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电厂四角切圆燃烧器锅炉低负荷稳燃改造
2023-10-10张林周大慧英燏王勃雷雨
张林,周大慧,英燏,王勃,雷雨
(1.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铜陵 244002;2.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032)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工业蒸汽用户数量的增加,不少电厂越来越多地应用小型背压机组。这些机组设备相对落后,采用“以热定电”的运行方式,主要满足附近用户的蒸汽用量。由于用户的需求量不稳定,因此对小型锅炉的深度调峰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在热负荷不高的情况下,机组只能靠对空排汽的方式维持稳定运行,造成较大的资源浪费。
为维持蒸汽的供需平衡,提高机组运行的经济性,各电厂开始进行锅炉的灵活性改造。陈江涛等[1]在煤粉管道上增设浓淡分离器,配备燃烧器进行深度浓淡分离燃烧,利用动态分离器和落煤管改造实现超低负荷稳燃。王俊文等[2]用数值模拟分析卫燃带导热系数、面积、厚度与卫燃带表面温度的关系,通过优化卫燃带参数,解决了锅炉低负荷燃烧不稳定的问题。庄志宝等[3]基于进化算法,建立火电机组低负荷非线性动态模型,设计低负荷协调控制策略,提高机组参与深度调峰的能力。陈明等[4]针对百万机组低负荷调峰水冷壁壁温局部偏高、燃烧不稳定、主汽温度偏差较大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目前的灵活性改造方案或多或少地存在调峰深度不足、运行成本高、初投资高等缺点,如何释放原有设备的深度调峰潜力,成为不少电厂亟待解决的问题[5-6]。本文以安徽某电厂220 t/h 四角切圆燃烧器锅炉为研究对象,进行低负荷稳燃改造,以期为其他电厂锅炉的灵活性改造提供借鉴。
1 锅炉概况
某电厂的2 台220 t/h 锅炉是四川锅炉厂制造的型号为CG-220/9.81-M 的自然循环煤粉炉,具体备置为中速磨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直流式浓淡分离燃烧器,采用切向燃烧方式,固态排渣,平衡通风,全钢构架,半露天“P”形布置。锅炉前部为炉膛,四周布满膜式水冷壁。炉顶、水平烟道两侧及转向室设置顶棚和包墙管,尾部竖井烟道交错布置2 级省煤器和2级空气预热器。
炉内燃烧器假想切圆直径为ϕ560 mm,每角设置3 个一次风喷口、4 个二次风喷口、1 个燃尽风喷口(如图1 所示)。在燃烧器以上区域设置2 层分离燃尽风,以减少NOx 的生成。燃烧器燃尽风喷口倾角可在±10°范围内(垂直方向)调整,尾气气流上翘后,可通过调整燃烧中心调整过热的蒸汽温度。锅炉主要热力参数见表1。
表1 锅炉主要设计参数
图1 燃烧器喷口示意图 (单位:mm)
2 锅炉存在的问题及改造方案
2.1 锅炉存在的问题
目前,2 台机组锅炉低负荷稳燃能力较差,锅炉最低稳定运行负荷约130 t/h,在120 t/h 负荷运行时曾发生灭火。负荷偏低时火检闪动严重,无法继续降低负荷。炉膛水冷壁存在小面积结焦,同时炉膛出口的NOx浓度较高,最高时可达580 mg/m3。
2.2 改造目标
通过对锅炉燃烧器及二次风的设计改造,实现锅炉最低蒸发量在95 t/h 时稳定运行,维持蒸汽参数的稳定,缓解炉膛水冷壁的结焦,达到提高机组运行经济性与安全性、降低机组煤耗、减少污染物排放、提升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目的。
2.3 改造方案
本次燃烧器改造整体设计思路:在保持锅炉较高燃烧效率的情况下,提高锅炉的低负荷稳燃能力,防止水冷壁结渣,降低炉膛出口的NOx浓度。
(1)对原锅炉燃烧器进行改造,适当增大一次风喷口的面积,降低一次风射流速度,使着火提前[7]。
(2)中间3 层二次风喷口进行一定角度的偏置,形成“风包粉”的燃烧结构。
(3)燃烧器出口背火侧增加少量卫燃带,卫燃带呈棋盘型散状分布,确保卫燃带在不形成结焦的情况下改善燃烧系统着火稳燃条件,提高对煤质的适应性。
(4)下层微油燃烧器喷口增加稳燃齿,增加喷口气粉扰动,强化着火。
(5)改变风量分配条件,在燃尽风道中设置导流板,增加SOFA(分离燃尽风)风量,确保燃尽风在不同负荷段可以单层或2层组合运行,从而使锅炉在不同负荷下均保持高风速和适宜风量,降低锅炉运行中NOx的生成。
3 改造前后运行状况对比
3.1 炉膛火焰温度对比
增强锅炉低负荷稳燃技术主要有燃烧器改造、提高热一次风温、磨煤机动态分离改造、等离子油枪改造、富氧燃烧等,都是通过提高炉膛主燃烧区温度,达到稳定燃烧的目的[1]。此锅炉有A、B、C 3 台磨煤机,分别对应下、中、上3 层燃烧器,每两台磨煤机组合时锅炉内部运行工况均有一定差异。在相同运行工况下,对比120 t/h 时#1 炉改造前后炉膛火焰温度的变化,利用高温红外线测温仪,从3 层煤粉燃烧器4个角及燃尽风看火孔,分别测量炉膛燃烧火焰温度,锅炉改造前后炉膛火焰温度数据对比见表2。
表2 改造前后炉膛火焰温度对比数值表
120 t/h 为改造前锅炉所能达到的最低负荷。由于负荷较低,炉膛火焰温度为700~930 ℃,煤粉进入炉膛后在主燃烧区开始初步燃烧,到炉膛上部燃尽风区域燃烧更加剧烈,此处炉膛火焰温度高于主燃烧区。由表1可以看出,锅炉改造后,任意磨组合时的炉膛火焰温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A、B 磨组合时,#2 角上层测点火焰温度升高最大,达到54 ℃,炉膛整体火焰温度平均升高19.3 ℃。此次燃烧器改造对提高炉膛火焰温度有显著效果。
锅炉改造前后,不同磨之间组合运行时炉膛火焰温度分布均存在一定差异,A、B 磨组合时炉膛下层火焰温度较高,A、C 磨组合和B、C 磨组合时火焰中心上移,炉膛出口火焰温度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在锅炉运行负荷较低时宜采用A、B 磨组合,这是因为上层磨组合时,下层燃烧器周界风只有270 ℃左右,相对于上层主燃烧区是一股冷却风,对炉膛火焰有干扰作用,不利于燃烧的稳定性;并且上层磨组合时炉膛出口烟温较高,容易引起过热器、再热器超温。
3.2 炉膛负压波动对比
锅炉在低负荷运行时,随着炉膛温度的降低,火焰出现扰动,会引起炉膛负压波动,甚至偶尔变为正压,此时锅炉负压的小幅度波动都可能引发灭火,对机组稳定运行造成严重影响。因此,炉膛负压的变化是检测炉内燃烧状况的重要参数,通过观察炉膛负压变化就能及时反映运行的稳定性[8]。记录锅炉改造前后不同负荷下炉膛负压的变化情况,通过对比负压波动情况判断改造对锅炉稳燃的效果。负压随时间变化的波动如图2至图4所示。
图2 改造前120 t/h负荷炉膛负压变化情况
图3 改造后120 t/h负荷炉膛负压变化情况
图4 改造后95 t/h负荷炉膛负压变化情况
已知改造前120 t/h 为锅炉稳定燃烧的最低负荷,到120 t/h 时炉膛火焰出现闪动,个别喷口会有脱火现象。从图2 可以看出,此时炉膛负压波动幅度较大,最大差值可达59 Pa;改造后,相同负荷下的炉膛负压波动如图3 所示,相较于改造前,负压波动幅度明显减小,趋于相对稳定状态,炉膛火焰呈稳定切圆燃烧状;随着负荷进一步降低,负压波动逐渐增大,在降低到本次改造目标值95 t/h 时,负压波动愈发剧烈,最大差值可达57 Pa,但相较于改造前120 t/h 时的负压波动幅度略小且变化频率有所降低,炉内火焰偶尔闪动,无喷口脱火现象,在不投油时仍可以稳定燃烧。从炉膛负压波动可以看出,随着负荷的降低,锅炉的稳燃能力逐渐下降,火焰燃烧越来越不稳定。炉膛在改造前120 t/h 负荷、改造后120 t/h 负荷、改造后95 t/h 负荷这3 个工况下,负压平均值分别为34.98 Pa、35.78 Pa、38.42 Pa,均在锅炉正常运行的负压范围内,燃烧基本趋于稳定状态。
3.3 锅炉效率对比
对于整个供电流程而言,锅炉效率会随着运行负荷的改变而变化,随着负荷的降低,炉膛温度有所下降,锅炉排烟温度同步降低会减小排烟损失,但会使煤粉燃尽率降低,增大固体不完全燃烧损失[9]。测量锅炉在120 t/h 负荷下(A、B 磨组合)的空预器出口氧量、温度、脱硝入口NOx 含量,对入炉煤、灰、渣进行化验分析,计算锅炉效率,对比改造前后锅炉运行的经济性指标,相关数据见表3。
表3 改造前后锅炉经济性指标对比
由表3 可知,2 次测试期间入炉煤质接近,挥发成分、发热量等主要参数相差不大,对测试结果影响可忽略不计。锅炉改造后灰渣含碳量降低,这与炉膛火焰温度升高的测量结果相吻合,主燃烧区火焰温度上升及燃尽风量的增大,都有利于提高煤粉燃尽率。并且,随着燃尽风量的增大,主燃烧区煤粉处于缺氧燃烧状态,对炉内NOx 生成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炉膛出口的NOx 含量为395 mg/Nm3,较改造前降低137 mg/Nm3,减少了锅炉污染物排放,可降低SCR脱硝成本,大幅度提高锅炉的经济性。
根据计算可知,改造后锅炉的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和化学不完全燃烧损失降低,随着炉膛烟温的升高,虽然排烟热损失增大,锅炉效率较改造前有所降低,但是基本达到了本次改造的主要目的,提高了锅炉低负荷稳燃能力,最低运行负荷达到目标值95 t/h,炉膛出口NOx排放量明显降低。
4 结论
本次锅炉改造研究解决了低负荷稳燃的问题,得出的结论总结如下。
(1)主燃烧区水冷壁敷设一定量的卫燃带以及控制煤粉进入炉膛的燃烧距离,均对提高锅炉的低负荷稳燃能力有明显作用。
(2)锅炉运行负荷较低时宜采用下层相邻磨组合,炉膛着火相较于上层磨组合更加稳定,并且上层磨组合时炉膛出口烟温较高,易造成过热器、再热器超温。
(3)热风配比对锅炉运行至关重要,燃尽风量的增大能有效降低炉膛出口的NOx 含量,提高煤粉燃尽率,减少锅炉的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
(4)锅炉低负荷稳燃和降氮改造,会相对降低锅炉效率,增加煤耗;但从长期来看,避免了对空排汽造成的资源浪费及污染物排放导致的环境恶化,可提高锅炉运行的安全性,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