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及教学重点
2023-10-09赵全
赵全
道德与法治,重点内容为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加强孩子们的法治观念两部分。一是要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初中生阅历少,对于很多东西等仍处于似懂非懂的懵懂阶段,且学生们模仿能力强,会不自觉地以教师、家长等的行为为准则,而就是这个阶段,对于初中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阶段。因此,初中教师尤其是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要对学生良好道德观念的形成负起责任。二是要加强学生们的法治观念,让学生更好地保护自己,避免伤害其他人。因此,教师要注重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法治相关内容的教学,不断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不断规范学生们的行为,努力做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不仅如此,在积极且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要积极探索有效培养学生能力的策略,将课堂知识的传播与学生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尽量让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四有”青年,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人才与栋梁。
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老师要认真学习,终身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明确自己的教学重点,探寻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以及法治观念,用心去教学,用心去育人。下面分享一些我的教学策略,包括但不限于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能力,希望对广大同仁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共同培养好祖国的接班人。
一、道德观念的培养策略及实践能力、责任意识的形成
陶行知曾说到:“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卢梭也指出:“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我的祖国致以可被理解的敬礼。”诸如此类的名言数不胜数,也就明确了帮助初中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优势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一)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优势,利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通过新颖的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将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使课堂气氛也更加活跃,有利于促进学生们认真听讲,高效学习,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体会课文想要传递的价值观念以及表达的情感。如在学习《建设美好祖国》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爱国英雄如岳飞、林则徐等的相关视频等,并展示我国近年来在科技、航天等领域取得的成就,让学生深彻地感知、领悟爱国主义的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及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可以结合所学内容多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在实践中检验真理,这也是让学生们取得进步、深入理解教学内容的好方法之一,同时通过实践活动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这也就在无形中落实了素质教育所提出的“要以学生为主,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指导者”的要求,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但要让学生明确此次实践活动的目標,同时教师一定要给学生提供有效且及时的指导,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在道德与法治课本中每个单元都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真实案例,这些都是我们教学的素材,可以利用相关案例进行教学。如《责任与角色同在》单元的学习,可以讲述身边人的真实事例,小组讨论分析人物、事迹所传达的观念,学生能从这些案例中受到启发,在思想上认识到责任感的必要性,同时教师可以从身边小事入手,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中的规则,如交通规则。久而久之,学生的责任感在无形之中便会增强。
二、法治观念的培养策略及判断是非能力的增强
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面临着一系列的快速发展和变化,再加上这一阶段的学生心智尚未成熟,是非观念和判断能力有限,这就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法治观念和坚实的法治基础,增强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心理建设,为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打好基础。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德育教育与法治教育是同等重要的。初中学生对于我国法律及其约束范围不太了解,教师在课堂中要认真讲解相关的法律知识,同时运用真实事例等帮助学生理解其适用范围,真正理解法律条文。法律条文对于初中生来讲比较晦涩难懂、枯燥无味,这也就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转变教学方式,用新颖的方式给学生讲解课本知识,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们自主思考。只靠书本资料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多媒体技术来丰富教学内容。另外,教师还要结合社会热点和时事新闻,找到相关案例与学生分享、讲解,使学生更好地扩充法律相关知识的储备,使学生能够做到守法、遵法,同时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去辨别某些行为是否触犯了法律,从而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树立牢固的法治观念。