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在生态环境专业中的创新研究模式研讨
2023-10-10肖延量
肖延量
(黄冈师范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0)
思想政治教育在生态环境专业中的创新研究模式研讨
肖延量
(黄冈师范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0)
书名:生态环境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
作者:周天舒
ISBN:787576013443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12
定价:68 元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管理水准的持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在生态环境专业中的创新研究模式也得到了持续的完善。基于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由周天舒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21 年出版的《生态环境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一书是生态环境专业领域中重要的研究成果,该书使用专业理论联系实际案例的方式,对思想政治教育在生态环境专业中的创新研究模式进行系统的介绍,重点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在生态环境专业中的创新研究等内容,为思想政治教育在生态环境专业中的创新研究发展提供参考。
《生态环境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一书共分为上下2 个篇章,共有25个章节的内容,上个篇章重点介绍了生态环境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专业背景、教学理念以及培育目标等内容,从多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体制、保障价值等融入生态环境专业课程中的情况进行体系设计,结合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案例与生态环境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综合分析。下个篇章主要为课程分论内容,详细介绍了书中所涉及的不同专业课程的概况、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学内容的融合以及课程思政的创新做法等,书籍课程教学体系包括城市生态学、环境问题观察、污染生态与修复技术、环境毒理学实验设计、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水文学、环境监测等,对于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专业课程改革推广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促进以德树人理念的贯彻落实。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在生态环境专业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可为建立完善且科学的生态文化体系奠定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在不同专业中的应用主要是在上海等地区预先试点执行,并且是由教育部主推的,是社会进行课程育人的重要措施。但如何在生态环境专业课程中推行思想政治教育,依旧是该专业教师所面临的难点,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和落地。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这是党和国家对人才培育上的新要求。本书在课程思想政治理论总结的基础上,包含15 门领航课程、部分核心课程、特色课程,可为全国生态环境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从业者提供一定的教学参考和借鉴。该书重视每一个章节的内容,且各章节内容相互独立且自成体系,在理论建设的基础上能够结合实际情况,从不同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在生态环境专业中的创新研究模式进行教学和分析,可直接作为重点参考读本。
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大众道德品质的培育以及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用于生态环境专业学生,有利于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观念,引导学生提升个人环保素养。该书重点介绍了与生态环境保护有关的思想政治教育等问题,能够结合实际情况阐述环境问题与人类意识理念、自然环境以及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通过介绍生态环境保护专业中的课程专业知识,完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上的理念以及模式,对于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以及培育优秀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书则从当今社会的生态环境破坏情况以及生态环境问题着手分析,立足于生态环境专业的教学实践,激发学生投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推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征程。只有将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纳入专业知识教学中,形成一种新型的文明理念,才能够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持续性发展。由于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对此,要立足于实际情况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结合国内精神文明建设要求,构建全社会层面的环保理念。
在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在生态环境专业中的创新研究模式备受关注和重视,对此,要在教学模式创新与优化层面上进行更多探索,确保在符合质量的前提下为相关工作提供指导。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
1)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在生态环境专业中的教学内容
“课程思政”的关键在尊重课程大纲要求的前提下实现课程建设规律,有效重视课程建设管理,实现生态环境专业课程教学关键效果。在生态环境专业课程教学中,要结合实际情况拓展教育教学内容,采取切合实际的案例,深挖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德育因素,使得生态环境专业教学中的地域资源和社会发展结合,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在课程中的融入性。将国家已经出台的生态环境专业的法律法规融入于专业知识教学中,能够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如何进行生态修复,掌握生态修复的手段和措施,使得学生充分了解生态环境建设的政策实施方案,引导学生站在国家的角度思考如何应对生态环境问题,强化学生的家国情怀,为学生更好地服务奠定基础。我国的生态修复理论蕴含着马克思唯物主义的辩证法以及生态观,体现着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尤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就以我国黄河流域为例,要想治理好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必须要强化黄河治理与保护,重点要解决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防洪管理、水源环境等。对此,可将我国黄河流域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课题,课前提前布置好分组任务,让学生学会查阅对应的资料,并在课堂上结合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观,让学生深刻地了解到党和国家出台的政策的优越性,理解生态修复工程的价值意义,让学生理解到践行生态学理论的重要性。
2)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在生态环境专业中的教学模式
目前高校依旧是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与媒体教学模式结合的方式。为进一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重要知识,要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体验感,在有限的课堂中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专业知识教育内容的双向健全。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兴起,越来越多学生开始应用网络技术进行线上自主学习,主要源于该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对此,生态环境专业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可构建多元化的教育教学模式,推进线上和线下混合教学,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让学生在不同模式下的专业课程学习中能够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取得最好的思想政治教学效果。如在学习生物与环境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多媒体教学平台,以在线教学的方式播放纪录片以及短视频等,让学生的感官感受更加真实,生态价值观教育效果更好。同时,上课前,生态环境专业教师还可提前收集好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环境热点问题,如全球变暖的减排问题、生态环境法规颁布背景等,结合课前所播放的视频资料等,强化课程教学的互动性,引导学生树立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加深思想政治教育在生态环境专业教学中渗透。
3)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在生态环境专业中的思政内涵
生态环境专业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因此,实践教学属于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该环节较现场教学更加直观。在实践教学前,要做好学生分组,制定实习计划,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如在湿地生态系统对水体净化方面的应用实践教学中,要结合实际情况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湿地系统中的植物的作用,强化学生对此方面的认知兴趣,让学生了解到不同水质环境下植物的选种和配置情况,明确实践基地的物种多样性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和野外调查能力。另外,可以积极鼓励大学生参加一些生态环境类的创新创业大赛,充分调查自己身边环境中的问题,启发大学生对生态环境的认知和思考,引导大学生学会应用自己的专业课程知识提出合理的生物防治措施和环境问题解决思路,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养。
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是在不断变化的,而环境生态学的研究也是在不断拓展的。对此,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学会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以及保护自然,重视生态学的生态位原理、系统定位原理等,加强对生态环境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教学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学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主动思考。思想政治教育在生态环境专业中的渗透内容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并注重应用先进的、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使得学生具备较强的思想品德以及综合素质。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期间,要将课程上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环境保护知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更能够接受思想教育。而《生态环境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一书中所蕴含的绿色环保理念、环保意识对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有重要作用,对于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在生态环境专业中的创新理论体系、指导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肖延量(1985-),男。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