5%。一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深化。企业数字技术应用水平快速提升,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不断深入。2022 年,我国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为58.6%,比2012 年提升34 个百分点;已建设超过4 000 个“5G+工业互联网”项目,一大批新模式、新场景、新业态正在加速形成。二是服务业数字化水平显著提高。移动支付和电子商务规模居于世界前列。2022 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43.83 万亿元,较2012 年的8 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22.3%;网络零售市场规模连续十年居于世界首位,2022 年已达到13.8 万亿元,较2012 年的1.31 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29.9%。三是农业数字化转型稳步推进。加快可变量施肥、自动化温室、农产品溯源等智慧农业新模式的推广和应用。2022 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3%,农业生产效率提高了20%以上(见图3)。

图3 2017—2022 年我国数字经济行业渗透率

(四)公共服务数字化深入推进

我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行数字政府建设,数字惠民水平和数字治理能力不断提升。一是“互联网+政务服务”成效明显。办税缴费事项“非接触式”办理普及率已达到96.68%,电子发票服务平台用户数量突破一千万,“跨省通办”“一网通办”等新兴治理模式得到广泛推广及应用,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基本建成,企业、群众办事更加高效便捷。二是数字惠民水平不断提升。目前,全国已有6.19 亿人使用电子社保卡,有1.64 亿人使用住房公积金小程序进行缴存。全国中小学已全部接入互联网络,1 700 多家互联网医院已通过行政审批。三是数字城乡建设纵深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加速推进,智慧小区、智慧交通、智慧应急管理等建设深入开展,数字水网、智慧水利工程有序推进,城市信息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数字乡村建设全面开展,益农信息设施运营建设数量达46.7 万个,向9.8 亿人次提供服务,乡村信息服务体系逐步完善(见图4)。

图4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指数及排名变化情况

图5 2013—2021 年全国东部、中部、西部数字经济发展指数

二、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挑战

近些年,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成效显著,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但同世界数字经济大国、数字经济强国相比,我国数字经济仍然存在一些诸如关键技术创新不足、数据开发利用不深等困难和问题,亟待进一步完善。

(一)关键技术领域创新能力不足

数字经济的核心是创新,未来支撑数字经济的颠覆性变革是硬科技。目前,我国数字技术应用较为广泛,但在生产效率、创新能力、高端供给等方面依然存在较大差距,数字产业链供应链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关键数字核心技术基础较薄弱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掣肘。我国高端芯片、工业控制软件、核心元器件、基本算法等与数字产业相关的关键技术领域被国外厂商垄断,控制系统、平台数据采集开发工具等领域的专利多为外围应用类,缺少核心专利,核心关键技术对外依存度高,导致我国企业更多注重商业模式创新,产品与服务创新能力较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数字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和推广。在创新生态建设上,尚未形成开放包容的发展氛围,科研投入方式以及考核方式仍需优化,数字化应用型人才较为稀缺,对数字化转型产生较大影响。

(二)数字经济区域间发展不平衡

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基础、网络基础设施和产业基础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数字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空间不平衡特征。目前,我国区域数字经济发展路径呈现同质化现象,区域间对关键资源的争夺加剧了数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2022 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DEDI)》显示,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异。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指数从2013 年的1 218.34 增长至2021 年的7 818.25,8 年间增长了5.42 倍;中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指数从2013 年的712.23 增长至2021 年的3 066.77,8 年间增长了3.31 倍;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指数从2013 年的755.04 增长至2021 年的2 855.36,8 年间增长了2.78 倍。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发展指数均值分别为3 729.08、1 598.77、1 565.28。

(三)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效率较低

当前,我国数据资源规模庞大,但价值潜力还没有充分释放,数据利用效率较低。从宏观角度看,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不同群体间广泛存在的数字鸿沟,限制了数据要素的积累水平,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也有待提升。从数据交易层面看,数据要素交易市场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化、资产化和商业化体系,难以建立标准统一的大数据市场。缺乏合理的数据资产有效定价、成本和收益估算机制以及相应的交易规范,交易过程容易出现市场失灵;缺乏全国统一的数据交易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导致数据标准化程度低、储存整合灵活性差、跨平台交易效率不高等。

(四)数字经济治理体系仍需完善

当前,我国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构建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针对互联网公司垄断的监管能力亟需加强。数字平台的快速发展逐步形成了“一家独大”“赢者通吃”的市场格局,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市场垄断、数据安全隐患等问题,难以沿用传统反垄断规则对其进行监管。另一方面,针对新兴技术的管控能力亟待提升。各类新兴数字技术发展迅猛,对泛在操作系统、云计算、时空人工智能等的应用规范尚处于探索阶段,各类威胁已逐渐从虚拟网络空间向现实物理世界蔓延扩散,经济社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与安全挑战。此外,其他诸如金融数字业务的无序扩张、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导致的伦理问题等,均已成为数字经济治理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五)数字经济实体经济融合不足

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但大多数企业数字化普及率、核心环节数控化率仍然偏低,数字技术助推作用并不显著。不管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企业产品制造全生命周期主要环节的数字技术利用率普遍低于50%,特别是中小企业,在生产方面数字技术利用率不到大型企业的一半。全产业链数字化生态体系尚未建立,大部分企业对数字技术的应用仅停留在初级层面,难以通过数字技术挖掘生产潜力,核心生产环节数字赋能较弱。

三、国外数字经济发展做法及经验借鉴

随着全球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字经济不仅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成为各国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要战略基础。当前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发展数字经济,纷纷出台数字经济相关政策,为推动数字经济转型发展、构筑数字经济新业态开辟了崭新道路,对我国做大做强数字经济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美国:聚焦数字核心技术创新发展

美国近些年一直保持其在数字经济上的优势,很大程度上领先于其他国家。一是抢占数字经济技术制高点。美国注重前沿性、前瞻性研究,积极推进芯片、人工智能、5G 通信及下一代通信、先进计算机等数字技术研发,先后发布了电子复兴计划和联合大学微电子计划、《美国机器智能国家战略》和《国家人工智能研究和发展战略计划》;稳步推进6G通信技术及卫星互联网——“星链”的研发,提出建立全国性量子互联网战略蓝图及“酋长岩”超算项目。美国长期以来把人工智能、先进制造、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等关键技术领域列为财政的优先支持事项,注重对科技研发和基础研究的投入。二是注重数字人才培养。美国依托高校进行数字人才培养,在大学广泛开设大数据技术、商业智能、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数据科学课程,比如哈佛大学的数字创新实验室和麻省理工的数字媒体实验室都设立数字创新平台以支持师生的多学科交叉研究。

(二)英国:强化数字经济的战略引领作用

英国聚焦数字经济发展,先后出台《数字英国》《英国数字战略》等一系列战略规划,积极调整和升级产业结构,打造世界领先的数字化强国。一是积极推进数字产业战略布局。2017 年英国发布《英国数字战略》,提出多项数字化转型战略,包括连接战略、数字技能与包容性战略、数字经济战略、网络空间战略、数字政府战略和数据经济战略,为数字化转型作出全面部署。2018 年,英国出台《产业战略:人工智能领域行动》《国家计量战略实施计划》等,强调支持人工智能创新以提升生产力,使英国成为全球创立数字化企业的优选之地。二是全面提升数字政府建设水平。英国政府注重发挥顶层战略引领作用,打造开放、创新的市场竞争环境。2017 年,英国政府推出了《政府转型战略(2017—2020 年)》,将英国政府官网作为集合中央、地方政府部门和第三方政府服务外包机构的线上政务起始端口,旨在打造统一的线上政务平台,促进政务数字化转型,提升政府治理能力。2019 年,英国发布新版《数字政务标准》,对服务标准进行优化升级,逐步将基于“平台”开发的数字化政府服务予以标准化和规范化。

(三)日本:推动数字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长期以来,日本凭借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全力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一是加强政策与制度供给。为支持鼓励企业对数字信息产业的投资,日本出台了一系列数字信息领域的减税政策,如特定信息通信设备即时折旧制度,将非上市股份转让利润的税率由26%降至20%,允许研究费用从纳税额中扣除等,极大地激励了企业实施数字信息化的动力。为实现数字经济促进经济社会结构改革的目标,日本分别实施了《规制缓和推进计划》《规制改革推进3 年计划》。一方面对阻碍电子商务发展的商法和专利法等50 部法规作出修改,放宽在通信领域、网上交易和网上金融服务的有关规制;另一方面加强对用户数字信息安全保护,有效促进经济社会数字化及数字经济的发展。二是积极推动“互联工业”战略的实施。2017 年,日本发布“互联工业”战略,积极推动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科技手段应用到生产制造领域。该战略通过全面强化“产、学、研”一体化,建立提供技术、人员、工具等产业链供给支撑,延长退休年龄,有效利用熟练人才,积极构建能让所有企业都受益的互联工业体系。

(四)欧盟:打造产业数字化转型共同体

欧盟坚持合作共赢原则,共同推动建立统一的数字市场,为成员国产业协同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一是依托工业数字化引领产业数字化发展。2016 年,欧盟委员会出台《产业数字化新规划》,计划在5G、云计算、物联网和网络安全等重点领域加快建立共同标准,以统筹欧盟各成员国的产业数字化转型。在工业数字化方面,制定和出台《欧洲工业数字化战略》,以打造开放协同的创新体系、培育创新型企业为路径,确保欧盟在产业数字化转型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二是建立数据保护制度,构建“数据保障”。2015 年欧盟实施《数字化单一市场战略》,用以消除成员国间的管制壁垒。2017 年欧盟发布《打造欧盟数据经济》,为非个人的机器生成数据的归属、交换和贸易制定规则,促进数据资源共享。2018 年欧盟出台《通用数据保护条例》,从“个人数据处理的基本原则、数据主体的权利、数据控制者和处理者的义务、个人数据跨境转移”等方面,建立起了完备的个人数据保护制度,成为全球个人数据保护立法的典范。

四、推动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数字经济事关国家发展大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5]。“十四五”时期是我国数字经济由全面扩展期迈向繁荣成熟期的关键时期,必须把质量摆在头等重要的位置,统筹处理好质量和速度的关系、国内和国际的关系,着力在深化应用、规范发展、普惠共享上下功夫,推动我国数字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抢占新一轮国际竞争的制高点。

(一)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构建自立自强创新体系

发展数字经济要坚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锚定全球数字技术基础前沿领域和关键核心技术,加快科研创新和技术攻关,坚决把发展数字经济自主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一是大力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要加强我国重大科技需求的集中攻关,对量子计算、未来网络等前沿技术进行提前布局,加快对关键基础软件、高端芯片、通用处理器等领域的研发突破,提升物联网、区块链、工业互联网等创新能力,着力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6]。二是加快构建自立自强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强数字产业联合体建设,鼓励平台企业及行业企业跨界经营和创新,积极促进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融合创新发展,着力推动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三是适度超前部署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新型基础设施的布局建设,持续推动5G 网络规模化应用,完善IPv6 运行性能,系统推进民用遥感卫星、高低协同卫星通信系统、北斗产业化重大工程的建设与应用。稳步推进“东数西算”工程和国家绿色智能与算力基础设施的统筹布局[7]。

(二)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培育,激活数据要素价值潜能

激活数据要素潜能,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是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一是强化高质量数据要素供给。规范数据采集,着重提升对数据的标注、清洗、脱密、聚合、分析等环节的数据资源处理能力。加快数据资源标准体系建设,推动数字化共性标准、关键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推广,打破技术和协议壁垒。二是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化流通。围绕数据要素的确权、定价、服务、交易等难点进行试点实验,探索建立数据资产登记制度和数据资产定价规则。培育发展数据交易平台,探索数据资产定价机制,逐步完善数据定价体系,探索协议转让、挂牌等数据交易模式。三是着力创新数据要素开发利用机制。根据用户实际应用需求,探索建立形式多样的数据开发机制,着力促进数字技术与应用场景的深度融合。加快推进公共数据的挖掘与开发利用,推动数据跨系统流通共享,进一步优化公共数据共享利用体系。

(三)加速创新弥合数字鸿沟,推动数字经济均衡发展

弥合数字鸿沟是支撑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缩小城乡和区域差距、促进群众就业增收、实现高品质生活的重要保障。要加速弥合数字鸿沟,促进不同产业、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不同群体、不同领域之间的数字化均衡发展。一是以硬件设施升级为重点弥合“接入鸿沟”。扩大数字基础设施覆盖范围,持续加大对落后地区固定宽带网络和移动通信基站建设投入。提高互联网接入质量和传输能力,鼓励宽带技术、5G 通信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为在线学习、视频会议、智能制造、远程医疗等领域提供关键的技术支撑。有序开放电信市场,鼓励电信企业面向社会困难群体提供定向流量优惠套餐,进一步降低中小企业互联网专线资费。二是以软件服务优化为抓手弥合“使用鸿沟”。要着力培育专业化的数字人才队伍,通过组织跨地区交流学习,吸收发达地区的先进数字技术应用经验,不断提升偏远地区的数字应用水平。要加快推动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鼓励政府和行业组织为企业建设智能工厂、打造智慧供应链提供专业技术指导。三是以数字素养培育为特色弥合“能力鸿沟”。明确职责分工和角色定位,推动形成以政府机构为规划领导者,教育机构为具体执行者,社会力量为辅助者的数字素养培育体系。面对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学历层次、不同工作岗位的群体,将数字素养培育融入学校教育及家庭教育中,全方位多角度打造数字素养培育模式。

(四)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一是全面深化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大力推行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服务,推动智慧工厂、智慧供应链、智能车间等智能制造的建设。深入推进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完善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引导传统服务业与电子商务的深度融合。加快数字农业及农业数字化生产与网络化运营的推广普及,聚力打造国家级的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二是持续推动数字产业化升级。集中优势力量做大做强5G、物联网、大数据等数字产业,深入挖掘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发展潜力;推动数字产业集中集聚发展,加速打造一批平台经济示范区;深入开展市场主体培育行动,聚力扶优做强数字经济龙头企业。三是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加快孵化器、众创空间、科技创新园区等发展,强化数字产业全链条服务体系整合,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对中小型企业的带动作用,增强创新链上游研发和下游应用推广的高效衔接和协调互动。

(五)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促进数字经济规范发展

健全和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战略目标的迫切要求。一是提升数字化治理水平。完善治理规则,加快数字经济相关法律政策和标准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公平竞争审查及监管制度、市场准入制度,聚力打造公平规范有序的数字市场竞争环境。创新治理手段,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治理效能。二是持续推动数字政府建设。推进数字化公共服务,促进数字化服务普惠应用,开放线上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等化,推动电子病历和检验报告跨医院、跨地区共享,促进远程诊疗、远程手术的广泛应用,推动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运行。根据企业及行业发展需求精准匹配公共服务资源,加速打造多层次创新服务场景[8]。三是依托数字孪生推动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探索数字孪生、城市信息模型等新技术运用,推进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数字转型与融合创新,进一步提升城市治理的智能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猜你喜欢

数字化数字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答数字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数字化制胜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