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柳树沟河沉积体系的发现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2023-10-10潘树新许多年曲永强王国栋董雪梅胡婷婷马永平

岩性油气藏 2023年5期
关键词:排子准噶尔盆地沙湾

潘树新,许多年,唐 勇,曲永强,王国栋,董雪梅,胡婷婷,马永平

(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兰州 730020;2.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新疆克拉玛依 834000)

0 引言

准噶尔盆地是我国西部的一个大型叠合含油气盆地,近年来在西部坳陷玛湖凹陷、沙湾凹陷、东道海子凹陷和盆1 井西凹陷等富烃凹陷相继获得重大油气勘探突破[1-3],尤其是玛湖凹陷已经发现十亿吨级砾岩大油田。同属西北缘构造带的沙湾凹陷与玛湖凹陷具有相似的构造地质背景和宏观油气成藏条件,但目前勘探程度仍然极低,仅在凹陷周缘发现了红山嘴、小拐、车排子等一批中等规模的油气田,其勘探成果与石油地质条件极不匹配。

以往针对沙湾凹陷的盆地性质和演化、岩相古地理格局、沉积相类型及勘探潜力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梁宇生等[4]在沙湾凹陷识别出5 个区域不整合面,划分出自晚石炭世以来的六大构造,认为沙湾凹陷经历了晚石炭世伸展断陷、早二叠世伸展坳陷、中二叠世—晚三叠世前陆盆地、侏罗纪陆内坳陷及压扭盆地、白垩纪—古近纪陆内坳陷及新近纪—第四纪陆内前陆盆地7 个阶段;余兴等[5]应用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建立了沙湾凹陷受背冲式基底逆断层、伸展正断层共同控制的“隆起+半地堑”古隆起模式;郑超等[6]基于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综合方法,借助地震多属性分析,将沙湾凹陷下三叠统划分出3 个三级层序,识别出6 期湖进、湖退沉积体系;董雪梅等[7]将沙湾凹陷二叠系自南向北划分为北部上超削蚀带、中部鼻状隆起带和南部深凹带,并识别出2 个二级不整合面,建立了不同构造带油气成藏模式;于景维等[8]认为沙湾凹陷上乌尔禾组发育强压实致密相、强压实中溶蚀相、中—强压实方解石胶结弱溶蚀相、中—强压实伊蒙混层包膜弱溶蚀相、中—强压实沸石胶结弱溶蚀相5 种类型,为优质储层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关新等[9]利用地震切片技术,精细刻画了沙湾凹陷上乌尔禾组滩坝砂特征及展布,拓展了新的勘探领域;杜金虎等[3]在统一准噶尔盆地东西部二叠系、三叠系层序地层的基础上,认为沙湾凹陷西斜坡以大型退覆式扇三角洲沉积为主,尤其是中、上二叠统与下三叠统扇三角洲前缘发育,岩性圈闭成群展布,且物性好,长期处于油气成藏的有利指向区,具备多层系立体勘探的基础地质条件;唐勇等[10]认为沙湾凹陷中—下二叠统烃源岩层系是下一步寻找页岩油气的有利勘探领域,具有常规-非常规油气协同探索的巨大勘探前景。这些研究成果从不同领域为认识沙湾凹陷提供了参考,但对沙湾凹陷能否成为玛湖凹陷之外新的规模增储上产区,是否具备规模成藏的地质条件以及其下凹勘探的潜力和勘探方向都有待进一步明确和探索,尤其是对其沉积体系宏观分布、规模储层展布、成藏主控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较为薄弱,严重制约了沙湾凹陷中央以岩性-地层圈闭为主的油气勘探。

基于50 余口探井资料、近6 500 km2三维地震和盆地新采集的二维格架地震资料,以盆地构造-沉积演化恢复、源-汇系统[10]刻画为基础,对沙湾凹陷的沉积充填过程和勘探潜力进行了再认识,以期为在沙湾凹陷中心部位、斜坡低部位寻找规模优质储层提供参考,同时也为其他靠山型凹陷岩相古地理的重建提供借鉴。

1 地质概况

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西接车排子凸起,北达中拐凸起和拐莫低凸,东连莫索湾凸起,南邻北天山山前冲断带的霍玛吐背斜带,凹陷南深北浅,东西宽约90 km,南北长约85 km,面积约为6 400 km2(图1a)。沙湾凹陷以上古生界泥盆系变质岩和花岗岩为基底,沉积盖层自下而上依次发育石炭系(C),下二叠统佳木河组(P1j)、风城组(P1f),中二叠统夏子街组(P2x)、下乌尔禾组(P2w),上二叠统上乌尔禾组(P3w),下三叠统百口泉组(T1b),中三叠统克拉玛依组(T2k),上三叠统白碱滩组(T3b),下侏罗统八道湾组(J1b)、三工河组(J1s),中侏罗统西山窑组(J2x)、头屯河组(J2t),下白垩统吐谷鲁群(K1tg),上白垩统(K2),古近系紫泥泉子组(E1-2z)、安集海河组(E2-3a),新近系沙湾组(N1s)以及第四系(Q)(图1b)。沙湾凹陷早期具有前陆盆地性质,中期转变为平缓坳陷结构,晚期具有掀斜结构(图2),凹陷结构与周缘边界断裂带多期活动及车排子凸起的构造演化密切相关。从石炭纪晚期到侏罗纪,准噶尔盆地西北缘造山带向南东推覆并受到北天山阻挡作用,车排子地区向东逆冲挤出,形成了近南北走向的红车断裂带,使得车排子地区强烈隆升形成逆冲褶皱带[11-12],其东侧沙湾凹陷对应形成前陆盆地。盆地自西向东依次发育前陆冲断带、前陆坳陷区和前陆隆起带(图2a),并沉积了巨厚的二叠系、三叠系及侏罗系。前陆盆地发育过程中往往伴生好的烃源岩,尤其是下二叠统佳木禾组和风城组沉积时期是西部前陆盆地剧烈发育期,形成了盆地最重要的2套烃源岩。从白垩纪开始,红车断裂带表现为右行压扭[13]。在压扭应力场背景下,车排子凸起之上发育正断层或逆断层。该阶段白垩系不断超覆于车排子凸起,随后,古近系从南南东向以平行不整合的方式覆盖在白垩系之上。新近纪以来,沙湾凹陷及车排子凸起完全处于北天山—四棵树凹陷前陆盆地构造域[14],处于前缘隆起部位的沙湾凹陷发生隆升掀斜。

图1 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构造区划(a)及岩性地层综合柱状图(b)Fig.1 Tectonic zones division(a)and stratigraphic column(b)of Shawan Sag in Junggar Basin

图2 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地震剖面Fig.2 Seismic section of Shawan Sag,Junggar Basin

2 沉积特征

2.1 平面展布特征

学者们对准噶尔盆地的岩相古地理及沉积演化特征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朱如凯等[15]、张义杰等[16]刻画了中国北方地区及准噶尔盆地二叠纪岩相古地理,其中准噶尔盆地中二叠世早期主要为冲积扇、河流,中期以陆缘近海湖泊为主,晚期构造抬升、湖泊范围缩小、局部遭受剥蚀,晚二叠世形成统一的大型内陆湖盆[15-16];匡立春等[17]厘定了玛湖凹陷周缘下三叠统六大物源体系及与之对应的六大扇体之间的耦合关系,明确了扇体的发育受古地貌控制,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分布范围广、厚度大;邹才能等[18]研究了准噶尔盆地西缘前陆冲断背景下形成的二叠系—三叠系扇控储层特征,认为盆地西缘大型扇三角洲发育,优质储层发育在规模展布的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储层储集空间以溶蚀孔为主;彭妙等[19]刻画了玛湖凹陷下三叠统百口泉组山口陡坡型、山口缓坡型、靠山缓坡型、靠山陡坡型和靠扇陡坡型5 类扇三角洲类型;匡立春等[20]认为准噶尔盆地早—中二叠世处于残留海封闭后的咸化湖盆沉积环境,深湖相暗色泥岩与云质岩混杂沉积大面积展布,源-储紧邻、近源成藏。综合最新研究认识及以往研究成果表明,准噶尔盆地自二叠系佳木禾组沉积期开始,尽管湖岸线和沉降中心迁移频繁,但盆地始终形成统一的汇水中心,尤其是中—晚二叠世以后更是盆地发展的鼎盛时期;二叠世中晚期—侏罗世,沉积相带整体呈环带状展布,发育有西南、西部、西北、北部、东北、东南和南部等九大物源(图3),分别来自盆地周缘的车排子凸起、扎伊尔山、中拐凸起、哈拉阿拉特山、德仑山、青格里底山、克拉美丽山、博格达山和伊林黑比尔格山,这些物源在环坳带至少形成了14 个主要的(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其中,西部扎伊尔山、哈拉阿拉特山、德仑山和中拐凸起在盆地发展的整个阶段中都是主要的物源区。

图3 准噶尔盆地下三叠统百口泉组沉积体系分布Fig.3 Distribution of sedimentary systems of Lower Triassic Baikouquan Formation in Junggar Basin

沙湾凹陷的物源主要来自周缘的车排子凸起和中拐凸起,形成了大量的近源扇三角洲沉积[21-22]。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玛湖凹陷和沙湾凹陷都毗邻西北缘断裂带,但由于二者的盆山格局不同,造成二者在沉积相展布上也存在较大差异。玛湖凹陷周缘老山发育,主要发育山前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而沙湾凹陷西侧车排子凸起物源供给有限,凹陷西侧的扇体规模较小。

2.2 柳树沟水系证据

综合地质研究表明,扎伊尔山山间河流柳树沟河从二叠纪开始到现今一直继承性发育。采用大量地震资料对该水系不同地质时期的源-汇系统进行了刻画,该水系在二叠纪—侏罗纪流经中拐凸起后,在沙湾凹陷形成了大型河流—三角洲体系。该水系存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证据。

2.2.1 扎伊尔山和柳树沟河

扎伊尔山形成于石炭系—二叠系佳木河组沉积时期,主要是由于哈萨克斯坦板块与准—吐板块发生强烈持续地挤压、碰撞隆升而形成[23-24]。扎依尔山形成以后,尽管盆地格局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但该山脉始终是准噶尔盆地西部玛湖凹陷和沙湾凹陷重要的物源区之一[25]。现代柳树沟河是扎伊尔山山脉中发育的一条规模较大的山间河流(图4a),发源于托里县境内的扎依尔山东南坡,上游有胡家台沟、布尔何斯台沟、邮电局沟等支流汇入,汇水区内海拔较高,河道下切较深,山间弯曲河道极为发育(图4b)。在汛期,汇水区径流的补给主要为季节性融雪和降水,枯水期主要以降雨和地下水的形式补给。柳树沟河在出山口以上流域面积约1 435 km2,河长119 km,年平均径流量约为0.037×108m3。该水系出山后,流经山前冲积扇砾石带,随后在准噶尔盆地游荡变迁,形成了大量曲流河沉积,发育典型的废弃河道和边滩沉积(图4c),最终由于地表蒸发、植被消耗、入渗补给地下水等而消失在荒漠中。

图4 准噶尔盆地柳树沟河卫星图Fig.4 Satellite photograph of Liushugou river in Junggar Basin

准噶尔盆地西缘野外地质调查表明,柳树沟河在二叠纪之前就已成为盆地重要的物源搬运通道。近年来在该河谷内先后发现了大规模二叠系到侏罗系河流相及湖泊相沉积[26],如在托里县柳树沟河段发现了下乌尔禾组砾石层,向上颗粒粒度逐渐变小,以次棱—次圆状为主,分选性差,砾石顶部突变为灰黑色泥页岩[27]。柳树沟发育二叠系—侏罗系河流相和湖相黑色泥页岩,表明该河谷至少从二叠纪开始就一直继承性发育,湖相暗色泥岩可能是在准噶尔盆地大规模湖侵期所形成。

2.2.2 地震方面的证据

(1)地震剖面证据

车排子凸起和中拐凸起两大凸起之间是柳树沟河沉积体系从源到汇重要的搬运通道。在二叠纪,湖盆与周缘古凸起地形落差较大,因此该水系下切谷较为发育,河流侵蚀作用强,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下伏同相轴不连续分布。三叠纪到侏罗纪,进入坳陷湖盆发育阶段,湖盆古地形相对平坦,河道在地震剖面上主要表现为小型下切谷或透镜状强反射,并且水道迁移极为频繁(图5)。此外,从石炭纪到侏罗纪,车排子凸起向东不断幕式逆冲挤出,使得该区域强烈隆升并形成红车逆冲褶皱带[28],且褶皱带东侧表现为大量的前积反射,代表了车排子短轴物源的扇三角洲沉积(图3、图5)。

图5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中拐凸起地震剖面(沿白垩系底拉平)Fig.5 Seismic section of Chepaizi uplift-Zhongguai uplift in Junggar Basin

(2)重点层系地震属性和切片证据

地震属性和切片均揭示古柳树沟河进入沙湾凹陷后形成了大面积分布的河流—三角洲沉积。地震沉积学揭示二叠系晚期上乌尔禾组二段发育的三角洲相整体呈鸟足状展布(图6a),同时三角洲前缘由3~4 个朵体组成,每个朵体均呈鸟足状展布,内部树枝状水下分流河道的形态极为清晰;该时期三角洲相西缘边界位于ZJ1 井附近,东缘可达莫索湾以西地区,三角洲前缘亚相砂体整体在ST1井以南地区尖灭。在上乌尔禾组沉积早期,该套三角洲沉积体系在沿物源方向的地震剖面上呈现出典型的前积反射特征(图6b)。

图6 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RMS 地震属性及地震剖面Fig.6 RMS seismic attributes and seismic section in Shawan Sag,Junggar Basin

三叠纪早期,准噶尔盆地仍以挤压推覆为主,但盆地内基底断裂以及盆山之间的断裂开始逐渐稳定,活动强度逐渐变弱,形成了坳陷盆地[29]。同时由于气候干旱、湖泊面积小[30],柳树沟河形成的三角洲大面积向湖盆中央进积,在凹陷中央形成了中—强振幅、面积达2 300 km2的三角洲沉积体系(图6c),此时三角洲西缘位于SW1井附近,东缘可达莫索湾,三角洲前缘砂体整体在凹陷南部地区尖灭。基于地震层位拉平解释技术,选取稳定沉积的百口泉组顶界作为拉平参考层位,能够更为直观和精确地呈现出凹陷中央三角洲沉积独特的地震反射特征,在横切物源方向的地震剖面上呈现透镜状杂乱反射,同时地震同相轴向两侧上超(图6d),沿水系方向发育典型的前积反射特征。三叠纪晚期,随着湖侵和湖水面积的扩大,百口泉组顶部沉积了一套20~50 m的湖相泥岩,这套泥岩为三角洲沉积体系大面积成藏提供了稳定的盖层。

侏罗系八道湾组一段沉积晚期,地震属性揭示柳树沟河沿ZJ1—ST1井方向延伸,河道宽度为5~17 km,延伸长度可达70 km,最终在石河子地区入湖形成面积达1 000 km2的三角洲沉积(图7a)。以侏罗系八道湾组顶界作为拉平参考层位,显示侏罗系整体稳定展布,同时沉积现象细节特征清晰,主要表现为该期河道底部的下切特征和地震同相轴错段明显,反映河道不断迁移及发育多期河道的特征(图7b);在三角洲相分布区,地震波主要表现为复波反射特征,同时地震同相轴向两侧尖灭,反映了三角洲沉积的特征(图7c)。侏罗系八道湾组三段沉积晚期,地震属性揭示柳树沟河道沿XG2—ZJ3—ST1井展布,河道整体呈S形,河道宽度为7~22 km,延伸长度可达155 km,在石河子地区入湖形成面积达2 000 km2的三角洲沉积(图8a—8d)。该时期河道上游为限制型河道沉积特征,沿侏罗系顶界拉平,河道的弱波谷或复波反射特征明显(图8b,8c)。基于地震沉积学地层切片[31]研究,该限制型河道内发育大量游荡性的曲流河沉积,在河道发育早期(图8e),河道宽度为75~120 m,河道半波长可以达到4.3 km,弯曲系数最大可达2.8,在凹岸处形成了大量的点砂坝沉积,点砂坝面积最大可达8 km2;河道发育中期继承了早期的演化特征,但河道变宽,最宽达500 m,同时河道迁移更加频繁,限制型河道的中东部发育大量残余点砂坝沉积(图8f),反映了河道频繁迁移的特点;在限制型河道发育晚期,河道半波长明显变大,最大可达6 km,弯曲系数最大可达3.5,表明晚期河谷在被早期河流填平后地形更加平坦,河道迁移和游荡更加频繁,同时河道截弯取直现象更加发育(图8g)。

图7 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侏罗系八道湾组一段顶部地震切片及地震剖面Fig.7 Seismic slices and section of the top of the first member of Jurassic Badaowan Formation in Shawan Sag,Junggar Basin

图8 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侏罗系八道湾组三段顶部河道地震属性、地震剖面及地层切片Fig.8 Seismic attributes,sections and slices of channel at the top of the third member of Jurassic Badaowan Formation in Shawan Sag,Junggar Basin

(3)重矿物证据

基于20 余口探井近100 多个二叠系—侏罗系砂岩储层的重矿物数据统计结果,沙湾凹陷的重矿物组合可以分为截然不同的2 种类型(图9a)。第一类为车排子凸起周缘的重矿物组合,主要为黄铁矿-钛铁矿-石榴石组合(图9b),其中黄铁矿石含量变化幅值大,质量分数为30%~65%,钛铁矿质量分数为5%~35%,石榴石质量分数约为20%;第二类为中拐凸起和凹陷北部的重矿物组合(图9c),与第一类重矿物存在较大的差异,主要为钛铁矿-锆石-电气石组合,其中钛铁矿含量最高,质量分数为30%~45%,锆石质量分数约为20%,电气石质量分数为10%~30%。第一类重矿物组合在车排子凸起北部突变为第二类重矿物组合,根据重矿物和地震资料综合分析,第一类重矿物组合主要反映了车排子凸起短轴物源的沉积特征。车排子凸起北部和中拐凸起周缘分布的第二类重矿物组合特征完全不同于车排子凸起,因此沙湾凹陷可能受到其他物源的影响。综合分析认为,第二类重矿物组合反映了柳树沟河长轴物源的沉积特征。通过对重矿物组合特征分析,明确了沙湾凹陷二叠系—侏罗系继承性发育来自车排子凸起和中拐凸起2 支主要物源,并绘制了重矿物成熟度(ZTR)曲线(图9a)。沙湾凹陷碎屑重矿物的ZTR 指数普遍较高,平均达0.75,ZTR 值沿车排子凸起及中拐凸起向斜坡区方向逐渐变大,且在车排子凸起方向延伸距离更远、规模更大,进一步证实了沙湾凹陷存在两大物源,但主物源应来自车排子凸起方向。

图9 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重矿分区图及系列图(附ZTR 曲线)Fig.9 Heavy ore zoning map and series diagram of Shawan Sag,Junggar Basin(with ZTR curve)

3 沉积演化特征

基于岩心相、测井相及地震相等相标志综合研究,认为沙湾凹陷柳树沟河水系在二叠纪—侏罗纪主要发育河流相和三角洲相2 种沉积相类型。依据地震多属性分析恢复了沙湾凹陷重点时期沉积相展布,柳树沟河水系在沙湾凹陷中央继承性发育并形成的大规模河流—三角洲体系,是沙湾中央凹陷勘探的最重要对象。

3.1 主要沉积相类型

(1)河流相

河流相主要发育在沙湾凹陷西北部侏罗系,岩性主要为含砾砂岩、细砂岩与粗砂岩互层(图10),通常发育交错层理,颗粒整体上呈现下粗上细的正旋回特征,河道底面一般具有明显的冲刷面,冲刷面上发育灰色滞留砾岩,砾岩分选性差。值得注意的是,该区普遍发育限制型河道沉积(参见图7、图8),地层切片揭示河谷内部以曲流河沉积为主,河道二元结构明显,整体以“泥包砂”为特征,粒度累积概率曲线以两段式为主,这些弯曲水道发育大量侧积形成的点砂坝沉积,单个面积可达2~3 km2,为典型的曲流河沉积特征(图10)。

(2)三角洲相

柳树沟河三角洲相可进一步划分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3个亚相,主要发育在二叠系和三叠系。其中,三角洲平原亚相以分流河道为骨架,河道岩性主要为砂砾岩、含砾细砂岩、细砂岩,泥质含量高,物性普遍较差,杂基含量高,泥质以伊蒙混层为主,胶结物主要为方解石、片沸石和石膏等。三角洲前缘亚相可进一步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道间、河口坝、远砂坝、席状砂等5 种微相,岩性主要为含砾细砂岩、细砂岩及泥质粉砂岩;该亚相一般为多期河道叠加,沿水流方向砂体呈条带状,连续性好,垂直水流方向,砂体呈透镜状,连续性差,单砂层厚度为3~5 m,最厚达25 m;测井相主要为钟形、中—低幅漏斗形或指形(图10),分别反映了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席状砂沉积。此外,通过等时地层切片可以揭示三角洲前缘亚相各类型砂体的空间展布特征,如在上乌尔禾组中上部,可以明显看出树枝状水下分流河道分布,河道末端呈鸟足状展布的朵体,三角洲形态极为清晰(图10)。前三角洲岩性为灰色、深灰色、灰黑色粉砂质泥岩和泥岩等,夹粉砂岩及薄层泥质粉砂岩,与半深湖、深湖亚相难以区分。

3.2 沉积演化过程

柳树沟河水系从二叠纪到侏罗纪一直继承性发育(图11),以河流和三角洲沉积为主,但由于各个时期构造活动、气候环境、可容纳空间不同,其沉积相展布特征也不尽相同。在二叠系佳木禾组、风城组和上乌尔禾组沉积时期,柳树沟河水系主要为河流—三角洲沉积,三角洲相面积最大可达1 500 km2(图11a—11c)。百口泉组沉积时期,由于气候干旱,准噶尔盆地湖泊开始萎缩,三角洲相大面积向湖泊中央进积,在沙湾凹陷形成了面积达2 300 km2的大型三角洲(图11d),随后由于气候逐渐变暖,在克拉玛依组和白碱滩组沉积期发生大规模湖侵,三角洲退缩到凹陷西北部。从侏罗纪开始,沙湾凹陷经过填平补齐,逐渐演变为浅水湖盆,同时由于湖平面震荡,柳树沟水系形成的河流及其三角洲沉积在盆地内部迁移也非常频繁,尤其是在八道湾组一段顶部和三段顶部可见明显的迁移特征(图11e,11f),进而形成了大规模的河流—三角洲沉积。中—晚白垩世以后,沙湾凹陷被完全填平补齐,同时湖泊面积进一步扩大,柳树沟河水系的展布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主要迁移到车排子构造带以西地区。

图11 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重点时期沉积相Fig.11 Sedimentary facies during key periods in Shawan Sag,Junggar Basin

4 成藏条件

沙湾凹陷整体勘探程度低,尤其是凹陷中央大面积的勘探空白区面积超过5 000 km2。柳树沟河水系在沙湾凹陷中央形成了大型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为凹陷中心部位、斜坡低部位提供了良好的储层条件。柳树沟河沉积体系是沙湾凹陷下凹勘探最重要的对象,具有4 个方面的有利成藏条件:①沙湾凹陷发育二叠系佳木河组、风城组和下乌尔禾组3 套烃源岩,这些烃源岩均达到了成熟—高成熟阶段[32],比玛湖凹陷发育的3 套二叠系烃源岩厚度更大、埋藏更深、演化程度更高,为沙湾凹陷规模成藏提供了物质基础。②沙湾凹陷经历了海西、印支、燕山和喜山4 期构造运动,多期构造运动产生的多期不整合面和断裂体系构成了油气运移的高效通道[33],其中海西期大型逆冲断裂主要沟通二叠系烃源岩,是油气在二叠系、三叠系运移的主要通道,决定了二叠系、三叠系油气藏的分布;印支期主要发育走滑断裂体系,与深层断裂“搭接”,是深层油气向三叠系、侏罗系和白垩系运移调整的主要通道;燕山—喜山期发育一系列近东西向正断裂,油气沿白垩系不整合面及底砾岩向高部位侧向运移,在正断裂发育的区域垂向运移,为白垩系之上油气成藏提供了运移通道。多期不整合面和多期断裂为沙湾凹陷多层系立体成藏提供了有利的油气输导条件。③柳树沟河水系从二叠纪到侏罗纪继承性发育,在凹陷中央发育多种类型的沉积砂体,形成了规模性储集层,百口泉组和八道湾组沉积时期形成的三角洲面积最大可达2 300 km2;侏罗系发育曲流河点砂坝,二叠系、三叠系发育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席状砂等砂体,这些砂体叠置连片,分布面积广,为沙湾凹陷大面积成藏提供了有利的储层条件。④沙湾凹陷发育多套区域性盖层,其中上乌尔禾组和百口泉组沉积晚期发育盆地最重要的2 套区域性泥岩盖层[34],为该区地层-岩性圈闭规模成藏提供了有效的遮挡条件。

总之,沙湾凹陷油气源充足,断裂发育,纵向上存在多套储-盖组合,圈-源时空配置关系良好(图12),其斜坡区是寻找规模油气藏的理想区域。

图12 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成藏模式Fig.12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model of Shawan Sag,Junggar Basin

5 结论

(1)新发现的发育自扎伊尔山山间的柳树沟河是沙湾凹陷重要的物源搬运通道,自二叠纪开始持续稳定为凹陷输送沉积物,该物源体系的发现打破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仅发育近源扇三角洲的传统认识,证实了沙湾凹陷发育河流—三角洲规模储层,极大地拓展了沙湾凹陷油气勘探新领域。

(2)柳树沟河水系自二叠纪到侏罗纪继承性发育,主要发育河流相和三角洲相,形成了曲流河点砂坝、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席状砂等规模储集体。早二叠世—晚二叠世沙湾凹陷以湖侵为主,三角洲规模逐渐缩小;早三叠世以干旱沉积环境为主,湖盆开始萎缩,三角洲大面积向湖泊中央进积,在沙湾凹陷形成了广泛分布的大型三角洲沉积;中—晚三叠世发生大规模湖侵,克拉玛依组和白碱滩组三角洲退缩到凹陷西北部;从早侏罗世开始,沙湾凹陷经填平补齐演变为浅水湖盆,湖平面震荡使河流及其三角洲沉积在盆地内部频繁迁移,纵向上形成砂泥叠置发育的储集体模式。

(3)沙湾凹陷发育二叠系佳木河组、风城组和下乌尔禾组3 套规模烃源岩,为凹陷规模气藏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多期构造运动形成的不整合面和断裂体系构成了油气运移的通道,为油气运移、调整提供良好的输导条件;沙湾凹陷下凹是寻找规模油气储层的新领域。

猜你喜欢

排子准噶尔盆地沙湾
准噶尔盆地八道湾组湿地扇三角洲沉积特征
番禺沙湾古镇保护更新的分析与研究
排行峡江
车排子灌区混凝土衬砌渠道抗冻胀垫层设计
准噶尔盆地南缘齐古背斜复杂构造模式研究
准噶尔盆地南缘泥火山与油气苗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夏断裂带构造特征新认识
准噶尔盆地西缘车排子凸起构造演化及断层形成机制
多源多相复杂储集层预测——以春风油田新近系沙湾组一段1砂组为例
车排子垦区一次强冰雹天气的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