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溶剂法精制促进剂MBT的工艺及应用

2023-10-10张杨朱国旭张怀猛

橡胶科技 2023年9期
关键词:促进剂套用母液

张杨,张 颂,朱国旭,张怀猛

(山东尚舜化工有限公司,山东 菏泽 274300)

橡胶促进剂2-巯基苯并噻唑(促进剂MBT)是橡胶工业中重要的硫化促进剂,外观为淡黄色或灰白色粉末或颗粒,味苦无毒,密度(20 ℃)为1.42 g·cm-3,纯品熔点为180.2~181.7 ℃,工业品熔点为170.0~175.0 ℃,闪点为517 ℃,易溶于醋酸乙酯、丙酮,溶于乙醇、乙醚、二硫化碳、氯仿、苯等有机溶剂、液碱和碱性碳酸盐溶液,不溶于水、四氯化碳和汽油。促进剂MBT为通用型促进剂,广泛用于轮胎、内胎、胶带和胶鞋等工业橡胶制品中,在天然橡胶和一般合成橡胶中具有快速硫化促进作用,还具有一定的增塑和防老化作用。它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硫代氨基甲酸盐类、秋兰姆类、胍类以及其他碱性促进剂并用,是目前市场上需求量较大的一种硫化促进剂[1-2]。促进剂MBT也可以作为原料生产噻唑类、次磺酰胺类促进剂,如二硫化二苯并噻唑、N-环己基-2-苯并噻唑次磺酰胺(促进剂CBS)、N-叔丁基-2-苯并噻唑次磺酰胺、N,N′-二环己基-2-苯并噻唑次磺酰胺等。

目前我国生产促进剂MBT均采用以苯胺、二硫化碳和硫黄为原料的高压合成法,收率一般为80%~90%,因含有副产物(苯并噻唑、二苯硫脲、苯胺基苯并噻唑)和残余原料(苯胺和硫黄),后期需要精制。粗促进剂MBT(简称粗M)的精制方法有酸碱法、溶剂法及溶剂酸碱法等。酸碱法因技术条件要求低、操作方法易掌握、成本低廉、成品色泽均一的特点被广泛应用,其缺点是需要大量的氢氧化钠和硫酸,产生大量高盐、高化学需氧量(COD)的废水,废水的处理难度极大,不符合国家环保政策,且设备会受到严重腐蚀[3]。

采用溶剂法精制粗M不会产生废水,属于清洁生产工艺。溶剂法采用的溶剂主要有甲苯、二甲苯、苯胺和二硫化碳等。目前应用较多的是甲苯,但促进剂MBT及其副产物的结构与甲苯相近,在精制过程中不易与甲苯分离,精制得到的成品促进剂MBT(简称成品M)在生产次磺酰胺类促进剂时会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用于促进剂CBS的生产时,产品质量和收率下降,回收胺中有油状物,不仅增加了原料成本,还会造成后续废水的COD增大,难以生化处理[4-5]。

本工作以二丙酮醇为溶剂,采用溶剂法精制粗M,并研究成品M在促进剂CBS合成中的应用。

1 实验

1.1 主要原材料

粗M和次氯酸钠,山东尚舜化工有限公司产品;二丙酮醇(分析纯),上海麦克林生化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环己胺(分析纯),天津市永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产品;氢氧化钠(分析纯),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产品。

1.2 主要设备和仪器

四口烧瓶,四川蜀玻有限责任公司产品;JJ-1型电动搅拌器,常州金坛恒丰仪器制造有限公司产品;加热套,山东鄄城华鲁电热仪器有限公司产品;水浴锅,北京科伟永兴仪器有限公司产品;水循环式真空泵,郑州予华仪器制造有限公司产品;干燥箱,北京市永光明医疗仪器有限公司产品;温度计,河北省武强县红星仪表厂产品;量筒,四川蜀玻有限责任公司产品。

1.3 工艺步骤

(1)将一定量二丙酮醇和粗M置于四口烧瓶中,在搅拌条件下加热至粗M完全溶解后进行搅拌降温,再经抽滤、溶剂洗涤、干燥后得到成品M。

(2)将成品M、水和环己胺按比例依次投入到烧瓶中,在一定温度下搅拌,打浆成盐,然后滴加次氯酸钠进行氧化反应,使用混合指示剂(淀粉、碘化钾和硫酸铵)判断反应终点,经降温、抽滤、水洗、干燥后得到促进剂CBS。

2 结果与讨论

2.1 精制工艺对成品M性能的影响

2.1.1 溶剂用量

设置降温终点温度为55 ℃,降温速度为2.0℃·min-1,洗涤溶剂用量(以洗涤100 g粗M计,下同)为40 mL,母液套用两次,溶剂用量(二丙酮醇∶粗M质量比)对成品M性能的影响见表1。

表1 溶剂用量对成品M性能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随着溶剂二丙酮醇用量的增大,成品M的收率降低,颜色变浅,初熔点和纯度提高。这是因为随着二丙酮醇用量的增大,粗M中的各组分(促进剂MBT和杂质)溶解于二丙酮醇的量也会增大,产物损失增大,收率降低。综合考虑原料成本以及后续处理工艺的能耗,二丙酮醇∶粗M质量比以3∶1为最佳。

2.1.2 终点温度

设置二丙酮醇∶粗M质量比为3∶1,降温速度为2.0 ℃·min-1,洗涤溶剂用量为40 mL,母液套用两次,终点温度对成品M性能的影响见表2。

表2 终点温度对成品M性能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随着终点温度的降低,成品M的收率提高,颜色变深,初熔点和纯度降低。这是由于随着温度的降低,促进剂MBT结晶析出,但温度过低时,粗M中的杂质也会析出,从而影响成品M的质量。当终点温度为55 ℃时,成品M的收率达到88.6%,颜色较好,为浅黄色,初熔点达到170.5 ℃,纯度达到98.5%。因此最佳终点温度为55 ℃。

2.1.3 降温速度

设置二丙酮醇∶粗M质量比为3∶1,终点温度为55 ℃,洗涤溶剂用量为40 mL,母液套用两次,降温速度对成品M性能的影响见表3。

表3 降温速度对成品M性能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随着降温速度的加快,成品M的收率提高,产品颜色变深,初熔点和纯度降低。这是由于降温速度较快时促进剂MBT晶体颗粒急速析出,在沉降过程中会夹带溶液中悬浮的杂质晶体,使得过滤后得到的成品M收率虽有所提升,但纯度因外层包裹有杂质而下降。当降温速度为2.0 ℃·min-1时,成品M的收率达到88.5%,颜色较好,为浅黄色,初熔点达到170.4 ℃,纯度达到98.6%。因此最佳降温速度为2.0 ℃·min-1。

2.1.4 洗涤溶剂用量

降温后的混合物先采用抽滤法去除母液,再用洗涤溶剂进行洗涤,设置二丙酮醇∶粗M质量比为3∶1,终点温度为55 ℃,降温速度为2.0℃·min-1,母液套用两次,洗涤溶剂用量对成品M性能的影响见表4。

表4 洗涤溶剂用量对成品M性能的影响

从表4可以看出,随着洗涤溶剂用量的增大,成品M的收率降低,颜色变浅,初熔点和纯度提高。这是由于随着洗涤溶剂用量的增大,包裹在促进剂MBT外的部分杂质被溶解,成品M的纯度提高,但洗涤溶剂用量过大也会将部分促进剂MBT溶解,导致成品M的收率降低。当洗涤溶剂用量为40 mL时,成品M的收率达到88.6%,颜色较好,为浅黄色,初熔点达到170.6 ℃,纯度达到98.6%。因此,洗涤溶剂的最佳用量为40 mL。

2.1.5 母液套用次数

设置二丙酮醇∶粗M质量比为3∶1,终点温度为55 ℃,降温速度为2.0 ℃·min-1,洗涤溶剂用量为40 mL,母液套用次数对成品M性能的影响见表5。

表5 母液套用次数对成品M性能的影响

从表5可以看出:母液套用次数为1—4时,成品M的收率、颜色、初熔点和纯度基本无变化;第5次套用时,成品M的收率提高,颜色变深,初熔点和纯度下降。这是由于母液套用次数过多时,粗M中的杂质也多,导致母液过饱和,再进行萃取时,粗M中的杂质大部分无法被溶解并随着促进剂MBT一起析出,从而影响成品M的纯度。因此母液套用4次后需要进行蒸馏精制,去除杂质,再进行套用。

2.2 促进剂MBT在促进剂CBS合成中的应用

2.2.1 原料配比

采用溶剂法精制成品M和环己胺合成促进剂CBS,原料配比对促进剂CBS性能的影响见表6。

表6 原料配比对促进剂CBS性能的影响

从表6可以看出,随着环己胺∶促进剂MBT物质的量比的增大,促进剂CBS的收率先提高后下降,颜色越来越好,初熔点和纯度提高。这是因为随着环己胺用量的增大,环己胺会溶解一部分树脂等杂质,所以颜色较好,初熔点和纯度都有所提升,但环己胺也会溶解部分促进剂CBS,导致收率的下降。另外,与酸碱法精制成品M相比,采用溶剂法精制成品M合成促进剂CBS时环己胺∶促进剂MBT物质的量比较大,这是因为溶剂法精制成品M的纯度比酸碱法精制成品M稍低,需要较多的环己胺溶解杂质。因此环己胺∶促进剂MBT物质的量比以2∶1为最佳。

2.2.2 反应温度

反应温度对促进剂CBS性能的影响见表7。

表7 反应温度对促进剂CBS性能的影响

从表7可以看出,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促进剂CBS的收率、初熔点和纯度先升高后下降,颜色先变好后变差。这可能是因为反应温度较低时,溶剂法精制成品M容易生成胺油,且温度高有利于成品M中杂质在母液中的溶解。但若反应温度过高,促进剂CBS被溶解量也会增大,成品促进剂CBS粒径大且容易包裹杂质,从而影响成品促进剂CBS的纯度。当反应温度为46~48 ℃时,促进剂CBS的收率达到95%以上,颜色较好,为奶白色,初熔点达到99 ℃,纯度达到99%以上。因此合成促进剂CBS的最佳反应温度为46~48 ℃。

3 结论

以二丙酮醇为溶剂对粗M进行精制,并研究成品M在促进剂CBS合成中的应用,得到以下结论。

(1)以二丙酮醇对粗M进行精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二丙酮醇∶粗M质量比 3∶1,终点温度55 ℃,降温速度 2.0 ℃·min-1,洗涤溶剂用量40 mL,母液套用4次后需要进行蒸馏精制,去除杂质,再进行套用。

(2)采用溶剂法精制成品M合成促进剂CBS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环己胺∶促进剂MBT物质的量比2∶1,反应温度 46~48 ℃。

(3)以二丙酮醇为溶剂精制粗M无废水产生,且生产成本低,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猜你喜欢

促进剂套用母液
高中语文阅读答题教学中的“静”与“动”——模板套用与能力积攒、实力发挥的灵活结合
2017年我国橡胶促进剂进出口概况
美丽实验室
阳谷华泰隆重发布橡胶促进剂M/NS清洁生产工艺
蔚林股份推出稀土系列橡胶促进剂
环保型促进剂TBzTD对胶粉再生效果的影响
母液吸氨器安装高度的探讨
氯乙酸母液再利用技术最新进展
树脂法回收母液中甲酯工艺研究
surprise 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